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上了年纪,头发也白了,牙齿也开始脱落,背也弯得像明虾,这是生理进行性的衰老表现。人一老,五脏六腑的功能也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退化,功能代谢能力日益下降,老年人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就变得很寻常。 由于衰老,人体动脉必然会发生粥样硬化,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肝肾的功能低下,所以老年人应当谨慎用药,避免因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和不良后果。 老年患者使用时,重点应引起注意的药物包括:肝肾毒性类药物,抗凝类药物,洋地黄类药物和镇静安眼类药物等 现举几个笔者在临床上遇到的几个  相似文献   

2.
<正>老年医疗保健已成为社会广泛研究并日益受到重视的问题。老年人由于各种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对药物的吸收、代谢、分布和排泄与青壮年有很大差异,许多疾病的发生是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长,老年人往往一人多病,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治疗的情况很常见,通常都用3~4种药,也有用10余种的并非少见.一般人认为病多服药自然就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用药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到老年,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与青壮年有很大差异。同时,许多老年人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往往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随着老年人使用药物品种和数量的不断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出现也在不断增多;  相似文献   

4.
<正> 药物是老年人的朋友。 人人都需要药物,而老年人更需要它。这是因为人到老年,身体逐渐衰弱,抗病力随之降低,多种疾病会接踵而至,而防病治病离不开药物。据有关资料,老年人药品的消耗量平均是青壮年人的3~5.5倍!不少老年人的身边备有十几种乃至几十种药品。他们把药品当作自己亲近而忠实可靠的朋友。 药物虽然是老年人的朋友,不过它并不十分可靠。一方面它确实能帮助老年人解除痛苦,另一方面,它又常常给老年人带来新的、更大的痛苦,所以有人称  相似文献   

5.
据调查显示,有85%的老年人几乎每天都需要药物来维持机体功能,其中30%的人每天同时使用4种以上的药物。这些药物一方面帮助老年人治疗疾病,另一方面又可以对老年人的健康造成种种危害。所以说,老年人合理用药问题已日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6.
<正>人类的寿命现已普遍延长,老年人在人口构成比例中迅速增长,由于老年人患有多种疾病,需要接受多种药物治疗,同时其肝肾功能下降,所以老年人较一般人更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1],因此为其提供安全、有效、经济的药物显得尤为重要。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提供临床用药指导、促进合理用药已成为现代医院药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医院信息系统中的合  相似文献   

7.
药物是治病的,但用的不当就会事与愿违,许多事实证明,不少人由于缺乏服药知识,其结果影响疗效,有的甚至导致不良或严重后果,尤其老年人更为明显。用药要有明确的指征,要根据疾病的性质和病史来用药,还要根据药物的药理特点和代谢动力等规律;另外,还要注意药物的二重性;即药物治疗疾病的作用和有害机体的副作用。据国内外统计,老年  相似文献   

8.
李金环 《临床医药实践》2008,(19):1016-1018
<正>老年人由于肝、肾等各器官功能减退,代谢和排泄功能下降,因此,药物的积蓄现象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其他年龄组服用不会发生副作用的剂量在老年组可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的正常生理和脏器功能逐渐衰退,对药物的反应和青壮年相比有明显差异.鉴于老年人用药发生不良反应危险增多,60岁以上者常可因药源性疾病而入院,故本文拟就老年人药物治疗的药物动力学改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由于体质和功能趋向衰退,解毒与排泄机能较低,对药物的反应也与壮年人有差别,因此老年人服用药物要比成年人剂量减少,一般情况下,老年人用药量为成年人用药量的2/3左右.  相似文献   

11.
人到老年,伴随着神经、内分泌和脏器生理功能的减退及体内代偿机制的减弱,免疫功能下降,故患病的机会必然增加。由于老年人组织对药物敏感性改变,从而引起药物动力学、药效学的变化。而且老年人肾脏排泄功能降低,使许多药物的半衰期延长,导致相应器官药物浓度过高,造成体内药物蓄积,出现毒性反应。另一方面,老年人对药物副作用的对抗作用有所减退,用药不当一旦出现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严重。所以,老年人切忌滥用药物,尤其对以下几类药物应注意合理应用,以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人到老年 ,伴随着神经、内分泌和脏器生理功能的减退及体内代偿机制的减弱 ,免疫功能下降 ,故患病的机会必然增加。由于老年人组织对药物敏感性改变 ,从而引起药物动力学、药效学的变化。而且老年人肾脏排泄功能降低 ,使许多药物的半衰期延长 ,导致相应器官药物浓度过高 ,造成体内药物蓄积 ,出现毒性反应。另一方面 ,老年人对药物副作用的对抗作用有所减退 ,用药不当一旦出现不良反应 ,情况比较严重。所以 ,老年人切忌滥用药物 ,尤其对以下几类药物应注意合理应用 ,以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1 抗生素类药物老年人常见的咽峡炎、咽痛以及上…  相似文献   

13.
<正>老年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各器官的功能及各种防御功能就随之下降,易受致病因素侵袭。老年人患病后,由于精神压力大、思想负担重,可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做好老年患者的情志调护是十分重要的,它能起到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笔者仅就老年患者情志调护对疾病转归的影响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杨鸿  叶启强 《广东药学》1995,5(3):8-9,7
老年人的正常生理和脏器功能逐渐衰退,对药物的反应和青壮年相比有明显差异。鉴于老年人用药发生不良反应危险增多,60岁以上者常可因药源性疾病而入院,故本文拟就老年人药物治疗的药物动力学改变,围绕其生理可变因素加以讨论,目的在于对老年人用药要根据药物动力学改变或监测血药浓度来调整剂量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5.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老年人的脏器功能及心理和社会因素等特点也会随之改变,在服用一些药物后较易出现不良反应,因此应密切观察,出现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处理。现对老年人易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罗国美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8):1074-1075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免疫功能逐渐下降,使用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随之增加,据报道80~90岁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岁以下的3倍。现就老年人抗菌用药有关问题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7.
合理应用老年人心血管药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血管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心血管药物的合理使用可以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由于老年人的自然衰老过程和疾病的发展过程,使老年人各个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改变,易发生副反应。临床医生应该对人的自然衰老过程、疾病发展过程和老年人用药的药理学改变,有清楚的理解,以便对老年患者实施合理的治疗。1老年人心血管药物的使用心血管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心血管药物成为老年人的常用药,因此老年人合理应用心血管药物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由于老年人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因此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使药物的相互作用变得复杂,增加了药物的副作用和副反应。了解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变化和心血管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对于合理用药是很有必要的。2老年人药理学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依赖于药物的化学成分,摄入途径、吸收、肝脏的首关代谢和排泄。老年人胃内PH值下降,黏膜细胞减少,内脏血流减少,降低了吸收表面积,延长了排空时间,导致药物吸收缓慢。由衰老引起的体内脂肪的增加,水分的降低,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药物清除主要通过肾脏、肝脏。肾功能下降与年龄相关,40岁后肾功能每年下降1%。肾血流下降和体积减少,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肌酐清除率下降,肾小管排泌和重吸收...  相似文献   

18.
预计到2013年底,中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2亿人次,平均每年增加1000万老年人口。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过亿的国家。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尤为重要,老年人因身体器官衰退,身体机能也随之减弱,药物在保驾护航中扮演重要角色,如何合理安全的使用药物更是重中之重。1老年人的生理特点老年人的消化系统功能减弱:(1)胃酸,胰液分泌减少,导致某些药物的吸收下降。(2)肝功能衰退会使某些经肝脏代谢药物的代谢减少。(3)肾功能下降患者药物排泄减少,可导致体内药物蓄积。  相似文献   

19.
为使老年人的用药合理、安全、有效,特阐述如下几个问题。1 老年人的药代动力学特点与用药关系老年人由于胃壁细胞功能降低,使胃酸分泌减少,因粘膜与肌肉萎缩使胃肠蠕动减慢,消化液与消化酶减少,而且胃肠道血流量也减低,从而随着年龄增大而严重影响药物的吸收。另外,因老年人患有多种疾病,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也会影响药物吸收。如老年人的胆汁分泌减少,使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也相应下降。由于老年人总体液减少与血浆白蛋白的浓度随年龄增大而下降,这些变化对老年人的药物分布产生影响,因蛋白结合是影响体内药物分布的主…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合理用药是临床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要做到合理、安全用药,不仅需要医生严格掌握适应症,而且要了解老年人药物代谢特点。老年人用药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反应发生率远高于青年人。主要原因有:衰老引起机体结构退变功能下降,老年人多病,大约2/5老年人同时用3~5种药物。经临床观察表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用药的数量成正比,其不良反应多属药物动力学方面的原因,少数属于药物效应学方面。因此,有必要了解老年人动力学特点,合理应用药物,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