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胰岛素受体基因第17外显子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脑梗死和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3-10/2004-11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脑梗死患者70例,按有无原发性高血压分为脑梗死伴原发性高血压组(n=48)和脑梗死组(n=22)。对照组为无冠心病、脑血管病史、性别、年龄相当的71例健康查体者。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胰岛素受体基因17外显子变异的多态性分布情况。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41名被试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脑梗死患者与对照组均显示3种不同的单链构象多态性带型,分别称为带型Ⅰ,Ⅱ,Ⅲ。其中带型Ⅱ在脑梗死组及脑梗死伴原发性高血压组中出现频率高于对照组(63%,54%,32%,P<0.05);带型I在在脑梗死组及脑梗死伴原发性高血压组中出现频率低于对照组(27%,27%,60%,P<0.05);带型Ⅲ在3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胰岛素受体基因17外显子带型Ⅱ可能是脑梗死的易感基因标志,而带型Ⅰ可能是脑梗死的抗性基因标志。 相似文献
2.
胰岛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及其发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胰岛素受体基因第17外显子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脑梗死和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3-10/2004-11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脑梗死患者70例,按有无原发性高血压分为脑梗死伴原发性高血压组(n=48)和脑梗死组(n=22)。对照组为无冠心病、脑血管病史、性别、年龄相当的71例健康查体者。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胰岛素受体基因17外显子变异的多态性分布情况。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41名被试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脑梗死患者与对照组均显示3种不同的单链构象多态性带型,分别称为带型Ⅰ,Ⅱ,Ⅲ。其中带型Ⅱ在脑梗死组及脑梗死伴原发性高血压组中出现频率高于对照组(63%,54%,32%。P〈0.05);带型Ⅰ在在脑梗死组及脑梗死伴原发性高血压组中出现频率低于对照组(27%,27%,60%,P〈0.05);带型Ⅲ在3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胰岛素受体基因17外显子带型Ⅱ可能是脑梗死的易感基因标志,而带型Ⅰ可能是脑梗死的抗性基因标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SLC30A8(rs13266634)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患者(T2DM)以及相关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T2DM 259例(T2DM组)、健康者(NC组)200例(受试者均来自上海及其周边地区).试剂盒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标本基因型的判断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 相似文献
4.
背景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细胞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constitutivenitric oxide synthase,ecNOS)的第四内含子的a等位基因(4a等位基因)频率增高且与血管内皮功能减低有关.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和糖耐量正常的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ecNOS基因多态和血浆一氧化氮并探讨他们的关系.设计以诊断为依据,非随机对照试验.地点、对象和方法正常对照组67例为河北省人民医院健康查体并自愿参加研究者,男33例,女34例;一级亲属组为本院代谢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子女98例,男48例,女50例;糖尿病组为本院老年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85例,男40例,女45例.纳入标准符合1999年WHO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无糖尿病神经病变及血管病变;无血缘关系;无严重高脂血症等.应用PCR扩增技术测定ec-NOS基因型,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主要观察指标3组研究对象的ecNOS基因型、一氧化氮水平以及空腹胰岛素、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体质量指数、腰臀比、空腹血糖及血红蛋白.结果①糖尿病组和一级亲属组与对照组相比a/a+a/b基因型频率和4a等位基因频率呈增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对照组、一级亲属组、糖尿病携带4a等位基因者的血浆一氧化氮水平[(68.00±15.9),(60.75±17.64),(61.63±18.26)μmol/L]显著低于不带4a等位基因者[(98.30±25.1),(83.70±26.37),(75.15±29.38),t=-3.289,-3.432,P<0.01,t=-2.432,P<0.05].结论2型糖尿病和糖耐量正常的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血浆一氧化氮降低存在基因依赖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将维生素D受体基因作为糖尿病肾病候选基因,探讨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Ⅰ酶切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糖尿病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①选择2003-06/2004-08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及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94例为糖尿病组,男30例,女64例。②根据3次晨尿尿白蛋白与肌肝比值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尿白蛋白与肌肝比值<30m g/g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55),30m g/g≤尿白蛋白与肌肝比值<300m g/g者为微量白蛋白尿组(n=32),尿白蛋白与肌肝比值≥300m g/g为大量白蛋白尿组(n=7)。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合称为异常白蛋白尿组。病程≥5年未合并糖尿病肾病31例为迟发/未发糖尿病肾病组,病程≤1年伴有肾病患者20例为早发糖尿病肾病组。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77人为对照组,男35人,女42人。纳入对象均为汉族人,均对实验目的知情同意。③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④对数据先进行正态分布检验,若符合正态分布,两组间计量资料均数的比较,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用F检验。计算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的基因型频率,确认符合H ardy-W einberg平衡,计算等位基因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分布比较采用χ2检验。基因型分布作H ardy-W einberg吻合度检验。相对风险率(RR)表示疾病与标志性状关联的强度。结果健康者77例和2型糖尿病患者94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中国汉族人群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Ⅰ酶切位点有2种等位基因F,f;存在3种基因型FF,Ff,ff。②对照组、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间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频率分布具有显著性差异(χ2=21.137,P=0.002);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366.924,P<0.001)。③正常白蛋白尿组和异常白蛋白尿组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有显著性(χ2=12.131,P=0.002),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也有显著性(χ2=13.884,P=0.000)。④等位基因f与异常白蛋白尿的发生相关联(RR=3.57,P<0.005),具有显著性意义,表明具有等位基因f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的可能性是没有等位基因f的糖尿病患者的3.57倍。等位基因F与异常白蛋白尿的发生呈负关联(RR=0.21,P<0.005)。结论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易感性相关联,等位基因f是糖尿病肾病的易感基因,是早发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中国东北汉族人群resistin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①选择2001-01/2002-12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500例。均了解实验目的,并自愿接受。②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采用化学发光仪测定血浆胰岛素及C肽,采用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测定糖化血红蛋白。③从纳入的500例患者中随机选取3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其外周静脉血4mL,提取外周血DNA;并用聚合酶链反应法对resistin基因5’端行选择性扩增;对聚合酶链反应产物进行纯化后进行测序。④采用SAS(Cary,NC)软件分析resistin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哪些因素相关及这些因素与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两组均数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50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发现resistin基因5'端调节区有5个多态位点,分别为:g.-638G>A,g.-537A>C,g.-420C>G,g.-358G>A,g.-238G>A。②具有g.-238G>A多态位点的2型糖尿病患者舒张压明显高于无该多态位点者(87.50±3.91,79.82±1.71,P<0.05)。③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脑血管并发症、眼部并发症及神经病变均与舒张压呈显著正相关(检验统计计量为3.9483~18.2319,P<0.05~0.01)。结论:中国东北汉族人群中有g.-238G>A多态性的2型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心血管并发症、脑血管并发症、眼部并发症及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线粒体基因16189T/C变异在2型糖尿病人群中的发生率和该基因变异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关系。方法:采聚和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对155例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病例组)和164例同期住院患者及部分病例组人员爱人(正常对照组)的线粒体基因16189T/C突变情况进行筛检,并比较两组的一般状况和部分代谢指标。结果:①得到3种酶切图谱:229bp纯合未切开,代表基因序列中无限制酶切位点,发生了T/C突变;229bp和166bp杂和切开;166bp纯合未切开,代表基因序列中含有限制酶切位点,未发生了T/C突变;所得基因型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②mtDNA16189T/C变异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占32.26%,在对照组中占15.24%,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2型糖尿病患者中mtDNA16189T/C变异组HomA值(13.26±13.47)高于非变异组(5.97±9.47),差异有显著性(P<0.05)。④2型糖尿病中mtDNA16189T/C变异组和非变异组在空腹血糖、空腹C-肽、餐后2hC-肽、诊断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血脂、微量蛋白尿、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无显著性(t=-1.17~2.01,P=0.04~0.84)。结论:尚不能认为线粒体基因16189T/C变异引起胰岛素分泌功能下降,但该基因突变可能通过胰岛素抵抗加重2型糖尿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CTLA-4基因外显子1 A/G49多态性与特发性1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 4,CT—LA-4)基因外显子1A/G^49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特发性1型糖尿病(T1DM)的关系。【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79例特发性T1DM患者和290例健康对照者CTLA-4基因外显子1A/G^49基因型,分析此位点多态性与特发性T1DM的相关性。【结果】特发性T1DM组等位基因G^49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基因型GG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2),基因型AA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4)。【结论ICTLA-4基因A/G^49多态性与特发性T1DM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线粒体基因16189T/C变异在2型糖尿病人群中的发生率和该基因变异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关系。方法:采聚和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对155例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病例组)和164例同期住院患者及部分病例组人员爱人(正常对照组)的线粒体基因16189T/C突变情况进行筛检,并比较两组的一般状况和部分代谢指标。结果:①得到3种酶切图谱:229bp纯合未切开,代表基因序列中无限制酶切位点,发生了T/C突变;229bp和166bp杂和切开;166bp纯合未切开,代表基因序列中含有限制酶切位点,未发生了T/C突变;所得基因型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②mtDNA16189T/C变异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占32.26%,在对照组中占15.24%,差异有显著性(P&;lt;0.05)。③2型糖尿病患者中mtDNA16189T/C变异组HomA值(13.26&;#177;13.47)高于非变异组(5.97&;#177;9.47),差异有显著性(P&;lt;0.05)。④2型糖尿病中mtDNA16189T/C变异组和非变异组在空腹血糖、空腹C-肽、餐后2hC-肽、诊断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血脂、微量蛋白尿、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无显著性(t=-1.17—2.01,P=0.04-0.84)。结论:尚不能认为线粒体基因16189T/C变异引起胰岛素分泌功能下降,但该基因突变可能通过胰岛素抵抗加重2型糖尿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基因BsmI、ApaI位点多态性与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限制性多态性片断长度(RFLP)技术检测83例健康对照(NC)者、96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维生素D受体BsmI、ApaI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①T2DM组与NC组BsmI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等位基因B的相对风险率为2.50。②T2DM组与Nc组Apal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344,P=0.842;x2=0.090,P=0.765)。【结论】维生素D受体基因BsmI位点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等位基因B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物(IL—1ra)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109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51例正常人的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物基因(IL-1RN)数目可变的串联重复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IL-1ra基因的5种不同组合等位基因,本研究只发现Ⅰ/Ⅰ、Ⅰ/Ⅱ、Ⅱ/Ⅱ和Ⅰ/Ⅳ4种基因型,其中IL-1RN*Ⅰ等位基因频率在2型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分别为89.5%和90.4%,IL-1 RN*Ⅱ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1%和8.8%。2型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IL-1 RNⅠ/Ⅰ、Ⅰ/Ⅱ、Ⅱ/Ⅱ和Ⅰ/Ⅳ4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0.7%和81.3%,14.7%和16.7%,1.8%和0.4%,2.8%和1.6%。携带IL-1 RN*Ⅱ等位基因的2型糖尿病组患者血糖和甘油三酯水平明显升高。[结论]IL-1RN内含子2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易感性无关,但IL-1RN*2等位基因可能加重2型糖尿病病情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血清中游离脂肪酸与血糖及胰岛素抵抗关系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 2 型糖尿病 ( 2 DM )患者血清中游离脂肪酸 (FFA)浓度与胰岛素抵抗 (IR)的关系。【方法】放射免疫法 (RIA)测定胰岛素浓度、己糖激酶法测定葡萄糖 (GLU)、酶产色法测定空腹FFA浓度、2hFFA浓度 (PFFA)及其他生化指标。 86例患者 ,5 0例健康对照组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 ,计算 30min后胰岛素和GLU浓度变化的比值 (△I3 0 /△G3 0 )、葡萄糖曲线下面积 (AUCG)和胰岛素曲线下面积 (AUCIN)。根据Cederholm公式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结果】与正常对照比较 ,2 DM空腹和2hFFA、AUCG、AUCIN、TG浓度显著升高 (P <0 .0 1) ,ISI、△I3 0 /△G3 0 显著降低 (P <0 .0 1)。 2 DM患者FFA与AUCG、AUCIN呈显著正相关 ,与△I3 0 /△G3 0 、ISI呈显著负相关。【结论】2 DM患者空腹血清FFA、胰岛素浓度升高 ;高浓度FFA使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受损 ,血糖浓度升高 ;并且间接反映IR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地特胰岛素联合餐前速效胰岛素及胰岛素泵对2型糖尿病患者(T2DM)疗效。【方法】选取78名T2DM患者,随机分为地特胰岛素联合餐前速效胰岛素组(Ⅰ组)及胰岛素泵组(Ⅱ组),比较两组疗效、安全性、治疗费用及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达到预期指标。Ⅱ组患者生活质量较治疗前及Ⅰ组显著提高(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低血糖事件及过敏反应,Ⅱ组血糖达标时间及胰岛素用量较Ⅰ组显著降低(P〈0.05),但费用增加(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式各具特色,临床上应该根据患者自身情况,灵活实际地选择用药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脑梗死患者AGT、ACE和MTHFR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管l紧张素原(AGT)、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和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技术联合检测中国南方的114例脑梗死患者和76例正常对照者AGT基因M235T、ACE基因I/D和MTHFR基因C667T多态性位点.[结果]脑梗死组的AGT基因TT型和T等位基因、ACE基因DD型和D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370,P=0.012;χ2=5.627,P=0.018;χ2=4.216,P=0.040;χ2=11.916,P=0.001);MTHFR基因TT型和T等位基因在脑梗死组和对照组间无差异(χ2=1.037,P=0.287;χ2=0.779,P=0.377).[结论]AGT和ACE基因多态性可能是中国南方汉族人群脑梗死的遗传危险因素,而MTHFR基因多态性可能与脑梗死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短期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水平的影响及CSII治疗保护血管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收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分化培养7天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UEA和DiLacLDL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并在倒置显微镜下计数。4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为期2周的CSII强化治疗,于治疗前、后采用上述方法分别计数EPCS,同时测空腹血糖(FBS),餐后2小时血糖(PBS)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循环EPCs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与HbAlC呈负相关,经CSII治疗后循环EPCS明显增加。【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减少,早期CSII强化治疗不仅能迅速纠正糖代谢紊乱,同时能增加外周血EPCs数量,预防和延缓血管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的电生理改变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的电生理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了60例2型糖型病患者的临床、电生理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周围神经有电生理改变的患者占糖尿病患者的71.6%,分别比较所检神经的各项电生理测定值与患者病程和果糖胺及糖化血红蛋白发现:和患者病程显著相关的是正中神经运动支的潜伏期延长和腓总神经的传导速度减慢。结论:病程和糖尿病性微血管病是影响患者出现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电生理检查中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检测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短期应用胰岛素泵输注胰岛素(CSII)治疗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2年的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分析影响长期缓解率的相关因素。【方法】56例空腹血糖〉11.1mmol/L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2周的CSII强化治疗并随访2年,对治疗前、后不同时期的FBG,2 hBG,HbA1c,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进行评估。【结果】①CSII强化治疗2周后,56例患者的FBG、2 hBG、HbA1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01);Homa-IR较治疗前下降(P〈0.05),Homa-β较治疗前增高(P〈0.01)。②随访至24个月时仍有18例(32.14%)维持单纯饮食和运动治疗达良好血糖控制,其Homa-IR及Homa-β与停泵时比较无变化;另有38例(67.86%)血糖控制不佳,继续胰岛素和(或)口服药治疗,此组患者在入选时HbA1c水平、治疗后血糖达标天数及达标时胰岛素用量均较高(P〈0.05)。【结论】对伴有明显高血糖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能改善和(或)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重建饮食和运动治疗对血糖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