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和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机体营养状况和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胃癌根治性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早期肠内营养组30例,于术后24 h应用瑞素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共实施7 d;肠外营养组30例,术后给予全肠外营养治疗。两组病人分别于手术前1 d、术后第1、8天检测营养指标血清清蛋白(ALB)、转铁蛋白(TF)和前清蛋白(PA),并观察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血清清蛋白、转铁蛋白和前清蛋白浓度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或0.01),经过一段时期的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后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肠内营养的营养恢复作用与肠外营养相比无明显差异。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两组病人差异显著(P〈0.01)。两组病人在观察期间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改善胃癌病人的营养状况,促进肠蠕动恢复的作用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159-164+168
目的 总结基于肠内营养小组运作下,规范化肠内营养护理路径在神经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实践经验,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 年10 月至2018 年7 月收治的762 例营养支持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肠内营养常规护理;2018 年10 月至2019 年7 月收治的783 例营养支持患者为观察组,观察组肠内营养实施过程中,成立肠内营养护理小组,开展专业化营养支持与管理路径,规范肠内营养护理措施,患者按照护理小组制定的护理路径开展喂养。观察两组患者喂养7 d、14 d 后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血清前清蛋白和喂养前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喂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评价肠内营养小组运作后,对护士在护理流程、并发症处理、应急预案三方面知识的提高效果。结果 对照组喂养7 d 及14 d 后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及前清蛋白、观察组喂养7 d 及14 d 后的血红蛋白、喂养7 d 的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较喂养前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喂养14 d 后的血清清蛋白和前清蛋白水平与喂养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重症肠内营养患者胃肠道并发症,包括腹胀、腹泻、呕吐,感染并发症误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性并发症,包括堵管、脱管及压疮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肠内营养护理小组成立后护士的护理流程为(89.23±6.87)分、并发症处理为(89.18±6.21)分、应急预案为(93.45±5.88)分,掌握度高于小组成立前的(86.15±5.06)分、(84.18±4.21)分、(89.23±3.41)分(P<0.05)。结论 基于肠内营养护理小组的运作,采用规范化营养支持路径管理,可减少营养支持过程中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保证喂养质量,使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和管理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匀浆膳"均营素"对脑血管意外患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 106例脑血管意外昏迷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营素组53例,以作者医院研制的匀浆膳"均营素"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安素组53例,以安素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记录两组鼻饲前、后第15、30天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淋巴细胞总数、谷丙转氨酶、血尿素氮、血糖的变化及肠内营养所需费用,记录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均营素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各检测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安素组营养支持后,除血糖有升高趋势(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营素组相对于安素组,平均日营养费用显著降低(28.5元/d vs 56.25元/d,P〈0.01)。在观察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与肠内营养相关的严重腹胀、腹泻等胃肠道反应,无胃肠道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均营素与安素一样能够满足脑血管意外患者的营养需求,且更加经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肠内(EN)肠外营养支持(PN)对胃癌术后营养和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 62例进展期胃癌,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各31例。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营养状况,功能状态,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PN组术后第5、第8天总蛋白、清蛋白和前清蛋白水平均低于术前水平(P〈0.05)。EN组术后第8天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及前清蛋白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5 d EN组血清总蛋白前清蛋白水平高于PN组(P〈0.05)。术后第8天,EN组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和前清蛋白水平均高于PN组(P〈0.0 5)。EN组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显著高于PN组(P〈0.0 5);EN组体力状况分级为1~2级,PN组为2~3级。EN组肠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短于PN组(P〈0.05)。结论 EN有助于改善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功能状态,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防治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宁耀贵 《大家健康》2014,(1):193-193
目的:分析短肽型肠内营养剂在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60名重症监护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给予短肽型肠内营养剂,对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人血清总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指标变化以及胃肠道功能状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营养支持前两组患者的各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的各指标比较差异具有明显差异(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障碍情况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胃肠道不良反应(胃潴留、上消化道出血、反流、腹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短肽型肠内营养剂在重症监护室患者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促进患者的营养恢复正常水平,并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将120例胃癌病人随机分为EEN组36例、PN组42例及常规输液(对照)组42例,术后24h开始给予EN或PN。分别对各组病人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血清谷丙转氮酶、胆红素、尿素氮、肌酐、血糖、血脂、免疫球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组病例在研究期间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PN及EEN组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营养支持后明显升高(P〈0.05),体重下降减缓;临床观察EN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较TPN和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安全、可行,能明显减少胃癌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能显著改善术后的营养不良状况。  相似文献   

7.
吴晓娜  腾洪  崔越 《四川医学》2011,32(1):47-48
目的评价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对接受呼吸机治疗的COPD患者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实验设计,28例患者分为强化谷氨酰胺组(15例)和普通肠内营养组(13例)。两组患者接受等氮等热量的10d肠内营养支持,研究两种方法在血气分析、血浆蛋白等方面的不同作用。结果接受肠内营养支持10d后,两组患者血浆清蛋白结果相似(P〉0.05),血浆总蛋白和前清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谷氨酰胺组促进体内蛋白合成作用强于普通肠内营养组;血气指标两组结果相似(P〉0.05),但强化谷氨酰胺组略好。结论对接受呼吸机辅助呼吸,肝肾功能大致正常的COPD患者,强化G ln的肠内营养是较好的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0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每组40例。EN组和PN组分别于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肠内和肠外营养,两组患者基本等氮、等热量。于术前、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7天检测患者血清清蛋白(ALB)、转铁蛋白(TF)和前清蛋白(PA),观察患者术后不良反应、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析感染治疗及营养支持费用。结果术后EN组和PN组的营养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N组比较,EN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低(P<0.05),且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早(P<0.01);EN组营养支持费用和感染治疗费用低于PN组( P<0.01)。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采用肠内营养方案,不良反应少,胃肠道功能恢复快且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肠内序贯营养支持对重症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49例患者随机分为序贯营养组(n=24)和常规营养组(n=25)。序贯营养组先采用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并逐步过渡到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常规营养组直接采用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住院期间两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均有下降,但与常规营养组相比,序贯营养组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下降程度较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体重指数、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及上臂肌围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序贯营养组较常规营养组的感染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道出血率亦有下降趋势。 结论:与常规营养支持相比,肠内序贯营养支持可减轻重症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恶化,降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可能是重症卒中患者理想的营养支持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7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胃肠道功能,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24--48h)及延迟肠内营养组(〉48h)组,比较肠内营养后7,14d各组血浆白蛋白(ALB)、前清蛋白(PA)及4周时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患者病死率。结果:肠内营养支持7,14d时两组患者ALB、PA比较,早期组均优于延迟组(P〈0.01或P〈0.05);肠内营养支持4周,两组肺部感染并发率比较,早期组低于延迟组(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早期组优于延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有助于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