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士忠 《健康博览》2007,(10):36-36
冬有冬补,秋有秋补。秋令之补,黄鳝为首。 黄鳝,即鳝鱼。鱼鳝是一种生长在江河湖塘和水田里的淡水鱼,经过夏季的觅食摄生,到秋季身肥丰满,肉嫩鲜美,对各种身体状况的人都具有滋补功能,因此,民间至今一直流传着“秋末黄鳝赛人参”的说法。  相似文献   

2.
胡献国 《家庭医学》2013,(11):44-44
鳝鱼,又名黄鳝、海蛇,为鳝科动物黄鳝的肉或全体。我国除西北外,各地均有分布。秋日鳝肥肉嫩,正是服食的大好时节。  相似文献   

3.
最近见到《药膳食疗》(2004年第2期)“黄鳝保健作用佳”一文,读后颇受启迪,特续文附于骥尾。黄鳝的食疗,在我国古医藉中多有记载。唐代《食疗本草》载:“补五脏,逐十二风邪。治风湿。”唐代《本草拾遗》载:“主湿痹气,补虚损,妇人产后淋沥,血气不调,羸瘦,止血。除腹中冷气肠鸣。”明代《滇南本草》载:“治痨伤,添精益髓,壮筋骨。”现代营养学研究认为:黄鳝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滋补性食品。尤其是微量元素和维生素A含量较多,它能使新陈代谢加强,性欲旺盛。不仅如此,黄鳝还含有一种特殊物质--黄鳝素A、B,具有降低血糖和调节血糖的功效,对…  相似文献   

4.
黄鳝 ,又名鳝鱼 ,长鱼 ,形似长蛇 ,是一种生活在湖旁、池塘、稻田中的野生穴居鱼 ,也是一种产于淡水的无鳞鱼。民间称鳝鱼、甲鱼、泥鳅、乌龟为“四大河鲜”。据说 ,乾隆皇帝下江南时 ,第一次尝到了又嫩又鲜的黄鳝肉 ,不禁问店家是何菜 ,主人答曰 :“游龙绣金钱!”游龙 ,乃是黄鳝别称。此后 ,黄鳝便身价百倍 ,年年进贡。黄鳝全身只有一条脊椎骨 ,无杂刺 ,肉细嫩 ,味鲜美。黄鳝入馔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明代宋诩在《宋氏养生部》中 ,即载有追究今仍盛传市上的“蒜烧鳝”。据统计 ,目前全国鳝肴不下百余种 ,尤其是江浙一带的名厨高手 ,…  相似文献   

5.
正黄鳝营养丰富,食疗价值很高,有补中益气、明目、解毒、通脉络、补虚损、除风湿、强筋骨、止痔血的作用。黄鳝一年四季均产,但以小暑前后最为肥美,民间有"小暑黄鳝赛人参"的说法。其食用功效主要有:①鳝鱼中富含DHA和卵磷脂,经常食用鳝鱼肉有补脑健身的功效。②鳝鱼中含的特种物质"鳝鱼素",能降血糖和调节血糖,加之所含脂肪极  相似文献   

6.
参芪黄鳝汤党参15g,黄芪15g,枸杞子12g,黄鳝鱼150g。先将鳝鱼去内脏保留鳝血,再将前3味药用洁净纱布包好置砂锅内,加水适量,煮沸后放入鳝鱼,再煮20分  相似文献   

7.
鳝鱼,俗称黄鳝,又名长鱼。经常食用鳝鱼,可有效预防和治疗口角炎、唇炎、舌炎、阴囊炎和脂溢性皮炎。对贫血、消瘦、食欲不振、营养不良的患者,有助于病体的康复。鳝鱼的脂肪含量很低,适合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食用。从黄鳝中提取的黄鳝素,不但可以降血糖,还能使患者恢复正常调节血糖的生理功能,使血糖高的可以降低,血糖低的可以升高。下列几款鳝鱼的保健药鳝,可选择使用。归参鳝鱼羹当归15g,党参15g,鳝鱼500g,料酒、葱、生姜、蒜、食盐、味精、酱油各适量。将鳝鱼剖背脊,去骨、内脏、头及尾,切丝备用。当归、党参装入纱布内扎口。将鳝鱼丝…  相似文献   

8.
黄鳝,别名上龙、鳝鱼、单长福、黄鲜、鱼鲜、蛇鲜、护子鱼、海蛇、长鱼、淮鱼、拱界虫、蛇鱼、黄鳝鱼、罗鳝、田鳗、脬龙、无鳞公子等。  相似文献   

9.
在北方人的眼里,视鳝鱼为水蛇,偶尔捕获,或放生入水,或戏斗至死而弃之。欲要当商品出售,谁也不肯出资购买,除非做药引治病、更没听说有人吃鳝鱼。不想到了江南水乡,鳝鱼竟成了餐桌美味、宴宾佳馔、食疗珍品。苏南之行,首站淮安,途经江都、常熟、太仓、苏州、无锡、镇江等地,有缘品尝了以黄鳝为原料烹制的美味佳肴——油爆鳝丝、清炖鳝鱼、香栈鳝背、红烧鳝鱼等。茶余饭后,深入灶  相似文献   

10.
鳝鱼,也称“黄鳝”,“长鱼”、“黄(鱼旦)”、“(鱼旦)鱼”(《千金·食治》书所载),“(鱼单)(《淮南子·冥览》书所载),“(鱼旦)”(《山海经·北山经》书所载。鳝鱼质细嫩味鲜美,营养价值高。早在古书《随息居饮食谱》云:鳝鱼有“补虚助力,善去风寒湿痹,通血脉,  相似文献   

11.
黄鳝,原名“鳝”,又名“鳝鱼”。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记载:“身黄背黑,体多涎沫,大者长二尺,夏出冬蛰。”它与其他鱼类的体型不同,体细而长,如蛇形,前段圆,向后逐渐侧扁,尾部尖细,色微黄或橙黄,整个鱼体润滑,无鳞无鳍,因而外表看起来更像蛇。 黄鳝不仅营养丰富,肉味鲜美可食,炒、烧、炸、煮皆宜,是我  相似文献   

12.
鳝鱼,亦称黄鳝,为鳝科动物,其全身只有一条脊椎骨,无杂刺儿,肉细嫩鲜美,是为广大群众所喜爱的食用鱼类。鳝鱼的营养价值很高,据测定,每100克鳝鱼肉中含蛋白质18.8克,脂肪0.9克,磷150毫克,钙38毫克,铁1.6毫克,维生素A0.02毫克,维生素B20.95毫克及少量的烟酸,可产热量332千焦。我  相似文献   

13.
鳝鱼,是广大群众所喜爱的一种食用鱼类,其肉厚味醇,红烧、清蒸、油炸、煮羹,食之皆美。鳝鱼除背椎骨外,没有其他骨刺,肉比较厚实,便于烹制,如炒鳝丝、爆鳝片、干炸鳝背、红烧鳝段.烩鳝糊等皆为席上美味。如将鳝鱼切块与鸡、鸭、猪肉等文火清炖,其味鲜美至极。鳝鱼营养丰富,据分析:每100克鳝鱼中含蛋白质18.8克、脂肪0.9克、钙38毫克、磷150毫克、铁1.6毫克、维生素A 0.02毫克、维生素B 0.95毫克。此外,鳝鱼中含有特有物质“鳝鱼素”,能降低血糖和调节血糖,对糖尿病人有较  相似文献   

14.
鳝鱼是美味佳肴,素有“夏令黄鳝赛人参”之说。黄鳝全身只有一条脊椎骨,无杂刺,肉细嫩,味鲜美,营养丰富。它的营养成分,每100克鲜鳝肉含蛋白质18.8克,脂肪0.9克,灰分1克,钙0.38克,磷1.5克,还含有维生素B2、核黄素、尼克酸等成分。  相似文献   

15.
鳝鱼是美味佳肴,素有“夏令黄鳝赛人参”之说。传说乾隆皇帝巡视江南,第一次尝到嫩甜鲜美的鳝肉时,不禁问道:“这是何菜?”随行之臣答曰:“游龙绣金钱。”从此,黄鳝身价倍增,年年进贡朝廷做御菜。 黄鳝全身只有一条脊椎骨,无杂刺,肉细嫩,味鲜美,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性温、味甘咸。它的营养成分,每100克鲜鳝肉含蛋白质18.8克、脂肪0.9克、灰分1克、钙0.38克、磷1.5克,还含有维生素B2、核黄素、尼克酸等成分。  相似文献   

16.
周游 《东方药膳》2004,(5):32-33
鳝鱼,又名黄鳝,为鳝科类动物栖息于河道、湖泊、沟渠及稻田中。常昼伏夜出,白昼藏于泥质水底或堤岩石隙中,夜晚出来觅找昆虫、蛙类、小鱼等动物为食。产卵期6~8月,我国除西部高原外,各地均产,是最普遍的淡水食用鱼类之一。  相似文献   

17.
2 黄鳝的常见疾病2.1 黄鳝打印病:又称“赤斑病”,本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所引起。多发于夏季鳝鱼捕捉集中暂养时。死亡快、死亡率可超过80%以上。 症状与诊断:病鳝体表背部两侧和腹部发炎充血,呈现圆形或卵圆形的红色斑块,表皮腐烂,严重的可深及内脏;口流血,肛门红肿。  相似文献   

18.
冬有冬补,夏有夏补,夏令之补,黄鳝为首。黄鳝经过一春的觅食摄食,到夏季已圆肥丰满,肉嫩鲜美,营养丰富。不仅食味好,而且对各种身体状况的人都具有滋补功能。因此,民间有“夏令黄鳝赛人参”之说,这也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食疗上总结和积累之经验。黄鳝,又名鳝鱼,长鱼,形似长蛇,是一种生活在湖旁、池塘、稻田中的野生穴居鱼,也是一种淡水无鳞鱼。民间称鳝鱼、甲鱼、泥鳅、乌龟为“四大河鲜”。据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第一次尝到又嫩又鲜的黄鳝肉,不禁问店家是何菜,主人答曰:“游龙绣金线!”游龙,乃  相似文献   

19.
续断是川续断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续断的根。《神农本草经》:“补不足,金疮,痈疡,折跌,续筋骨,……久服益气力。” [性昧、归经]苦、甘、辛,微温。入肝、肾经。 [功效、应用] 1.补肝肾,祛风湿,强筋骨本品气味俱厚,兼入气血,能补肝肾,行血脉、祛风湿、强筋骨、利关节。用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药复方进行分析,掌握药对功效配伍规律。方法:进入文献数据库查找近三十年内中药复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药对配伍,对用药频数进行综合处理。结果:首方共有526份,其中两味配伍中药高频次数达到7971次,总频次共计46083次,平均每味中药使用频次达到5.78次。配伍频次超过33次的共计270对,配伍频次则达到了14378次。结论:类风湿关节炎药对配伍主要具有以下几点:祛风湿药与祛风湿药、解表药与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与补虚药、祛风湿药与补虚药、补虚药与补虚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