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钢铁企业高温作业工人维生素C营养状况与其血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于2016年6—7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钢铁企业高温作业工人224人,进行膳食调查和汗、尿液样品收集,用体重差法计算出汗量,测定工作场所湿球黑球温度指数及汗、尿中维生素C和血清血尿酸含量。结果钢铁高温作业工人维生素C平均摄入量为(102.0±23.3)mg/d,低于高温作业人员推荐量;尿中排出的维生素C平均值为(6.1±2.3)mg/g Cr,体内维生素C水平不足者占95.1%;工人工间汗中维生素C排出量为(16.3±7.8)mg。高温作业Ⅳ级工人维生素C的工间汗中排出量高于Ⅲ级工人,其体内水平低于Ⅲ级工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工人血尿酸平均浓度为(421.6±86.2)μmol/L,血尿酸偏高的占38.4%,其中高温作业Ⅳ级工人的血尿酸水平高于Ⅲ级工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单因素相关分析,高温作业工人维生素C摄入量与其血尿酸水平呈负相关(r=-0.181,P=0.007);工间汗中维生素C排出量与血尿酸水平呈正相关(r=0.180,P=0.007);体内维生素C水平与血尿酸水平呈负相关(r=-0.186,P=0.007)。经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维生素C摄入量、体内维生素C水平均与血尿酸水平呈负相关,工间汗中维生素C排出量与血尿酸水平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β值分别为-0.813,-5.736,2.171,均P0.05)。结论本次调查的钢铁企业高温作业工人维生素C的营养状况较差,血尿酸水平偏高;工人维生素C的摄入、消耗和体内水平均对血尿酸浓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煤矿井下工人脂肪肝发病情况及与体力劳动、膳食营养状况的关系。为脂肪肝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食物频数问卷法对206名煤矿井下作业工人和169名井上工人进行膳食调查和体格检杳,以肝脏超声检查确定脂肪肝发病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某矿区从事极重体力劳动的井下作业工人脂肪肝的发病率为8.25%,从事轻体力劳动的井上工人脂肪肝的发病率为14.79%。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井下和井上工人膳食中食用油的摄人分别为37和43g,均显著高于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参考摄入量(〈25g)。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分别为240、251和83、92g,低于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参考摄入量。相应的2组工人能量的摄入均高于每日营养素供给量标准(RNI),维生素B2、维生素C、Ca等营养素的摄入低于RNI,2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事极重体力劳动的煤矿井下作业工人脂肪肝的发病率低于从事轻体力劳动的井上工人。两者的膳食中食用油的摄入量大大高于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参考摄入量,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又低于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参考摄入量。提示煤矿工人应注意调整膳食结构,同时井上工人应加强体育锻练,减少脂肪肝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调查分析煤矿井下作业工人膳食摄入情况,膳食结构及营养素满足程度,引导该人群合理制定膳食计划。根据职业人群营养生理特点和地域性食物供给特征,采用24h膳食回顾并结合膳食史法,收集甘肃某央企煤矿282名煤矿井下工人的日常饮食结构及膳食摄入资料,对照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和职业保护相关条例进行比对分析其膳食结构及营养素满足情况。结果显示,该人群膳食结构仍以植物性食物为主,食物类别构成以粮谷类为主,水果摄入量足够,但品种较单一。奶类及豆类食品摄入不足,盐和油脂类摄入过量。能量主要来源于碳水化合物,3餐热量分配欠合理。提示,该人群膳食结构及膳食质量不能很好满足其特殊工种消耗及生理需要,相关劳保政策如加餐、工间餐等制度落实欠规范。企业管理部门应在完善从业人群膳食计划的基础上,对其加强营养教育,促使均衡膳食,培养良好的营养行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钢铁高温作业工人的膳食质量,发现膳食问题。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5年5—6月从唐山某钢铁集团炼钢厂抽取3个车间,所有从事高温作业的工人共301人作为调查对象,应用3天24 h膳食回顾法进行膳食调查,应用调整后的膳食平衡指数评价其膳食质量。结果钢铁高温作业工人膳食负端分为26~39分,正端分为14~20分,膳食质量距为49. 85±7. 3,处于中度膳食失衡状态的159人(52. 8%),处于高度膳食失衡状态的131人(43. 5%)。高温作业Ⅳ级的工人负端分(33. 7±6. 3)和膳食质量距(51. 1±7. 1)均高于高温作业Ⅱ级[(27. 7±6. 0)和(44. 9±7. 2)]和Ⅲ级[(28. 5±5. 7)和(45. 1±6. 1)]的工人(P<0. 05)。225人(74. 8%)属于膳食模式E;工人蔬菜、水果、豆类摄入量以及工间饮水量和盐类分值在0~1即摄入量达到高温作业建议量的分别占9. 3%、11. 0%、43. 8%、17. 3%和1. 7%,所有301人(100%)的奶类和鱼虾类摄入量均未达到膳食宝塔推荐量; 278人(92. 4%)和254人(84. 4%)的肉类和蛋类摄入量达到或超过膳食宝塔推荐量。结论被调查的钢铁高温作业工人膳食结构不合理,工间饮水、蔬菜、水果、奶类、豆类、鱼虾类和盐类摄入不足,谷类、畜禽肉类摄入过量。工人的主要膳食模式为E模式(存在中等程度摄入不足和摄入过量),尚无工人为模式A(摄入不足与过量问题均较少的最优模式)。  相似文献   

5.
我国某些工种工人热量摄入和能量消耗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南北方17个工厂,94个工种,1000多名男女工人调查分析表明,工人的热量摄入与能量消耗基本上处于平衡状态。但有82%的厂矿工人热量摄入量达不到卫生学要求。某些工种,重作业工人蛋白质摄入量偏低。维生素A和B_2的摄入明显不足,分别只达到需要量的10%和50%。特别是矿山井下小照度弱光作业和纺织、卷烟等视力紧张性工种工人应补充维生素A和B_2,以保护工人的视力与健康,提高劳动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钢铁工人在目前高温作业环境下通过汗、尿消耗的水溶性维生素B_1、B_2、C及其膳食摄入和体内水平,为制定营养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于2014年6—7月选取高温作业钢铁工人226人及同一车间非高温作业工人39人,进行膳食调查和汗、尿收集及维生素测定,用体重差法估计出汗量,同时测定工作场所湿球黑球温度指数(wet bulb globe temperature index,WBGT指数)。结果高温作业钢铁工人维生素B_1、B_2、C平均摄入量分别为(2.2±0.5)、(1.2±0.3)、(102.0±23.3)mg/d;不同作业温度的工人每日摄入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工人在WBGT为30~43℃高温环境作业时的汗中维生素B_1、B_2、C排出量分别为(0.24±0.08)、(0.20±0.08)、(16.30±7.78)mg/d,分别占汗、尿中排出总量的73.8%,67.9%和68.3%。同等中体力劳动高温工人的汗中维生素B_1、B_2、C排出量均高于非高温工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体力劳动强度下不同作业温度的高温工人汗中维生素B_1、B_2、C排出量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P0.05);尿中3种维生素排出量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高温作业工人维生素B_1、B_2、C与尿肌酐的平均比值分别为121.8±39.7、99.4±43.8、6.1±2.3。维生素B_1、B_2、C体内缺乏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10.6%,31.9%,95.1%。中体力劳动强度的高温作业工人维生素C体内缺乏率高于非高温作业工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钢铁工人在高温作业环境中的维生素B_1、B_2、C消耗量较多,维生素摄入量均低于高温作业建议量。建议按摄入量与高温作业人员建议量的差值并考虑体内缺乏程度来制定工间液体补充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和分析唐山市某钢铁厂高温作业工人的膳食摄入情况及体内营养素水平。[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唐山市某钢铁厂高温作业工人226人。根据高温环境测定结果将工人岗位分为高温作业Ⅲ级和Ⅳ级;对工人进行一般状况调查、体格检查、膳食状况调查、体内营养素水平检测和评价。[结果]体重正常、超重、肥胖和消瘦的工人分别占调查工人总数的52.2%、29.6%、15.9%和2.2%。钢铁厂高温作业工人每日摄入的食物以谷薯类为主,占食物摄入总量的32.8%;其次为蔬菜类、水果类、畜禽肉类、大豆及坚果类、蛋类、油类、奶及奶制品类、水产类和盐类,分别占食物摄入总量的26.1%、18.1%、8.3%、5.3%、4.0%、2.3%、1.8%、1.0%和0.3%。工人对水、抗坏血酸、核黄素、维生素A、钾、钙、硒的摄入低于高温作业建议摄入量(均P0.05),分别占高温作业建议摄入量的32.5%~49.4%、56.7%~78.5%、52.2%~70.6%、51.0%、76.6%~89.1%、64.6%、95.9%;Ⅳ级高温作业工人水的摄入量高于Ⅲ级高温作业工人(P0.05)。高温作业工人的抗坏血酸、钾、钠、维生素A、锌、核黄素、铁、钙的缺乏率分别为95.6%、57.1%、42.0%、41.1%、38.5%、31.9%、31.0%、26.1%。Ⅳ级高温作业工人的核黄素、钾、钠、钙、铁、锌的体内缺乏率高于Ⅲ级高温作业工人(均P0.05)。[结论]钢铁厂高温作业工人水、抗坏血酸、核黄素、维生素A、钾、钙、硒的摄入不足;95.6%工人体内抗坏血酸缺乏,维生素A、钾、钠的体内缺乏率均在40%以上。需要对高温作业工人进行营养指导以改善其膳食结构,并根据高温作业等级进行工间液体补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煤矿井下工人VitB1、VitB2、VitC的需要量。方法用饱和试验法对VitB1、VitB2 及VitC的需要量进行研究。结果当VitB1 、VitB2 、VitC的补充剂量为每日1.5mg、2.0mg、50mg时 ,实验期末实验组4小时负荷尿中排出量分别为491.51μg、1256.84μg、26.81mg ,明显高于对照组 ,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加上膳食调查中各种维生素的摄入量 ,煤矿井下工人VitB1、VitB2、VitC的需要量分别为每日3.49mg、3.22mg、118.02mg。  相似文献   

9.
建立高温工人工间休息室,是搞好防暑降温工作,保护工人健康,促进钢铁生产的重要措施。为了探讨高温休息室使用冷风机之后的气象条件,对高温工人生理影响的情况,我们对武钢焦化厂第三炼焦车间的冷风机高温休息室,作了气象条件的测定,从1975年8月1日到2日,每天均在上午9时及下午1时进行测定。内容包括:气温、  相似文献   

10.
服装行业的车缝工,由于长期坐着工作,且周期性动作少,容易发生坐骨神经痛和痔疮等症。眼睛视力也会发生早衰或近视。所以,这一行业的工人,要多注意变化自己的动作、工间休息时要做做身  相似文献   

11.
对整群抽样确定的16711名井下工人和7598名地面对照工人的30年死亡情况进行回顾队伍研究。结果显示,创伤、肺心病、恶性肿瘤是井下工人的主要死因;但近年创伤死亡减少,而慢性疾病、肺癌死亡增加;井下工人SMR52.16/10^5显著高于地面工人SMR290.21/10^5(P<0.01);煤矿创伤可使井下工人减寿4.26年。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生产性噪声对作业工人听力的影响,探讨防治对策。方法对某大型煤矿企业120名作业工人进行纯音电测听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井下掘进、采煤作业工人听力正常30人,听力损失40人,井下其他作业工人听力正常40人,听力损失10人,井下掘进、采煤作业工人听力损伤的程度要明显高于井下其他作业工人,两组作业工人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16.56,p<0.01)。结论煤矿井下作业工人在掘进时噪声超标,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噪声危害,保护作业工人的身心健康,控制职业性噪声耳聋发生。  相似文献   

13.
煤矿井下工人维生素B1、B2、C的需要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煤矿井下工人VitB1,VitB2,VitC的需要量。方法 用饱和试验法对VitB1,VitB2及VitC的需要量进行研究。结果 当VitB1,VitB2,VitC的补充剂量为每日1.5mg,2. 0mg,50mg时,实验期末实验组4小时负荷尿中排出量分别为491.51μg,1256.84μg,26.81mg,明显高于对照组,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加上膳食调查中各种维生素的摄入量,煤矿井下工人VitB1,VitB2,VitC的需要量分别为每日3.49mg,3.22mg,118.02mg。  相似文献   

14.
煤矿井下工人1992~1994年死因及寿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煤矿井下工人1992—1994年死因及寿命分析郑平王文忠赵晓曦为了解煤矿井下工人的主要死因及其对寿命的影响程度,本文以寿命表、Fulfilment指数和最终死于某死因概率为指标,对某矿务局两煤矿井下工人的死亡资料进行了分析。旨在为煤矿井下工人的疾病防...  相似文献   

15.
对某煤矿5926名井下工人和1299名井上工人高血压缺期情况进行了分析,井下工人高血压休工率为2.4%,井上工人为2.0%,各工龄组井下工人高血压休工率均高于井上工人,但其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井下工人高血压缺勤率明显高于井上工人(P<0.01),井下工作长期精神过度紧张和井下噪声可能是促使高血压病情加重的原因。研究表明,轮班工作对血压无明显影响,但长期固定上夜班者高血压休工率明显为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煤矿井下作业工人心理健康状况。[方法]400名煤矿井下作业工人和400名地面作业工人统一填写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一般情况调查表。将其SCL-90各因子分、总分、总均分等与400名地面作业工人进行对比和统计处理,并根据SCL-90总分≥200或任一因子分≥3视为存在心理问题,将煤矿井下作业工人分为心理问题组和心理健康组。[结果]煤矿井下作业工人各因子分、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阳性症状均分均高于地面作业工人(P﹤0.01)。[结论]煤矿井下作业工人健康状况存在心理问题,值得关注,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咨询等综合性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保护煤矿工人健康而制定了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的诊断标准。方法本标准是在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的职业流行病学、病因、临床表现、滑囊穿刺液性质与病程等研究基础上制定的。结果标准将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期并制定了相应的治疗原则。结论本标准的制定将利于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防治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某煤矿井下工人对职业安全知识的知晓情况与职业安全行为现状,为制定职业健康教育干预措施,防止职业病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煤矿井下工人职业安全知识、行为问卷,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徐州某煤矿矿区井下工人567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该矿区井下工人自觉佩戴防护口罩、耳塞比例偏低,职业安全知识知晓率为70.3%,职业危害、法律法规、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依次为70.3%、81.7%、50.4%、76.1%。不同年龄、工龄、文化程度、职业安全行为工人职业安全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矿区井下工人职业安全知识水平及职业安全行为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9.
选择本地区350例煤矿井下工人作为研究组,另选择216例地面后勤管理人员作为对照组,运用调查问卷和临床检查的方法调查煤矿井下工人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患病情况,并针对导致井下工人胃部疾病患病率高的主要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腰背痛是煤矿井下作业常见的工作相关疾病,患病率高,严重影响着煤矿井下工人的身心健康以及工作质量.引起煤矿井下工人腰背痛的危险因素诸多,本文针对煤矿井下工人腰背痛的危险因素和防控措施进行综述,探讨个体因素、体力负荷、姿势负荷、劳动组织、社会心理因素、作业环境对其腰背痛的影响,以期从加强健康教育与培训,改善工人的职业紧张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