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腰椎关节突三维角度与单节段同水平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单纯性单节段腰间盘突出患者105例,选取同期无腰椎疾病患者60例为对照 组。采用CT及X线测定腰椎3个平面L3~S1关节突角度。随后采用Fujiwara标准进行分级,按照腰椎间盘突出等级分为3组对比滑脱程度。结果:在横断面上,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关节突不对称比率明显大于 对照组(P <0.05),且关节突角更偏矢状位。在冠状位上,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两侧关节突不对称比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 <0.05),且小关节角更偏竖直位。在矢状位上,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更偏水平 位(P <0.05)。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关节突存在不同程度的突出(Ⅱ~Ⅳ度),按照关节突关节的突出等级将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分为3组,各组间突出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腰椎间盘突出 患者关节突角度与突出程度具有相关性(r=0.755,P<0.05)。结论:腰椎关节突角度与单节段同水平腰椎间盘突出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经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ESSYS)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结构参数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观察组给予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椎间盘镜技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围术期相关指标、腰椎结构参数、运动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首次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少于或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腰骶角小于术前,L5/S1关节突关节角、、腰椎曲度L2~3关节突关节角,L3~4关节突关节角,L4~5关节突关节角大于术前,观察组腰骶角小于对照组,L5S1关节突关节角、、腰椎曲度L2~3关节突关节角,L3~4关节突关节角,L4~5关节突关节角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2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低于术前,JOA评分高于术前,观察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切口小、术中流血少,术后恢复快,可显著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状,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腰椎关节突关节不对称的病因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必华  徐宏光 《医学综述》2007,13(8):614-616
腰椎关节突关节不对称在临床上是比较多见的一种腰椎解剖学的异常。腰椎关节突关节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物力学意义,不对称的关节突关节势必引起其生物力学的改变,因而腰椎关节突关节不对称者更容易发生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腰椎间盘退变及腰椎退变性滑脱而引发下腰痛。  相似文献   

4.
李愉  蒋敏 《中国CT和MRI杂志》2020,(2):135-137,141
目的探讨MRI测量腰椎关节突角度在早期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7例L4-5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均进行MRI检查,并根据其椎间盘突出类型分为中央型、旁侧型,例数分别为41例、56例。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腰椎MRI显示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3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MRI测量观察组和对照组L4-5节段左关节突角度值(α)和右关节突关节角度值(β),最终角度值为两侧关节突关节角度值平均值,关节突夹角差值γ=|α-β|,关节突关节不对称判断标准为γ≥10°,比较两组L4-5节段α、β、γ值和关节突关节不对称发生情况,以及不同分型L4-5节段α、β、γ值和关节突关节不对称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α值大于对照组(P<0.05),β值小于对照组(P<0.05),γ值大于对照组(P<0.05),关节突关节不对称发生率大于对照组(P<0.05);旁侧型α值大于中央型(P<0.05),β值与中央型无显著差异(P<0.05),γ值及关节突关节不对称发生率均大于中央型(P<0.05)。结论 MRI测量腰椎关节突角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诊断具有指导作用,可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预防和康复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椎关节突关节方向性及对腰椎间盘退变的影响。方法:完整骨骼标本18具,男性12具,女性6具。用万能角度尺手工和CT图像测量腰椎关节突关节角度数值。结果:从L1-L5腰椎关节突关节角度值逐渐增大,由相对矢状位渐变为相对冠状位。两种方法测量结果用秩和检验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腰椎关节突关节角从L1-L5逐渐增大,适应了正常人体下腰椎活动较上腰椎大的需要,可能是下腰椎间盘容易发生退行性改变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腰椎失稳对腰椎间盘、关节突关节组织、黄韧带内炎性因子和炎性细胞浓度的影响.【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自2010年1月-2011年7月间收集我院行腰椎融合术的退变性腰椎失稳症患者40例,术中分别切取失稳节段与邻近正常节段椎间盘组织、关节突关节组织、黄韧带组织,采用ELISA法分别比较两组标本的IL-1β、IL-6、TNF-α的浓度;采用高倍镜下计数法比较两组标本中CD20、CD45、CD68标记的阳性细胞数.【结果】失稳节段与邻近正常节段比较:IL-1β、IL-6、TNF-α3种因子在椎间盘及关节突关节组织中的含量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黄韧带组织中;IL-1β浓度在两组中差别有统计学意义,IL-6、TNF-α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失稳节段的B细胞CD20、T细胞CD45、巨噬细胞CD68在椎间盘及关节突关节组织中的阳性细胞数高于临近节段(P〈0.05),而在黄韧带组织中三种细胞的阳性数量无统计差别.【结论】腰椎失稳造成的脊柱异常应力的增加,引起三关节复合体及韧带组织创伤性炎性反应,导致椎间盘和关节突组织的炎症细胞和炎性因子的聚集.局部炎症因子的增加会导致腰痛,并进一步破坏椎间盘及关节,增加腰椎不稳,成为腰椎失稳性疼痛的只要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CT观察探讨退变性腰椎滑脱(DLS)与关节突关节角和关节椎弓根角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四川省骨科医院收治的169例DLS症患者纳为DLS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并伴有腰腿疼痛但未腰椎滑脱的169例年龄匹配患者作为健康组;对比DLS组和健康组的临床资料,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DLS的危险因素;通过平滑曲线拟合分析关节突关节角和关节椎弓根角与DLS的曲线关系,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并对其预测效能进行验证。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LS组在BMI、椎间盘退变、全身关节松弛、腰椎结构及曲度发生改变、韧带松弛、骨质疏松、脱钙、腰椎小关节突病变、合并糖尿病方面均高于健康组(P<0.05);DLS组的关节突关节角与健康组相比减小,关节突关节角不对称以及退变程度为1、2级的人数比例上升,椎弓根角显著增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BMI增加、椎间盘退变、腰椎结构及曲度发生改变、韧带松弛、骨质疏松、脱钙、全身关节松弛、腰椎小关节突病变、合并糖尿病、关节突关节角减小、关节突关节角不对称、关节突关节的退变以及椎弓根角的增加都是导...  相似文献   

8.
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丹  周晓东  赵黎  韩增辉  于铭  赵亮 《医学争鸣》2006,27(19):1773-1775
目的通过测量婴儿髋关节α角、β角和股骨头骨性髋臼覆盖率(MR),探讨超声检查在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高频5.0~7.5MHz线阵探头,按Graf方法对临床诊断为发育性髋关节异常婴儿17例19侧髋进行超声检查,并按月龄设立正常对照组17例19侧髋关节.结果超声声像图可以较好地再现髋关节的解剖结构.正常对照组髋关节α角、β角和MR值分别为65.3°±4.5°,40.6°±7.5°和(64.2±5.2)%;发育性异常髋关节组α角、β角和MR值分别为48.4°±6.2°,53.0°±10.1°和(40.6±10.8)%.与正常组比较反应骨性髋臼的α角及股骨头覆盖率(MR)减小,反应软骨髋臼发育情况的β角增大.同时超声还能显示X线不能显示的关节唇盂及髋臼内其他软组织.结论超声检查简便快速、无侵袭性,在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诊断及治疗随访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低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结构参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不同结构参数在低位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82例低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和28例正常人X线和CT影像资料,测量和比较不同节段和不同程度突出患者腰椎曲度、腰骶角、L5S1椎间盘高度、L5椎体高度和腰骶关节突关节角。结果:L5S1突出组、L4/5突出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腰骶角以及三组L5椎体高度之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椎间盘高度方面,L5S1突出组、膨出组和L4/5突出组之间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L5S1突出组、膨出组之间以及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相比,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P<0.05)。腰椎曲度方面L5S1突出组、膨出组、L4/5突出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间盘改变组和对照组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腰骶角及生理曲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L4/5突出组R=-0.538,P=0.05;L5S1突出组R=-0.610,P<0.01。膨出组R=-0.557,P=0.007。间盘改变组和对照组的腰骶角、生理曲度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组之间的关节突关节角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低位腰椎间盘突出的共同表现是腰椎生理曲度的减小,但L5S1的病变更易出现腰骶角的改变;腰骶关节突关节虽有增生、硬化等改变,但其角度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0.
峡部裂性腰椎滑脱CT下小关节形态学测量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小关节的形态在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发生中的关系。方法:对30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及30名正常人,通过CT扫描结果进行对照检查。结果:对照组与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组的L3/4和L4/5小关节角分别为52.3°、45.1°和44.2°、34.0°,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峡部裂性滑脱组的L4/5小关节横径减少,L3/4和L4/5的小关节的不对称程度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的下腰椎小关节角偏向冠状位面,小关节横径减少,接触面积增大是其发病的原因之一,小关节的不对称性则加速了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不同角度和牵引力对腰椎间盘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不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的最佳牵引角度和牵引力 ,采用光弹实验方法与三维有限元计算法相结合 ,测算在前屈位和后伸位不同角度和不同重量牵引时 ,腰椎间盘各部应力值。结果显示随着牵引角度加大和牵引重量的增加 ,腰椎间盘各部拉应力逐渐加大。当角度大于 3 0°时 ,前屈位 L5~ S1 椎间盘前部变为压应力作用 ,而后伸位是椎间盘后部变为压应力 ;角度大于 2 5°时 ,前屈位 L3~ 4、L4~ 5椎间盘前部变为压应力作用 ,而后伸位是椎间盘的后部变为压应力。说明对 L5~ S1 、L4~ 5、L3~ 4椎间盘产生最佳效果牵引角度应是前屈位的 3 0°、2 5°、2 5°  相似文献   

12.
腰椎间盘退变后应力变化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评估腰椎间盘退变后的生物力学变化.方法 利用MIMICS软件对正常腰椎的CT图像进行预处理后,导入ABAQUS软件建立正常椎间盘L3~L4节段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改变椎间盘退变后对应的材料属性,建立退变椎间盘L3~L4节段的有限元模型.对模型施加0.3 MPa均布轴向压缩载荷,比较正常和退变椎间盘的纤维环、髓核、软骨终板、关节突关节的应力.结果 与正常椎间盘比较,退变椎间盘的应力分布发生改变,纤维环周边承受较大应力,髓核的压应力明显降低,软骨终板的应力集中在外周偏后;关节突关节面的应力明显增大.结论 有限元方法可以直观地观察椎间盘退变对腰椎的影响,是对临床研究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3.
在56套成人腰骶椎骨骼标本上,观测了腰椎间关节的立体方位和运动节段的稳定三角.腰椎间关节的方位:A角在L_(3,4)水平最大,向上下逐渐减小;B角在上四位节段近乎0°,仅骶骨上关节突向后倾斜成角;C角则自上而下依次增大,由近矢状位过渡为近  相似文献   

14.
谢小平  江伟  曾强  赵勉 《四川医学》2003,24(4):344-345
目的 探讨CT水平面图像腰椎间盘突出角度、矢状面图像突出髓核中心位置与APLD疗效的关系。方法 将 49例经皮切吸术治疗的病例分为两组。A组 :CT水平面图像 ,椎间盘突出角≥ 1 1 0°,矢状面图像突出髓核中心位于该节段椎间盘间隙高度内 2 2例 ;B组 :CT水平面图像 ,椎间盘突出角 <1 1 0° ,矢状面图像突出髓核中心在该节段椎间盘间隙高度之外 2 7例。结果  49例随访 1 6~ 35个月 ,平均 2 2 9个月。A组有效率 90 91 % ,B组有效率 59 2 6% (P <0 .0 5)。结论 通过对CT扫描水平面图像腰椎间盘突出角度、矢状面图像突出髓核中心位置的仔细分析能基本预测APLD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关节突关节形态改变与退行性腰椎滑脱(DS)的关系。方法:选取L4-5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52例和同期无腰腿疼无脊椎滑脱的同年龄段患者56例作为对照。将DS组与对照组的关节突关节面冠状位角做比较;将DS组病例按其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分组比较不同退变程度下的关节突关节面冠状位角和滑脱程度的差异:同时做关节突关节面冠状位角与滑脱程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DS组与对照组的L4—5关节突关节面冠状位角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同退变程度下的关节突关节面冠状位角差异无显著性(P〉0.05),滑脱程度差异有显著性(P〈0.01);滑脱程度与关节突关节面冠状位角无相关性(r=-0.13,P〉0.05)。结论: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的关节突关节的形态变化是腰椎退行性变的结果而菲其病因。  相似文献   

16.
<正> 1997年10月~2000年10月,我院应用山甲蜈蚣加味散治疗腰椎骨质增生6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腰椎骨质增生病人,年龄在38~49岁之间10例,50~60岁之间38例,60岁以上12例。根据腰椎骨质增生X线分度,1度腰椎骨质增生,椎体骨角缘轻度骨性突起,增生骨质以相互对应关节明显者13例;2度增生骨赘呈唇样或“鸟嘴”样,椎突关节面呈翎毛样增生者37例;3度增生程度显著,相邻骨赘相互融合形成骨桥,椎体骨变形呈楔形改变,棘突间形成假关节者10例,其中伴腰椎间盘膨出者12例,椎间盘突出征者4例,椎间盘脱出症者2例;病程10年以上者6例,3~10年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腰椎小关节方向、骨性关节炎分级与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60例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测量腰椎双侧小关节角度、小关节骨性关节炎影像学分级,侧隐窝的骨性和纤维组织矢状径、横径。结果 L4~L5测量结果为(50±8.5)°,L5~S1为(37±10.6)°,其中两侧小关节角不对称,角度相差10°以上者有45例,腰椎小关节角度增大且双侧不对称者骨性关节炎发生率高达75%;小关节骨性关节炎分级,0级1例,1级9例,2级35例,3级15例,2、3级骨性关节炎患者侧隐窝狭窄症发生率达82.3%;经椎间盘平面侧隐窝矢状径为(2.5±0.7)mm,椎体后缘至上关节突间矢状径为(4.2±0.5)mm,横径为(5.25±0.8)mm。结论腰椎小关节的角度增大和不对称引起小关节骨性关节炎,进一步增加了腰椎侧隐窝狭窄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和小关节退变程度与曲度变化的关系。方法通过改良Pfirrmann分级系统评价腰椎间盘退变程度,采用Seze判定法取MRI正中矢状位T2WI图像评估腰椎变直与否,运用Weishaupt分级标准评价腰椎小关节骨关节炎程度。结果椎小关节骨关节炎影像学分级与椎间盘退变分级显著相关(P<0.01);腰椎曲度变直与曲度正常2组间椎小关节骨关节炎影像学分级及椎间盘退变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腰椎间盘各节段退变形式与腰椎曲度变化相关(P<0.01),并且在椎间盘退变较明显的患者中,腰椎曲度变直与曲度正常2组间椎小关节骨关节炎影像学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腰椎曲度与椎间盘和椎小关节组成三关节复合体相互协调作用,同时腰椎间盘各节段退变形式可能影响腰椎曲度变化。  相似文献   

19.
退变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是临床常见的脊柱退行性改变疾病的一种。发病机制目前不清楚,可能跟患者的工作性质、劳作强度、日常作息习惯有关,未发现与遗传有关。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患者可以没有临床症状,大部分就诊患者存在腰骶部疼痛的临床表现。临床诊断退变性腰椎滑脱主要依靠腰椎正侧位X光片以及腰椎螺旋CT扫描助诊。腰椎发生退变性滑脱时,附件骨及所组成的关节突关节角(Articular facet joint angle,FJO)的形态及角度会发生改变,这个角度可以评价关节突关节角的矢向化程度。利用螺旋CT后处理工作站ADW对腰椎患者的数据处理后,测量L2-3、L3-4、L4-5、L5-S1双侧关节突关节矢向化的角度(α1与α2)的大小,后期通过横向与未发生腰椎滑脱患者的比较、纵向与不同年龄组DLS患者的比较,研究FJO矢向化与DLS二者的因果关系。本综述将着重介绍腰椎退变性滑脱时,相应水平关节突关节角度的大小及矢向化的程度的测量方法与相关概述。  相似文献   

20.
李维  陈建华  阮文辉 《吉林医学》2011,(18):3777-3777
目的:探讨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间断固定、椎间植骨融合、矢状位重建术式治疗退变性症状性腰椎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退变性症状性腰椎侧凸的患者74例,所有患者拍片检查及CT、MIR检查所示,患者椎体边缘均有不同程度的腰椎间隙狭窄、骨质增生、腰椎侧凸且角度在35°~65°间,平均43°以及双侧关节突的增生肥大内聚。结果:经过有针对性对患者的采取临床治疗,患者临床疗效的达到优量率高达91.9%。结论:对于退变性症状性腰椎侧凸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