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在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50例(50眼)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术前术后眼内压改变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前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显示研究组患者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可有效控制眼压,且并发症无明显增多,安全有效,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
黄玉琴  王林农  王建 《江苏医药》2012,38(9):1073-1075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对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压的控制效果。方法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伴有白内障患者54例(54只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28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B组,26例,行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观察两组术前、术后1、3、6、9、12、15、18、21和24个月的眼内压、使用降眼压药物的种数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与B组比较,A组术后的眼压控制效果好,使用降眼压药物的种数少。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能够更有效地控制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压。  相似文献   

3.
<正>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为眼科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好发于中老年群体中,具有症状明显、病情发展迅速等特征,对患者日常生活功能产生严重影响[1]。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统称为三联术)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患者的常见术式,可有效解除瞳孔受阻等表现,依据其切口的不同,可分为单切口以及双切口三联术式[2,3]。基于此,该研究探讨上述两种术式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视力、眼压等多个指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小梁切除球筋膜切除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联合球筋膜切除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46眼)行小梁切除联合球筋膜切除术,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结果术后1周眼压平均(14.30&#177;5.50)mmHg,与术前(26.90&#177;5.90)mmHg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9.69,P〈0.05)。术后视力无明显变化,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小梁切除联合球筋膜切除术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超声乳化术与小梁切除术分别用于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眼科确诊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50例。A组患者行超声乳化术进行治疗;B组患者行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眼压度及术后裸眼视力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术前眼压及裸眼视力均无明显差别,治疗后应用超声乳化术组患者其眼压情况优于小梁切除术组,手术后超声乳化术患者其裸眼视力优于小梁切除术组患者,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术后患者眼压和裸眼视力优于小梁切除术的术后效果。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6例(52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其中26例(30眼)前房角粘连<1/2分为A组,施行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将20例(22眼)前房角粘连>1/2分为B组,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两组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前房加深,房角增宽,眼压控制满意。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能获得满意效果,两种手术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6例(56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术前术后视力、眼压、前房角及前房深度、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56例(56眼)术前视力:<0.01者26例、0.1 ~0.2者23例、0.3 ~0.5者6例、>0.05者1例,术后6个月视力分别为:4例、11例、21例、18例,手术前后视力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074,P<0.05).术后6个月眼压为(15.26±3.37)mmHg,明显低于术前眼压(34.60±3.85)mm Hg,(t=28.29,P<0.05).术后6个月前房深度为(3.27±0.64)mm,明显大于术前前房深度(1.58±0.39) mm(t=16.90,P<0.05).所有患者均有滤过泡形成,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可有效地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小梁切除术后再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PACG小梁切除术后合并白内障的患者30例(32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加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记录手术前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形状、前房深度及房角形态等情况.结果 超乳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前眼压(22.7±8.3)mmHg,术后1周(16.7±7.3)mmHg,术后3个月(18.3±6.3)mmHg,术后1周及3个月时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眼的滤过泡形态与术前相同.中央前房深度术前(1.85±0.51)mm,术后3个月(3.05±0.35)mm,术后前房加深(P<0.01).与超乳术前相比,房角粘连处大部分开放.结论 PACG小梁切除术后再行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在改善视力的同时可以进一步降低眼压、加深前房、开放房角且不影响原滤过泡形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超声乳化与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58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应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方法治疗的患者设立为A组,共32例,其余应用小梁切除术治疗的患者设立为B组,共26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视力恢复情况及眼压变化情况。结果术前A组和B组患者的平均视力差异不显著,术后3个月复查,A组和B组的平均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A组术后3个月的平均视力较B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A组和B组患者的眼压差异不显著,术后3个月复查,A组和B组的眼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且A组术后3个月的眼压较B组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小梁切除术相比较,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效果更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力,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治疗慢性闭角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4月接收并经检查确诊为慢性闭角性青光眼的65例(75眼)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68例(75眼)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眼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治疗,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眼压、视力、前房深度、前房角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4%、4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53,P=0.003);两组治疗后的眼压、视力、前房深度及前房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的眼压、视力、前房深度及前房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00%、2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12,P=0.008).结论 超声乳化治疗慢性闭角性青光眼患者具有较高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34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均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进行治疗。观察手术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情况,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后患者视力明显提高,眼内压降低,中央及周边前房深度加大,眼房角开放角度减小,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前房炎症2眼,虹膜纤维素样渗出1眼,角膜水肿3眼,合并老年黄斑性病变影响视力恢复1眼,脉络膜脱离1眼,未出现瞳孔人工晶体状粘连。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安全有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裴锦云  林羽  杨海燕 《天津医药》2016,44(7):906-909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市黄河医院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的 PACG 合并白内障患者 71 例, 共 98 眼; 男 21 例(30 眼), 女 50 例(68 眼), 年龄 53~ 94 岁, 平均(73.94±6.43)岁。包括: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缓解期 47 例, 64 眼, 为急闭组;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进展期 24 例, 34 眼, 为慢闭组。 观察并比较 2 组患者手术前后矫正视力、眼压(IOP)、房角、中央前房深度(CCT)、降眼压药物使用次数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随访 6 个月 。 结果 随访期末, 2 组术后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 眼压较术前明显下降, CCT 较术前明显加深, 房角较术前均明显增宽, 降眼压药物(点及口服)应用数量减少(P < 0.01), 2 组间术前和术后视力、IOP、房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2 组间术前和术后 CCT 均是慢闭组高于急闭组(P < 0.05); 慢闭组术后无药物眼压控制率为 76.5%(26/34), 8 只眼需点眼药(0.50±0.12)次, 而急闭组为 100%(64/64), 术后均未用药。 2 组共有 14 眼发生角膜水肿, 8 眼出现虹膜纤维性渗出, 无其他严重并发症。 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可以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 术后并发症少, 是治疗 PACG 合并白内障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4例(64眼),按照眼压的大小分为两组,A组(≤30mmHg)40眼采用小梁切除+人工晶体植入术,B组(〉30mmHg)24眼采用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房角分离术。结果: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均有显著性的提高,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眼压、前房深度和矫正视力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梁切除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王敏  甘玲萍 《淮海医药》2010,28(4):283-285
目的探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在极高眼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术的手术要点、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8例(19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充分降压后眼压仍很难降至正常患者,在眼压〉40 mmHg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15月。结果19眼手术顺利,无1例出现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术后6~15月,15眼眼压控制在10~21 mmHg,2眼需加药物控制。成功率为78.9%。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在持续性极高眼压下,如药物不能控制,应果断采取手术治疗,复合性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给予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的疗效.方法 84例(84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2例(42眼).对照组采取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前后相关指标(视力、眼压、前房深度)、临床疗效及并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trabeculectomy)在治疗原发性青光眼(primary glaucoma,PG)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88例(208眼)已确诊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e-closureglaucoma,PACG)及开角型青光眼(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分为两组.对照组85例(95眼)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103例(113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24周浅前房发生率、眼压控制率、功能性滤过泡及手术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具有术中创伤小、降眼压作用明显、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等优点,前房和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理想,眼压控制好,视力满意,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分析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情况下单纯行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治疗效果.方法 对闭角型青光眼52眼,术前药物控制不理想,眼压持续较高且合并白内障的情况下,单纯行晶体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后房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3个月至2年,观察分析其眼压控制情况.结果 术后眼压明显下降,前房加深,房角不同程度开放,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合并白内障,单纯行晶体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方法简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及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采用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采用小梁切除术。比较2组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变化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术后较术前视力均升高,眼压均下降,且A组改善情况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低于B组的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优于小梁切除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