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基因的克隆与表达颜真,韩苇,李芳梅,赵宁,张英起(生物技术中心)关键词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基因克隆;基因表达中图法分类号 R334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是一功能很强的造血生长因子,人GM-C...  相似文献   

2.
3.
对因急性白血病(AL),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MM)联合化疗及其他药物所致中性粒细胞缺乏症19例患者予以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疗,中性粒细胞绝对数(ANC)达显效,有效分别为13例(68.42%),2例(10.52%),总有效率78.94%,所需中位时间分别为8,14天,治疗后ANC增值1.57~11360倍,白细胞(WBC),ANC达显效,有效时间明显缩短(P〈0.00  相似文献   

4.
丁晓斌  郭力 《西部医学》2011,23(10):2036-2038,2041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是近些年开发应用于创面治疗的生长因子,国内外一些学者发现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具有明确的促进创面愈合、促进血管生成、促进免疫应答、抗感染的作用,它能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对组织损伤小,因此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GM-CSFR)在狼疮性肾炎(LN)发病中的意义.方法:运用流式细胞术对32例LN病人、15例正常人的外周血GM-CSFR水平进行测定分析.结果:LN外周血单核细胞GM-CSFR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外周血中性粒细胞GM-CSFR表达水平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外周血单核细胞GM-CSFR表达水平与蛋白尿程度呈正相关.结论:GM-CSFR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及LN的肾脏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白细胞减少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症。病因多种多样 ,最常见于癌症化疗后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由于白细胞低下 ,免疫机能差 ,继发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使单纯抗感染、抗肿瘤的疗效降低。美国先灵葆雅公司产品—升白能 (GM -CSF) ,中日合资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惠尔血” ,由于价格昂贵 ,不能被普通患者所接受。1 999~ 2 0 0 2年 3月 ,我院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进行科研协作 ,将一种国产的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 -CSF“惠血能”应用于化疗后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 3 0例 ,临床观察结果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克隆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全长cDNA以构建相应腺病毒表达载体。方法:根据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可扩增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D-NA的特异性引物,用RT-PCR法从骨髓细胞总RNA中扩增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DNA,并克隆至pGEM-T载体中,经酶切鉴定后再行序列分析。结果: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扩增产物长度与预期的456 bp一致;用M13正、反向引物行荧光测序,证实克隆出的序列与GenBank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DNA序列完全一致;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全长cDNA被成功地插入到质粒pGEM-T中。结论:克隆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全长cDNA为构建相应腺病毒表达载体及应用B7-1行肿瘤免疫基因治疗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肿瘤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的应用。方法对化疗后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50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统计、观察。结果吉赛欣均能使化疗后白细胞下降的患者恢复至正常范围(4.0×10^9/L),恢复时间3-15d,平均5.6d。结论吉赛欣对治疗恶性肿瘤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作用好,不良反应小,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调整剂量及频次。  相似文献   

9.
张志彪 《医学综述》1996,2(2):71-72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是由澳大利亚Metcalf等发现,在软琼脂糖培养上能促进粒细胞和巨噬细胞集落形成,故命名为GM-CSF[1]。现已证实GM-CSF对造血系统和免疫调控有广泛的作用,在临床上正显示其令人鼓舞的功效。本文概述了国外GM-CSF的临床应用进展。1 癌症化疗骨  相似文献   

10.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恶性血液病化疗反应的防治王开泰,周柱,邬伟秀(上海市吴淞中心医院内科200940;上海医科大学教学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200080)关键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恶性血液病,化学治疗,白细胞减少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高效简便的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突变体rhG-CSF-Ala-17纯化工艺,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大肠杆菌表达的rhG-CSF-Ala-17经包涵体洗涤、变性复性后,采用DEAE 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层析和Superdex75凝胶过滤层析分离纯化.经SDS-PAGE和FPLC检测纯度,并进行N端氨基酸序列分析、比活性分析、紫外最大吸收光谱分析、内毒素检测等指标对其进行鉴定.结果:纯化后的rhG-CSF-Ala-17纯度可达99.64%,比活为1×108 U*mg-1.其N端19个氨基酸分析与预期序列一致,紫外最大吸收光谱位于280 nm,氨基酸的组成与预期结果一致,内毒素含量低于部颁标准.结论:两步层析即可获得高纯度的rhG-CSF-Ala-17重组蛋白质,为进一步的rhG-CSF-Ala-17临床前和临床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罗薇  舒斯云  马林  王斌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4):164-168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作为一种刺激骨髓粒系造血的生长因子,在临床上被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然而,越来越多体内外研究实验及临床试验表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通过激活多种信号转导通路在神经系统损伤性疾病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包括动员外周干细胞迁移至神经系统、减轻神经细胞凋亡、平衡炎症反应、促进神经干细胞再生及血管生成等,但也存在一定的争议。目前在脑卒中、肌萎缩性侧索硬化及脊髓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中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动物模型中也证实其疗效。现将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神经保护作用及临床试验安全性及疗效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大鼠急性肝衰竭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Kang W  Liu ZW  Han QY  Zhang L  Lei Y  Lou S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4):980-984
目的 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抑制大鼠急性肝衰竭(ALF)肝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D-氨基半乳糖(D-GalN)制备SD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治疗组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50 μg/kg共3 d,安慰剂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共3 d.建模后观察动物生存率,分别于6 h、12 h、1 d、3 d取肝脏,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Bcl-2、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3表达,图像分析系统半定量分析.结果 治疗组生存率高于安慰剂组(53.3% vs 33.3%,P=0.027).两组肝细胞凋亡率、肝组织Bcl-2、caspase-3表达量均随时间而升高.1 d时治疗组肝细胞凋亡率(29%±7%)低于安慰剂组(4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治疗组12 h、1 d时肝组织Bcl-2灰度值均低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52±37 vs 161±7,P=0.012;150±12 vs 159±9,P=0.018),表示Bcl-2表达量高于安慰剂组;治疗组1 d、3 d时肝组织caspase-3灰度值均高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89.6±4.6 vs 169.6±15.7,P=0.000;184.7±4.8 vs 160.0±5.0,P=0.000),治疗组caspase-3表达量低于安慰剂组.结论 肝细胞凋亡在ALF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G-CSF通过促进肝细胞Bcl-2表达和减少caspase-3表达,延缓并减少肝细胞凋亡的发生,提高ALF大鼠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IL-8和白细胞计数对外科急性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检测价值。方法对就诊前未使用抗生素者抽取外周血标本3ml,其中感染组患者36例,创伤组患者32例,并抽取30例健康成人外周血标本3ml作为健康对照。ELISA方法检测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IL-8。结果感染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82±71)ng/L,较创伤组[(15±7)ng/L]和健康对照组[(7±4)ng/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作为外科急性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其受体(M-CSF/c-fms)在单核/巨噬细胞参与感染性心内膜炎(IE)发生过程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两种剂量金黄色葡萄球菌注射联合手术损伤心脏瓣膜的方法分别建立4组IE家兔模型;术后24 h处死,取出心脏瓣膜,肉眼、电镜观察。RT-PCR法检测各组瓣膜的M-CSF、c-fms mRNA表达水平。结果32例动物中存活26例,14例发生IE;小剂量组中赘生物产生、细菌培养阳性率显著低于大剂量组(P<0.05);手术+细菌注射可诱导二尖瓣、三尖瓣M-CSF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c-fms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大剂量细菌注射比小剂量细菌注射可诱导二尖瓣M-CSF mRNA表达进一步明显增加(P<0.01),三尖瓣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M-CSF/c-fms是参与IE发生的重要因子之一;左、右心腔对大剂量细菌入侵有不同的抗感染免疫反应,也是左、右心IE有不同临床特点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血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的表达及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肝炎科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7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乙肝组73例(其中肝纤维化亚组36例)和肝硬化组54例。收集2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M-CSF,分析血清M-CSF水平与乙肝肝硬化临床资料的关系;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血清M-CSF对乙肝肝硬化的诊断价值。结果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饮酒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硬化组M-CSF、AST、ALT、ALP、PLT明显高于乙肝组(t/P=6.489/0.000、3.397/0.001、2.687/0.008、1.921/0.028、3.160/0.002);肝硬化组M-CSF、AST、ALT、ALP、PLT指标明显高于肝纤维化亚组(t/P=3.067/0.001、1.778/0.039、1.735/0.043、1.715/0.044、1.727/0.043)。相关性分析显示.,乙肝肝硬化患者M-CSF与AST、ALT、ALP、PLT呈正相关(r/P=0.345/0.037、0.927/0.008、0.382/0.025、0.693/0.026);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M-CSF是乙肝肝硬化独立危险因素(OR=1.017,95%CI 1.009~1.026,P=0.000)。血清M-CSF诊断乙肝肝硬化最佳界值、AUC、约登指数、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323.04 pg/ml、0.820、0.614、74.38%、87.04%。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M-CSF水平升高,可作为乙肝肝硬化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M-CSF) and interleukin 4 (IL-4) on the bone-marrow-derived human adult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MSCs).

Methods  The hMSCs were isolated and cultured with GM-CSF and IL-4 for a period of one month. A single colony of transformed cells was then isoloated and their phenotype was characterized by morphology, surface marker expression, and in vivo tumorigenesis.

Results  After one month culture, the transformed mesenchymal cells exhibited the morphology and phenotype similar to those of tumor cells, and also caused multiple fast growing lung deposits when it was injected into immunodeficient mice.

Conclusion  Cytokines-driven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of hMSCs may be a useful model for studying signaling pathways initiating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of hMSC.

  相似文献   

18.
支架置入对ACS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和血清G-CSF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支架置入术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和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浓度的影响及意义。方法:32例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ACS患者根据不同临床类型分为:ST段抬高ACS急诊PCI组(n=7)和非ST段抬高ACS[包括14例非ST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和11例不稳定心绞痛(UAP)择期PCI组(n=25)],10例同期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无冠状动脉病变者作为对照组(n=10)。分别于术中和术后3 d抽取外周血进行EPCs的分离培养,同时分离血清以备G-CSF浓度检测。于第10 d对EPCs进行鉴定并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计数内皮祖细胞克隆形成单位(EPC-CFU)以评估外周血EPCs水平。G-CSF浓度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果:①急诊PCI组术前外周血EPC-CFU数量稍高于择期PCI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急诊PCI组术前血清G-CSF明显高于择期PCI组,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②急诊PCI组和择期PCI组术后外周血EPCs数量及血清G-CSF均有增高,但后者外周血EPCs数量增加幅度明显大于前者,对照组外周血EPCs数量及血清G-CSF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择期PCI组外周血EPCs增加数量与血清G-CSF改变相关(r=0.261,P=0.009),急诊组则无。结论:择期PCI患者术后外周血EPCs数量明显增加,且与血清G-CSF改变相关。AMI后急诊PCI患者术后血清G-CSF浓度明显升高但与外周血EPCs数量增加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两种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uG-CSF)惠尔血和特尔津,对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的动员疗效.方法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52例,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全相合的同胞供者52例,随机采用两种rHuG-CSF特尔津和惠尔血分别进行供者造血干细胞动员,对供者千细胞动员参数及患者移植后造血重建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惠尔血组和特尔津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高峰时间均为第4天(38.9±3.0)×109/L和(37.8±2.9)×109/L(P>0.05).惠尔血和特尔津两种动员剂对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参数的影响,其结果分别为采集物MNC计数(4.8±0.7)×108/kg vs(5.1±0.4)×108/kg;CD34+(1.6±0.3)×106/kg vs(1.9±0.7)×106/kg;惠尔血和特尔津两种动员剂对供者骨髓血造血干细胞参数有诸多方面的影响,其结果分别为采集物MNC计数(3.8±0.5)/L vs(3.9±0.7)/L;CD34+(1.3±0.7)×106/kg vs (1.5±0.4)×106/kg(均P>0.05).特尔津和惠尔血两种动员剂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的影响,其结果分别为移植后中性粒细胞植活时间(14.6±0.9)d vs(15.2±1.6)d;血小板的植活时间(18.1±0.8)d vs(17.0±1.9)d(P>0.05);两种动员剂对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结论 惠尔血和特尔津两种动员剂分别对供者外周血及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动力学,以及对患者造血重建影响均无显著性差异.特尔津能可靠用于造血干细胞供者的动员及患者移植后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接受心肺转流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动员后,肾功能、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和炎性因子的变化,探讨动员剂G-CSF对CPB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肾功能、EPCs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G-CSF,600μg/d,术前共7d)和对照组(不施加干预),每组20例。患者入院时(T1)、术后第1天(T2)、术后第3天(T3)以及术后第7天(T4)采集外周血,测定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胱抑素C(cystatine C,CysC),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filtration rate,GFR);分离、培养EPCs、并测定其数量。检测2组患者血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 factor-α,TNF-α)、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的水平。结果入院时,2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2组GFR水平低于术前,其余指标均高于术前(P<0.05);治疗组炎性因子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GFR、SDF-1、EPCs数量较对照组升高(P<0.05)。术后第3天,2组患者GFR水平均达到最低谷,其余指标均高于术前(P<0.05);治疗组患者肾功能损害比对照组轻,SDF-1、EPCs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IL-6、TNF-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2组患者EPCs数量、SDF-1水平均持续增高,但治疗组比对照组变化更加显著(P<0.01)。SDF-1浓度与循环EPCs数量呈正相关,治疗组CRP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CPB患者术后肾功能在第3天明显降低,第7天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G-CSF可增高SDF-1的水平,有效动员CPB瓣膜置换患者外周血EPCs,亦可降低CRP,对术后肾功能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