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致喉返神经损伤的修复时机及预后,进一步提高修复效果。方法对12例甲状腺手术致喉返神经损伤者采用了不同术式及不同时机神经修复或再支配术,其中即刻手术6例,延期手术6例;喉返神经直接吻合5例,膈神经与喉返神经远侧断端吻合选择性支配环杓后肌,同时颈袢分支胸骨舌骨肌支与喉内收肌支吻合选择性支配喉内收肌1例,颈袢主支与喉返神经内收肌支吻合3例,颈袢胸骨甲状肌蒂植入左环杓后肌3例。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即刻手术较延期手术效果好,选择性神经修复术较喉返神经直接吻合好,且延期手术12个月以上效果较差。结论甲状腺手术致喉返神经损伤应尽早修复,最晚不超过1年。  相似文献   

2.
Shao TL  Qiu WH  Wang Y  Li J  Yang WP  Cai WY  Li HW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21):1625-1627
目的 分析报告一种喉返神经入喉处的变异.方法 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有3078例患者行显露喉返神经的甲状腺手术,其中男性683例,女性2395例.为了避免误伤喉返神经,共显露了4241根甲状腺段的喉返神经.总结报告其中一种变异喉返神经的变异情况.结果 发现入喉处变异的喉返神经44根(1.0%,44/4241),其变异情况是喉返神经主干或其分支在远离环甲关节后方处人喉,入喉处距环甲关节后方的距离超过5 mm.根据术中发现可将上述入喉处变异的神经分为4种类型:Ⅰ型,变异的喉返神经无分支,主干直接走行至远离环甲关节后方的环甲肌下方入喉,该型共35根(79.6%,35/44);Ⅱ型,变异神经先发出2根分支,1根分支仍走行至环甲关节附近入喉,另1根分支走行至远离环甲关节后方的环甲肌下方入喉,该型有5根(11.4%,5/44);Ⅲ型,变异神经先发出2根分支,2根分支共同走行至远离环甲关节后方的环甲肌下方入喉,该型共3根(6.8%,3/44);Ⅳ型,变异神经先发出3根分支,其中最外侧1根分支走行至远离环甲关节后方的环甲肌下方入喉,该型共1根(2.2%,1/44).术中误伤变异神经4根(9.1%,4/44).结论 对外科医生来说,有必要了解尽可能多的喉返神经变异情况,以期尽可能地降低喉返神经误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手术时喉返神经损伤的神经修复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损伤神经修复治疗。方法对病程 2年以内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损伤声带麻痹 4 2例患者行单侧损伤神经减压 8例、颈袢喉返神经吻合 2 1例、喉返神经端端吻合 6例 ,双侧损伤膈神经移植联合术 7例 (一侧膈神经移植 ,另一侧行神经减压 2例、神经肌蒂植入术 5例 )。手术前后喉镜、嗓音声学参数、肌电图检查等评价手术效果。结果单侧损伤神经减压组病程 4个月内 5例恢复了正常的声带运动功能 ,4个月以内 1例、4个月以上 2例及颈袢吻合组、喉返神经端端吻合组则未恢复声带运动 ,但上述 3种术式均能使喉内收肌获有效的再神经支配 ,发音时声门闭合良好 ,嗓音恢复正常。双侧损伤膈神经移植术侧恢复明显吸气性声带外展功能 6例 ;其中2例对侧神经减压恢复了正常的声带运动功能 ,4例对侧肌蒂埋植术仅 2例轻微外展 ,获肌电图检查的证实 ,这些患者均顺利拔管。 1例双侧均无外展。结论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损伤以神经减压效果最佳 ;颈袢吻合也能有效地恢复喉的发音功能 ;膈神经移植术治疗双侧损伤较肌蒂植入术效果更满意 ;喉神经修复术式选择应根据病程、神经损伤程度、类型而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在颈丛麻醉下,通过针电极记录环杓侧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对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功能进行监测的可行性.方法 使用美国尼高力Endeavor CR术中神经功能监测仪,通过针电极记录环杓侧肌CMAP,同心圆电极间断性刺激暴露或未暴露的喉返神经,对颈丛麻醉下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功能进行监测.结果 28例患者术中暴露31条喉返神经,刺激后均出现潜伏期恒定的CMAP;所需要的刺激强度为0.2~1.6mA,平均为0.96mA;而沿着同一神经未暴露段的可能行径进行刺激时,其中25条神经出现稳定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刺激强度1.3~3.5 mA,平均为2.03 mA,其余6条神经即使刺激强度达5 mA未能诱发出CMAP,但该6例神经完全解剖暴露后,仍可出现稳定的环杓侧肌诱发肌电图.28例患者术后发音全部正常.结论 通过环杓侧肌记录CMAP对颈丛麻醉下甲状腺术中的喉返神经功能进行监测,是一项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运动神经元的功能活性是周围神经再生的关键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CNFT)能保护、营养多种神经元 ,但运动神经元是否分泌 CNFT尚不清楚 [1 ]。本研究旨在阐明喉返神经再生过程中疑核神经元 CNFT表达、分布 ,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动物手术及取材 :健康成年犬 12只 ,按以往方法切断并缝合右侧喉返神经 ,分别于术后 2、3、6、12、18、2 4周后取材 ,每时间组 2只犬 ;颈动脉灌注固定 ,取延髓及脑桥下 1/ 3冰冻切片 ,片厚 5 0 μm,每隔 6张取一组切片 ,第 1至 3片分别作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及 Niss1染色。二、疑核 CNTF m RNA原位杂交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状腺术中喉返神经的解剖及显露的临床意义,以减少喉返神经损伤。方法回顾性分析965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手术均在全嘛下进行并常规显露喉返神经,手术切除范围由病变情况决定,并对喉返神经解剖特点、损伤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解剖显露喉返神经1052条,其中右侧721条,左侧331条,包括双侧87条;采用上方入路解剖86条,侧方661条,下方305条;右侧喉返神经位于气管食管沟内走行者461条,偏离者260条;左侧位于气管食管沟内走行者285条,偏离者46条;喉返神经入喉前有分支者687条(65.3%),未分支直接人喉者365条(34.7%);喉不返神经2条;解剖神经平均用时(6.7±0.54)min;术后神经暂时性损伤11例,永久性损伤2例,均于6个月后对侧声带代偿,嘶哑改善。结论熟悉喉返神经的解剖,灵活运用不同的解剖入路,常规解剖显露神经,是避免喉返神经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电刀能量的改变对喉返神经的影响,探讨使用电刀的安全能量范围。方法选择实验用猪12只,设定电刀头与神经的距离为1mm,作用时间为3s,按照电刀的功率(45W、90W、135W)分成3组。用喉返神经监测仪测量实验前后喉肌电图的数值,并进行统计分析。并取神经组织制作病理切片,观察损伤前后的组织学变化。结果实验组2和实验组3振幅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验组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织学检查显示实验组3有明显变化。结论电刀在喉返神经周围使用的安全能量范围是功率小于90W。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环甲肌置入双极电极监测环杓侧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以指导术中探查解剖显露喉返神经并评估其功能的有效性、可行性.方法 临床病例分为神经监测组及对照组,通过针刺电极记录环杓侧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间断刺激暴露或未暴露的喉返神经,对颈丛麻醉下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功能进行监测,对照组则常规显露喉返神经.结果 监测组与非监测组在手术时间(125.54 ±42.23 min比107.30±39.36 min)、术后住院天数(5.14 ±1.44d比5.05 ±1.31 d)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32侧神经在暴露前利用监护仪描记出解剖走行,其中25侧继续解剖暴露神经,神经暴露后走行与未暴露前解剖走行完全一致,未暴露前RIN刺激阈值(2.23±0.57) mA,暴露后刺激阈值(0.44±0.20) m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暴露前诱发EMG波幅(307.98±253.47) μV,暴露后诱发EMG波幅(234.36±142.18)μ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丛麻醉下监测环杓侧肌肌电图探查解剖暴露喉返神经、术中评估喉返神经功能是一项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如何识别和避免误伤喉不返神经.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3078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078例患者接受了显露喉返神经的甲状腺手术,共解剖喉返神经4241根.发现喉不返神经12根(0.28%,12/4241),全部位于右侧;其中男性1例,女性11例.12根中Ⅰ型有2根(16.67%,2/12),Ⅱ型有6根(50%,6/12),Ⅲ型有4根(33.33%,4/12).有1根Ⅰ型喉不返神经术中被误伤(8.33%,1/12).结论 甲状腺手术中只要采取正确的解剖方法常规全程显露喉返神经,就可以尽可能的识别和避免误伤喉不返神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风险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对预防喉返神经受损的临床作用,并分析神经检测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6月264例高风险甲状腺手术患者,根据术中是否显露喉返神经分为显露组160例,未显露组104例,对比两组患者喉返神经受损率、手术时间等临床指标;显露组160例根据是否实施神经监测分为监测组72例,未监测组88例,对比两组寻找神经时间、喉返神经损伤率等指标。结果:显露组手术时间为(132.73±24.67)min,明显长于未显露组的(118.21±19.46)min(t=3.884,P=0.028);显露组与未显露组低钙血症发生率相近(P0.05);显露组喉返神经损伤率为2.50%,明显低于未显露组的8.65%(χ2=5.647,P=0.009)。监测组喉返神经定位时间为(4.68±0.84)min,明显短于未监测组的(17.46±2.37)min(t=7.551,P=0.000);监测组喉返神经损伤率与未监测组相近,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27,P=0.452)。结论:高风险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可以有效降低喉返神经受损率,神经监测可以有效加快神经定位时间,但对降低喉返神经损伤率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显露喉返神经在甲状腺手术中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作用。方法随机将100例接受甲状腺手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术中不显露喉返神经,观察组在术中解剖、显露喉返神经。对比两组患者喉返神经损伤情况。结果对照组有3例患者出现了同程度喉返神经损伤,观察组患者无1例发生喉返神经损伤。结论在甲状腺手术过程中解剖显露喉返神经,可有效减少对喉返神经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神经端侧缝合法防治失神经肌肉萎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目的研究采用周围神经端侧缝合法防治失神经肌肉萎缩的作用。方法取Wistar雌性大白鼠28只,分成3组。(1)实验组:切断大鼠左侧腓总神经,将其远断端与外膜已开窗的胫神经行端侧缝合,共28侧。(2)失神经组:大鼠右侧腓总神经切断后,将两断端翻转固定为失神经对照侧,共14侧。(3)正常对照组:大鼠右侧腓总神经不作处理,共14侧。术后7个月,各组取胫前肌称肌湿重,并检测再生神经结构及肌纤维截面积。结果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各项数据无显著性差异(P>0.01)。失神经组与实验组及正常对照组之间,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实验证实,神经端侧缝合法是防治失神经肌肉萎缩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喉返神经喉外分支的解剖特点发病情况和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原因。方法:1991年至2001年共收治行甲状腺叶切除术的病人145例,术中常规解剖暴露喉返神经。结果:本组共发现喉返神经喉外分支13例,占9%。男4例,女9例,平均年龄46岁,右侧9例,左侧4例。喉返神经喉外分支分为2支者10例,占76.9%,3支者2例,1例为4个分支。喉外分支点距环甲关节入喉处的距离多在2cm以上,有的甚至低于甲状腺下动脉平面。结论:喉返神经有时常在喉外分为2或3个分支,为避免在甲状腺切除手术时损伤喉返神经,作者认为术中常规解剖暴露出喉返神经是避免其损伤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喉不返神经的解剖特征和变异规律,总结在甲状腺手术的术前、术中识别喉不返神经的方法和操作技巧,并归纳预防及处理其损伤的经验。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4 054例甲状腺手术中发现的15例存在喉不返神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 054例患者术中常规显露喉返神经共6 626条(左侧3 248条,右侧3 378条),其中15条(15例患者)被确认为喉不返神经,发生率为0.23%(15/6 626),均位于右侧。其中男3例,女12例;Ⅰ型3例,Ⅱa型10例,Ⅱb型2例。有2例喉不返神经术中发生损伤。结论喉不返神经临床罕见,以右侧居多,其解剖位置特殊,损伤率高。术前应对辅助检查结果仔细判读,术中提高对喉不返神经的重视、精细解剖、常规显露喉返神经及神经监测仪的熟练使用均是准确辨识喉不返神经并有效预防其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显露喉返神经在甲状腺手术中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对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372例甲状腺手术病例资料,显露喉返神经组215例,未显露喉返神经组157例。结果显露组喉返神经损伤1例,发生在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未显露组损伤6例,主要发生在甲状腺次全切除和腺叶切除术。显露组发生喉返神经损伤的几率显著低于未显露组(P〈0.05)。结论甲状腺次全切除、腺叶切除术和甲状腺癌根治术术中常规显露喉返神经能预防喉返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6.
喉返神经解剖在全麻下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麻下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RLN)显露在预防喉返神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对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疾病患者38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163例手术常规显露喉返神经,226例手术常规不显露喉返神经。结果显露喉返神经术式组喉返神经损伤2例(均为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占1.10%(2/182);不显露喉返神经术式者喉返神经损伤12例(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7例,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5例),占5.30%(12/226)。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下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可以降低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大鼠臂丛损伤模型上证实臂丛损伤修复后错配再生的运动轴突能够被有效利用, 并探讨靶器官对错配再生的运动轴突的影响。方法 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显微创伤手外科开展研究。实验分为包含5个亚组的再生组(RGen)和3个亚组的再利用组(RUs),每个亚组由随机选取的6只大鼠组成(共42只)。RGen组:切断并缝接肌皮神经, 按缝接神经后同时构建错配再生的运动轴突与靶器官的不同连接状态分为1~4个亚组, 即RGen1组(无靶器官连接组):剪断前臂外侧皮神经(LFCN)内侧分支的远端,并且缝合结扎断端远端,切断其与皮肤靶器官的连接;RGen2组(缝合连接皮肤靶器官组):剪断LFCN内侧分支的远端后再通过缝合行端端缝接;RGen3组(自然连接皮肤靶器官组):仅解剖暴露LFCN内侧分支;RGen4组(缝合连接肌肉靶器官组):即剪断正中神经发出的支配桡侧腕屈肌(FCR)的肌支,肌支断端的近端缝扎封闭,同侧LFCN内侧分支的远端通过神经的端端缝接连接到肌支断端的远端,实现与肌肉靶器官(即FCR)的连接等;RGen 5组(对照组):仅解剖暴露肌皮神经及同侧LFCN内侧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实时监测技术对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对55例再次甲状腺手术患者在全麻手术中使用喉返神经探测仪进行实时喉返神经监测(IONM),术中分离显露喉返神经,并以神经刺激探针探测证实喉返神经在甲状腺后段行程及功能状态以保护其免受损伤,评估患者术后喉返神经损伤和声带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共探测喉返神经107条,均成功显露。4例术前已证实有单侧声带麻痹的患者,术中探查该侧喉返神经证实3例被离断,另有1例被结扎,经松解后喉返神经肌电信号恢复,术后声带功能恢复。2例(3.64%)完整显露喉返神经的病例,手术结束前肌电信号消失,术后出现暂时性声带麻痹,均于2个月内恢复。结论使用喉返神经探测仪利于显露和保护喉返神经,有助于发现导致喉返神经损伤的原因并能较好地预测术后声带功能恢复的情况,减少医源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值得在再次甲状腺手术中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的显露方法以及对喉返神经的保护。方法经胸乳入路行腔镜甲状腺手术,游离腺体采取先内后外、内外结合,先上后下;显露喉返神经采用下极上翘、紧贴腺体、交叉路口由下而上的方法完成甲状腺手术。结果 12例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术中共显露喉返神经15条,其中右侧12条。左侧3条。手术时间65~150 min,(110±21)min;术中出血量10~100 ml,(35±22)ml,术后无大出血。术后24 h切口引流量40~120 ml,(80±21)ml。术后未出现声音嘶哑等喉返神经麻痹症状。术后住院时间4~8 d,(5.5±1.2)d。12例术后随访1~12个月,(6.1±3.1)月,无肿瘤复发,无声音嘶哑等喉返神经麻痹症状。结论腔镜甲状腺手术采用中间入路,即先离断甲状腺峡部的手术路径使腔镜下甲状腺的手术操作更加容易,降低甲状腺手术难度;采用下极上翘、紧贴腺体、交叉路口由下而上的方式显露并保护喉返神经是一种安全的显露方法。  相似文献   

20.
神经端侧吻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神经多个端侧吻合后远端神经的再生情况,并与一干单一神经端侧吻合进行比较,探讨其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用Wistar雄性大鼠36只,随机分成A、B组。A组:于右侧锁骨下将肌皮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切断,并在正中神经干侧方的外膜上分别开3个1mm“小窗”。将离断神经的远端依次端侧吻合到正中神经的“开窗”处,B组:于右侧锁骨下将尺神经切断,远端端侧吻合到正中神经侧方的“开窗”处,两组左侧均不予处置,为对照侧,术后行神经电生、组织学、电镜及神经纤维计数等检查。结果:神经端侧吻合后,肌皮神经、尺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远端均有不同数量的有髓神经纤维再生,且A、B组的尺神经远端神经再生数量的差异显著性。两组的正中神经主干功能的未受到明显影响。结论鼠类动物神经端侧吻合后,远端神经可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