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基因治疗中载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 1990年美国成功地实施了第一例基因治疗以后 ,基因治疗的理论和临床研究迅速展开 ,给我们治疗一些传统疗法难以治愈的疾病带来了新的希望。但随着研究的深入 ,人们发现其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在基因组、基因的表达调控和疾病的发生机理没有彻底阐明之前 ,基因治疗还很难取得突破性进展[1] 。在基因治疗中如何把目的基因转入病人体内并稳定表达是关键所在 ,这就要求在载体的改造、外源基因的表达调控等诸多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探索[2 ] 。现就有关转基因载体的研究进展做一概述。1  非病毒性载体方法  非病毒性载体方法包括 :裸DNA注射、…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自古至今中医药知识的传播方法,文献载体的演变形式与作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传播医药知识是口耳相传,或结绳记事,后来逐渐发明、整理、发展了汉字,其载体的种类、质量也随着人类的进步而进步。从早期的硬质载体,如甲骨、青铜器、陶瓷类、石刻、竹简、木牍等,发展为软质载体,如丝帛、纸类等,为先人传播、整理医药知识提供了物质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药的传播也进入了缩微载体时代,如胶片、碟片等,使中医药文献讯息有了声音、图像同步高速传播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工业化国家的第一大死因 ,其发病率甚至比癌症还要高 ,仅在美国每年患病人数就高达 10 0万人次以上。对于心血管疾病 ,传统上一直以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为主。 2 0世纪80年代后出现了心脏介入疗法 ,该疗法对于心率失常、心肌缺血等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无论哪种治疗方法 ,都不可避免其缺陷。 196 7年Niren berg提出遗传工程可用于对人类疾病进行基因治疗[1] ,至此 ,基因治疗就成为医学生物学研究的热点而颇受关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基因转移逐渐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新途径。本文就心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海人藻酸受体亚基GluR6的shRNA真核细胞表达载体,进一步研究GIuR6在脑缺血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GluR6的cDNA序列设计靶序列,化学合成两条互补的DNA寡核苷酸链,连接质粒后转染大肠杆菌,使其在大肠杆菌内大量复制;提取质粒,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结果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证实了序列的正确性,与合成的寡核苷酸序列完全相符,且以正确的方向插入.结论 成功构建了GluR6特异性shRNA真核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5.
基因治疗病毒载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振发  王烈  卫立辛 《医学综述》2007,13(7):490-492
基因转移载体是基因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目前应用的病毒载体主要有逆转录病毒载体、腺病毒载体、腺病毒相关病毒、慢病毒载体、单纯疱疹病毒载体等。不同的病毒载体各有利弊。随着对病毒载体的不断改造完善,提高其基因转移效率和安全性,病毒载体将在基因治疗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药剂学纳米载体已经被用于治疗性和诊断性物质的实验性或临床性递送。随着疾病的发展,对纳米载体的要求越来越高,也产生了多功能纳米载体。随着在药物递送系统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很多载体可以集合一种功能或两种(及以上)功能于一身。本文对多功能纳米载体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主要介绍长循环纳米载体、靶向配体修饰的长循环纳米载体、刺激响应性的纳米载体和穿透性的纳米载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microRNA-150慢病毒过表达载体及抑制载体.方法 设计针对microRNA-150前体的过表达基因片段及针对microRNA-150成熟体的反义片段,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将目的 基因片段克隆到pWPI慢病毒载体中,并进行DNA测序鉴定重组克隆.结果 菌落PCR筛选鉴定出构建正确的慢病毒载体,DNA测序证实插入的基因序列正确.结论 成功构建microRNA-150慢病毒过表达载体及抑制载体,为研究microRNA-150在肝再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提供了稳定的细胞转染载体.  相似文献   

8.
分泌型碱性磷酸酶示踪的TA克隆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具有分泌型碱性磷酸酶示踪作用和真核表达功能的TA克隆载体。方法把CMV启动子区-TA克隆位点-BGH多聚腺苷酸区序列克隆到pSEAP2-control载体中,构建成具有真核表达功能并外分泌碱性磷酸酶(SEAP)的pcDNA5AP-前T载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克隆到pcDNA5AP-T载体上并进行EGFP表达分析和SEAP活性检测。结果 pcDNA5AP-EGFP以400ng/孔转染6孔板293T细胞,EGFP表达率达50%,SEAP活性比对照组高20倍。结论成功构建了具有真核表达功能并外分泌碱性磷酸酶的pcDNA5AP-T载体。  相似文献   

9.
切割bcl—2RNA核酶的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构建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切割bcl-2RNA的核酶(RZ)基因真核细胞表达载体,方法:合成带有和表达载体克隆位点相匹配酶切位上的RZ基因,先克隆于pGEM-3Zf(-)的HincⅡ位点,命名为3ZRZ(+)/(-),用S anger以脱氧链终止法进行测序,体外转录,进行体外切割反应,RZ基因酶切回收后,定向克隆于逆转录病毒载体pDOR-neo中,结果:RZ基因序列正确,具有切割活性,经酶切鉴定RZ  相似文献   

10.
邓健蓓  陈常庆 《医学争鸣》1998,19(3):274-276
目的:构建带有E-tag蛋白标签的pTC01E载体。方法:从噬菌粒载体pCANTAB5E中PCR扩增出于E-tag基因片段,经Klenow片段补平和SacI消化后,将含有E-tag序列的381bp片段克隆至分泌型原核表达载体pTC01的SacI-SamI位点中。结果:构建成带有E-tag蛋白标准签的pTC01E载体,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和DNA序列分析表明构建过程正确,结论:用PCR-克隆策略获得了D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构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的pcDNA6/myc-hisB的真核表达载体. 方法 采用亚克隆的技术扩增得到GFP的开放阅读框序列,Hind Ⅲ和Kpn Ⅰ双酶切后插入pcDNA6/myc-hisB,重组体经质粒PCR和酶切鉴定,并转染HEK 293T细胞后观察绿色荧光的表达,同时经Western blot检测GFP和标签蛋白myc的表达. 结果 PCR扩增得到特异的GFP开放阅读框序列,质粒PCR和酶切鉴定显示pcDNA6/myc-hisB-GFP构建成功,细胞转染结果 表明重组体可以表达GFP和myc蛋白.结论 获得带有绿色荧光蛋白的pcDNA6/myc-hisB-GFP的真核表达载体,为此载体的应用拓展了更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靶向Rab 9 GTPase siRNA表达载体。方法设计有小发夹RNA结构靶向Rab9GT-Pase的68个碱基的寡核苷酸,克隆入表达载体pSUPER.neo EGFP,得到重组质粒pSUPER.neo EGFP-R1和pSUPER.neo EGFP-R2,通过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和DNA序列测定对重组质粒进行鉴定。结果经酶切鉴定寡核苷酸已成功插入表达载体pSUPER.neo EGFP,DNA序列分析表明插入片段序列与合成的siR-NA序列相同。结论成功构建了靶向Rab9 GTPase siRNA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Rab9 GTPase与麻疹病毒复制之间的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含有CD基因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构建携带CD基因和LacZ报告基因的腺病毒载体。方法 :先将真核表达载体质粒 pCI中的转录框架构建入腺病毒载体中 ,后再将CD和LacZ基因分别装配到框架的多克隆位点内。结果 :经过酶切鉴定成功地构建了分别携带CD基因和LacZ报告基因的腺病毒载体 ,对肿瘤的前药转换基因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纳米基因载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基因治疗迅速发展。基因治疗的主要过程是目的基因的获取和高效的基因转染。基因治疗成败的关键是基因治疗的载体系统。高效、安全是载体应具备的最基本条件。目前基因转染常用的载体有病毒型载体和非病毒型载体。病毒型载体在当前批准进入临床试验的基因治疗中占75%,转染效率通常在90%以上,但病毒蛋白有诱发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体内潜在的病毒复制、生产成本高、不能反复应用、无靶向性等缺点。特别是在1999年的基因治疗临床试验中出现腺病毒载体致人死亡事件后,人们把注意力与希望逐步转向非病毒载体。非病毒型载体虽然制备简单、无免疫原性和比较安全,但是转染效率低是其致命缺点,尤其是在血清蛋白存在的情况下。所以寻找一种既高效又安全的基因载体是基因治疗领域面临的最紧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从1990年美国施行第一例基因治疗计划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共有几百例临床计划在实施中。当初人们对基因治疗普遍寄予厚望,但结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人们意识到在基因组、基因的表达调控及疾病发生的机理没有彻底阐明之前,基因治疗还很难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基因治疗的出现,毕竟给我们治疗一些用传统疗法难以治愈的疾病带来了新的希望。如果能实现有效的基因转移,基因治疗在对付遗传性疾病、减缓肿瘤发展、战胜病毒性感染和终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等方面都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就要求在载体改造、载体的靶向性、外源基因的表达调控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6.
17.
以野生型2型人腺伴随病毒(AAV-2)基因组载体pSSV9-int^-为基础,构建了一种携带和表达真核基因的基础AAV载体pSSV9/MulV-neosv,表达了neo基因,并采用该载体组建了携带人白细胞介素-2cDNA的重组AAV载体pSSV9/MulV-neosv-IL2,转染A549细胞后表达了人白细胞介素-2基因。为应用腺伴随病毒作基国治疗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8.
牛健  杨海城 《医学综述》2013,19(1):65-69
胶质瘤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第一位,临床上通常采用手术、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但其疗效及预后较差,因而基因治疗或靶向性药物治疗成为学者研究的重点,用于胶质瘤治疗的基因或药物载体被大量发现和研究。目前,所使用的载体大致分为病毒性载体和非病毒性载体两大类。病毒性载体是最早被应用,也是应用最多的基因载体,然而大部分的病毒性载体在使用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这使得纳米载体和干细胞等非病毒性载体研究的重要性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升高,对人们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但总体来说对其治疗和预防尚缺少令人十分满意的方法。当今对恶性肿瘤治疗多采用常规手术切除、放疗及化疗等。可喜的是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诞生了治疗恶性肿瘤的第4大疗法即生物疗法(Biology cell therapy),并已呈现出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胥明  刘顺英 《现代医学》2001,29(2):130-132
基因治疗是当今研究领域中的热点课题之一,其中的难点之一是如何将目标基因导入靶点——即载体的选择。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已从最初的理化转染技术发展到利用各种微生物的特性达到转染目的。笔者通过对近年来国外基因治疗研究中有关载体的选择、各自的优缺点及其在不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作一分析、比较,阐述了基因治疗这一新兴领域中关于载体的国外动态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