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近距离两孔法胸腔镜肺叶切除加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为113例肺癌患者行近距离两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操作孔位于腋前线第4肋间,长2~4 cm;观察孔位于操作孔下一肋间腋前线,长约1.5 cm。收集围手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时间、术中清扫淋巴结数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术后均无死亡病例,发生并发症12例,其中4例漏气超过7 d,保守治疗后均于2周内停止漏气;肺炎2例,加强咳嗽咳痰,更换抗生素后肺炎消失;肺不张2例,持续负压吸引,加强呼吸锻炼、咳嗽咳痰,均于一周内复张;切口感染1例,经过换药治疗愈合;术后阵发性房颤3例,经保守治疗后转律。结论:近距离两孔法胸腔镜肺叶切除及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是安全、可行的,术后疼痛轻,是可选择的安全、有效的肺癌根治性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两孔与三孔法胸腔镜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肺癌的近期效果。方法:收集总结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两孔胸腔镜肺叶切除及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比较。共收集患者275例,最后纳入统计233例,其中行两孔胸腔镜肺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79例(A组),行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154例(B组)。观察并统计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清扫淋巴结数量、站数、术后前3 d引流量、拔除胸引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及术后3 d、1个月、6个月的疼痛评分等。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增加操作孔或中转开胸情况。两组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管保留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清扫总数量、站数、N2组淋巴结清扫数量、站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 d、1个月及6个月疼痛评分均低于B组(P0.05)。结论:两孔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均可有效治疗肺癌,两孔法胸腔镜手术的术后疼痛较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肺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操作方法、技术要点和适应证等。方法 2007年2月至2008年2月我科收治了60例周围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男36例,女24例;年龄34~79岁,平均年龄55岁。根据采用的手术术式不同,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电视胸腔镜辅助(VAMT)组(n=30):行电视胸腔镜辅助肺叶切除及系统性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术;传统开胸组(n=30):采用传统手术方法行肺叶切除及系统性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死亡。VAMT组患者切口长度(6.8±1.1cmvs.21.5±3.4cm)、术后杜冷丁用量(52.5±10.2mgvs.228.3±32.6mg)、术后胸腔引流时间(3.2±0.8dvs.5.7±1.5d)和术后住院时间(6.3±1.4dvs.8.5±1.8d)短于或少于传统开胸组(P0.05);而清扫淋巴结数、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胸腔引流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可手术的原发性肺癌患者行电视胸腔镜辅助下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是可行的,在淋巴结清扫的彻底性方面能达到常规开胸手术的效果,并且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单向式单孔电视胸腔镜外科手术(SU-VATS)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可行性和临床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胸外科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由同一术者连续开展肺叶切除并淋巴结清扫术。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依据术式不同分为SU-VATS组、单孔电视胸腔镜外科手术组(U-VATS)与多孔电视胸腔镜外科手术组(M-VATS),每组6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站数和个数、术后胸腔引流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 结果三组患者的年龄、合并症、肿瘤直径与分布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无中转开胸,无手术死亡;手术切缘均阴性。SU-VATS组平均手术时间较U-VATS组和M-VATS组均显著缩短[(100.6±20.3) min vs (123.8±27.4) min vs (119.5±26.4) min,P<0.05]。SU-VATS组胸腔置管时间较U-VATS组显著缩短[(3.1±1.5)d vs(4.0±2.1)d,P=0.02]。SU-VATS组胸腔引流量较U-VATS组显著减少[(485.8±180.9)ml vs(582.5±291.4)ml,P=0.02],SU-VATS组术后住院时间较U-VATS组显著缩短[(6.0±1.6)d vs(6.9±2.0)d,P=0.01];但SU-VATS组与M-VATS组胸腔引流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SU-VATS组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显著低于U-VATS组和M-VATS组[(4.6±1.1)分vs(5.9±1.1)分vs(5.4±1.0)分,P<0.05]。SU-VATS组术后第3天疼痛评分显著低于U-VATS组[(4.0±1.0)分vs (4.6±1.1)分,P=0.003],但与M-VATS组无统计学差异(P=0.15)。SU-VATS组术后第5天疼痛评分仍显著低于U-VATS组[(3.2±1.0)分vs (3.8±1.2)分,P=0.007],而与M-VATS组(4.3±1.1)无统计学差异(P=0.15)。各组纵隔淋巴结清扫站数和个数、手术并发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SU-VATS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是可靠的,较U-VATS与M-VATS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单向式单孔胸腔镜(single-direction uniportal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SU-VATS)肺癌切除术的近期疗效和学习曲线。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由同一术者以单向式程序连续开展的肺叶切除并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的病例资料;在此期间术者已熟练掌握单向式3孔VATS(single-direction multiple-port VATS,SM-VATS)与常规单孔胸腔镜(uniportal VATS, U-VATS)肺叶切除技术。依据术式不同患者分为SU-VATS组(91例)与SM-VATS组(50例);其中SU-VATS组依治疗顺序分为SU-A组(30例)、SU-B组(30例)和SU-C组(31例)。比较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站数及数目、中转开胸率、术后胸腔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区疼痛程度和住院时间的差异。 结果所有患者无手术死亡;气管切缘均阴性。SU-A组有1例因变异血管误伤中转SM-VATS。与SM-VATS组比较,SU-VATS组从SU-A组到SU-C组呈现出手术时间逐渐缩短、出血量逐渐减少的趋势。其中SU-A组手术时间较SU-B组、SU-C组及SM-VATS组显著延长[(128.8 ± 30.0) min vs (101.7 ± 19.3) min vs (100.3 ± 23.3) min vs (103.2 ± 25.2) min, P<0.001];术中出血量比SU-B组、SU-C组及SM-VATS组显著增多[(185.0 ± 78.9) ml vs (148.3 ± 60.9) ml vs (150.0 ± 54.8) ml vs (146.0 ± 71.3) ml, P<0.05]。 结论SU-VATS肺癌切除术的近期疗效不劣于SM-VATS;有单向式肺叶切除及单孔胸腔镜技术基础的术者,其学习曲线约30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单向式单孔胸腔镜(SU-VATS)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可行性和临床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由同一术者连续开展肺叶切除并淋巴结清扫术病例的资料,依据术式不同分为单向式SU-VATS组、常规U-VATS组和三孔胸腔镜(M-VATS)组,每组60例。比较三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站数及个数、术后胸腔引流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 结果三组患者的年龄、合并症、肿瘤直径与肿瘤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无中转开胸,无手术死亡;手术切缘均阴性。SU-VATS组平均手术时间较U-VATS和M-VATS均显著缩短[(100.6±20.3) min vs (123.8±27.4) min vs (119.5±26.4) min,P<0.05]。SU-VATS组胸腔置管时间较U-VATS组明显缩短[(3.1±1.5)d vs(4.0±2.1)d,P<0.05]。SU-VATS组胸腔引流量较U-VATS组明显减少[(485.8±180.9)ml vs(582.5±291.4)ml,P<0.05];SU-VATS组术后住院时间较U-VATS组明显缩短[(6.0±1.6)d vs(6.9±2.0)d,P=0.01]。而SU-VATS组与M-VATS组胸腔引流、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SU-VATS组术后1d疼痛评分显著低于U-VATS组和M-VATS组[(4.6±1.1)分vs(5.9±1.1)分vs(5.4±1.0)分,P<0.05]。SU-VATS组术后第3天疼痛评分显著低于U-VATS组[(4.0±1.0)分vs(4.6±1.1)分,P<0.01],而与M-VAT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1.0)分vs(4.3±1.1)分,P=0.15]。SU-VATS组术后第5天疼痛评分仍显著低于U-VATS组[(3.2±1.0)分vs (3.8±1.2)分,P<0.01],而与M-VATS组无统计学差异[(3.2±1.0)分vs(4.3±1.1)分,P>0.05]。各组间纵隔淋巴结清扫站数、个数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SU-VATS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是可靠的,较U-VATS和M-VATS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描述单肋间二孔法胸腔镜(VATS)肺叶肺段切除术的方法并总结其经验,评估该手术方法对患者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 方法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连续有217例患者在宁波市第二医院胸心外科接受了单肋间二孔法VATS肺叶肺段切除术。2014年1月至6月,同一术者在该院连续完成了80例传统三孔法VATS肺叶和肺段切除术。收集并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包括术后第6个月时患者慢性疼痛的数据。 结果200例患者(其中肺癌173例,良性疾病27例)成功进行了单肋间二孔法VATS手术(其中肺叶切除141例,肺段切除59例),17例患者因各种原因中转为三孔VATS或开放手术。200例行单肋间二孔法VATS手术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60.1 ± 56.1) min;平均淋巴结清扫数(10.5 ± 5.3)枚;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4 ± 2.9)d。其中4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1例患者在术后30 d内死亡。对比分析术后6个月随访成功的92例单肋间二孔组患者与71例三孔组患者,单肋间二孔组患者的慢性疼痛发生率和疼痛分值均明显低于三孔组[25.0% vs 43.7%,χ2=6.300,P=0.012;(2.3±0.8)分vs (3.6±1.6)分,t=3.912,P<0.001]。 结论单肋间二孔法VATS肺叶肺段切除术对大多数患者是安全、可行的。这项技术相比传统三孔法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和疼痛分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单孔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行单孔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27例早期NSCLC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采用双腔气管内插管、健侧单肺通气,于腋前线第4或第5肋间做一个长4~5 cm的手术切口,先完成解剖性肺段切除,如术中病理证实为NSCLC则进一步行纵隔淋巴结清扫或采样。主要观察指标包括围手术期资料(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等)、肿瘤手术效果(淋巴结切除总数、纵隔淋巴结切除站数、纵隔淋巴结切除数)及术后疼痛评分。 结果所有病例均在单孔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无增加辅助腔镜切口、无中转开胸病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有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肺部感染2例,心律失常1例),经治疗后均痊愈,并发症发生率为11.1%。27例早期NSCLC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192.2±56.1)min,术中出血量(83.8±50.5)ml,术后拔管时间(4.5±1.3)d,术后住院时间(6.2±2.7)d,术后疼痛VAS评分(3.4±0.9)分。手术效果显示:每例患者平均淋巴结切除总数(13.7±5.3)枚,纵隔淋巴结切除总数(9.5±4.3)枚,纵隔淋巴结切除站数(5.6±1.3)站。 结论在有丰富腔镜手术经验的治疗中心,单孔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NSCLC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是一种更为微创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总结单孔胸腔镜下进行肺叶解剖性切除的手术方法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接受单孔全胸腔镜下肺叶解剖性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左胸清扫淋巴结(10±1.3)个,右胸清扫淋巴结为(12.5±1.2)个。手术时间(180±20)min,术中出血量(180±50)m L,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4.5±1.5)d,术后住院时间(9.5±2.5)d。结论单孔全胸腔镜下肺叶解剖性切除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手术,效果好,但需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及对手术细节进行充分改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肿瘤直径>5 cm的周围型肺癌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2年4月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周围型肺癌145例,其中肿瘤最大直径>5 cm 21例。胸腔镜手术通过3个切口完成:观察孔位于腋中线第7或第8肋间;主操作切口位于腋前线第4或第5肋间,长3~4 cm;另一辅助操作孔位于肩胛下角线第8或第9肋间。镜下各肺叶切除操作顺序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基本相同,一般采用解剖性肺叶切除法,即分别处理肺动静脉和支气管。肺叶切除后常规行肺门及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左侧清扫5~9组淋巴结,右侧清扫2、4、7~9组淋巴结。结果手术时间(145.0±35.5)min(90~200 min),术中出血量(250.0±80.4)ml(150~400 ml),术后胸引管留置时间(6.8±2.1)d(2~8 d),术后第3天疼痛评分(5.3±1.2)分(2~7分)。共清扫淋巴结115组,共349枚,(16.6±4.3)枚,转移淋巴结26组,阳性率22.6%。术后声音嘶哑1例,未予特殊处理,术后6个月随访未见明显好转;乳糜胸1例,经保守治疗无效开胸行胸导管结扎术后治愈。无围手术期死亡。21例随访1~24个月,平均13.5月,其中>12个月8例,1例术后4个月发生同侧肺内转移,1例术后6个月死亡,术后病理分期均为Ⅲb期,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余19例均健在,生活质量良好。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直径>5 cm的周围型肺癌可行,且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加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术并且系统性清扫淋巴结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2例。手术在腋中线第7或者第8肋间作约1.5cm切口作为观察孔,在腋前线第4或者第5肋间胸大肌外侧缘作4.0—5.0cm切口作为操作孔。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在单操作孔胸腔镜下完成肺叶切除术加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无增加第2个操作孔或者中转开胸手术者。行肺叶切除术加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手术时间90~200min,术中出血量50~400ml,清扫淋巴结数量9~16枚,术后胸腔引流时间5—8d,术后住院6~10d。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结论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加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在传统的三孔电视胸腔镜手术基础上进~步减少了手术创伤,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只要病例选择合适,可以作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更微创化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he feasibility of systematic node dissection (SND) for stage I primary lung cancer by 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 (VATS) remains controversial.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feasibility of SND by VATS. METHODS: Four hundred and eleven patients with clinical stage I primary lung cancer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Two hundred and twenty-one patients, VATS group, underwent a major pulmonary resection with SND by VATS through a minithoracotomy (30-70mm) and two access ports; 190 patients, open thoracotomy (OT) group, did so through anterolateral thoracotomy.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garding clinical data including number of dissected nodes in each nodal station for evaluating the feasibility of SND by VATS. RESULTS: In the right side, the total number (N) of nodes dissected (VATS 31 vs OT 31, P=0.899), N of mediastinal nodes dissected (20 vs 21, P=0.553), and N of dissected nodes in each nodal station were simila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left side, total N of nodes dissected (28 vs 27, P=0.714), N of mediastinal nodes dissected (16 vs 17, P=0.333), and N of dissected nodes in each nodal station were simila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re were three (1.4%) and five (2.6%) operation related deaths in the VATS group and OT group, respectively (P=0.48). Chest tube duration was shorter in the VATS group than the OT group (5.8 vs 7.6 days, P=0.001). The incidences of chylothorax, 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injury and pleural effusion requiring thoracentesis after surgery were simila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3 vs 4, P=0.709; 5 vs 3, P=0.480, 3 vs 8, P=0.122). The 5-year actuarial recurrence-free survival rate and cumulative survival rate of pathological stage IA cases were simila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88.6 vs 92.4%, P=0.698; 92.9 vs 86.5%, P=0.358). CONCLUSIONS: The SND by VATS was as technically feasible as SND through OT regarding number of dissected nodes and morbidity. It seems acceptable as an oncological treatment for clinical stage I lung cancer.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全胸腔镜纵隔淋巴结清扫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1月~2009年7月间连续282例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资料,152例接受全胸腔镜手术,另130例为开胸手术,对比2组清扫纵隔淋巴结组数、枚数、各区域淋巴结枚数和淋巴结清扫相关并发症。结果胸腔镜组与开胸组纵隔淋巴结清扫组数[中位数4组(3~6组)vs4组(3~7组),Z=0.603,P=0.544)和枚数[(13.7±6.1)vs(14.6±7.2),t=-1.136,P=0.257)差异无显著性,各区域(右侧上纵隔、中下纵隔,左侧主动脉弓周围、中下纵隔)两组间淋巴结清扫枚数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淋巴结清扫相关并发症(胸腔镜组乳糜胸2例,开胸组乳糜胸2例、喉返神经损伤1例,χ2=0.031,P=0.860)和胸腔引流时间[(8.1±3.9)dvs(8.6±4.1)d,t=-1.048,P=0.296]也未到达统计学差异。结论全胸腔镜纵隔淋巴结清扫可以达到等同传统开胸手术的效果,且不增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学习曲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通过评估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不同阶段的手术效果,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学习曲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08年6月由同一手术组连续完成的60例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肺癌的病例资料.按手术先后依次分为4组(A、B、C、D),每组15例,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纵隔淋巴结清扫站数及个数、中转开胸率、术后并发症、术后胸管引流时间以及术后住院天数,分析不同阶段的手术效果.结果 各组病例在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病理分期以及手术方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228.0±55.6)min明显长于C组(155.0±33.6)min或D组(152.7±27.4)min(P<0.001),B组手术时间(200.3±67.1)min亦明显长于C组或D组(P<0.05),而C、D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6);在术中出血量方面,A组(283.3±111.2)ml明显多于C组(156.7±86.3)ml或D组(143.3±67.8)ml(P<0.01),B组(286.7±188.4)ml亦明显多于C组或D组(P<0.01),C、D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7);各组淋巴结清扫数量、中转开胸率、术后并发症、术后胸管引流时间以及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学习曲线大约为30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single utility port 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single utility portVATS)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1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胸外科采用单操作孔VATS肺叶切除术治疗162例早期肺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单操作孔组),用同期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ideo-assisted mini-thoracotomy,VAMT)肺叶切除术221例早期肺癌患者做对照(小切口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术后下床时间、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无围手术期死亡。单操作孔组与小切口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62.8±75.6)ml vs.(231.4±62.8)ml、术后下床时间(2.2±0.3)d vs.(3.7±0.5)d、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3.5±0.2)d vs.(4.6±0.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操作孔组与小切口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33.7±22.0)min vs.(124.9±25.7)min、淋巴结清扫数(11.7±1.9)枚vs.(12.5±2.7)枚、并发症发生率7.4%vs.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操作孔VATS肺叶切除并淋巴结清扫治疗早期肺癌安全、可靠,较VAMT创伤更小、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临床早期肺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评价其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60例(全胸腔镜手术组,其中男83例,女77例;平均年龄60.8岁)接受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及生存数据,并与同期357例(开放手术组,其中男222例,女135例;平均年龄59.5岁)接受常规开放手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全胸腔镜手术组患者中转开胸率为5.0%(8/160)。全胸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开放手术组(113.0 min vs.125.0 min,P=0.039);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3±4.3)d vs.(9.1±4.6)d,P=0.425]。全胸腔镜手术组和开放手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4%(15/160)和10.1%(36/357),围术期死亡率为0.6%(1/160)和2.0%(7/357)。两组患者平均淋巴结清扫组数[(2.4±1.5)组vs.(2.4±1.7)组,P=0.743]和平均淋巴结清扫数[(9.8±6.3)枚vs.(10.1±6.4)枚,P=0.6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胸腔镜手术组总体5年生存率高于开放手术组(81.5%vs.67.8%,P=0.001)。进一步按不同病理分期进行亚组分析显示全胸腔镜手术组5年生存率为pⅠa期86.0%,pⅠb期84.5%,pⅢa期58.8%;开放手术组5年生存率为pⅠa期92.9%,pⅠb期76.4%,pⅢa期25.3%。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临床早期肺癌在技术上安全可行,其淋巴结清扫可达到开放手术的范围,远期疗效优于开放手术,但亟待大样本量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