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切除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手术切除的预后因素。方法 收集1995-2001年间收治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切除患者103例的资料,用Kaplan-Meier法计算术后生存率,以Cox模型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 患者术后1、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3.8%和43.7%,术后1、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g.6%和49.5%。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血清CEA水平、转移灶与原发灶的治疗间隔时间、术中切缘情况、肝门淋巴结转移、肝内卫星灶的存在与否、肝转移灶的最大直径、数目及有无包膜影响患者的术后肝内复发和术后累积生存率,而术后化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累积生存率。多因素分析显示:转移灶与原发灶的治疗间隔时间、切缘情况、肝内卫星灶的存在与否和肝转移灶的最大直径是影响肝内复发和累积生存率的独立因素,而肝门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累积生存率的独立因素,有无包膜是影响肝内复发的独立因素。结论 手术切除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有效的治疗手段。转移灶与原发灶的治疗间隔时间、切缘情况、肝内卫星灶、肝转移灶的大小和包膜、肝门淋巴结转移等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疗效的预后风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肝胆胰外一科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行肝切除手术治疗317例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全组病人1、3、5年总存活率分别为90.5%、54.5%、45.0%。中位生存期43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原发灶淋巴结转移、肝转移灶最大径、肝转移灶出现时间、癌胚抗原(CEA)水平及是否存在肝外转移灶是影响预后的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灶淋巴结转移、同时性肝转移和CEA>30 μg/L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显著改善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的长期生存,多种临床风险因素影响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3.
同期肝切除治疗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肝肠同期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8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21例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121例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中,99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剔除2例行原位肝移植患者后,同期肝切除组41例(A组),对肝转移瘤行姑息外科治疗组56例(B组),即转移瘤未能完全经手术切除者,A、B组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瘤部位、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肝转移瘤数目(x^2=40.41,P<0.05)、肝转移瘤分布(x^2=11.6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8.9个月、17.1个月,5年生存率分别为14%、0,其中A组患者中位无瘤生存期为19.5个月,1、3、5年生存率为93%、44%和14%。结论同期肝切除能为部分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提供治愈机会,对于合适的患者应力争行同期肝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通过转化治疗提高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切除率的外科治疗新进展,评估预后评估模型在肝内转移灶切除术后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指导患者术后的综合治疗,从而控制疾病快速进展,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收集国内外有关结直肠癌肝转移外科治疗新进展的文献,就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手术切除指征、预后评估模型以及如何通过转化治疗提高其手术切除率的新进展进行综述。结果通过积极的转化治疗,能够使部分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接受手术切除肝内转移灶。对于自始至终均无法接受手术切除肝内转移灶的患者,术前化疗、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多种介入治疗等转化治疗方案均不失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提高、生存时间的延长有一定的效果。结论我们应该加强对结直肠癌肝转移转化治疗的重视,积极推动预后评估模型在肝内转移灶切除术后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肝脏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器官,结直肠癌病人出现肝转移一般预后较差。结直肠癌肝转移分为同时性肝转移和异时性肝转移,对众多的临床以及病理学特征进行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影响结直肠癌发生肝转移的危险因素有: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癌结节、分化程度、癌胚抗原和糖类抗原等。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预后的因素有:肝转移灶大小及数目、肝外器官转移、原发灶手术切除、肝转移灶手术切除、全身药物治疗等。因此,手术切除肝转移灶、药物治疗获得手术切除机会等治疗模式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的存活率。由众多因素组合起来的评分系统,能够较好地预测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外科手术适应证和疗效,以及临床病理因素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至2000年12月间施行肝切除术的61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结直肠癌肝转移切除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1%、58.1%和26.0%,术后出现并发症8例,20例肝转移灶有假包膜形成。结直肠癌Dukes分期、病理类型、转移灶数目、假包膜形成对术后生存率有影响(P<0.05)。术后综合治疗者3年生存率明显优于无综合治疗者(P<0.05)。肝转移灶大小及其切除时间并不影响患者预后(P>0.05)。结论临床病理分期早、肿瘤分化程度高、转移灶数目不超过3个、肿瘤假包膜形成及术后综合治疗预示结直肠癌肝转移切除患者有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的生存状况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0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的临床资料、病理、治疗策略等情况,进行生存状况分析,并采用单因素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等分析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生存的相关因素。结果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总体中位生存期22.0个月,5年存活率为16%,其中同时性肝转移为21.2个月和16%,异时性肝转移为30.1个月和23%,同时性肝转移组的存活率明显低于异时性肝转移组(P<0.01)。按治疗方式分组,手术组病人的中位生存期为49.8个月,5年存活率为37%,显著优于化疗组(22.2个月和0)、介入组(19.0个月和11%)、化疗+介入组(22.8个月和10%)、局部治疗组(28.5个月和0)。同时性肝转移、肠癌原发灶分化Ⅲ~Ⅳ级、肝转移灶≥4个、最大肝转移灶≥5cm和肝转移灶非手术处理是影响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同时性肝转移病人生存期低于异时性肝转移。积极手术治疗可以改善病人存活率。扩大肝转移灶切除的适应证对病人存活率无显著影响。独立危险因素的评分体系可以评估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相关病理因素以及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8月至2006年12月收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比较结直肠癌无肝转移和有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病理特点及不同程度肝转移患者和不同手术处理的预后.结果 2019例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中发生同时性肝转移者166例(8.10%).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CEA水平、Ducks分期、肿瘤分化程度与浆膜浸润是同时性肝转移发生的高危因素;同时性肝转移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9%、21%、9%;不同程度肝转移(H1、H2、H3)组间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35,P<0.01).根治性手术切除组总体生存率明显高于姑息切除和未能切除组生存率(X2=21.18,P<0.01);姑息切除组和未切除组近期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远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结论 结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患者肝转移程度不同预后也不同.能够根治性切除的结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预后较好,姑息切除原发病灶可提高近期预后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远处转移,其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是肝脏。如不进行治疗.合并肝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仅有6~12个月的中位生存期.而行转移灶切除术的患者中位生存期可延长至24~46个月。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肝切除术可以显著提高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的生存率。肝脏切除手术方式一般有规则性肝(段)切除或不规则性肝切除两种。  相似文献   

10.
结直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上,结直肠癌病人首次确诊时已有15%~25%发生肝脏转移,中位生存期约为6个月,然而行手术切除肝转移灶后5年存活率可达60%。近年来,虽然在新辅助化疗和外科技术等方面取得迅速发展,使得病人获得较长的生存时间,但肝切除仍是治愈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病人的主要治疗方式。肝切除术能够改善病人预后,手术应做到R0切除或者达到无疾病证据状态(NED);若有复发应积极施行二次手术;原发病灶部位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对预后影响尚有待研究;结直肠癌确诊至发生肝转移时间间隔越长预后较好(>2年)。然而,肝转移灶的大小、数目、部位情况等,并不是影响手术预后的主要因素。总之,肝切除对CRLM病人具有良好的预后,同时需要结合病人的切缘状态、残余肝体积、原发病灶及淋巴结转移等因素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手术、化疗、介入及综合治疗对胃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分析预后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胃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接受不同方案治疗的生存率,并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预后危险因素。结果:手术组中位生存时间为35(3~65)个月,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68.6%、45.2%和12.3%;化疗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6(3~71)个月,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60.4%、48.4%和9.8%;介入组中位生存时间为34(3~66)个月,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62.3%、39.7%和11.5%;综合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为39(3~84)个月,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5.6%、55.9%和19.2%。4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88,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外转移、肝转移程度、肝转移灶直径、淋巴结转移、胃切除术、TACE、化疗与胃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生存期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胃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包括肝外转移、肝转移程度、淋巴结转移、胃切除术、TACE及化疗(P0.05)。结论:综合治疗是胃癌同时性肝转移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可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方法对新郑市人民医院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手术治疗的12例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例资料,进行临床和病理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同时癌4例,异时癌8例。肝转移灶根治性切除4例(33.3%),即手术切缘距离肿瘤边缘超过1.0 cm,肝转移灶均被切除;姑息性切除组8例(66.7%),即手术切缘有癌组织残留或肝门静脉、胆管内有癌栓或肝门部有转移淋巴结。本组患者生存期为4~76个月,中位生存期为35.1个月,5年生存期为25.0%。结论根治性切除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再谈结直肠癌肝转移外科治疗新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转移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重要因素[1-2],在众多的治疗方法中仅有手术治疗术后5年生存率为34%~38%[3-4].但超过85%的结直肠癌肝转移初诊患者无法接受手术切除,其中一部分为肝转移灶潜在可切除或伴有可切除肝外转移灶的患者.随着手术观念和技术的革新以及综合治疗手段的不断完善,更多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有获得治愈的希望[5-6].现就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适应证概念的更新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再次肝切除术在结直肠癌肝转移复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结直肠癌肝转移复发再次肝切除术和67例结直肠癌肝转移复发内科化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结直肠癌肝转移复发再手术组和化疗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7%,51.1%,27.9%和65.7%,20.6%,3.0%(P<0.05或P<0.01).再次肝切除组无手术死亡病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2.6%.单因素分析显示肝脏复发转移灶个数,切缘情况,CEA,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与预后有关.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仅有肝脏复发转移灶个数和肿瘤大小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再次肝切除术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复发是安全的治疗方案,肿瘤负荷较小(癌直径<5 cm和转移灶<3个)的患者预后较好;再次手术可以延长结直肠癌肝转移复发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5.
结直肠癌是包括自盲肠至直肠的整个肠段的癌肿,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结直肠癌由于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早期诊断率较低,到临床症状明显时,已多属中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目前仍以手术切除为首选方法.结直肠癌手术切除率和治愈率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结直肠癌合并肝转移相当常见,15%~25%的结直肠癌患者发现肿瘤诊断时即有肝转移(同时性肝转移),.在结直肠癌切除后患者随诊中20%~50%将发生肝转移(异时性转移).手术时结直肠癌同期肝转移率为15%~25%[1],20%~35%的肝唯一转移部位[2].因此,迫切需要提高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特别是延长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防治结直肠的肝转移.近十余年来,结直肠癌诊断治疗水平快速提高,在早期结直肠癌的手术根治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的综合治疗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结直肠癌患者虽经更为合理的根治性手术,但5年生存率仍徘徊在50%左右,其根本原因在于结直肠癌的转移和复发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因此,转移是结直肠癌治疗的主要障碍,控制转移是决定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中医药在结直肠癌肝转移防治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于结直肠癌患者肝内存在多个转移瘤,手术切除的价值存在争议,本文旨在研究手术切除大肠癌肝多个ΚΣ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经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瘤患者60例,比较肝内单个转移瘤(35例)与多个转移瘤(25例)患者临床和预后资料。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多个转移瘤组和单个转移瘤组相比,手术并发症为12.0%vs11.4%(P=1.000);平均住院时间为(14.9±5.1)dvs(15.7±5.8)d(P=0.844);中位生存期为28个月vs35个月(P=0.089);中位无瘤生存期为16个月vs19个月(P=0.112);肝内复发率为72.0%vs51.5%(P=0.109)。多个转移瘤组3、5年总生存率分别是48.4%、30.8%,单个转移瘤组分别为68.6%、57.7%(P=0.165)。结论手术切除结直肠癌肝脏多个转移瘤可取得与单个转移瘤相似的效果。手术切除不应视为肝多个转移瘤的禁忌证。术后辅以全身化疗常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治疗4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1996~2004年收治的46例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A组21例,为一期切除原发灶和肝转移灶并经肝动脉和门静脉置泵化疗者;B组15例,为单纯原发灶切除并经肝动脉和门静脉置泵化疗者;C组10例,为原发灶和肝转移灶均未能切除而仅行肝动脉和门静脉置泵化疗者。用KaplanMeier法对病人的生存时间作统计分析。结果:A、B、C3组术后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8、20和13个月;各组之间术后生存时间的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结直肠癌原发灶和肝转移灶一期手术切除并经肝动脉和门静脉置泵化疗的疗效最好;肝转移灶无法切除者能将原发灶切除并经肝动脉和门静脉置泵化疗也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原发灶和肝转移灶未能切除而仅经肝动脉和门静脉置泵化疗的疗效相对较差。对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应采取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措施进行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同期肝切除术合适的肝转移瘤切缘宽度。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8月至2004年12月行肝肠同期切除的39例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根据肝转移瘤切缘宽度小于1cm和大于或等于1cm分为A、B两组,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术后的生存期。结果A组患者14例,B组患者2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肝转移瘤数目和分布及最大直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7和37个月(P〈0.01),5年生存率分别为0和19.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直肠癌肝转移行同期肝切除术时应力争肝转移瘤切缘宽度大于或等于1cm。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可切除性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的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1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5例结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情况分别行手术治疗+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或靶向治疗.结果5例患者均行手术+术后辅助治疗.3例原发灶和肝转移灶可切除者,1例先行新辅助化疗,肝转移灶明显缩小后一期手术切除原发灶和肝转移灶,术后6个月MRI检查发现肝内复发;1例未行新辅助化疗,术后9个月CT检查发现肺内多发转移灶;1例因原发灶穿孔腹腔感染,先切除原发灶,术后化疗+靶向治疗,二期切除肝内转移灶,术后12个月CT检查发现肺内单发转移灶.其余2例因肝内多发性转移灶无法手术切除,仅切除原发灶,1例术后13个月死于骨转移;另1例行辅助化疗+靶向治疗,CT检查示肝内转移灶曾一度进行性缩小,但术后11个月开始肝内转移灶渐增多、增大.5例患者术后均行k-ras基因检测,除病例2的Condon 12位点为野生型、Condon 13位点为突变型外,其余患者均为野生型.结论新辅助化疗或新辅助化疗+靶向治疗的效果个体差异大,消灭体内微转移灶作用有限,首选一期手术切除原发灶和同时性肝转移灶有可能使患者获益最大.  相似文献   

20.
结直肠癌易循门静脉分枝转移,肝转移灶很少在肝内转移,肝转移患者肝切除边缘距肿瘤1cm并非必须。本文研究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病例和方法 96例首次切除肝转移灶,中位随访期37-6月。肉眼检查包括转移瘤数量、大小、位置、肿瘤扩散方式、切除边缘宽度。镜下检查包括肿瘤分化,门静脉、肝内胆管、神经、肝静脉有无侵犯,肿瘤与肝实质之间有无假性纤维囊形成,切除边缘有无癌细胞残留。根据切除边缘分为3组:Ⅰ肿瘤细胞阴性、宽度大于或等于1cm;Ⅱ肿瘤细胞阴性、宽度小于1cm;Ⅲ组织学检查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