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对老年人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影响。方法:选择35例心功能在Ⅲ级以上,应用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培哚普利4-8mg每日1次口服,疗程为14d,并同时加用含镁极化液治疗。结果:心功能平均值由治疗前的3.6级降至2.1级,每搏输出量增加34.6%(P<0.01),心排血量增加19.1%(P<0.01),体循环血管阻力降低27.1%(P<0.01);肺毛细血管嵌楔压降低18.2%(P<0.05),肾素,血管紧张II和醋固酮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培哚普利能明显改善老年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副作用少,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培哚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Tn-I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 I,CTn-I)水平及其与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的相关性和培哚普利对它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1)6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男42例,女22例,均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根据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标准,心功能Ⅲ级45例,心功能Ⅳ级19例。随机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32例和培哚普利组32例。选择同期本院门诊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2)常规治疗组接受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培哚普利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培哚普利2~6 mg,治疗随访6周。(3)采用电化学免疫发光法测定血清CTn-I水平,应用彩色心脏超声仪测定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两组比较、且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并进行组间均数t检验及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 血清CTn-I水平心力衰竭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升高的程度随着心功能的恶化而明显,常规治疗组及培哚普利组治疗后血清CTn-I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而培哚普利降低更明显(P〈0.01),左室射血分数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升高,以培哚普利组升高幅度更明显(P〈0.01)。结论 血清CTn-I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有关,培哚普利可降低血清CTn-I水平,改善心功能,培哚普利有抑制心肌损伤,改善心室重塑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第三代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培哚普利对慢性充血性心衰(以下简称慢性心衰)的心功能和运动耐量的作用。方法对25例慢性心衰患者进行培哚普利的治疗,并随访6个月观察其治疗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壁运动指数(WMI);心排血量(CO);总运动时间(TT);运动负荷(METS)指标。结果所有上述指标均有显著性改变(P<0.001)。结论培哚普利对心衰具有改变其心功能及运动耐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13):1755-1758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患者心肌能量消耗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培哚普利治疗,据患者长期口服剂量分为常规剂量组(n=43,培哚普利4mg/d)及高剂量组(n=44,培哚普利8mg/d),2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压、血生化指标变化;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及心肌能量消耗指标的变化;统计2组治疗6个月及治疗1年时的6 MWT。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血浆BNP及H-FABP水平、LVEDD、LVESD、MEE及cESS均明显降低,且高剂量组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1);2组LVEF及FS均明显增大,且高剂量组显著大于常规剂量组(P<0.01);高剂量组血钾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但治疗后与常规剂量组无显著差异(P>0.05);2组SBP、DBP、Scr水平均无显著变化(P>0.05);高剂量组患者治疗6个月及治疗1年时6MWT距离均显著大于常规剂量组(P<0.01)。结论:高剂量培哚普利可更显著降低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及H-FABP水平,抑制心室重构,促进患者心脏收缩功能的恢复,同时降低患者心肌能耗水平,且不会影响患者血压、血钾及肾功能等,疗效显著优于低剂量培哚普利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治疗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并且研究在逐步深人。本文研究了自2000年1月~2003年12月期间应用培哚普利治疗CHF56例的长期随访,比较了常规治疗与常规治疗加培哚普利组的临床指标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对心力衰竭(HF)患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的影响及cTnI作为评价HF不同治疗方案效果的价值.方法对62例HF患者在测定血清cTnI后,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利尿剂、洋地黄)和培哚普利组32例(利尿剂、洋地黄、培哚普利),治疗5周后复查cTnI.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常规组,治疗前后c附分别为1.16±0.86μg/L,及cTnI 0.35±0.19μg/L(P<0.01);培哚普利组治疗前后cTnI分别为1.28±0.98μg/L,及0.23±0.17μg/L(P<0.01).治疗后培哚普利组cTnI水平比常规组显著降低(P<0.05).常规组治疗前后LVEF分别为:0.30±0.061及0.38±0.065(P<0.05);培哚普利组治疗前后LVEF分别为:0.29±0.071及0.45±0.076(P<0.01);培哚普利组LVEF改善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培哚普利降低HF患者cTnI水平优于常规治疗,表明培哚普利有明显的抑制心肌损伤作用;提示cTnI作为评价HF的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与卡托普利治疗心力衰竭(HF)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62例HF患者随机分成培哚普利组31例,接受治疗培哚普利。对照组31例,接受卡托普利治疗,两组均同时给予地高辛和利尿剂,结果:培哚普利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卡托普利组(P〈0.01),各项超声心功能指标改善均优于卡托普利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生化指标均有改善,但以培哚普利组为明显(P〈0.05)。结论:培哚普利对高龄HF的治疗优于卡托普利,且培哚普利治疗HF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培哚普利(商品名雅施达)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32例,并通过对NYHA分级,6min步行试验,自我评价疗效及预后的积分,彩色超声心动图下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多中心临床试验已证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能显著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表现,同时心率变异性(HRV)分析是判断自主神经活动的常用的定量指标,HRV的降低是预测心脏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1].正常窦性心率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是一个独立敏感的预测心力衰竭预后的指标[2].本文旨在探讨培哚普利治疗心力衰竭(CHF)对患者超声心动图和HRV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培哚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6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及对照组(8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培哚普利(2~4 mg/d),治疗4~6个月,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超声心动图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在临床治疗效果、心功能检测结果和生存质量及生存率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应用培哚普利治疗CHF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培哚普利在治疗心力衰竭中的作用.方法 在四联药物抗心衰治疗效果不佳的基础上加用氯沙坦(25~50 mg/d)或培哚普利(2~4 mg/d), 观察4周.用药前后对比血压、心率、射血分数、 左室舒张末期压力及心功能情况.结果氯沙坦组总有效率86.0%, 显效29.0%, 有效57.0%; 培哚普利组总有效率87.5%, 显效25.0%, 有效62.5%. 两组症状改善时间相近, 平均16.1天.结论培哚普利与氯沙坦治疗心衰均有效, 且安全、可缩短病程, 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商品名:雅施达)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结果。方法心力衰竭患者32例连用4周,出院后坚持口服药治疗,为期半年的治疗,并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功能。结果培哚普利治疗心力衰竭患者效果明显,患者心率,血压下降,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培哚普利对治疗心率衰竭效果显著,服药方便,可使心率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HIR得到明显改善,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左心室结构改变已被分认为是与其病死率密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1]。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剂(ACEI)在控制血压的 同时逆转心室的肥厚,对改善心功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培哚普利是第3代长效ACEI。本研究采用超声心动图方法评价培哚普利对老年高血压左室结构及功能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美托洛尔与培哚普利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与培哚普利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6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采用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常规治疗;联合用药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6.25~25mg和培哚普利2~4mg;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联合用药组显效49.5%,有效39.6%,无效9.9%;常规治疗组分别为36%、40%、24%。治疗前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ESV)相关参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美托洛尔与培哚普利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缬沙坦(代文)和培哚普利(雅施达)对心衰患者心功能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选择98例扩张型心肌病(DCM)和缺血型心肌病(ICM)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分为缬沙坦组和培哚普利组.对两组心衰患者心功能及心室重构指标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后12周复查,缬沙坦组54例,失访6例,死亡2例;培哚普利组44例,失访2例,死亡4例 ,2例因咳嗽明显改服缬沙坦.NYHA分级:缬沙坦治疗前为3.23±0.65,治疗后为2.39±0.91( P <0.01),培哚普利治疗前为3.29±0.69,治疗后为2.35±1.91( P <0.01).两组治疗前后NYHA分级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应用缬沙坦对心衰患者心功能改善,抑制心室重构培哚普利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钠素(BNP)水平的变化及培哚普利的干预作用。方法:78例CHF患者给予培哚普利2mg/d,1周后增加至4 mg/d,疗程4周,观测用药前后血浆BNP含量的变化。同时选择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CHF患者血浆BNP水平(458±218)pg/ml较对照组(21±7)pg/ml明显增高(P<0.01),CHF组BNP水平升高与心力衰竭程度呈正相关(r=0.762,P<0.01)。培哚普利治疗后血浆BNP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心功能患者血浆BNP水平差异亦有区别,依次为IV级>III级>II级(P<0.01)。结论:心力衰竭时血浆BNP水平明显增高,而培哚普利具有改善心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高、低两种剂量培哚普利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8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培哚普利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低剂量组(4 mg/d)和高剂量组(8 mg/d)各39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血浆脑钠肽(BNP)、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血钾、血肌酐(Scr)]、心功能[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收缩率(FS)]及心肌能量消耗指标[心肌能量消耗水平(MEE)、左心室收缩末周向室壁应力(cESS)]情况。结果:治疗后,高剂量组BNP、H-FABP、LVEDD、LVESD、MEE、cESS水平均低于低剂量组,LVEF、FS水平均高于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钾、Scr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培哚普利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效果优于低剂量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培哚普利联用美托洛尔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5 4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 32例给予培哚普利2~ 6mg/d ,美托洛尔 12 .5~ 5 0mg/d ;对照组 2 2例 ,仅给予培哚普利 2~ 6mg/d ,疗程均为 4周。对照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室收缩末期容量 (ESV)、左室舒张末期容量 (EDV)及左室射血分数 (LVEF)、血压、心率等。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3 75 % ,对照组为 86 36 % (P <0 0 5 ) ,两组治疗前后LVEF均明显增高 (P <0 0 1) ,治疗组ESV有所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培哚普利和美托洛尔联用对治疗心功能NYHA分期为 2~ 3级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是合理、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和比索洛尔联合应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7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利尿和洋地黄治疗的基础上加培哚普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治疗4 w后,观察比较两组病例心功能改善情况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87%,两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哚普利和比索洛尔联合应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