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倪维德所撰《原机启微》一书,有方有法,有论有案,议理精明,颇多创见。本文拟就其眼病证治试作探讨。一、眼病求原谨察病机倪氏治眼病特别注重探本求原,详审病机。是书对眼病的病因病机论治甚详,分类精细,其说甚明。现将其归纳如下: 1.阴阳病机“阳气盛则嗔目,阴气盛则瞑目。”(《灵枢·寒热病》)“脱阳者见鬼,脱阴者目盲。”(《扁鹊难经·二十四难》)这都说明眼必须在阴阳和谐的基础上才能发挥正常的视物功能。如阴阳偏盛偏衰就会导致眼病发生。故倪氏在该书中充分运用了阴阳理论指导眼病的辨证论治。他指出:①阳衰不能抗阴。认为脾胃受伤,则阳气下陷,而阴气独盛,阳不能抗阴,于是阳气陷入阴中不能自振,故夜视罔见。②阴弱不能配阳。认  相似文献   

2.
2 .5顺应天时阴阳消长之势太阳的公转和自转分别决定着年、日的时间周期变化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 :“阳气者 ,若天与日。”人体的阴阳消长变化与一年及一日内太阳运动具有同步的节律性 ,治疗疾病要掌握这种天时阴阳消长之势 ,以选方用药 ,因时制宜。四时阴阳消长变化 ,“春夏则阳气多而阴气少 ,秋冬则阴气盛而阳气衰”(《素问·厥论》) ,影响于疾病常表现为春夏易于热化 ,秋冬易于寒化。故治疗疾病当顺时令而调阴阳 ,春夏之令 ,治宜抑阳助阴 ,药宜寒凉 ,慎用温热 ;秋冬之时 ,治宜助阳抑阴 ,药宜温热 ,慎施寒凉 ,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相似文献   

3.
"少阳为枢"一语出自《素问·阴阳离合论》与《灵枢·根结篇》.历代注家多有注解.如王冰:"枢者,所以主转动之微也".张景岳:"少阳为枢,谓阳气在表里之间,可出可入,如枢机也".吴昆:"少阳在表里之间,转输阳气,如枢机也,谓之枢".综观各家注释,主要是从少阳与阳气运行关系的角度理解"少阳为枢"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暑温为夏季感受暑热邪毒所致 ,临床表现为初起即见壮热、烦渴、头痛 ,甚至出现昏迷、抽搐 ,直至危及生命。其特点为发病急 ,热势盛 ,变化速 ,易伤津气 ,为小儿夏季常见证候之一。暑为夏季之主气 ,乃火热所成 ,《素问·五运行大论》曰 :“其在天为热 ,在地为火 ,其性为暑。”所以暑温有明显的季节性 ,杨士瀛《仁斋直指方·暑》言 :“暑自口鼻而入 ,”故暑当外邪 ,独见夏令 ,王孟英言 :“是暑即热也 ,寒即冷也。暑为阳气 ,寒为阴气 ,乃天地间显然易知之事 ,并无深微难测之理。”“设云暑有阴阳 ,则寒亦有阴阳矣。不知寒者水之气也 ,热者火之气…  相似文献   

5.
《黄帝素问直解》系清·高士宗注释《黄帝内经素问》的专著。高氏早年师从张志聪 ,后讲学浙江钱塘侣山堂 ,乃一代名医。《黄帝素问直解》充分展示了高氏的学术思想和医学成就。笔者现就此书所论的“生阳之气”之义 ,浅析如下。1 生阳之气为人身总体阳气虽说“阴阳者 ,有名而无形”,然于人身却各有实质内容 ,大凡脏腑、气血、营卫、经络……皆可以阴阳而蔽之 ,故“人生有形 ,不离阴阳”。但是人体之阳气 ,若天与日 ,故“凡通体之温者 ,阳气也 ;一生之活者 ,阳气也”[1 ] 。《黄帝素问直解·生气通天论》篇末又说 :“生阳之气本于阴精 ,互相…  相似文献   

6.
“阴阳自和”是中医学的一项重要理论,其思想肇始于《内经》,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素问·阴阳别论》则说:“阴之所生,和本曰和。是故刚与刚,阳气破散,阴气乃消亡。淖则刚柔不...  相似文献   

7.
夏之篇     
<正>"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战国《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夏季是指从立夏起到立秋止的这一段时间,经历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夏季自然界阳气旺盛,烈日炎炎,天阳下降,地热上蒸,天地之气上下交  相似文献   

8.
少阳病是在外感热病过程中,正气已虚,抗能时续时断,邪气屡进屡退,抵抗之力未能持续相济,即生理性转机和病理性加剧二者相持不下而时有往复之际,机体反映比较轻微,呈亚急性表现的病情阶段。《玉篇》说:“少,幼也。”如按阳气多少而论,少阳为一阳。《素问·阴阳离合论》说:“少阳为枢”,少阳是六经中阴经与阳经中间的枢纽。从表里辨证而言,少阳在阳经的表与阴经的里之中间,相当于由表向里的移行期,故称之为半表半里证。  相似文献   

9.
孙庆 《开卷有益》2022,(7):46-47
<正>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小暑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春夏养阳”。所以人们在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一、小暑三候1.初候,温风至,是指小暑节气之后,天气已经开始进入一年中最炎热的阶段,凉风习习的日子已经远去。这之后即便有风,也都是温风,天地之间都仿佛变成了一个大蒸笼,风吹在身上很不舒服。  相似文献   

10.
<正> “阴阳交”语出《素问·评热病论篇》,指出:“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为何?岐伯对曰:病名阴阳交。交者,死也……”历代医家对此解释不一,主要分歧集中在“阴阳交”这个名称上。唐·王冰注释说:“交,谓交合阴阳之气,不分别也”。1984年出版的全国统编教材《内经讲义》宗王冰之说,谓“阴阳交”为“阳热之邪入于阴分交结不解”。笔者对此不敢苟同。中医学以“邪正斗争”、“阴阳盛衰”来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以机体的“阴阳离  相似文献   

11.
<正> 太、少阴阳,即太阴、少阴、太阳、少阳。它们是根据阴和阳各自在“量”的方面的多少不同而划分的。《素问·天元纪大论》曰:“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有太阴、少阴、太阳、少阳的区分。太、少阴阳这些名称在《内经》中的应用主要有:①用于说明四时五脏之气的,如《素问·六节脏象论》曰:“心……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②用于说明脏腑经脉  相似文献   

12.
此文为先父陈光普老中医讲课手稿、现整理出来供同道参考.乌梅丸乃《伤寒论》厥阴病之主方,按厥阴者阴之尽也,而与少阳相表里,厥阴为风木,少阳为相火,乃一阳初生之气,因此病至厥阴、常显示出阴阳消长、厥热胜复、寒热错杂的病机.如果病势退,则阴消阳长从阳化热、反之从阴化寒、则阳气消亡、危殆立至.故乌梅丸的立法,即本寒热并用来达到调其阴阳,以畅其气机的目的.据此,我们在辨证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乌梅丸方之应用.如蛔厥、久痢等根据历年临床所见,本方用之得当,效如桴鼓,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 温病、热病、伤寒,在《内经》时代指的是同类疾患,属时令病。“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紊问·热论》)热病二字,就证状而言。“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素问·生气通天论》);“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素问·热论》),进一步说明温病和暑病都在伤寒范围之内,不过发病时间有异而已。《难经》继承了这一学说,系统地归纳为“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苦各不同。”张机《伤寒杂病论》也提到中风、伤寒、温病、风温的名称和证状。总之,它们认为伤寒义广,不仅指伤寒证,并包括其他不同病种,经过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直到宋时,对伤寒、温病看法,基本不出上面所论,仍据《内经》“体若燔炭,  相似文献   

14.
少阳与少阴均主枢,二者存在直接联系,这明确反映在《伤寒论》"六经病欲解时"中少阴与少阳主时的顺序连接上。结合《素问.阴阳离合论篇》所论,推知此阴中之阴即是少阴,阴中之阳便是少阳,二者枢机相系,一气贯通,而有阴阳之别。二者主枢的紧密联系,可以用于解读《伤寒论》148条中少阳表里见证与少阴证的区别与联系,以及明确四逆散居于少阴篇中的意义:小柴胡汤与四逆散的根本区别在于少阳主阳枢以和解表里之半,少阴主阴枢以升降阴阳之势,主持有表里、阴阳、深浅层次之不同。  相似文献   

15.
《素问·评热病论》中的“阴阳交”病,是湿病病变过程中“邪胜精消”的“死证”。由于经文在叙述上存在着“若隐若显”的不足,加之“其文简,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所以历代注家,争论纷纭,莫衷一是,难识其真谛。笔者不揣谫陋,略陈管见,以资探讨。一、集注历代医家对“阴阳交”的解释,约有七种。 1、作“交合”解:(1)阴阳正气交合不解。王冰说:“交,谓交合阴阳之气,不分别也。”周相俊亦说:“病之本于阴阳也……阴阳交,交者死何也?交则不  相似文献   

16.
<正>夏至过后,就是小暑、大暑节气,气温逐日升高,天气以闷热多雨为主。从中医学上讲,也是人体阳气最盛而阴气滋生、阴阳交替的时节。从这个节气开始,人们会长时间使用空调。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中医科主任陈强提示说,进入小暑、大暑这两个节气,应该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空调病。什么是空调病有人说,自己有"空调病",其实误解了这个"病"。"空调病"并不是指自己对空调吃不消,会让身体产生病状反应,而是指过长  相似文献   

17.
元·朱丹溪在《丹溪手镜·杂病气血阴阳》中指出:“日增夜静,是阳气病,而血不病;夜增日静,是阴血病,而气不病。”这是说,凡病白昼增剧,入夜反平静者,其病变在阳分、气分,非涉阴分、血分;凡病入夜增剧,白昼反平静者,其病在阴分、血分,不关阳分、气分。”丹溪明确提出的“昼夜气血  相似文献   

18.
起居护理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其意为春夏季节,宜保养阳气;秋冬季节,宜保养阴气,乃是历代医家长期以来顺应四季阴阳变化的养生之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为自然变化的普遍规律。春夏两季,阳气活动旺盛,万物生机盎然,气候温热,机体腠理开泄,汗出较多,加之乘凉喜冷更易损阳,致使阳气耗损,故春夏季宜早睡早起增加日照时间,以适应外界阳气升发旺盛之气。[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与表邪不寐有关的病因病机在不少医籍及医家论述中均有记载。如《难经·四十六难》曰:“老人血气衰,肌肉不滑,兼卫之道涩,故昼日不能精,夜不能寐也。”文灵相·大惑论*谓:“病而不得卧者,何气使然?歧怕日:卫气不得人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动盛,不得人于明则阴气虚,故不服矣。”又说:“其肠胃小,皮肤滑以缓,分肉解利卫气之留于明也久,故少阿矣。”吃类证治裁·不寐论治,称:“阳气自动而静则寐,附气自静而动则病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张景岳则将不寐概括为“有邪”与“无邪”二类,他说:“寐本…  相似文献   

20.
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自然界中的一切变化都直接影响人体并使人体发生与之相应的变化。《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故人体内的五脏必然受到天地间自然条件变化的影响。1五脏与四时人生活在自然界之中,人体五脏和自然界的四时阴阳相通应,其中心与夏季相通应,《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心者,……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心与夏季相通,是因为心为阳脏而主阳气。天人相应,自然界在夏季以火热为主,在人体则与“阳中之太阳”的心相应。从五运看,火为二运;从六气看,少阴君火为二之气,相当于每年的暮春初夏,气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