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恶性疟原虫红细胞膜蛋白1在疟原虫免疫逃避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疟疾是热带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寄生虫病。疟原虫和蚊媒抗药性的出现、战争、自然灾害、人员的频繁流动以及近年来全球变暖对世界各地的疟疾流行均已产生了较严重的影响。因此,疟疾疫苗的研制迫在眉捷,疟原虫的免疫逃避机制是该研究的难题之一。疟原虫免疫逃避的机制有多种,如抗原变异、细胞粘附、宿主免疫应答的抑制或破坏、分子模拟和T表位的多态性等等。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恶性疟原虫红细胞膜蛋白1(PfEMP1)在免疫逃避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可同时参与抗原变异和IRBC与内皮细胞的细胞粘附。1 PfEMP1的分子生物学PfEMP1(200~350kD)是一…  相似文献   

2.
在恶性疟原虫中参与侵入过程的棒状体是位于侵袭期虫体顶端的一对烧瓶状细胞器,它们和众多的微线体和致密颗粒共同组成了疟原虫属以及顶端复合物门其它虫种的顶端复合体。已鉴定恶性疟原虫棒状体有几种可变分子量的蛋白质,包括225,140/130/110,80/60/40,RAP-180,AMA-180,QF3  相似文献   

3.
既往的研究认为恶性疟裂殖子侵入红细胞系受红细胞表面受体所调节,其中的糖蛋白A是红细胞表面受体。另外还有两个红细胞表面组分也可能是裂殖子侵入红细胞的抑制剂,其一是带3(红细胞膜的运输糖蛋白),其二是具有抗原决定因子的大分子,带3的量在红细胞膜上很多,因此作者用体外法观察了此二个膜组分的抑制效果,并提取和观察了另一个主要含有唾液糖蛋白而去除带3的脱脂糖蛋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疟原虫入侵红细胞的过程中,裂殖子对红细胞的识别结合,具有特异性。这种特异性在于宿主红细胞膜上存在裂殖子的受体。一般认为人红细胞膜血型糖蛋白A可能为恶性疟原虫裂殖子的受体,而对血型糖蛋白B在恶性疟原虫入侵红细胞过程的作用,报道甚少,因此,本实验试图对血型糖蛋白B与恶性疟原虫入侵红细胞的关系作一探讨。 本实验分二部分。第一部分,采用改良的方法,制备了人红细胞膜血型糖蛋白B和A。首先,用蒸馏水溶破,酸沉淀的方法,制备了含血红蛋白的血影,然后用氯仿——甲醇抽提血影,得到了血型糖蛋白粗提物,再经制备性十二烷基硫酸  相似文献   

5.
抗氧化剂维生素E(Vit E)在体外能促进疟原虫感染红细胞。在培养基中加入VitE可促使恶性疟原虫在红细胞中生长,Vit E缺乏的小鼠可阻止间日疟的感染。本文旨在体外观察Vit E对恶性疟原虫的生长抑制作用。 作者应用氚标记次黄嘌呤掺入法来评估Vit E在体外对恶性疟原虫三个标准株3D_7、D_(10)和WIMEF的直接影响。用山梨醇使90%以上的疟原虫同步发育到环状体后加入不同浓度的Vit E或不同步自然发育中加入Vit  相似文献   

6.
人红细胞膜血型糖蛋白A在恶性疟原虫入侵中的受体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体外观察了血型糖蛋白A(GPA)及其抗体、鸡卵类粘蛋白(OM)、α_1-酸性糖蛋白(α_1-AGP)、麦胚凝集素(WGA)等对恶性疟原虫入侵红细胞的影响。在低浓度下,GPA、抗GPA-IgG和WGA对恶性疟原虫的入侵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浓度和抑制率间呈双曲线型量效关系,有饱和趋势。而OM、α_1-AGP及非特异性的抗血清无明显的作用。从配体-受体作用的生物学特性的角度,证实了GPA与恶性疟原虫的结合具有高度的特异性、高度的亲和力及有饱和趋势,其结合后能产生特定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7.
红细胞经胰蛋白酶处理后,海南株恶性疟原虫(Fcc-1/HN)裂殖子入侵明显抑制,经神经氮酸酶和麦胚凝集素(WGA)处理后裂殖子入侵受到部分抑制,而植物凝集素(PHA)处理对裂殖子入侵没有影响。经二酰胺(Diamide)、秋水仙碱和马来酰亚胺(NEM)处理的红细胞,裂殖子的入侵均受到显著抑制,以NEM的作用最强,当其浓度为2mM时,裂殖子的入侵完全被抑制。结果表明,应用化学与酶修饰的方法改变红细胞膜表面及膜骨架蛋白的结构和性质,恶性疟原虫裂殖子对红细胞的入侵作用出现变化。  相似文献   

8.
在 4种人疟原虫中 ,恶性疟原虫致病性最强 ,死亡率高。恶性疟原虫通过表达红细胞表面的变异抗原和粘附细胞受体 ,逃避宿主的免疫保护机制。其 var基因家族编码的恶性疟原虫红细胞膜蛋白 1( Pf EMP1 )是介导抗原变异和粘附的媒介。目前已了解一些关于恶性疟原虫产生 Pf EMP1及 var基因的性质 ,并认为其产生 Pf EMP1的能力与其毒力有关。当 Pf EMP1介导感染红细胞在脑部微血管与内皮受体和红细胞受体发生粘附时 ,阻止血流和氧输送 ,导致脑型疟的发生。如果可以阻止 Pf EMP1介导的这种粘附作用 ,感染红细胞即会随血液循环到达脾脏被吞…  相似文献   

9.
将常规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经5%山梨醇同步处理后,与阳离子荧光染料若丹明123,于37℃孵育30分钟,在4℃下用PBS洗涤3次后,继续培养,以观察染料对疟原虫生长的作用。结果表明若丹明抑制疟原虫生长的浓度≥5μM,50%有效抑制浓度为6μM。疟原虫奋发育期对染料的敏感性不一,环状体和滋养体经染料处理后形成的新环状体大大减少,而处理过的裂殖体所形成的新环状体比未经处理的减少不多,说明环状体和滋养体较裂殖体为敏感。如果感染的红细胞预  相似文献   

10.
据报道人体红细胞中的血型蛋白A对于恶性疟原虫裂殖子体外侵入红细胞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如将N-乙酰基葡萄糖胺接到象牛血清白蛋白(BSA)这样的大分子载体上,它也能抑制疟原虫感染。另外,还发现被抽去外在糖基化组的唾液糖蛋白同完整无损的分子一样,阻止疟原虫侵入红细胞,这些现象说明了在这些抑制剂中可能是某个组分在起作用或经过某个特定反应。为了研究这些  相似文献   

11.
对恶性疟原虫进行免疫学、生物化学和遗传学研究时,需要大量的原虫材料,但由于目前的体外培养耗费大,加之人血清的来源受限制,这一问题始终得不到完满的解决。曾有人试图用各种动物血清和处理过的血浆代替人血清。虽小牛血清、兔血清和处理过的血浆是较理想的代替物,但成本仍高,我们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筛选恶性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膜表面蛋白1(PfEMP?鄄1)的噬菌体表位模拟肽。 方法 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模拟12肽(KLYLIAEGSVAA)能模拟ICAM-1分子与疟原虫感染红细胞结合的功能,以展示该短肽的噬菌体为靶,采用差减筛选法(subtraction method)对噬菌体环7肽库进行3轮筛选,通过ELISA、竞争抑制试验鉴定获得的噬菌体短肽与ICAM-1之间的结合特性。对阳性克隆进行DNA及氨基酸序列分析并与PfEMP-1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 结果 ELISA筛选22个克隆有3个为阳性克隆,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2个克隆的展示的短肽序列为C-ITAVPVR-C,另1为C-DIMGGYN-C。同源性分析未发现2短肽序列与野生型MC株恶性疟原虫PfEMP-1的氨基酸序列有同源性。但竞争抑制试验显示3个阳性克隆均可与15.2单抗间互相竞争抑制与ICAM-1分子的结合。 结论 获得2种PfEMP-1噬菌体构象表位模拟肽,两短肽能与ICAM-1分子特异性结合。  相似文献   

13.
文献报道红细胞膜表面可能有裂殖子受体,当它被蛋白质消化处理后可阻止裂殖子侵入红细胞。作者利用这一特性对疟原虫侵入红细胞机理进行了研究。感染恶性疟原虫的红细胞经同步化处理使其仅含环状体,再用胰蛋白酶或链霉蛋白酶等处理,发现这样的处理并不影响环状体的发育但可使红细胞抑制新的裂殖子侵入。同时,如加入未经处理的红细胞,则可观察到有大量新裂殖子侵入。由此不仅巧妙地提供了分离裂殖子的方法并使有可能研究裂殖子侵入与红细胞成分之间的关系。胰凝乳蛋白酶处理人红细胞并不能阻止裂殖子的侵入。用化学方法如以作用于氨基的活性试剂H_2DIDS或交链剂  相似文献   

14.
珠蛋白在机体内的浓度通常为0.3~2mg/ml,但在应急状态下可升至8mg/ml。珠蛋白有3种形式,球形Hp11、线状聚合体Hp21和环形聚合Hp22,在同一个体内只有一种形式存在。近年究发现,珠蛋白还有很多其他功能,如抑制前列腺合成、抑制凝集素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促进血管生、促进Th1型优势应答等。Hunt等研究显示,蛋白对小鼠体内的疟原虫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为对血清珠蛋白对恶性疟原虫的直接毒性作用进了实验探讨。取恶性疟原虫巴布亚新几内亚虫株,应用改Trager和Jensen法,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蛋白进行体外培养观察。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示,…  相似文献   

15.
氯喹抗药性的逆转研究提示多重抗药性疟原虫和肿瘤细胞之间存在相似性,某些钙拮抗剂、吩噻嗪、钙调蛋白抑制剂和三环类抗抑郁药可以通过抑制药物外流而逆转抗药  相似文献   

16.
本文观察人工化学合成与重组的复合基因 Pf CMR未纯化抗原与纯化抗原免疫 BABL/ c小鼠的免疫血清 ,对恶性疟原虫在体外生长发育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 ,抗未纯化抗原和抗纯化抗原两种免疫血清对疟原虫体外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抑制效果与加入抗血清的浓度及抗体作用的时间有关。随着抗体作用时间的延长 ,抑制效果更明显。当血清稀释度为 1∶ 40 ,1∶ 80 ,1∶ 16 0时 ,未纯化抗原与纯化抗原免疫血清对疟原虫第 2增殖周期 ( 72h)的抑制率分别达 6 7.91%、43.2 8%、2 4.6 3%和 5 8.2 1%、5 2 .2 4%、38.0 6 %。免疫血清作用后疟原虫呈发育不良和虫体皱缩等现象 ,提示可能与复合抗原中的多个保护性抗原位点表达诱导产生了多种功能抗体有关  相似文献   

17.
随疟原虫研究工作的深入,为提取疟原虫的抗原或核酸,对恶性疟原虫的需要量大增。目前国内常用的三角烧瓶蜡烛缸法,很难满足上述工作的需要。因此需要建立简便实用的大量体外培养恶性疟原虫的方法。国外近年来使用复杂的自动换液等机械装置,国内目前尚无条件做到。为此我们建立了  相似文献   

18.
“饲养细胞”在建立恶性疟原虫红内期体外培养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建立恶性疟原虫(P.f)新分离株体外连续培养的初期,使用小鼠腹腔洗脱细胞(主要是单核巨噬细胞)作为“饲养细胞”。结果表明,在饲养细胞的辅助下,P.f虫株很快适应体外培养条件,生长发育良好,6周后停用饲养细胞,虫株仍能继续正常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伯氏疟原虫和夏氏疟原虫在不需要复杂仪器的情况下,用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进行侵入红细胞试验。伯氏疟原虫ANKA株(原虫密度为15%~20%),经血传保种于6~8周的BALB/c鼠体内。夏氏疟原虫经血传保种于CD-1鼠体内。感染前,CD-1鼠在人工日照中,从每日午夜12时至中午12时,共照7  相似文献   

20.
在建立恶性疟原虫(P.f)新分离株体外连续培养的初期,使用小鼠腹腔洗脱细胞(主要是单核巨噬细胞)作为“饲养细胞”。结果表明,在饲养细胞的辅助下,P.f虫株很快适应体外培养条件,生长发育良好。6周后停用饲养细胞,虫株仍能继续正常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