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正>随着机器人外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应用,机器人手术在各外科领域得到广泛的认可~([1-2])。由于胰腺解剖位置深、毗邻多支重要血管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以腹腔镜为代表的微创手术在胰腺外科方面发展缓慢。2002年,Melvin等~([3])首次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应用于胰腺手术,揭开了机器人胰腺外科发展的序幕。机器人手术系统在胰腺外科应用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正>近来,胰腺微创手术逐渐成为胰腺外科手术的主流,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在内的各类切除或重建手术数量剧增,腹腔镜下远端胰腺切除保留或不保留脾脏、肿瘤剜除和假性囊肿内引流等手术现已成为胰腺疾病的首选术式。后腹腔镜胰腺手术是胰腺微创手术的一种新术式,具有一定优势,也存在一些不足[1-4]。笔者将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和后腹腔镜手术联合,利用机器人操作精细的优点,部分优化了后腹腔镜胰腺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来,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行胰腺癌根治性手术在国内外逐渐得到开展。尽管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是传统腹腔镜技术的突破,但与传统腹腔镜胰腺手术相比,应用机器人行胰腺手术在trocar孔布局、切除程序、淋巴结清扫以及消化道重建等方面仍不尽相同。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复杂、高危、昂贵,每一例均需严格认真对待,每一个微小和不经意的错误都有可能造成患者巨大的精神、身体创伤。为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规范化,本文以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为例,重点介绍了机器人胰腺癌根治术的经验与技巧,希望笔者的经验可以给予学习曲线内的同行提供临床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正>手术机器人技术是近几十年来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手术技术革新。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是目前唯一市场化的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第一台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2000年,第一台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切除术在巴黎完成,这也标志着机器人手术系统开始应用于泌尿外科领域~([1-2])。我国于2006年底引进第一台达芬奇机器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或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局部切除术治疗胰腺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33例行腹腔镜或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局部切除的胰腺良性肿瘤及低度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位于胰头部14例,钩突部5例,胰颈部及体部14例。肿瘤直径平均(3.2±0.8)cm。结果:33例患者中21例行腹腔镜手术,12例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切除肿瘤边界完整。病理结果: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9例,实性假乳头状瘤1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6例,囊腺瘤17例。术后发生胰瘘29例,其中生化漏16例,B级胰瘘13例,未发生C级胰瘘;腹腔出血1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平均住院(9.8±3.0)d。结论:对于胰腺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腹腔镜或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胰腺肿瘤局部切除术创伤小,围手术期安全性高,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最大限度地保留胰腺功能,减少术后内外分泌功能缺失,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达芬奇”机器人普通外科手术180例:中国单中心报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进行普通外科手术180例的临床经验.方法 我院在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进行了180例普外科手术,对病例的分布、手术过程以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171例患者在全机器人下完成手术,9例中转开腹手助完成,中转率为5.0%(9/180).行肝门部手术63例,包括肝门部胆管癌手术36例,胆囊癌手术10例,复杂肝内胆管结石手术12例和医源性胆管损伤手术5例;胰腺手术44例,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例,胰体尾切除术6例,胰腺中段切除术1例,胰腺假性囊肿-空肠吻合术1例和姑息性手术20例;肝脏手术19例;胃肠手术12例;其他手术42例,包括胆总管探查取石术、腹膜后淋巴结清扫、脾脏切除术等.10例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均在全机器人下顺利完成急诊手术,术后感染症状得以控制,休克很快纠正,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12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总并发症发生率为6.7%(12/180);死亡2例,死亡率为1.1%(2/180).结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可以独立完成各种类型普通外科手术,尤其是复杂疑难的肝胆胰手术,拓展了腹腔镜外科的手术适应证,推动了微创外科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目前,传统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laparoscopic adrenalectomy,LA)已成为治疗大部分肾上腺肿瘤的首选方法,但其在处理一些复杂性肾上腺肿瘤时仍较困难。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泌尿外科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发展是当今世界临床医学发展的里程碑。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上腺切除术(robot-assisted laparoscopic adrenalectomy,RALA)使得一些不适合传统腹腔镜手术的肾上腺肿瘤的微创治疗成为可能。本文就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RALA用于复杂肾上腺肿瘤治疗、RALA的手术步骤和技巧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8.
达芬奇系统是一种高级机器人平台,其设计的理念是通过更精细的操作,实施复杂的外科手术。自2000年Binder和Kramer在德国完成了第一例机器人前列腺癌根治术以来,该术式在国外得到迅速推广,目前在北欧国家超过一半以上的前列腺癌根治手术由手术机器人完成,而在美国,这一比例更是高达90%,已成为前列腺癌根治手术的“金标准”。在前列腺癌高发的美国和欧洲大部分国家达芬奇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RALP)几乎取代了单纯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LRP)。在泌尿外科手术中,达芬奇系统在前列腺癌根治术中应用最为广泛。达芬奇系统在前列腺癌根治术中的优势已被我国泌尿外科医师广泛认可。本文将对达芬奇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正胰腺位于腹腔深处,周围有大血管,因此胰腺外科的手术难度高、风险大,长期以来以开腹手术为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微创手术在胰腺外科的发展始终较其他外科慢。20世纪末问世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使得这一局面终于有了转机。达芬奇机器人特有的优势使胰腺外科医师也能采用微创方式挑战高难度的外科手术。血管的切除与重建作为胰腺外科最难的步骤,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尾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达芬奇等微创技术在保留功能的胰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1年5月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开展的17例腹腔镜和1例达芬奇机器人保留功能的胰腺手术病例资料,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胰瘘、腹腔出血、胃排空障碍发生率,术后新发糖尿病及需外分泌功能替代治疗情况。结果 18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14.7±85.3)min,术中出血量(205.3±114.6)mL,术后住院时间(14.2±8.7)d;术后总体胰瘘发生率为55.6%(10/18),腹腔出血发生率为5.6%(1/18),胃排空障碍发生率为11.1%(2/18);除1例保留十二指肠及脾脏的全胰切除手术外,其余病例均无新发糖尿病和术后需外分泌替代治疗的情况。结论 腹腔镜保留功能的胰腺手术可以作为良性和低度恶性肿瘤的首选治疗方式,但是需要重视胰瘘这一并发症。在有条件的中心可以逐步开展达芬奇机器人保留功能的胰腺肿瘤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并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与传统腹腔镜手术在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并进行自我效能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20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同一术者进行初始手术治疗的137例子宫内膜恶性肿瘤患者,其中达芬奇机器人组64例,腹腔镜组73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目、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引流放置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自我效能评价.结果:达芬奇机器人组和腹腔镜组比较,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引流放置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扫淋巴结数量无差异(P>0.05).且达芬奇机器人组较腹腔镜组患者术后自我效能感评估更佳(P=0.001).结论:对于子宫内膜癌的手术治疗,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较传统腹腔镜手术能够缩短患者恢复时间,在保证手术安全性下可以提高有效性.且达芬奇机器人较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自我效能感更佳,更利于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心理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治疗肝胆胰疾病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12月第二炮兵总医院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治疗94例肝胆胰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0例患者由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完成手术,4例中转开腹,中转率为4%(4/94).肝脏手术16例,其中1例右肝后叶巨大血管瘤患者因血管瘤与下腔静脉关系密切,中转开腹;肝门部手术27例;胰腺手术19例,其中2例因胰头肿瘤巨大暴露不佳,1例因胆总管下段肿瘤太小,术中通过胆道镜探查+活组织检查无法明确肿瘤性质而中转开腹;其他部位手术32例(包括胆肠吻合6例,胆总管探查取石11例等).结论 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可以完成各类型肝胆胰外科手术,拓展了腹腔镜外科的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3.
随着技术的改进 ,在机器人辅助下可进行更复杂的腹腔镜手术 ,尤其在操作空间狭小和需要精细操作的手术中 ,更显示了优势。机器人辅助的腹腔镜胰腺手术尚在发展和完善。机器人手术器械的应用使腹腔镜下施行复杂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成为现实 ,也使传统腹腔镜手术如胰腺体尾部切除、胰腺假性囊肿引流等更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4.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具有三维立体视野、高度精确性、灵活性和可重复性等优点,特别是在完成胰腺消化道吻合操作时,有着明显的优势.本文详细介绍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胰腺手术中完成消化道吻合的可行性、吻合原则以及胰肠吻合、胰胃吻合手术步骤,从中分析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胰腺手术消化道吻合时的特点,旨在提高吻合质量,减少术后胰腺吻合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与开腹手术比较,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下完成胰腺消化道吻合简化了操作,减轻了创伤,是安全可行的.其具体吻合方式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局部组织条件、手术方式与外科医师的手术经验.  相似文献   

15.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具有灵活性好、稳定性强、视野清晰、三维成像等优点,突破了腹腔镜在肝胆胰外科应用中的诸多限制.2009年1月至2月我科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行复杂胆囊切除术3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具有灵活性好、稳定性强、视野清晰、三维成像等优点,突破了腹腔镜在肝胆胰外科应用中的诸多限制.2009年1月至2月我科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行复杂胆囊切除术3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3+1”模式在进展期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人民医院于2019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72例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达芬奇机器人“3+1”模式组24例,达芬奇机器人“4+1”模式组20例,腹腔镜手术组28例。对三组患者的淋巴结检出情况、术后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达芬奇机器人“3+1”模式组检出淋巴结数为(23.13±4.18)枚,与达芬奇机器人“4+1”模式组(24.55±5.48)枚及腹腔镜手术组(22.07±5.48)枚(P=0.164)相比无明显差异;达芬奇机器人“3+1”模式组出血量与达芬奇机器人“4+1”模式组和腹腔镜手术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三组手术操作时间、术后吻合口或残端漏、术后出血发生率及淋巴漏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达芬奇机器人“3+1”模式组术后48h疼痛评分(0.40±0.16)明显低于达芬奇机器人“4+1”模式组(1.33±0.18)和腹腔镜手术组(1.36±0.20),达芬奇机器人“3+1”模式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5±3.5)d,明显少于达芬奇机器人“4+1”模式组(15.4±4.9)d和腹腔镜手术组(16.2±4.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达芬奇机器人“3+1”在进展期远端胃癌根治术的应用安全可行,可进一步减少创伤,加速术后快速康复,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 机器人技术与导航技术相结合为外科手术的精准性以及减少术后并发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持,但目前仍未见机器人辅助、荧光腹腔镜导航保留十二指肠全胰切除的报道。本文总结1例终末期慢性胰腺炎伴胰管结石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荧光腹腔镜导航保留十二指肠全胰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二病区2022年11月1例终末期慢性胰腺炎伴胰管结石患者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荧光腹腔镜导航保留十二指肠全胰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男性,61岁。术前诊断: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胰腺钙化,胰腺萎缩,2型糖尿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300 min,出血量200 mL。术后病理提示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术后未出现出血、胰瘘、胆汁漏、十二指肠缺血坏死等并发症,仅出现血糖升高,给予胰岛素皮下注射血糖控制良好,于术后10 d康复出院。结论 在熟练掌握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的前提下,严格把握适应证,开展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荧光腹腔镜导航保留十二指肠全胰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但该术式的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相似文献   

19.
<正>单孔及单部位腹腔镜技术早于单孔机器人之前出现,2007年Podolsky等[1]完成了首例成人经脐单部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008年Li等[2]通过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技术完成了儿童高位隐睾下降固定术。单孔及单部位腹腔镜技术目前已在小儿泌尿外科、小儿普通外科、新生儿外科等领域中广泛应用。2001年儿童机器人手术首次报道用于胃底折叠术[3]。有学者尝试将单孔腹腔镜技术应用于达芬奇机器人,2013年Tobis等[4]报道了达芬奇Si系统辅助首例儿童单孔腹腔镜肾盂成形术。随后,单孔机器人达芬奇SP系统问世,2014年Kaouk报道利用达芬奇SP原型机999完成了19例成人泌外手术。2018年最新一代达芬奇SP系统批准用于临床,单孔机器人在成人手术中广泛应用。儿童因其群体的特殊性,目前报道较少,Kang等[5]报道了儿童首例达芬奇机器人SP系统辅助腹腔镜肾盂成形术。2022年国内学者应用达芬奇Xi系统经脐单孔完成儿童肾盂成形术和卵巢良性肿瘤剔除术等手术,术后无明显并发症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胃肠外科手术患者的真实心理体验,为择期胃肠道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支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对14例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胃肠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采用Colaizzi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及提炼主题。结果: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胃肠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体验可归纳为4个主题:期待与焦虑并存;疾病自我管理动力增强;支持系统薄弱;机器人手术疗效满意。结论: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胃肠外科手术患者存在多方面的心理困扰,医护人员应关注患者围手术期各阶段的心理变化,主动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指导,及时缓解不良情绪,以期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