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肺升降与胃动力障碍性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相似文献   

2.
胃动力障碍中虚证辨证施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动力障碍以上腹痛、饱胀、恶心、嗳气、烧心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中医脾胃病范畴,其病机有虚实之辨。实者指胃腑气机壅滞,法当以通降为要务;虚者乃因中焦脾胃虚弱而致胃动力低下,治以补虚为前提。笔者就临床对中虚证的辨治体会总结如下。1 补虚法的临床运用脾胃虚弱,无力旋运,胃失和降,是胃动力障碍动力低下型的基本病理特点,依据虚弱程度和临床表现,大致可分为中气虚、中阳虚和胃阴虚三型。1.1 中虚气滞,治宜益气健脾,理气和胃中虚气滞型在胃动力障碍中较为常见,因其本质属虚,故当以补气为主,行气为辅,取补中微兼疏…  相似文献   

3.
胃起搏治疗胃动力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起搏器治疗胃动力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胃动力障碍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起搏器组和西沙比利组2组,前组给予起搏器治疗,1次/日,30分钟/次;后组给予口服西沙比利5mg,3次/天,共20天。治疗前后分别观察症状积分变化,并记录胃电频率、正常及异常胃电节律百分比等胃电参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起搏器组在改善嗳气、早饱等症状方面优于西沙比利组(P<0.05),但两组症状总积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中除西沙比利组对空腹胃电频率改善不明显外,其它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虽然两组治疗后对正常胃电频率百分比均有明显提高(P<0.05或P<0.05),但起搏器组比西沙比利组更明显,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胃肠起搏器可明显改善胃动力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症状及胃电参数变化。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消化不良胃动力异常与胃肠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13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常见的症侯群,占消化疾病患者的20%~40%,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影响,因此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最近发表的功能性胃肠道紊乱的罗马Ⅱ分类体系是以症状为基础的诊断标准。根据罗马Ⅱ分类体系标准,FD的诊断标准为在过去的12mo里,有顽固的反复发作的上腹部正中疼痛不适,这些症状至少持续12wk,但不一定连续(例如1wk内仅1d);通过内镜证实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疾病可以解释症状;也没有明显的迹象表明,消化不良可以通过排便缓解或同大便的频度或形状的变化有关。该标准还将FD存在的主要症状分为3种亚型:①溃疡样消化不良型:以集中在上腹部的疼痛为主要症状;②动力障碍样消化不良型:以集中在上腹部的非疼痛性不适为主要症状,包括上腹部饱胀感、早饱、恶心;③非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脾胃升降与胃肠动力的探讨与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6.
胃肠动力障碍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胃肠动力障碍的药物治疗贾博琦胃肠动力障碍主要包括非溃疡性消化不良、胃轻瘫和反流病。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on-ulcerdyspepsia)又称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系指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痛、早饱、腹胀等持续2年以...  相似文献   

7.
肝胃乙醇脱氢酶活性变化与酒精性肝病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肝、胃乙醇脱氢酶(ADH)活性的变化在酒精性肝病(ALD)不同病理阶段中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39只随机分成两组:模型组24只,对照组15只,用乙醇直接灌胃的方法建立大鼠ALD模型;用酶组织细胞化学染色技术,观察ALD不同病理阶段肝、胃ADH活性变化,并用LUZEX-F灰度图像分析仪进行ADH半定量。结果 ALD不同病理阶段肝ADH活性进行性增加,胃ADH活性进行性下降,两者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肝、胃ADH活性变化可能在ALD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老年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研究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肠道的运动使食物顺序地经由口、咽、食管、胃和肠,其完整的运动过程是由神经、平滑肌细胞和区域性激素调节组成的高度复合的系统来控制的。胃肠运动功能有障碍会产生一系列症状,包括食管方面的胸痛和吞咽困难,胃及近端小肠的腹胀、恶心、呕吐,和其他肠段的腹泻或便...  相似文献   

9.
力胃颗粒对胃肠动力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1,他引:8  
目的 观察力胃颗粒对实验动物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 通过测定力胃颗粒对动物胃排空、肠推进及胃内压力的影响,研究其促胃肠动力作用.给小鼠ig饲料糊,观察力胃颗粒ig对胃排空率的影响;给小鼠ig炭末,观察力胃颗粒ig对肠推进率的影响;给小鼠ip盐酸多巴胺导致小鼠胃排空延迟,观察力胃颗粒ig对胃内酚红残留率的影响;给小鼠ip盐酸多巴胺导致小鼠肠胃反流,观察力胃颗粒id对胃内酚红残留率及肠胃反流量的影响;利用胃内安置水囊法观察力胃颗粒id对胃内压的影响。结果 力胃颗粒10g/kg及5g/kg可显著抑制小鼠饲料糊胃排空,胃排空率分别为(43.8±13,9)%及(44.7±20.2)%,与空白对照组(61.4±12.9)%比,均P  相似文献   

10.
慢性胃炎肝胃不和证本质的探讨:附15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慢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本质,以食道胃内压、胃肠激素、血环核苷酸、幽门螺杆菌、胃粘膜血流量及温度等项目为观察指标,结果发现肝胃不和组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屏障压、胃体压、胃窦压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幽门括约肌压力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及脾胃虚弱组。血清胃泌素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浆胃动素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脾胃虚弱组,血浆胰高糖素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低于脾胃虚弱组。血浆cAMP明显增高,cAMP/c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胃力对胃动力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胃动力障碍患者60例,应用胃力(主要由柴胡、厚朴、枳实、大黄、仙鹤草等12味中药组成)进行治疗,其中胃窦动力低下18例(30.0%),胃动过速8例(13.3%),胃动过缓20例(33.3%),幽门开闭异常14例(23.3%),伴肠液(胆汁)反流者16例(26.7%),胃下垂者8例(13.3%)、男32例,女28例,年龄20岁~69岁,其中30岁~59岁者42例(70%),病程1wk~2a.临床表现为饱胀50例,早饱42例,上腹痛44例,嗳气32例,便干41例.1mo1疗程,疗程结束后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胃窦动力及幽门功能的改善情况进行分析,并与吗丁啉治疗对照组比较,结果经胃力治疗1mo后,临床症状痊愈48例,好转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18例胃窦动力低下中16例转为正常,8例胃动过速中7例转为正常,20例胃动过缓中18例转为正常,14例幽门开闭异常中12例转为正常,胃动力障碍总有效率为88.3%.吗丁啉组40例,临床症状痊愈16例,好转1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治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力能促进、调整胃肠动力,对胃动力障碍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和胃胶囊对实验大鼠胃动力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和胃胶囊对胃动力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给大鼠腹腔注射盐酸左旋精氨酸(L-Arg)造成胃电、胃肠激素的异常,同时给予和胃胶囊灌胃,观察和胃胶囊对L-Arg所致大鼠胃电、胃肠激素异常的改善作用。结果:和胃胶囊能有效抑制L-Arg引起大鼠血清及胃粘膜一氧化氮含量的升高(P〈0.05),对L-Arg所致的大鼠胃电地血浆胃动素水平下降和血清胃泌素水平升高有明显的对抗作用(P〈0.05~0.01)。结论:和胃胶囊对L-Arg所致大鼠胃动力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是多途径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慢性胃炎、溃疡病发病机制主要在于肝气失于疏泄,胃腑失于和降(胃气阻滞,胃络瘀阻),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病。故肝胃不和为慢性胃炎、溃疡病的基本病机。探讨如下。1七情损伤与慢性胃炎、溃疡病发病的关系慢性胃炎与溃疡病的发病原因西医有胃酸相关学说,胆  相似文献   

14.
肝胃不和与慢性胃炎,溃疡病的发病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胃苏颗粒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和对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98例肝胃不和型F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根据用药治疗方案分成2组,每组49例.对照组予多潘立酮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胃苏颗粒.治疗6周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胃动素、胃泌素、生长抑素...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慢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本质,以食道胃内压、胃肠激素、血环核苷酸、幽门螺杆菌、胃粘膜血流量及温度等项目为观察指标,结果发现肝胃不和组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屏障压、胃体压、胃窦压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幽门括约肌压力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及脾胃虚弱组。血清胃泌素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浆胃动素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脾胃虚弱组,血浆胰高糖素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低于脾胃虚弱组。血浆cAMP明显增高,cAMP/cGMP比值较正常及脾胃虚弱组增高。HP感染阳性率及胃粘膜活动性炎症检出率明显高于脾胃虚弱组。胃内各部位粘膜血流量及表面温度较正常对照组轻度减少,但无显著性差异。表明慢性胃炎肝胃不和证存在着胃、食道运动功能障碍、胃肠激素分泌异常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胃动力障碍和促胃动力药的作用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3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DM)胃动力变化和观察西沙必利对DM胃轻瘫的疗效。方法 对74例2型DM患者以SPECT显像技术用核素标记~(113)In液体试餐、~(99m)Tc固体试餐测定胃半排空时间(GET_(1/2))和进行胃电图(EGG)检查,同时检测空腹血糖(FBG)。结果 (1)22例FBG≤7.8mmol/L的糖尿病患者,未见GET_(1/2)延迟;52例FBG>7.8mmol/L的糖尿病患者,36例(69.2%)固相GET_(1/2)延迟,其中14例伴液相GET_(1/2)延迟(P<0.01)。(2)正常对照组和DM组的空腹和餐后胃电图主频、平均过零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两组餐后振幅均显著高于空腹(P<0.05)。DM组的胃电节律紊乱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3)FBG>7.8mmol/L的DM患者,核素胃排空(RGE)与EGG相关。(4)36例DM胃轻瘫分两组:A组降糖药加西沙必利和B组单用降糖药用药4周。A组对胃轻瘫有效率85%,B组无效。结论FBG与DM患者胃排空呈负相关;血糖控制不良的DM患者,RGE与EGG相关;西沙必利对DM胃轻瘫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8.
肝肺综合征     
1概念肝肺综合征(HPS)是在排除原发性心肺疾病,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主要表现3个方面:基础肝脏病;肺血管扩张;低氧血症。HPS实际上是基础肝脏病、肺血管扩张、低氧血症构成的三联体[1]。临床上以进行性呼吸困难、胸闷、憋气为突出表现的一系列病变,严重缺氧还会导致气促、胸痛、紫绀、杵状指(趾)[2],检查胸部无明显阳性体征,为慢性肝病的严重并发症。2病因及发病机制2.1病因HPS最常见于各种病因所致的肝硬化,也可发生于非硬化的门脉高压症[3],甚至是无肝硬化,无门脉高压的急、慢性病毒性肝炎[4,5]。2.2发病机制HPS的发…  相似文献   

19.
胃肝样腺癌的临床与病理关系初步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背景:胃肝样腺癌具有独特的病理形态和临床特点,但临床和病理医师对此尚来引起足够重视。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PF)阳性的胃肝样腺癌的组织学表现、临床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2001年1月-2003年12月期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病理证实为胃肝样腺癌者6例,同期随机选取胃低分化腺癌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30例作为埘照,统一行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和临床特点分析。结果:6例胃肝样腺癌患者发病平均年龄66.8岁.发病时血清AFP84-2230ng/ml,6例中2例复发,2例肝转移,平均存活17个月;具有与HCC相似的组织学表现.即多呈实体状,小梁状.大梁状,血管血窦丰富,癌细胞血管淋巴管侵犯多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FP均阳性.而HepParl阴性,癌细胞为CD34阳性的血管分割成小梁状。胃低分化腺癌组织学主要表现为实体巢状或弥散分布,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癌细胞AFP和HepParl阴性。原发性HCC组织学表现为实体状,小梁状,大梁状以及有丰富的血管血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癌细胞HepParl阳性。结论:血清AFP阳性的胃肝样腺癌具有发病年龄高、易于复发或肝脏转移、预后差的临床特点。组织学上,胃肝样腺癌与HCC相似,但癌细胞AFP阳性、HepParl阴性可与胃低分化腺癌(AFP和HepParl均阴性)和原发性HCC(HepParl阳性)相鉴别。  相似文献   

20.
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发生与胃动力障碍密切相关。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神经降压素(NT)均对胃运动有抑制作用,其含量改变会导致胃动力改变。FD患者胃动力改变常表现为胃排空障碍。本研究对FD患者进行胃排空检查及血浆、胃肠黏膜Gas、SS、NT含量测定,并对胃窦黏膜G、D细胞进行观察,以阐明Gas、SS、NT与FD患者胃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