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疹2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药疹是以皮肤黏膜发疹为主的常见的药物变态反应,近年来随着新药特药的开发应用,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为了探讨致敏药物的变化情况,笔者将1995年5月以来收治的220例致敏药物明确的药疹患者资料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1 病历介绍 患者,男,23岁。2004年11月3日9:00以呕吐、腹泻3h到我院门诊治疗。述昨日晚餐有进食不洁食物史。T36.6℃,便常规脓细胞(+),查体(-)。10d前因“上感”肌注庆大霉索8万IU,每日2次,连用3d,初诊诊断“急性胃肠炎”,静脉滴注5%葡萄糖盐水500mL+庆大霉素24万IU(乐山三九长征制药厂,批号:20030530),10min后,患者述面部灼热瘙痒,逐渐蔓延至胸腹部,皮肤出现较麻疹或猩红热更为鲜明的斑丘疹,对称分布,T38.9℃,但无麻疹及猩红热的其他症状。立即停用庆大霉索,静脉滴注10%葡萄糖酸钙20mL、维生素C3鼬地塞米松15mg、氨苄青霉素5g,每日1次;马来酸氯苯那敏10mg肌肉注射,每日2次,皮损无好转。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常见的易致敏药物及药疹类型,了解重症及非重症药疹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及治疗等方面的差异性。方法:对135例药疹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结论:引起药疹最常见的药物为抗生素类及解热镇痛药,最常见的药疹类型为发疹型药疹及荨麻疹型药疹,重症药疹与非重症药疹患者在年龄、性别及潜伏期上无差异性,在发热、粘膜损害及肝肾损害方面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致药疹中药的种类、剂型,以及药疹的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方法:对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致敏药物涉及15个品种,主要以中药注射剂及活血化淤药为主,而此类药疹潜伏期相对较短,皮疹以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红斑为主,治疗预后较好。结论:用药应减少品种,尽量采用口服给药途径,减少药疹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药疹的致病因素、临床特点和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68例药疹的临床资料.结果 常见致敏药物为抗生紊类药,解热镇痛药,抗癫痫药.主要的药疹类型为多形红斑型、荨麻疹型、麻疹样/猩红热样型.结论新药的增多使得引发药疹的致敏药物种类也增加;临床用药应重视不良反应观察和避免易发药疹药物的联用,发现药疹及时停用致敏药物并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6.
临床上药疹以西药的抗生素及解热镇痛药物引起者最为常见,但由中药药物引起的药疹也时有发生。笔者就我院近5年来(2004年2月-2009年3月)由中药引起的药疹作了一初步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1例病人都是在有某些原发病的前提下单独使用中药治疗,未使用西药。其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16~81岁,其中16~45岁3例,46~60岁14例,61岁以上4例。  相似文献   

7.
杨艺 《中成药》2006,28(10):1562-1563
药疹(drugerupton)是药物引起的皮肤过敏反应,也是最常见的过敏性皮炎,发病时,皮肤会出现大片红色丘疹,局部瘙痒、灼热,有时伴有发烧、烦躁不安、胸闷恶心,严重的会致心律失常、溶血反应,甚至致死。一般来说西药药疹出现较多,如青霉素、磺胺类、安乃近过敏。不少人认为只有化学药物才会出现药疹,纯天然的中药不会过敏。事实上,同西药一样,中草药使用不当同样也会引起过敏。文献报道,能引起药物过敏的中药已发现60余种,主要有紫草、鱼腥草、葛根、地龙干、板蓝根、大青叶、丹参、红花、大黄、穿心莲、川贝、胖大海、三七、乳香、乌贼骨、人参…  相似文献   

8.
辨证治疗药疹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临床新药的不断投用,药物的不良反应也随之多见。药物的不良反应常涉及不同器官和组织,其中以皮肤和粘膜较多见。本文仅就近五年来院内所见及会诊病例的治疗经过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笔者收集了 1995年以来住院的药疹患者 6 8例 ,对其临床资料作了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为我院 1995年 10月~ 2 0 0 1年 2月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耳鼻咽喉科及皮肤科等住院患者中发生药疹的患者共 6 8例。其中男 38例 ,女 30例 ;年龄 4~ 71岁 ,平均 4 6岁。用药到症状出现潜伏期为 10分钟~ 15天 ,首次用药潜伏期 4~ 2 5天 ,再次用药潜伏期为 10分钟~ 36小时。病程 4~ 2 5天 ,平均 8.2天。既往有药敏史者 10例。1.2 致敏药物与疹型 :致敏药物共 2 0种 ,6种疹型 (见表 1) ,以猩红热型或麻疹型最多 ,其次为荨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中成药导致药疹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随机抽取在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68例中成药引起的药疹病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中的68例患者的药疹类型以轻型为主;其中注射剂所致药疹的发生率最高;联合用药时较易发生.结论 在应用中成药过程中,应对其药疹的发生予以充分了解,对注射剂的应用应予以合理控制,降低药疹发生率,提高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药疹2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们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抢救因药物引起重症药疹患者22例,使其顺利并较快地渡过急性期而痊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选择发病前有明确的服药史并均无明显内脏受累征兆的43例患者,临床表现符合重症药疹诊断标准(临床皮肤病学.第2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相似文献   

12.
药疹是指药物通过注射、内服、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反应,是药物的不良反应之一。重症药疹是较为严重的危重病症,临床表现复杂,且常伴有多系统损害,在临床上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对40例发生药疹的病人进行临床分析,共有近10种类致敏药物,药疹的表现多为轻型麻疹样红斑、猩红热样红斑、荨麻疹型、固定性红斑及多种形态。药疹轻症38例,重症药疹2例。结果表明:中成药药疹的病情一般较西药为轻,一般用中等剂量的糖肾上腺皮质激素就能在短期内治愈。  相似文献   

14.
王烈 《天津中医药》2003,20(2):81-81
药疹是因药物引起的过敏性皮疹(炎 )。其临床不仅反应快速 ,而且疹型变化多端 ,其经过和症状亦较为悬殊。本文用祛风化毒汤为主 ,随症加减所治5种药疹 ,均收良效 ,兹介绍如下。1祛风化毒汤组成 :防风5~15g ,白鲜皮5~15g,徐长卿5~15g ,僵蚕5~15g ,紫草2~7g,黄芩5~15g,黄连1~5g,苦参1~5g ,柴胡5~15g ,甘草5~10g。功能 :祛风化毒、凉血消疹。主治 :药物性皮疹。用法 :水煎服。其中麻疹样加葛根5~10g ;猩红热样加玄参5~15g;荨麻疹样加麻黄1~5g ;湿疹样加地肤子5~15g;紫癜…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80例重症药疹病人的护理经验,即预防感染,做好皮损的护理和黏膜的护理,行之有效的营养支持疗法,进行并发症和药物副作用的观察及护理,加强心理护理,做好出院指导.80例病人经治疗和护理后均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6.
17.
中成药所致药疹1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中成药所致药疹的特征及发生原因,为药疹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162例中成药所致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中成药所致药疹主要为轻型药疹[共161例,占99.4%];中药注射剂是诱发药疹的主要剂型[共87例,占53.7%];联合用药者见多[共106例,占65.4%];首次发生药疹确诊者少[共14例,占8,6%]。结论 提高中成药所致药疹的认识,慎用中药注射剂,减少联合用药,详细询问用药史,可以有效的预防药疹发生。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疹1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例1:男,65岁,因牙周炎口服地塞米松0.75mg(国药准字H33028227),约30min后,患者感周身瘙痒,继之出现大小不等水疱,伴恶心、呕吐,无胸闷、憋气,无发热、腹痛,遂来院就诊。查体:周身可见数十个大小不等的松弛性水疱,以双下肢居多,有的表面破损,有大量渗出,尼氏征阳性,触痛明显。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腹未见阳性体征。以“药疹”收入院,入院后给予10%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等抗过敏治疗及抗感染治疗,皮肤破损处用生理盐水湿敷。2周后患者痊愈出院。嘱不接触此类药物,随访1a,未再出现上述症状。  相似文献   

20.
李刚 《河北中医》2014,(1):50-50
随着药物种类不断增加和新药大量应用,由药物引起的药疹的报道愈来愈多。2008-2013年,笔者应用抗敏止痒汤治疗药疹60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