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减体积式病灶肝切除"治疗晚期巨大肝泡型包虫病的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0年8月—2011年2月4例难以常规根治性切除的巨大肝泡型包虫病行"减体积式病灶肝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前对病人全面评估,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术中精细操作,术后均给予口服阿苯达唑(ABZ)抗包虫治疗。结果:4例患者手术顺利进行,手术历时中位时间267.5 min(210~320 min),术中出血量中位数737.5 mL(600~950 mL),术中输注红细胞悬液中位数4.0 U(2~6 U)。术后随访中位时间10.0个月(8~14个月),仅1例患者出现残腔胆瘘,1例患者出现残腔积液。患者梗阻性黄疸、下肢水肿均消失,未发生患者病灶肝内转移或死亡。结论:"减体积式病灶肝切除"为难以根治性治疗的晚期巨大肝泡型包虫病患者提供了可行性技术路径。术前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术后规律服用抗包虫药物是防治HAE复发和转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泡型包虫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2月至2010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例行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泡型包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无肝期、术中红细胞悬液输注量、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8例患者中位手术时间为635 min(490~760 min),中位无肝期为66 min(44~240 min),术中红细胞悬液输注量中位数为20U(4~40 U).1例行抢救性经典原位肝移植的患者因严重的肝性脑病、肾功能衰竭和凝血功能障碍于术后1 d死亡,其余7例患者手术成功.术后中位随访时间6个月(3~29个月).3例患者分别于术后3、5、6个月因胆源性脓毒血症、胆道铸型、急性排斥反应等并发症死亡.1例患者术后发生胆管吻合口狭窄,行胆肠吻合后痊愈;1例患者左肺转移灶明显缩小和稳定;1例患者术后发生胆管吻合口漏经治疗后痊愈;1例行左半健侧肝脏自体移植的患者,健康生存.结论 终末期肝泡型包虫病是肝移植的适应证.低剂量免疫抑制剂和术后长期服用抗包虫药物是预防术后肝泡型包虫病复发和转移的关键.自体肝移植术后因无需免疫抑制剂治疗,是治疗终末期肝泡型包虫病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步切除法治疗侵犯第二、三肝门的泡型肝包虫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及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于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行分步切除术的侵犯第二、三肝门的泡型肝包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0例患者的病灶均成功施行根治性切除,手术顺利,无围手术期死亡。平均手术时间为309.17 min(150~475 min);平均术中失血量为586.67 m L(100~3 000 m L);48例阻断了入肝血流,平均阻断时间为25.85 min(15~50 min);24例输入红细胞悬液,平均红细胞悬液输入量为3.79 U(2~8 U);9例输入新鲜冰冻血浆,平均新鲜冰冻血浆输入量为527.78 m L(350~850 m L);平均住院时间为17.5 d(7~39 d);平均住院费用为49 323.43元(28 045.32~61 243.15元)。术后7 d复查肝功能指标均恢复正常。术后3例出现轻微胆瘘,3例出现胸腔积液,3例出现腹腔积液,10例出现术区积液,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发生。并发症分级为Ⅰ级10例,Ⅱ级3例,Ⅲa级6例。术后60例患者获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4.47个月(1~31个月)。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死亡或复发。结论采用分步切除术治疗侵犯第二、三肝门的巨大泡型肝包虫病,术中可以避免患者血压等生命体征出现大范围波动,手术安全性高,手术难度和手术风险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术治疗终末期肝泡型包虫病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评价其经济和社会效益。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2011年5月至2016年5月完成的30例行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术治疗终末期肝泡型包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术中红细胞输注量、术中尿量、术中出血量、无肝期时间、无肝期尿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等指标。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初步筛选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0例受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5.3±2.6)h(7.9~22.3 h),术中平均红细胞输注量为(11±6)U(0~32 U),术中平均尿量为(4 020±1 299)m L(450~11 750 m L),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 498±2 160)m L(400~15 000 m L),无肝期中位时间为330 min(104~879 min),无肝期平均尿量为(1 397±480)m L(450~3 200 m L),术后中位住院时间为33 d(3~183 d),术后中位住院费用为22万元(9~84万元),术后并发症发生人数18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无肝期时间与受者术后生存时间有关(P均0.05);性别、术中红细胞输注量、术中尿量及无肝期尿量与受者术后生存时间无关(P均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术中出血量是影响受者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中出血量是影响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术治疗终末期肝泡型包虫病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该术式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治疗终末期泡型包虫病的理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治疗晚期肝泡型包虫病(HAE)的方法、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于2014年2月到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21例晚期复杂HAE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数据。结果所有患者成功行全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术,术中无死亡。移植肝质量360~1 300 g,平均701.4 g;手术时间9.4~19.5 h,平均13.6 h;无肝期180~455 min,中位无肝期为314 min;术中失血1 200~6 000 m L,平均2 379 m L;输入红细胞悬液0~39.5 u,平均10.6 u;输入新鲜冰冻血浆0~6 050 m L,平均1 377 m L,其中有7例行自体血液浓缩后回输,输入自体血500~3 700 m L,平均1 578 m L;术后住院时间4~51 d,平均23.5 d。术后发生并发症12例,Clavien-Dindo分级在Ⅲ级及以上者4例;术后死亡2例。术后19例患者获访,1例于术后12个月后失访,随访时间3~38个月,平均随访16.2个月。1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出现大量腹水、低钠血症,诊断为左肝静脉吻合口狭窄,介入下行肝静脉支架置入及血管成形术后痊愈。随访期间19例患者未见HAE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术为晚期HAE患者提供了根治性切除治疗方法,但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围手术期管理非常重要。术前详细评估、术中合理的管道重建及术后精细管理可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晚期肝泡型包虫病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于2014年8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且行手术治疗的36例中晚期肝泡型包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治疗方式分为根治性手术组(15例)、准根治性手术组(17例)及姑息性手术组(4例),分析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根治性手术组与准根治性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940、P=0.221、P=0.602)。根治性手术组无一例患者出现术后复发。准根治性手术组患者1例出现肝门部残余病灶增大,其余患者肝内、肝外病灶稳定。姑息性手术组患者2例出现后腹膜病灶增大,1例出现穿刺引流脓肿周围病灶增大。结论针对中晚期肝泡型包虫病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结合多学科诊疗模式,遵循损伤控制外科原则,可以使中晚期肝泡型包虫病患者最大化从手术治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分期切除术在多病灶复杂肝泡型包虫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21年12月收治的1例行分期切除术的多病灶复杂肝泡型包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术前增强CT检查提示肝内不规则包虫病灶,约14.1 cm×9.2 cm大,侵及肝左内叶及肝右前叶多个肝段,包绕肝中静脉,门静脉右支受侵。完善术前检查后行手术探查,见中肝2个较大病灶,分别约6 cm×5 cm×4 cm及5 cm×4 cm×4 cm大;右肝及左肝3个较小病灶,右肝2个病灶约2 cm×2 cm×1 cm大,左肝病灶约3 cm×2 cm×1 cm大。一期手术行中肝切除术,切除位于中肝的病灶及被包绕的门静脉右前支。术后恢复佳,未观察到胆汁漏、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行二期手术,术前CT增强扫描评估患者右肝剩余病灶无明显进展、左肝外叶有明显增生。术中切除右肝前叶及部分右肝后叶。患者术后7 d出院,随访7个月,期间患者恢复佳,生存良好,无复发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分期切除术应用于治疗多病灶复杂肝泡型包虫病的安全性及可行性高。该术式为患者提供了一种相比异体肝移植术创伤更小、手术花费更低、并发症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Th17细胞特异性细胞因子IL-17 m RNA在肝脏泡型包虫病患者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4例经手术确诊的肝脏泡型包虫病患者肝脏组织分为3组:病灶组织(L)组,病灶邻近组织(PL)组和正常肝脏组织(N)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受试者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7 m RNA的表达。结果:IL-17 m RNA水平在L组、PL组和N组分别为(4.920 7±5.386 4)pg/m L(0.234、9±0.417 9)pg/m L和(0.055 7±0.114 9)pg/m L,L组较PL组和N组明显升高(P0.01);PL组较N组轻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7 m RNA在肝泡型包虫病患者肝脏病灶组织中表达显著升高,可能和棘球蚴感染过程中所致免疫损伤和炎性肉芽肿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应用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经内科治疗无效或治疗后复发的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患者42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 spherocytosis,HS)患者9例。结果:本组51例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脾切除术后血液检测指标均明显改善,术后第7天ITP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均值由23×109/L升为618×109/L;HS患者的网织红细胞均值由18%降至2.1%,血红蛋白均值由6.1g/L升至9.8g/L。结论:腹腔镜脾切除对部分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美容效果好、术后患者康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简称"自体肝移植")治疗晚期肝泡型包虫病(HAE)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2016年11月至2019年7月期间接受自体肝移植的17例晚期HAE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17例晚期HAE患者的自体肝移植术均成功,下腔静脉重建方式中有10例采用自体大隐静脉重建,5例采用人造血管重建,1例采用原下腔静脉断端直接吻合,1例因腹膜后侧支循环丰富而未重建。移植肝质量365~1 350 g,平均681.3 g;手术时间9~16 h,平均11.5 h;无肝期175~450 min,中位无肝期312 min;术中失血量950~4 500 mL,中位失血量2 000 mL;输入红细胞悬液1~20 U,平均6.4 U;输入新鲜冰冻血浆0.8~2.0 L,平均1.1 L。术后住院时间为5~45 d,平均25.6 d。4例患者术后出现肝区包裹性积液、1例胆汁漏和1例胆管狭窄,均予以相应干预并治愈,无围术期死亡发生。17例患者随访时间为3~35个月,平均9.5个月,均未见HAE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在高原地区对晚期HAE患者行自体肝移植治疗的临床疗效较满意,但该手术仍存在风险高、难度大,术中重建材料的选择、后腹膜侧支循环的判断、下腔静脉端端吻合口有无张力等问题需精准考虑,同时术后抗凝治疗、并发症管理复杂,仅适合在有丰富经验的高原医疗单位开展。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45岁,体重62kg,因反复左侧腹痛8年,巩膜黄染3月入院。腹部B超示:内脏反位、肝内胆管多发结石、肝弥漫性病变(肝硬化)、脾大、腹水、胰腺增大、胆囊增大。诊断为肝内弥漫性胆管炎、肝内外胆管多发结石、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大、腹水,拟行肝移植术。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98g/L、血小板计数27×109/L、白细胞计数3.0×109/L、血浆凝血酶原时间16.3s、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8.4s、凝血酶时间20.6s、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45U/L、血清总胆红质8300mg/L、血清直接胆红素6800mg/L、血清尿素氮、肌酐和电解质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应用人工血管治疗侵犯肝后下腔静脉的复杂肝脏泡型包虫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期间在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行切除病灶联合人工血管置换受侵下腔静脉的5例肝脏泡型包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肝脏包虫占位病灶全部完整切除。其中行扩大右半肝+尾状叶切除2例,手术时间分别为7 h和8 h,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00 mL和400 mL,住院时间均为14 d。行自体肝移植手术3例,手术时间分别为16、12和12 h,术中失血量分别为1 500、1 500和1 000 mL,住院时间分别为24、20和19 d。术后患者未发生大出血,1例出现肝功能衰竭(代偿期),2例出现胆汁漏,均经保肝、抗感染及引流治疗治愈。随访期间5例手术患者的一般情况均良好,无复发及再发病例,生存质量良好。结论对于肝脏泡型包虫病侵犯肝后下腔静脉者,运用人工血管置换受侵的下腔静脉是治疗该病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泡型包虫病根治性切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163例行根治性切除肝泡型包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治性手术平均时间(3.1±1.2)h,术中出血量(763±498)m L。术后携带腹腔引流管中位时间6 d,11例携带T管,术后1个月拔除。术后平均肛门排气时间(2.1±0.8)d、经口进食时间(2.7±1.1)d、住院时间(7.9±3.4)d。8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5例术后胆瘘,1例术区感染,2例术后腹水。术后电话或门诊随访1~6个月无死亡及包虫复发情况。结论:根治性切除是当前肝泡型包虫病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术前充分评估手术可行性,术中充分掌握肝脏血流控制、肝脏外科解剖、门静脉重建、胆管重建等技术,通过根治性手术切除可明显改善泡型包虫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4.
对比分析非手术和手术治疗脾脏损伤的效果,评价非手术治疗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156例创伤性脾脏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非手术治疗13例,随机选取15例临床特征相似的手术患者与其进行疗效对比。非手术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2.6 d vs 25.5 d,P=0.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手术治疗组输血量明显减少(800 m L vs 1 500 m L,P0.05),并且无转入IC U治疗患者,而手术治疗组71%患者术后转入IC U治疗,IC U治疗时间平均5.2 d。非手术治疗组中转手术治疗2例(15.4%),其余均治愈出院。在严格执行纳入标准情况下,非手术治疗对脾外伤有效;当患者病情不稳定时,适时地中转行手术治疗,不应视为非手术治疗失败,而是一种果断的临床决策。对于脾外伤患者,脾切除仍是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更适用于Ⅲ、IV、V级脾损伤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期切除治疗多发巨大泡型肝包虫病的临床应用。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甘孜藏族自治州医院2013年8月至2016年6月期间采用分期切除法治疗的7例多发泡型肝包虫病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CT和(或)MRI、血清学及疫区生活史,术前诊断较为明确,对CT测量切除病灶后剩余肝体积小于30%的多发病灶患者行分期手术治疗,第1次术后每月查1次上腹增强CT、肝功能及血常规,3个月后行第2次手术,术后1、6及12个月复查上腹部彩超、增强CT或MRI、肝功能、血常规、包虫抗体,以后每年复查1次。结果第1次术后7天肝功能均恢复正常,术后无并发症。第2次术后7 d肝功能均恢复正常,1例出现胆瘘,随访期内无复发及死亡。结论分期切除术用于治疗多发巨大泡型肝包虫病,可降低手术风险及费用,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PSAE)在外伤性脾破裂救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诊入院的81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手术组和介入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相关实验室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介入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卧床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与手术组术后第1、3个月的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血浆粘度、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血淋巴细胞计数、免疫球蛋白IgM、Ig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0.26%(4/39),低于手术组的28.57%(12/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AE治疗外伤性脾破裂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术后脾脏功能与脾修补术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确诊ITP患者27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腹腔镜组行腹腔镜脾切除术,共17例;开腹组行开腹脾切除术,共10例。观察两组手术基本情况,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术后脾窝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以及术后第1、3、7天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计数。 两组患者均顺利出院,术后第7天两组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均大于100×10 9 /L。两组手术时间、结果 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3、7天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腔镜组在术后通气时间、术后脾窝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较开腹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ITP创伤相对小、术后恢复快,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成骨不全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遗传结缔组织疾病,以胶原合成缺陷产生骨质脆弱为特点,发病以女性多见.本院近2年来有3例合并成骨不全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麻醉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3例患者术前均无脊柱骨折畸形,无听力障碍,出、凝血时间正常,均合并蓝巩膜.入室均行心电、BP、SpO2监护. 例1,患者,女,4岁,16kg,右股骨干骨折、左胫腓骨骨折.Hb 116 g/L,Hct 34.0%,Plt 285×109/L.入室静脉注入氯胺酮100 mg和东莨菪碱0.3 mg共5 ml,右侧卧位L3~4行硬膜外麻醉穿刺,成功后注入1%利多卡因溶液3ml,5rin后又注入1%利多卡因溶液5 ml,10 min后开始手术.术中患者麻醉减浅给予氯胺酮20 mg、丙泊酚15 mg辅助麻醉,每35分钟硬膜外追加1%利多卡因溶液5 ml,术中面罩吸氧2~3 L/min.手术时间180 min,输入复方乳酸钠400ml,输血2 U(红细胞悬液),出血400ml,尿量300ml.  相似文献   

19.
患儿,男,12岁,体重28kg,因腹胀入院.7年前确诊为β地中海贫血,曾多次于本院予以输血等对症支持治疗.触诊示肝脾大,肝肋下4 cm,脾平脐.血常规检查:Hb 69g/L,RBC 2.47 × 1012/L,Hct 20%;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53 U/L,AST 55 U/L,结合胆红素11.9 mmol/L;凝血功能指标未见异常.人院后输入浓缩红细胞1 U/d,输注2 d时Hb 93.4 g/L,RBC 3.42×1012/L,Hct 29%;腹部B超示肝脾肿大.拟在全麻下行脾切除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治疗效果以及异体血节约程度。方法回顾分析120例初次单侧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对照组60例未进行自体血回输,实验组60例实施自体血回输,对比两组术前以及术后第2天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白蛋白(Alb)水平和术后2 d内录输注红细胞悬液和新鲜冰冻血浆的剂量。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手术类型间无统计学差异(t年龄=2.123,t性别=2.208,t手术类型=0.138,P均大于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术后Hb、术后Hct、术前Alb间无统计学差异(t术后Hb=-0.233,t术后Hct=0.310,t术前Alb=-1.698,P均大于0.05)。实验组术前Hb(140.58±13.92)g/L、术前Hct(40.43±3.83)高于对照组术前Hb(132.15±14.50)g/L、Hct(37.97±6.19)(t术前Hb=-3.251,t术前Hct=-2.626,P均小于0.05)。实验组术后Alb水平(32.70±2.05)g/L略低于对照组(33.80±3.11)g/L(t术前Alb=-1.698,t术后Alb=2.188,P均小于0.05)。实验组围手术期人均红细胞悬液和新鲜冰冻血浆使用量分别较对照组减少1.77 IU和2.45 IU(P〈0.001)。结论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自体血回输治疗在人工关节置换围手术期能够显著降低异体红细胞悬液和新鲜冰冻血浆的用量,同时不影响术后Hb以及Hct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