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陈玉 《中国医药导报》2006,3(15):140-141
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呼吸道反射,是呼吸道受到刺激(如炎症、异物)后,发出冲动传入延髓咳嗽中枢引起的一种生理反射。咳嗽是临床常见症状,从祖国医学角度看,外感或内伤等多种因素,导致肺气失于宣发肃降时,均会使肺气上逆而引起咳嗽。所谓“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其中,咳嗽与肺、肾的关系尤为密切:人的呼吸虽由肺所主,但肾能帮助肺吸气,故称“肾主纳气”。肾精充足,吸入之气,经过肺的肃降,才能下纳于肾,所以有“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之说。肺肾在咳嗽中的这种相互影响主要表现在阴虚上,肺阴与肾阴有着相互资生,相互依存的关系,故肾虚…  相似文献   

2.
中医认为肾居于腰部,为“先天之本”,其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具体而言,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肾主命门火,为一身热之源,能助三焦气化,温暖脾胃,并主管人的性欲和性机能;肾主水液,调节水液代谢;肾主纳气,助肺呼吸;肾主骨、主齿、主髓、通脑;肾开窍于耳和二阴。既然肾有如此广泛的作用,其本质究竟是什么呢? 一、“肾”与内分泌有关中医认为“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从现代生理学来看,这些功能主要与内分泌  相似文献   

3.
正从中医角度看,肾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藏精、主水和纳气。其中,肾藏精的生理功能,能够促进人的生长发育、促进生殖繁衍、化生血液、主骨生髓;肾主水的生理功能,能够调节人体的水液代谢;肾主纳气的生理功能,能够摄纳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帮助人保持呼吸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  相似文献   

4.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有气流受限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高忠英教授认为脾胃所化水谷之气为肺气的本源,肾之纳气保证了自然之气的摄入,肺脾肾三脏在病机上密不可分,治疗上当三者呼应,而满足此条件者以补肺汤为最优。临证以补肺汤加减尤重温阳、摄纳元气,从而明显改善呼吸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肾炎症状复杂,涉及中医病证较多,如“水肿”“血尿”“虚劳”“淋病”等。但从水肿这一主要临床表现来看,肾炎与水肿之关系极为密切,故临床多从水肿论治。而水肿的病机是肺脾肾三脏的功能失常,使水液停聚于体内而出现面目四肢或全身浮肿。三脏之中,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源,肺主一身之气,在辨证施治过程中,根据个人体会,将肾炎之水肿分别从肺脾肾三脏论治则较符合临床实际。从肺论治急性肾炎水肿多由肺气失宣、肺经热毒、肺气壅塞、水邪犯肺、肺阴虚和肺气虚等因引起,可分别以宣、清、降、泻、补五法  相似文献   

6.
(五)辨肾病证候 肾在生理上的特点是“主蛰”,故称肾为“封藏之本”,“藏精”则是肾的主要生理功能。肾精是先天和后天之精的融合物,为人体生殖、牛长、发育的物质基础;精又能生髓、充骨、养脑、荣发。肾又主水液,并有纳气的功能,以维持体内水液的平衡及呼吸的深长。肾位于腰部,  相似文献   

7.
摘要:本文论述了生理状态下肾和水的关系,在"肾主纳气"的基础上提出了"肾主纳水"的新观点,从肾阳虚衰、肾阴亏损、肾气不固的病理基础上阐释痰的形成机制,并结合历代医家的文献资料,阐述从肾治痰的思路,增补现行〈方剂学〉教材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肾虚是中医特有的概念,泛指因人体内肾的精气阴阳不足而导致的多个系统的病症。根据肾中精气阴阳的偏盛偏衰,肾虚应包括肾阴亏虚、肾阳亏虚、肾气不固、肾不纳气、肾阴肾阳两虚、肾阴虚火旺等不同的表现。在临床上,肾虚也可简要地分为肾阴虚证、肾阳虚证两种。肾虚的主要表现是:耳鸣耳聋、发脱枯悴、齿摇稀疏、腰背酸痛、小腿软、足跟痛、性机能失常、尺脉弱等。  相似文献   

9.
“金水相生”是指肺金与肾水之间在生理上相互依赖、相互滋生,在病机演变上相互影响。肺为水之上源,肾为水之下源,肺主通调水道,肾为水脏,主津液,二脏相互配合,共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肺主气,司呼吸,肾主纳气,二脏共同维持正常呼吸。肺、肾功能失调易导致患者出现咳喘等症状,且病情迁延不愈,因此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提倡“肺肾同治”。多项研究表明以“金水相生”为依据,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放射性肺损伤等多种疾病具有较好疗效,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其作用机理,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治疗效果。方法:对10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治疗。结果:肺气虚型治愈27例,肺阴虚型治愈11例,痰饮阻肺型治愈8例,肺心气虚型治愈5例,肾不纳气型治愈6例,总治愈率为57%。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小儿哮喘属于祖国医学咳嗽、哮证、喘证、痰饮等范畴,中医认为除有标实症状外,多有脏腑气血不足的症状.累及脏腑肺、脾、肾,多为阴盛阳虚,痰饮伏肺而引起,以阳虚为本,痰瘀为标。患儿多有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机体虚弱,腠理疏松,卫气不固,不能适应外界气候环境变化,易为外邪侵袭,首先犯肺.若反复发作可波及脾肾,脾虚则运化失调,积液成痰,痰阻气道则呼吸不利;肾为先天之本,主纳气,摄纳失调则气不归根,从而三脏功能失调,因此正虚是本病的主要矛盾。笔者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研究近况作如下总结。  相似文献   

12.
浅谈肺阳     
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而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以助心之行血。一般认为肺脏上述的功能均以肺气统之,鲜有归及“肺阳”者。综观近代出版的各种中医书籍,包括中医院校的教材,很少有关“肺阳”的论述,客观上似乎否定了肺阳的存在。为澄清“肺气”与“肺阳”之别,探析如下:1 阴阳对立统一,当有肺阳 祖国医学的阴阳学说是对立统一的辨证学说,认为任何事物和现象都具有阴和阳两种不同属性。阴阳是对立统一的,任何一方不能脱离另一方面单独存在,“无阴则阳无以化,无阳则阴无以  相似文献   

13.
"肾主纳气"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其临床应用存在某些具体观点不够清晰的问题,如什么情况考虑以治肾来治疗呼吸异常的疾病?此时如何治肾?拟就通过对相关临床资料的重新审视,条理化并试图归纳总结出"肾主纳气"具体临床应用准则,为该理论的临床应用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一、病因病机从发病情况看,本病以北方寒冷地区发病率为高,患者表现为冬重夏轻,遇寒加重,遇暖缓解。可见本病之外因为风寒之邪,寒邪束肺为本病之标。本病如发于幼年者,多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轻以至自愈;而发于成年特别是发于老年者则病情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加重。此点提示本病与老年肾气虚弱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且本病患者亦多有其他肾虚表现,故认为肾虚正气不足乃为本病之本。肺肾两脏为金水相生关系。肺虽主气,司呼吸,而肺气实由肾中之真水真火相互蒸化而生成,故肾气衰弱则肺气化生无源而必虚,肺气虚则抗寒力弱而易于被寒邪所伤(肺恶寒)。肺气…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周耀庭教授治疗喘证的经验。辨证论治治疗饮邪内伏、外感风寒;外寒里热、兼有热痰;痰饮内伏、脾肺气虚:肾阳虚衰、肾不纳气;食痰上犯,外感寒邪等复杂情况的喘证。并强调在治疗喘证时散寒邪、恢复肺宣发肃降功能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喘证     
喘证是指呼吸短促,气息涌急,甚则张口抬肩,或不能平卧的一种病证.临床上较为常见.因与咳嗽有时兼见,有时单独出现,且喘证明显,故列为专篇讨论. 病因病理肺主气,司呼吸,为气之本;肾主纳气,为气之根.肺为出气之路,肾为纳气之府.正常的呼吸是靠肺肾之气,升降出纳完成的.若肺肾之气,升降出纳失其常度则可形成喘证.喘证的病因,一般来讲,在肺多实,在肾多虚,下面就虚实两方面介绍喘证病因:  相似文献   

17.
吴承玉  李文 《中医学报》2011,(6):671-672
目的:探究"肾主纳气"理论的历史源流.方法:梳理、归纳、整理春秋战国、秦汉、晋唐、宋元、明清几个时期,有关"肾主纳气"理论的发展轨迹.结果和结论:春秋战国时期属于该理论的萌芽阶段,汉代开创了补肾纳气法治疗喘证之先河,宋代明确提出"肾不纳气",明清时期该理论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8.
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主水、主纳气、主骨、生髓.生血,与人体的生殖、生长发育、衰老、呼吸和水液代谢等有密切关系,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源,故称为“先天之本.”《实用中医基础学》说:“肾在人体脏腑中占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其生理功能涉及到生长发育、抗病能力、生殖、骨骼、水盐代谢、呼吸、血液、脑髓、发、耳、齿等各个方面.包括现代医学的生殖、泌尿、呼吸、内分泌、免疫、血液、  相似文献   

19.
肺气虚证与大脑皮质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医的"肺主气司呼吸",大脑皮质功能及其在呼吸运动的作用,以及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探讨肺气虚证与大脑皮质的相关性。肺气虚证的形成是由于大脑皮质对呼吸运动的调节减弱,或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或引起免疫功能下降。这可为进一步揭示肺气虚证形成机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肾之脏象学说与病理生理新进展探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中医脏象学说中关于肾主水、肾主纳气、主骨、生髓、其华在发等的描述,高度概括了西医有关肾脏的泌尿,清除度物、调节水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及内分泌等主要功能,揭示了中西医学之间内涵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