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联合3D腹腔镜在复杂肝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肝胆胰外科35例复杂肝肿瘤患者临床病例资料。术前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肝脏三维重建,明确肝内脉管系统的解剖关系及其与肿瘤的毗邻关系。术中联合3D腹腔镜行复杂肝肿瘤切除术,观察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 35例复杂肝脏肿瘤患者均完成3D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为60~410 min,平均(211±94)min;术中出血量为50~2 000 mL,平均(294±152)mL;术后住院时间为4~15 d,平均(7.1±2.2)d。术后发生胆漏1例,经过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 三维可视化技术联合3D腹腔镜能精准定位肿瘤位置并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有助于术中出血控制,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小切口肝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12月期间,重庆市急救中心肝胆外科采用腹腔镜联合小切口肝切除术治疗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肝癌10例,肝内胆管结石2例,肝脏炎性假瘤1例。 结果13例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20~270 min,平均(176.92±51.38)min;术中出血量50~400 ml,平均(146.15±100.96)ml;术后1 d即可下床活动,恢复流食;术后住院时间4~10 d,平均(6.30±2.14)d;无死亡病例,无手术并发症发生。 结论腹腔镜联合小切口肝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操作简单,可作为临床肝切除以及腹腔镜或机器人肝切除中转开腹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脏肿瘤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方法的可行性和优缺点。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期间我科为32例肝脏肿瘤患者施行腹腔镜下肝脏切除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采用腹腔镜下解剖性肝脏切除29例,非解剖性肝脏切除3例,32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包括原发性肝癌23例,转移性肝癌5例,肝血管瘤3例,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1例。腹腔镜肝切除包括左外叶切除(Ⅱ+Ⅲ段)17例,左内叶切除(Ⅳ段)2例(左外叶已切除),左半肝切除(Ⅱ+Ⅲ+Ⅳ段)8例,Ⅴ段切除1例,Ⅵ段切除1例,Ⅲ、Ⅳ、Ⅴ段部分肝切除3例。肝切除手术时间75~285 min,平均215 min;术中出血115~760 ml,平均365 ml。未发生胆汁漏、出血、气体栓塞等并发症。术后1~3 d肛门排气、胃肠功能恢复后进食,5~11 d(平均6 d)恢复出院。随访31例,随访时间6~32个月,平均18个月,除1例术后1年因肿瘤复发转移死亡外,其余均健在,健在肿瘤患者未发现复发、转移。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脏肿瘤创伤小,痛苦少,康复快,能达到根治要求,安全、可行,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血流阻断全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海军安庆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期间实施无血流阻断全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肝内胆管结石9例,肝癌2例,肝血管瘤1例。 结果12例患者的手术均获成功,其中左肝外叶切除2例(Ⅱ + Ⅲ段),左半肝切除10例(Ⅱ + Ⅲ + Ⅳ段9例、Ⅴ + Ⅶ + Ⅷ段1例);手术时间(210.75 ± 65.83)min,术中出血量(296.67 ± 373.74)ml,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2.71 ± 0.84)d,术后住院时间(13.92 ± 5.98)d,住院费用(32 004.19 ± 8 630.79)元。术后并发症发生3例,其中术后胃瘫1例、胆漏1例、肺部感染1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15个月,其中2例肿瘤患者未复发或转移,肝内胆管结石未见结石残留及复发。 结论无血流阻断全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是未来肝脏微创外科发展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肝切除术11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的适应证和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10例病灶位于肝脏边缘及左肝外叶(Ⅱ~Ⅵ段)及1例位于Ⅷ段的肝占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肝细胞癌8例,肝海绵状血管瘤2例,胆管细胞癌1例,肝功能Child-Pugh评分A级9例,B级2例;AFP(+)7例;位于左肝外叶实质中的肿瘤,行规则性左肝外叶切除;位于肝脏边缘或右肝表面的肿瘤,行肝脏局部切除。结果:11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肝切除术,无中转开腹。其中局部切除术7例,左肝外叶切除术4例,腹腔镜脾切除+胆囊切除术2例。平均手术时间105min,术中平均出血220ml,切除病灶最大直径10cm。全部肿瘤均完整切除,肿瘤包膜完整,无破裂。术后未发生胆漏和出血等并发症,恢复良好,术后平均住院8.5d。结论:位于肝脏边缘、右肝表面或左半肝(Ⅱ~Ⅵ段)的肝脏占位,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解剖性左半肝切除术在治疗肝脏肿瘤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2年1月21例因肝脏肿瘤而行腹腔镜解剖性左半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等.断肝方式为超声刀+ LigaSure联合分离法,结合腔镜下切割缝合器.结果 术后病理证实原发性肝癌13例,肝血管瘤8例.平均手术耗时335(220~425) min,术中出血量约650(180 ~1 220) ml.4例术后发生胆漏,经充分引流1~4周治愈.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8.2(5 ~12)d.肝脏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随访31(13 ~72)个月,肿瘤复发5例,其中4例因肿瘤复发转移死亡.结论 腹腔镜下解剖性左半肝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其不但适用于良性肿瘤,也适用于恶性肿瘤,能达到根治要求.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肝癌切除术15例报告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癌切除的可行性与适应证. 方法 1998年8月~2004年9月采用多功能手术解剖器(Peng's multifunctional operative dissector,PMOD)刮吸法断肝技术对15例肝癌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 结果 14例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成功,1例因术中出血中转开腹肝癌切除术.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手术时间60~240 min,平均125 min.术中出血量50~2 000 ml,平均501 ml.切除肝脏最大体积10 cm×9 cm×7 cm.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24 h均能下床活动,术后1~3 d即能进食.术后住院5~10 d,平均6.5 d. 结论对位于肝脏边缘、右肝表面或左半肝的恶性肿瘤,采用PMOD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是可行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初步总结肝脏良恶性肿瘤行腹腔镜解剖性肝左外叶切除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2005年4月至2008年5月共对11例肝脏良恶性肿瘤患者行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左外叶切除术(男性7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51.7岁).其中原发性肝癌4例,伴不周程度肝硬化;结肠癌术后转移性肝癌1例;肝血管瘤5例(2例合并胆囊结石同时切除胆囊);巨大肝血平滑肌脂肪瘤1例.肿瘤最大径2.1~12.0 com,平均5.8cm,所有肿瘤均位于肝左外叶(Ⅱ、Ⅲ段).结果 手术时间为120~180 min,平均147 min.无中转开腹手术病例,无输血,无手术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5.9 d.结论 对于位于Ⅱ、Ⅲ段的肝脏肿瘤施行腹腔镜下肝左外叶切除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处理方法。方法对22例肝脏病变实施腹腔镜肝切除术。其中原发性肝癌5例,肝血管瘤16例,肝转移癌1例。15例肿瘤位于左外叶,1例位于肝尾状叶,2例位于第Ⅳ段,4例位于肝脏第Ⅵ段;肿瘤平均直径为4 cm(2~10 cm)。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15例,不规则肝部分切除术6例,肝尾状叶左半切除术1例。结果 22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手术死亡。平均手术时间为115 min(65~142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450 mL(270~780 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6.5 d(3~11 d)。结论控制肝脏断面出血是腹腔镜肝切除术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ICG)荧光融合技术在腹腔镜解剖性右半肝切除治疗肝脏肿瘤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08例肝脏肿瘤病人临床资料,术前计算剩余肝体积,进行肝功能储备试验,评估病人对腹腔镜右半肝切除的耐受性。根据术中是否采用荧光融合影像技术引导腹腔镜手术将所有病人分为两组:荧光腹腔镜解剖性右半肝切除组(试验组)和非荧光腹腔镜解剖性右半肝切除组(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病人术中及术后的临床资料。对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数或百分比表示。结果 共108例病人在腹腔镜下完成解剖性右半肝切除手术,其中实验组24例,对照组84例。试验组共3例染色失败,其中1例正染失败,2例反染失败。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手术时间[(274.58±42.12)min vs.(303.99±54.67)min,P<0.05]及肝门阻断时间[(52.71±9.09)min vs.(59.58±11.56)min ,P<0.05]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5.42±74.07)mL vs.(317.86±165.49)mL,P>0.05]。两组病人术后住院时间、肿瘤直径、肺部感染、出血及胆漏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G荧光显影腹腔镜解剖性右半肝切除有助于术中切肝平面的确认,从而减少手术时间及肝门阻断时间,同时可用于术中胆漏的检测。ICG荧光融合技术的发展有利于腹腔镜解剖性右半肝切除技术的推广,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情况下,能有效提高腹腔镜解剖性右半肝切除的手术效率及可控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为38例肝疾病患者施行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手术均获成功,其中左肝内胆管结石21例,肝癌15例,肝血管瘤1例,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1例。20例单纯行腹腔镜肝切除术(laparoscopic hepatectomy,LH),6例联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9例联合行胆总管切开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3例联合行LC+LCBDE。解剖性肝切除术包括左外叶切除(Ⅱ+Ⅲ段)23例,左内叶切除(Ⅳ段)2例(左外叶已切除),左半肝切除(Ⅱ+Ⅲ+Ⅳ段)9例,Ⅴ段切除3例,Ⅵ段切除1例。单纯解剖性肝切除术手术时间平均(170±20)min,联合LC时平均(190±27)min,联合LCBDE平均(220±45)min,联合LC+LCBDE平均(240±2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50±86)ml。术后无胆漏、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3 d肛门排气,5~11 d痊愈出院。随访36例6~24个月,除1例于术后1年因肿瘤复发转移死亡外,余者健在,无复发、转移,结石患者无再发。结论: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较好地解决了腹腔镜下肝段以上肝切除术的出血、气栓等问题,可安全用于肝段及半肝切除术,可在很大程度上取代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右半肝切除中使用一次性直线型切割吻合器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肝脏外科收治的36例需要行右半肝切除的患者,其中18例术中使用一次性直线型切割吻合器(强生公司EC60),18例患者使用常规钳夹法切除右半肝脏。观察断肝出血量、肝切除时间、术后肝功能、术后并发症、死亡率和平均住院日。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右半肝切除,直线型切割吻合器组(A组)断肝出血量226.4±47.8 ml,肝切除时间(Pringle法)19.4±5.6 min肝切除时间(解剖性阻断)52.4±10.4 min,钳夹法组断肝出血量272.1±56.8 ml,肝切除时间(Pringle法)22.4±6.5 min肝切除时间(解剖性阻断)59.3±11.5 min,二组间均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三天A组术后3天Alt(U/L)179.4±65.4,术后3天Alb(g/l)33.5±2.6,术后3天TB(μmol/l)24.±14.6,B组术后3天Alt(U/L)211.7±78.6,术后3天Alb(g/l)30.1±1.8,术后3天TB(μmol/l)27.3±15.3,二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平均住院日、死亡率、输红细胞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右半肝切除中使用一次性血管闭合器能减少断肝时间、断肝出血量,减轻手术造成的肝功能损害。这种方法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治疗中央部位肝细胞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12例肿瘤位于肝中央部位的肝细胞癌患者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脏外科实施了腹腔镜肝切除;其中男9例、女3例,平均年龄(55.5±6.8)岁,平均肿瘤直径(3.7±2.5)cm,术前肝脏储备功能ICG-R15(3.9±2.82)%,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实施肝Ⅳ~Ⅷ段切除5例、肝Ⅴ~Ⅷ段切除6例、肝Ⅳ段切除1例。统计分析手术时间、手术切缘、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结果12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398.8±115.4)min,平均术中出血量(420.8±279.2)ml,有1例输血,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1±2.2)d,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包括肝断面出血1例、胆漏1例、膈下包裹性积液1例,平均手术切缘(1.2±0.6)cm。结论对位于肝中央部位的肝细胞癌,行解剖性肝Ⅳ~Ⅷ段切除、肝Ⅴ~Ⅷ段切除以及肝Ⅳ段切除是安全、可行的。采取肝内Glissonian鞘外的方法预先控制肝蒂有利于掌握断肝平面,术前精准的评估,术中有效的控制出血以及娴熟的腔镜外科技术能有效帮助术者安全实施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及评估以阴道内镜技术治疗无性生活女性宫腔内疾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2年3月,73例无性生活女性行阴道内镜手术的完成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中镜下诊断与术后病理情况、术后及随访情况。 结果73例患者均成功实施阴道内镜诊疗,其中宫腔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34例、宫腔镜下宫颈息肉电切19例、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15例、宫腔镜下宫颈肌瘤电切3例、宫腔镜下生殖道畸形整形2例。7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2~130 min,平均(54.2±30.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2.4±16.0)ml。平均住院时间(3.6±1.9)d。术中镜下诊断,34例子宫肌瘤(其中FIGO 0型7例、FIGO 1型10例、FIGO 2型12例、FIGO 3型1例、弥漫性子宫肌瘤病4例)、19例宫颈息肉、15例子宫内膜息肉、3例宫颈肌瘤、2例生殖道畸形。所有患者无一例损伤处女膜及宫颈,无子宫穿孔、严重TURP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及随访过程中,无阴道异常分泌物、阴道异常出血、腹痛、发热等不良反应。 结论阴道内镜手术技术在有效治疗妇科下生殖道疾病的同时,可有效保护处女膜的完整性,对无性生活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均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3D腹腔镜无切口直肠癌肝转移同期手术的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行同期手术治疗的56例高龄直肠癌肝转移患者(≥80岁)的临床资料,其中3D腹腔镜无切口手术43例(无切口组),直肠肿瘤切除采用经直肠腔内拖出式或经直肠腔翻出式,肝脏肿瘤同期切除;开腹手术13例(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VAS疼痛评分、初次肛门排气时间、初次进食流质时间、淋巴结检出数、下切缘长度、术后并发症以及1年无病生存期(DFS)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87,P=0.375)。与开腹组患者相比,无切口组患者的平均出血量更少,初次肛门排气时间、初次进食流质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更短,术后VAS疼痛评分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841、16.118、12.105、3.803、10.922,均P<0.01)。无切口组9例(20.9%)发生不同程度的术后并发症,其中Clavien-Dindo分级Ⅰ级7例,Ⅱ级2例;开腹组患者术后Ⅰ级并发症3例(23.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42,P=0.180)。无切口组和开腹组标本下切缘长度分别为(3.9±1.3)cm、(4.0±1.7)cm,术后淋巴结检出数分别为(13.1±4.6)枚、(13.5±2.8)枚,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26、0.296,P=0.835、0.773),术后1年DFS分别为62.8%、6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7,P=0.935)。 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部无切口直肠癌肝转移同期手术安全可行,且能减少术后出血量、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并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经尿道等离子杆状电极解剖性前列腺剜除术的关键步骤、技术要点与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长征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接受经尿道等离子杆状电极解剖性前列腺剜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手术步骤。对患者年龄、前列腺体积、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后尿失禁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术前与术后3个月时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勃起功能国际问卷-5(IIEF-5)、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RUV)、生活质量评分(QOL)等方面情况。 结果本组共有90例患者,平均年龄(69±9)岁,平均前列腺体积(67±16)ml,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或术中更换术式,围手术期无输血、无电切综合征、无直肠和膀胱穿孔病例,无输尿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65±12)min,术后膀胱冲洗(20.0±6.5)h,术后住院(3.3±0.8)d,留置尿管(6.6±1.4)d。术后随访时间10~28个月,平均(18±5)个月,术后早期尿失禁6例,均在拔除尿管2周内恢复,术后3个月时IPSS评分[(8.0±2.5)vs(24.2±5.6)],Qmax[(18.5±3.8)vs(8.0±4.8)]ml/s,RUV[(18.9±4.1)vs(109.3±14.8)]ml,QOL[(4.3±0.7) vs (1.8±0.6)],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41例规律性生活患者,IIEF-5术前(13.4±3.9)与术后3个月时(12.6±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5),随访期间无复发及再次前列腺手术病例。 结论杆状电极具备良好的组织切割及止血效果,而且操作直接,可控性好,符合手指剥离操作习惯,经尿道等离子杆状电极解剖性前列腺剜除术安全可行,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排尿症状与生活质量,对患者性功能影响较小,并发症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7.
??Application and study of the delta-shaped anastomosis technique in laparoscopic radical resection of gastric stump cancer LIU Hong-bin??XU Wei??YU Jian-ping??et al.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Lanzhou General Hospital of Lanzhou Military Command of PLA??Lanzhou 730050??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LIU Hong-bin??E-mail??Liuhongbin999@163.com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the delta-shaped esophageal and jejunum anastomosis technique in laparoscopic radical resection of gastric stump cancer.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8 patients with gastric stump cancer admitted between June 2013 and April 2014 in Lanzhou General Hospital of Lanzhou Military Command of PL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ll the patients were performed laparoscopic radical resection of gastric stump cancer and reconstruction of digestive tract with delta-shaped anastomosis technique. The perioperative status??lymph node dissection and complications were analyzed and followed up. Results Eight patients were performed laparoscopic radical resection of gastric stump cancer successfully. The average operation time was (213.8±21.7) min??including the delta-shaped esophageal and jejunum anastomosis time (29.3±4.8) min. The average amount of bleeding was (105.6±23.4) mL and the average number of lymph node was 29.8±4.1. All the patients were extubated on the first days after operation with the average bed time after operation (0.8±0.3) d??semi liquid food time (1.8±0.3) d??the first ventilation time after operation (2.3±0.4) d??the average hospital stay time after operation (7.3±0.8) d. There was no case of postoperative anastomotic stricture??obstruction??hemorrhage and other complications related to operation??and no death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All the patients recovered and were discharged. The follow-up time was (2-12) months. All the patients were in good condition??can be fed normal diet. Conclusion The delta-shaped anastomosis technique in reconstruction of digestive tract is safe??feasible in laparoscopic radical resection of gastric stump cancer. It can obtain satisfactory short-term effect.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晚期肝癌患者行解剖性肝切除术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后,安全性与疗效方面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98例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自愿选择手术方法,解剖性肝切除术组59例患者,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组39例患者。采用SPSS19.0分析软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输血量、术后3 d血清ALT值以x珋±s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切缘有效率、术后1年复发率、生存率,以n(%)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解剖性肝切除术组手术时间平均为(271.5±97.4)min,切缘有效率为89.8%,明显大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组的(188.5±70.7)min和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80,χ2=16.410,均P0.05);但两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的差异则不显著,(均P0.05)。2解剖性肝切除术组预后效果要明显优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组,术后3 d血清ALT均值为(270.5±94.1)U/L,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组则高达(501.6±115.6)U/L;解剖性肝切除术组术后1年复发率、生存率为22.0%、91.5%,也明显优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组的41.0%、76.9%,上述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64,4.088,均P0.05)。结论解剖性肝切除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与临床疗效,对于必须切除肝脏的晚期肝癌患者而言,更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