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于IV期胆囊癌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作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134例IV期胆囊癌患者的临床与随访资料,其中采用姑息切除术44例(姑息手术组)、采用胆囊癌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治疗56例(根治性手术组)、胆道内外引流术治疗34例(引流组),比较3组患者的远期预后情况。 结果:对于IVa期胆囊癌患者,3组的术后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根治性手术组的术后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姑息手术组和引流组(17.2% vs. 0.0% vs. 0.0%,均P<0.05);根治性手术组术后的中位生存时间18个月,明显长于姑息手术组(14个月)和引流组(12个月)(χ2=12.094;14.876,均P<0.05)。对于IVb期胆囊癌患者,3组术后1、3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根治性手术组术后的中位生存时间14个月,明显长于姑息手术组(9个月)和引流组(9个月)(χ2=8.741,χ2=8.839,均P<0.05)。 结论:IV期胆囊癌患者早期采用根治性切除术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根治性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HCCA)效果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HCCA患者111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姑息性手术组36例、根治性手术组42例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组33例,对比三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和预后情况。结果根治性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7.14%,姑息性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56%,PTCD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48%,根治性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姑息性手术组(P0.05);根治性手术组术后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92.86%、35.71%、0;姑息性手术组术后1年、2年、3年生存率为69.44%、11.11%、0;PTCD组术后1年、2年、3年生存率为21.21%、0、0,根治性手术组1年、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姑息性手术组和PTCD组(P0.05)。结论根治性手术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可作为HCCA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的手术方式对原发性胆囊癌(PCG)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于手术治疗的60例PCG患者进行回顾性随访研究,其中34例患者采用姑息性手术治疗(姑息组),26例患者采用根治性手术治疗(根治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3年的随访观察,对比两组的术后1、2、3年生存率、生存时间,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影响PCG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姑息组在术后1、2、3年的生存率均低于根治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姑息组术后3年的中位生存时间16.0个月显著低于根治组的24.0个月(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生淋巴结转移、肝脏侵犯、TNM分期增高、姑息手术对患者的预后不利(P0.05)。结论:对于PCG患者,在患者可耐受的情况下采取根治性手术对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侵犯血管的肝门部胆管癌(HCCA)根治术同时联合肝叶及入肝血管切除和重建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徐州医学院附属宿迁医院/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普外科2006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62例同时侵犯肝门部肝动脉和门静脉的HCCA患者,根据对患者手术创伤耐受程度的评估、营养状况及家属的意愿,其中33例行HCCA根治术+肝叶切除+肝动脉和门静脉联合切除重建术即R0切除(简称联合切除组),29例仅行姑息性胆管肿瘤切除和(或)内引流减黄手术即R1~2切除(简称姑息手术组)。结果联合切除组和姑息手术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6.3个月和9.6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4.85%比26.32%、66.67%比15.79%和42.42%比0,联合切除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和1、2、3年生存率长于或高于姑息手术组(t=4.470、P=0.000。χ2值分别为28.338、20.348和15.891,均P=0.000)。联合切除组33例患者中,术后出现并发症9例(27.27%),姑息手术组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17.24%),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88,P=0.346)。联合切除组术后第12天有1例死于肝功能衰竭,围手术期死亡率为3.03%,姑息手术组围手术期无死亡者,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93,P=0.345)。结论联合肝叶切除及血管切除重建可明显提高HCCA根治性(R0)切除率,并能提高HCCA患者的1、2、3年生存率。联合血管切除重建和联合肝叶切除的并发症是可控的,不增加围手术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原发性胆囊癌临床特征,分析探讨影响预后有关因素以指导原发性胆囊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年1月至2003年1月手术治疗的69例胆囊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并采用Kaplan-Meier模型、Log-rank检验及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胆囊癌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为5.9%,施行根治性手术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67.3%、42.8%、29.4%、15.2%,与姑息手术组、对症手术组、剖腹探查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TNM分期及手术方式与胆囊癌预后显著相关。结论胆囊癌患者尽可能施行根治性手术,多种检查方法相结合以提高早期诊断率,两者均为提高胆囊癌患者预后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6.
103例原发性胆囊癌疗效及预后评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总结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特征和外科治疗经验,探讨不同的治疗方式对其预后的影响,并对影响其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我院2000年6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113例胆囊癌的临床资料,分析肿瘤分期、外科手术方式等相关因素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103例患者获随访,患者平均生存时间(19.6±18.4)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5.0%、25.0%、8.0%;根治性切除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1.0%、42.0%、19.0%,与姑息手术组、剖腹探查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扩大根治者生存(16.2±3.7)个月,明显长于姑息性切除术者的(9.2±1.1)个月(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治疗方法与胆囊癌的预后独立相关。结论胆囊癌的早期症状不典型,早期发现率低,早期诊断和手术是提高胆囊癌预后的关键。高危患者可适当放宽胆囊切除的指征,对未能手术的高危患者应定期随访、严密监测;对晚期胆囊癌应行积极的、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是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术后胃肠功能及远期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106例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腹腔镜组(n=61)与开腹组(n=45)。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及术后1年、3年生存率。结果: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远切缘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术中出血量、肠鸣音恢复时间明显缩短(t=13.086,17.679,11.771,P0.05),两组近期、远期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后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70.2个月(95%CI:66.3~73.8)与63.5个月(95%CI:59.3~6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5,P0.05);腹腔镜组Ⅲ期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显著长于开腹组(χ~2=3.92,P0.05)。结论: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在肿瘤的根治性、远期生存率方面与开腹手术相当,但可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延长Ⅲ期患者术后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姑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2015年11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218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218例患者中,159例行姑息性手术(72.9%),包括胆道外引流术134例,胆肠内引流术25例;59例行介入治疗(27.1%),包括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BD)27例,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ERBD)32例。2例术后30d内死亡;姑息性手术与介入治疗患者术后总胆红素均明显下降(均P0.05)。202例获随访,随访期间196例死亡。全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和1、3、5年生存率为7个月和29.9%、8.1%、2.3%,其中姑息性手术患者为7个月和33.8%、10.3%、2.9%;介入治疗患者为7个月和14.9%、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28,P0.05)。胆道外引流患者与胆肠内引流患者间生存率及PTBD患者与ERBD患者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673;χ~2=0.023,均P0.05)。结论:肝门部胆管癌姑息治疗的远期疗效不佳,姑息性手术与介入治疗均能有效减黄,姑息性手术患者生存率高于介入治疗;介入治疗的方法简单、对患者创伤小。  相似文献   

9.
胆囊癌手术治疗90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胆囊癌手术切除范围的合理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7年6月间由单一手术组完成的90例胆囊癌手术病例的临床与随访资料。结果:全组男35例,女55例,平均年龄57±10岁。按TNM分期,Ⅰa期1例,Ⅰb期4例,Ⅱa期6例,Ⅱb期23例,Ⅲ期36例,Ⅳ期20例。根据所实施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行根治性切除19例,扩大根治性切除31例,姑息性手术40例。全组总体5年累积生存率为26.1%。根治性手术组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6.5%、59.3%、0%,扩大根治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7.4%、45.9%、45.9%。姑息手术组仅有1年累积生存率,为6.3%。三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癌淋巴结转移率较高(86.6%),淋巴结转移与否与术后疗效明显相关。胆囊癌扩大根治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48.4%,15/31)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结论:根治性或扩大根治性切除对改善胆囊癌的预后有积极意义。手术切除范围应考虑到病人的全身情况、肿瘤局部情况、淋巴结受累情况、医疗条件以及根治性切除是否可以做到局部无癌残留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10.
69例胆囊癌手术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原发性胆囊癌临床特征,分析探讨影响预后有关因素以指导原发性胆囊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年1月至2003年1月手术治疗的69例胆囊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并采用Kaplan-Meier模型、Log—rank检验及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胆囊癌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为5.9%,施行根治性手术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67.3%、42.8%、29.4%、15.2%,与姑息手术组、对症手术组、剖腹探查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TNM分期及手术方式与胆囊癌预后显著相关。结论胆囊癌患者尽可能施行根治性手术,多种检查方法相结合以提高早期诊断率,两者均为提高胆囊癌患者预后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扩大淋巴结清扫对T_3期胆囊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12月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45例行胆囊癌根治术的T3期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分为标准清扫组(20例,行标准区域淋巴结清扫,即清扫胆囊管、胆总管周围及肝十二指肠韧带等部位的淋巴结)和扩大清扫组(25例,行扩大区域淋巴结清扫,即标准淋巴结清扫基础上,行胰头后上淋巴结清扫,并送快速病理检查,如为阳性则加做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及预后。结果: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标准清扫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5.0%(3/20),扩大清扫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0%(5/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清扫组1、3年累积生存率为8%、0,中位生存时间为9个月;扩大清扫组1、3年累积生存率为100%、44%,中位生存时间为28个月,扩大清扫组生存率明显高于标准清扫组(χ~2=45.921,P0.05)。结论:T_3期胆囊癌患者在原发病灶能够根治性切除的基础上,加行以清扫胰头后上方淋巴结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为重点的扩大淋巴结清扫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且不增加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处理胆囊床在T1b期胆囊癌根治性手术中的应用及在不同期手术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肝胆胰脾外科2011年4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收治的21例T1b期胆囊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中冰冻病理确诊的患者纳入同期手术组,术后确诊补做手术及外院切除胆囊后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补充手术患者纳入二期手术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生存率及生存时间等差异并统计两组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及总体生存时间。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胆囊癌根治术,其中男性14例,女性7例,年龄26-70(49.0±13.5)岁,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同期手术组纳入15例,二期手术组纳入6例。同期手术组出血量少于二期手术[(101.3±35.5)ml比(177.0±44.6)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生存率、生存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5年累计生存率56.5%,总体生存时间(79.0±9.3)个月。结论射频消融处理胆囊床在T1b期胆囊癌根治性手术中安全和有效。对于术中难以明确诊断的T1b期胆囊癌,二期手术可获得与同期手术相同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89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按治疗方式分为3组:根治性切除组(n=23),姑息性切除组(n=44),外引流手术组(n=22).对3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生存率、生存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根治组术后并发症高于引流组(P<0.05),其与姑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围手术期死亡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2、3年生存率比较根治组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1),生存质量比较根治组显著性高于姑息组及引流组(P<0.01),姑息组生存质量又显著性高于引流组(P<0.01).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能提高远期生存率,同时能明显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对不能根治切除的病人,应争取行姑息性切除,亦可延长生存时间,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处理方式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nay, LC)后意外胆囊癌(incidental gall—bladder cancer,IGBCA)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LC术后22例IGBC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治性手术患者15例,3年生存率46.67%,5年生存率26.67%;姑息性手术患者7例,3年生存率14.29%,5年生存率为0。根治性手术患者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姑息性手术患者,平均生存时间(56.19±6.61)个月vs.(26.20±5.19)个月(χ^2=5.290,P=0.021)。结论:LC术前应警惕IGBCA的发生,根治手术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姑息性单纯胆囊切除的患者,经过合理的再次根治手术,LC并不影响IGBCA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联合肝叶及肝门部血管切除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2008年1月-2011年12月手术治疗的74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74例患者均行手术探查,手术根治性切除33例(44.6%),其中26例联合部分肝切除及血管切除重建;行姑息性切除19例(25.7%);行内引流或外引流术22例(29.7%).结果 联合肝叶及肝门部血管切除的根治性切除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7个月,姑息性手术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4个月,引流手术组中位生存时间为9个月;根治性切除术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9%、64%、49%;姑息性手术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6%、25%、19%;引流手术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23%、15%、0.结论 根治性切除组的生存率较姑息性手术及引流手术组明显提高,合并肝叶、肝门血管切除可提高肝门胆管癌的手术根治率和生存率;联合肝叶切除有利于肝门胆管癌的根治性切除,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采用根治性切除手术或姑息性切除手术治疗对患者手术创伤、远期预后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2003年1月至2013年4月手术治疗的137例老年胃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手术方法分为根治组78例、姑息组59例,对比两种手术方法对患者的手术创伤的影响;根据患者术后3年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统计软件采用SPSS16.0,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采用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并发症率、生存率等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P值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根治组患者的输血量显著的低于姑息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3年,根治组患者的的生存率分别为84.6%、59.0%均显著的高于姑息组的66.1%、3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深度越深、TNM分期越高、分化程度越低、姑息性手术方法是胃癌患者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OR=1.772,OR=1.694,OR=1.593,OR=1.443),(P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采用根治性切除手术较姑息性手术并不会增加手术创伤程度,同时对于患者远期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胆囊癌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1996年10月~2004年6月收治的20例胆囊癌手术治疗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Nevin分期:II期4例,III期3例,IV期4例,V期9例。1,3,5年生存率II+III期者分别为7/7,5/7,3/7,IV+V期者分别为3/13,1/13,0/13,2组间1,3,5年生存率比较P均<0 .05。晚期组中根治性手术与姑息性手术术后1,3,5年生存率比较比较,除1年生存率有差异外(P<0.05),3,5年生存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本组病例资料提示,及早发现、早期诊断胆囊癌并进行手术治疗,是提高本病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患者的预后差异,分析影响IC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2年收治的92例ICC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患者是否进行手术治疗分为手术组(53例)和非手术组(3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1、2、3年生存率与中位生存时间差异,并分析影响ICC患者生存时间因素。结果:手术组患者的1、2、3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同期非手术组患者(60.35%vs.28.21%、39.66%vs.7.69%、17.24%vs.0,均P0.05),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长于非手术组患者(24个月vs.9个月,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是ICC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治疗是ICC对患者预后是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对ICC患者应该尽可能采取手术治疗措施以延长患者的生存率及存活时间;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是ICC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探讨腹腔镜下完整肠系膜切除术(CME)在结肠癌患者中的手术效果及对肿瘤脱细胞及患者远期生存的影响。2009—2012年,腹腔镜CME手术治疗70例患者(腹腔镜组)和传统开腹性根治性手术患者59例(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腹腔肿瘤脱落细胞阳性率及患者的远期生存率。结果显示,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Ⅰ+Ⅱ期患者淋巴结清除数目、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对Ⅲ期结肠癌患者的淋巴结清除数目、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术后,腹腔镜组患者腹腔肿瘤细胞脱落阳性率(18.57%)显著低于对照组(35.59%,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的3年复发率(14.29%)显著低于对照组(28.81%,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9.66%,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35.3个月)显著长于对照组(33.1个月,P0.05)。结果表明,结肠癌腹腔镜CME手术有利于彻底清除淋巴结、减少腹腔肿瘤脱细胞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胆囊癌的治疗策略和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治疗策略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35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情况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 本组135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总体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6.7%、10.4%和5.2%;74例接受根治性手术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8.9%、18.9%和9.5%;50例接受姑息性手术治疗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24.0%、0、0;11例接受保守治疗的患者1、3、5年生存率均为0;不同治疗方式患者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642,P<0.05).LC术后诊断为胆囊癌并接受二次手术治疗的9例患者中,l例Ⅰ期患者、3例Ⅱ期根治性手术患者中各有1例生存时间超过5年,而5例Ⅱ期姑息性手术患者生存时间<5年,3类患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42,P<0.05).相同TNM分期(Ⅱ、ⅢA、ⅢB、ⅣA、ⅣB期)接受根治性手术的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接受姑息性手术和保守治疗的患者( x2 =8.971,21.250,44.153,6.696,21.722,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患者的年龄、CA19-9、TNM分期和治疗方式是影响患者中位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x2=8.466,3.977,9.837,5.642,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TNM分期及治疗方式是影响患者中位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Wald=5.779,14.724,11.640,P<0.05).结论 原发性胆囊癌患者预后较差.年龄、TNM分期及治疗方式是影响胆囊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治性手术治疗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