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在cN0分化型甲状腺癌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乳腺甲状腺科2012年1月-2013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106例cN0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用纳米碳示踪前哨淋巴结,根据快速冰冻结果决定是否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清扫组46例(包括2例前哨淋巴结未检出者),未清扫组6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短期疗效.结果 前哨淋巴结清扫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甲状旁腺误切率均高于未清扫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扫组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病率高于未清扫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永久性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喉返神经损伤;术后门诊随访30个月,清扫组和未清扫组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6.5% (3/46)和10%(6/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远处转移.结论 前哨淋巴结活检能发现早期转移的颈部淋巴结,对决定是否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起到了指导作用;纳米碳淋巴示踪剂安全可靠,有助于甲状旁腺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行甲状腺系膜切除术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173例PT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两组,常规组98例,术中行常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系膜组75例,术中行甲状腺系膜切除术清扫中央区淋巴结。使用统计软件SPSS 24.0分析,围术期指标、甲状旁腺素(PTH)、血钙等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复发转移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目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 PTH及血钙水平均较术前明显下降,且常规组较系膜组均更低(P<0.05);常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4%明显高于系膜组9.3%(P<0.05);术后平均随访12.7个月,术后3个月内,所有患者PTH均恢复正常,无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及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随访期内常规组复发转移率为5.1%,系膜组为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TC手术中,通过甲状腺系膜切除术清扫中央区淋巴结,具有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更好地保护甲状旁腺功能,避免血钙水平过度下降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吲哚菁绿(ICG)荧光显像技术判断原位保留甲状旁腺血供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6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期间因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行甲状腺全切+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并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ICG荧光显像技术评估甲状旁腺的血供,而对照组采用肉眼评估甲状旁腺的血供,最终根据甲状旁腺的血供确定甲状旁腺是原位保留还是自体移植,比较2组患者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住院时间、甲状旁腺激素(PTH)等情况。结果①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本研究共纳入60例PTC患者,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及对照组术中甲状旁腺辨认数目及其分型以及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型甲状旁腺(除A3型)的ICG评分较B型甲状旁腺低(0.99±0.38比1.45±0.58,t=–2.395,P0.05)。③术后住院时间研究组较对照组更短(t=–2.159,P=0.035)。④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χ~2=5.079,P=0.024),而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率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0,P=0.317),仅对照组中出现1例。⑤2组术后第1天、第1个月、第3个月及第6个月的PTH、血Ca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G荧光显像技术可用于术中实时地判断已原位保留的甲状旁腺血供。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损伤的相关因素,探讨甲状旁腺保护的方法,避免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济南军区总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行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手术的1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患者出现低甲状旁腺激素(PTH)及低血钙的发生率,分析术后发生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相关因素,探讨术中如何保护甲状旁腺及其功能。 结果患者术后暂时性低PTH的发生率为20.53%(39/190),暂时性低血钙的发生率为23.68%(45/190),术后随访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甲状腺全切术后低PTH、低血钙的发生率高于腺叶 + 峡部切除术者(χ2=14.789,11.604;P=0.000,0.001)。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患者术后低PTH、低血钙的发生率高于未清扫者(χ2=11.200,17.771;P=0.001,0.000)。甲状旁腺原位保留者术后低PTH、低血钙的发生率低于切除后自体移植者(χ2=5.536,4.851,6.140,5.453;P=0.019,0.028,0.013,0.020)。 结论在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手术中,甲状腺全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甲状旁腺切除后自体移植是造成患者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重要影响因素。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下,准确识别甲状旁腺,精细化手术操作,原位保护甲状旁腺及血供,是预防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纳米碳淋巴示踪剂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40例单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被随机纳入对照组(20例)和纳米碳组(20例)。纳米碳组在患侧腺叶切除前给予纳米碳标记,手术均按患侧腺叶+峡部切除+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进行,由同一手术组医生完成。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液量,统计中央区淋巴结获取数目,误切甲状旁腺例数,术后低血钙发生率,喉返神经损伤率。计量资料采用(x珋±s)表示,采取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百分率表示,结果采取χ2检验,数据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当P0.05时认为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液量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米碳组术后中央区淋巴结获取数目显著多于对照组[(8±1.5)枚比(4±0.9)枚],P0.05;误切甲状旁腺对照组5例(25%),纳米碳0例(0)。两组均无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及低钙血症发生,一过性低钙血症对照组3例(15%),纳米碳组0例(0)(P0.05)。结论通过纳米碳混悬液进行术中淋巴结染色,可以显著增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目,并有助于辨认和保护甲状旁腺,降低淋巴结清扫可能带来的甲状旁腺误切除和术后低血钙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在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82例cN0甲状腺乳头状癌行原发灶根治性切除,同时行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清扫标本常规送病理检查.结果 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56.1%(46/82),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χ2=4.98,P<0.05),原发灶侵犯包膜(χ2=8.76,P<0.05)及年龄>45岁者(χ2=6.62,P<0.05)有关,82例均无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和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cN0甲状腺乳头状癌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是必要的和安全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误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甲状(旁)腺疾病外科诊疗中心因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至少行甲状腺全切除的9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所示的切除标本是否存在整枚或大部分甲状旁腺,将患者分为误切组和非误切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数据,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方法探索甲状旁腺误切的危险因素。结果983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中,发生甲状旁腺误切50例(误切组),未发生甲状旁腺误切933例(非误切组)。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率:误切组为66.0%(33/50),非误切组为36.2%(338/9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误切组较高(χ~2=19.903,P<0.05);术后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率:误切组为2.0%(1/50),非误切组为0.4%(4/9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15,P=0.128)。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P=0.004)和术中辨认甲状旁腺总数≤2枚(P=0.002)是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误切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OR=2.553,95%CI为(1.236,5.277),P=0.011]和术中辨认甲状旁腺总数≤2枚[OR=2.819,95%CI为(1.423,5.581),P=0.003]是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误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甲状腺手术应充分评估患者的获益与风险,合理施行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甲状腺手术医师应努力提高对甲状旁腺的辨认能力,从而降低手术中甲状旁腺误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纳米炭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行单侧甲状腺腺叶及峡部切除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单侧甲状腺腺叶及峡部切除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使用纳米炭的30例为纳米炭组,同期未使用纳米炭的3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第1 d甲状旁腺素、淋巴结获检数以及甲状旁腺误切例数。结果:纳米炭组手术时间(133.9±43.4)min、术后第1 d甲状旁腺素(31.64±16.63)ng/L,对照组分别为(118.1±35.3)min、(29.01±13.41)ng/L(P0.05);纳米炭组获检淋巴结(8±4)枚,多于对照组的(5±4)枚(P0.01);纳米炭组未发生旁腺误切,对照组发生6例(P0.05)。结论:在单侧甲状腺腺叶及峡部切除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使用纳米炭可提高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目,同时有助于识别甲状旁腺而减少误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后病人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及改良Miccoli术式对于甲状旁腺功能保护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在我科行甲状腺全切除的206例病人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手术范围分为甲状腺全切除组、全切除+单侧中央区清扫组、全切除+双侧中央区清扫组,对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可能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6例病人中33例出现甲状旁腺功能减退(16.0%),其中1例为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0.5%)。不同年龄、性别、原发灶手术范围的病人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无统计学差异(P0.05)。甲状腺恶性肿瘤(P=0.048)、原位保留甲状旁腺数量减少(P=0.003)、中央区淋巴结转移7枚(P=0.036)的病人,易发生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结论: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与原发灶性质、原位保留甲状旁腺数量、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量有关,改良Miccoli术式在一定程度有利于术中更好地发现和保护甲状旁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预防性右侧喉返神经深层淋巴(LN-pr RLN)清扫术在右侧甲状腺乳头状非微小癌术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甲状腺外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395例右侧甲状腺乳头状非微小癌行中央区淋巴结(CCLN)清扫术的患者资料,根据术中是否行清扫术分为清扫组和未清扫组,其中清扫组205例,非清扫组190例。统计两组患者CCLN及LN-pr RLN的转移情况。结果清扫组发生CCLN转移53.17%,非清扫组51.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34,P=0.345)。清扫组LN-pr RLN转移率为14.15%,低于中央区其他部位淋巴转移率(5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57,P=0.001)。清扫组患者的平均中央区阳性淋巴结为(6.7±1.4)个,而非清扫组为(5.2±1.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38,P=0.036)。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永久性声嘶或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清扫组和非清扫组各有5例患者出现暂时性声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4%vs 2.63%,x~2=0.01,P=0.939);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率分别为17.07%(35/205)和9.47%(18/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42,P=0.027)。结论 LN-pr RLN是右侧甲状腺乳头状非微小癌的淋巴转移好发位置之一,预防性行LN-pr RLN清扫术增加了CCLN的阳性检出率,并可使分期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颗粒包埋法、单点匀浆注射法、多点匀浆注射法甲状旁腺自体移植在甲状腺癌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中的运用。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99例,手术方案为甲状腺全切及中央组淋巴结清扫后行1枚甲状旁腺自体移植,其中颗粒包埋法35例,单点匀浆注射法31例,多点匀浆注射法33例,对入组病人术前、术后1天、术后2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血钙及PTH值进行比较。结果术前、术后1天、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3组血钙及PT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多点匀浆注射组较其他2组血钙及PTH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点匀浆注射法甲状旁腺自体移植安全可靠,甲状旁腺功能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甲状腺手术方式,尤其是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作用以及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方法:连续收集同组医师操作的100例甲状腺手术病例。按手术方式分为6组:单侧甲状腺切除组12例,单侧甲状腺切除加单侧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组13例,双侧甲状腺切除组7例,双侧甲状腺切除加单侧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组32例,双侧甲状腺切除加双侧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组24例,双侧甲状腺切除加双侧中央区及患侧颈侧区颈淋巴结清扫组12例。分析其治疗结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尤其是对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结果:100例中单纯甲状腺乳头状癌74例,其中p N136例(48.6%)。除单侧甲状腺切除术外,其他手术方式术后第1天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明显下降,但多可在术后1个月恢复至正常范围。75例共出现41例暂时性和4例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甲旁减),其发生率分别为54.7%和5.3%。行双侧甲状腺切除术病例暂时性甲旁减发生率显著高于单侧术式组,但各组间永久性甲旁减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通过适当口服钙剂和维生素D,病人均无明显低钙症状。结论: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有积极而肯定的意义。对甲状旁腺功能影响多为暂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射频消融治疗(RFA)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病人再手术的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甲状腺外科2014年11月至2015年 1月收治的5例经外院RFA治疗后病理检查证实为PTC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单发癌3例,多发且双叶癌2例,癌直径0.4~3.0cm,平均1.76 cm。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2例,全甲状腺切除+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1例,全甲状腺切除+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1例,全甲状腺切除+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右侧改良型侧颈区淋巴结清扫1例。术后石蜡病理检查均证实为PT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4例,其中颈侧方淋巴结转移1例。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1例,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应规范RFA适应证。RFA治疗后诊断为PTC的病人,应积极手术治疗,由于RFA治疗后局部粘连和水肿较明显,手术应由有经验的外科医师来施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可能导致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普通外科2014年全年由同一外科医师实施的75例甲状腺癌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术后发生甲状旁腺功能减退20例(26.67%),其中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19例(25.33%),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1例(1.33%)。甲状腺全切术患者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明显高于甲状腺近全切除术患者(46.88%vs.11.63%,P0.05);行VI区淋巴结清扫患者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明显高于未行VI区淋巴结清扫患者(45.71%vs.10.00%,P0.05);同时行自体甲状旁腺移植术患者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高于未行甲状旁腺移植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00%vs.22.22%,P0.05)。结论:甲状腺全切和Ⅵ区淋巴结清扫是导致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术中精细解剖甲状腺后被膜,尤其是尽可能保留下甲状旁腺血运,术后应用预防性药物可能有助于甲状旁腺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峡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央区淋巴结的处理问题存在争议。对于未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N0)的峡部PTC患者是否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PCND)以及采用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IpsiCND)亦或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本文就该问题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患侧甲状腺联合峡部切除术合并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安全性和近期预后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90例PTMC患者资料,根据是否进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分为两组,其中40例予以患侧甲状腺联合峡部切除术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清扫组),50例予以患侧甲状腺联合峡部切除术(未清扫组)。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指标、甲状旁腺素(PTH)和血钙水平等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和转移率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未清扫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疼痛评分、引流管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小于清扫组患者(P0.05),未清扫组术后血清PTH和血钙水平均明显高于清扫组患者(P0.05);两组术后2年复发率、转移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侧甲状腺联合峡部切除术治疗PTMC具有更好的治疗安全性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且不影响术后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首次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未清扫中央区淋巴结,术后颈侧区淋巴结复发转移,再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时,是否需清扫中央区淋巴结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八五医院和瑞金医院外科手术治疗的4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资料。结果:首次手术44例中12例甲状腺癌肿位于甲状腺上极病人,再次手术发现颈侧区淋巴结有转移而中央区淋巴结无转移;余32例癌肿位于甲状腺中下极或下极,再次手术发现颈侧区和中央区淋巴结均有转移。术后有5例(11.36%,5/44)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7例(15.91%,7/44)出现暂时性低钙血症。结论:对首次手术未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而甲状腺癌肿位于中下极或下极的病人,再次手术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时,需清扫中央区淋巴结;但探查中央区无异常肿大淋巴结,可不清扫。对癌肿位于甲状腺上极的病人,为降低手术风险也可不清扫中央区淋巴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术对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意义。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7月期间128例行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术的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央区颈淋巴结转移率为35.94%(46/128)。年龄〈45岁、原发病灶直径〉1cm、包膜或腺外侵犯的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央区颈淋巴结转移率均明显高于年龄≥45岁、原发病灶直径≤1cm、无包膜或腺外侵犯者(P〈0.05)。术后22例(17.19%)患者出现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3例(2.34%)患者出现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无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及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术后随访14~32个月(平均23.4个月),2例患者出现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结论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术对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是一种必要、安全且有效的术式,且应由经验丰富的专科医生来实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安全性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72例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为15.28%(11/72),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为4.17%(3/72)。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与再次手术、原发肿瘤腺体外侵犯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是否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无关(P>0.05);喉返神经损伤与上述因素均无关(P>0.05)。结论影响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安全性的相关因素有手术次数、原发肿瘤腺体外侵犯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20.
Ⅵ区淋巴结清扫术是甲状旁腺损伤的风险因素,掌握术中甲状旁腺保护技术对预防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熟悉甲状旁腺的解剖及血供特点,准确识别甲状旁腺,并通过精细的操作避免损伤甲状旁腺及其血供,有利于保护甲状旁腺及其功能。对上位甲状旁腺强调原位功能性保护,对下位甲状旁腺则以自体移植为主。准确判断保留的甲状旁腺活力,对血运明显异常的甲状旁腺应在病理检查证实后进行自体移植。双侧Ⅵ区淋巴结清扫、再次手术、甲状腺癌伴外侵、桥本病或甲状腺功能亢进并存甲状腺癌是更加值得注意的手术方式和疾病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