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徐辉 《北方药学》2015,(3):149-149
目的:观察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与规律,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提高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将我院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治疗并发生不良反应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基本临床资料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产生的常见不良反应以神经系统表现为主,从性别来看,男性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年龄来看,38~58岁年龄段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当充分认识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特点与规律,提高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合理用药水平,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全面保障患者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合理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共78例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不良反应涉及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累及人体5个系统,主要发生在皮肤系统和神经系统,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患者,与年龄无关。口服给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静脉给药,2次/d给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1次/d给药。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应合理使用,明确其发生不良反应的机制,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杨汶刚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191-192
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的临床特点。方法 2010年1月至12月,总结分析我院收治的144例氟喹诺酮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结果 38~58岁是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年龄段,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临床表现主要以损害神经系统为主,男性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的发生率(P<0.05)。结论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时要充分认识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注意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的预防,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时今后应重视总结新一代氟喹诺酮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4.
穆桂荣 《首都医药》2009,(22):45-45
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100例氟喹诺酮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男性比例(65%)明显高于女性(35%)的发生率(P〈0.05);38~58岁作为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年龄段,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发生率主要以神经系统(31%)、消化系统(20%)、循环系统(18%)为主,免疫系统(10%)、泌尿系统(6%)和血液系统(4%)发生率较低;38~58岁年龄段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和恢复时间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其他依次为≥58岁年龄段、18~38岁年龄段和〈18岁的患者。结论临床上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时,在考虑治疗作用的同时要充分认识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从而更能有效地注意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的预防、观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氟喹诺酮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5例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按照患者的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药物种类及给药途径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5例不良反应发生共涉及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其中左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明显高于其他种类(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多表现为神经系统反应,明显高于其他临床反应(P<0.05);静脉给药途径引起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口服给药途径(P<0.05)。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抗菌活性强,应充分重视其不良反应,合理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进一步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并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容易导致的不良反应以及合理的用药措施。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氟喹诺酮类的药物治疗并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共115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合理的用药措施。结果经分析发现,年龄越大的患者在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治疗后更加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环丙沙星以及氧氟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更高;患者的不良反应包括了呼吸系统反应、胃肠道系统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皮肤反应、心血管系统反应。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中的使用率较高,因此其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较高,在临床使用中应重视药物治疗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保证用药的安全和治疗的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氟喹诺酮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药,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应用氟喹诺酮治疗且发生不良反应的56例患者,对其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性别、年龄,药物给药方式及给药途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及恢复时间,及其累及的器官或系统的临床表现.结果氟喹诺酮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中男性(58.9%)多于女性(41.1%),且31~60岁(66.1%)患者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在给药方式中,单独给药患者(85.7%)高于联合用药患者(14.3%);给药途径中,静脉注射患者(64.3%)高于口服及外用患者(21.4%、14.3%);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中,19~40岁患者的发生时间要长于其他时间段的患者,恢复时间要短于其他时间段的患者;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后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结论 在临床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时,要明确其适应症及禁忌症,选择最佳的给药方式及途径,合理用药,从而降低氟喹诺酮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8.
黄塘娟 《海峡药学》2016,(10):269-271
目的:研究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9月到2016年1月间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患者并出现不良反应( ADR)患者共120例,统计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患者使用药物种类和ADR表现形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给药方式。结果男性患者的 ADR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 P<0.01),年龄在31~50岁的患者的ADR发生率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 P <0.05),患者发生中枢神经系统ADR、胃肠道ADR、皮肤、ADR 发生率较其他ADR高(P<0.05),患者年龄大其 ADR发生时间和恢复时间明显高于年纪小患者(P<0.05)。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各类不良反应,好发于男性及中年人群中,同时引起氟喹诺酮类药物所致的ADR因素有许多,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ADR,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有利于控制ADR发生。  相似文献   

9.
兰敏 《中国实用医药》2012,7(16):198-199
目的 总结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2011年间收治的92例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60岁以上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最多,占58.7%,且随着年龄的增大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也随之增大.诺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引起的不良反应共占81.6%,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主要以消化道反应为主,静脉给药致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口服给药.结论 临床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要严格掌握用药指征,严格掌握适应证,科学选择用药剂量和给药途径,保证用药安全,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接受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的临床患者病例986例,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统计喹诺酮类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本组986例患者中有46.04%患者应用了喹诺酮类药物,其中以左氧氟沙星的使用率最高;有90.97%的患者为联合用药;不合理用药者占8.81%;发生不良反应者占5.07%。结论临床上喹诺酮类药物应用广泛,然而存在一定不合理使用现象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喹诺酮类药物联合用药与耐药性,以及不良反应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对本院应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20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不良反应多发生于神经系统(60例,30.0%)、全身性损害(50例,25.0%),以及皮肤与其附件的损害(43例,21.5%),患者局部用药与口服所致的不良反应较肌内注射与静脉注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喹诺酮类药物需合理使用,并严格掌握其临床适应证与禁忌证,以及其单独用药和联合用药的剂量,尽可能避免联合用药的不合理性,同时需明确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以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FQNS)不良反应(ADR)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9月间53例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的药物名称、给药途径、累及系统的分布及临床表现进行整理统计。结果本次调查中药物不良反应共涉及6种药品,其中左氧氟沙星所致不良反应所占的比例最大,为35.8%,静脉滴注氟喹诺酮类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最高,为52.8%,静脉注射所占的比例最低,为13.28%,不良反应累及神经系统所占的比例最高,占39.6%。结论临床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时应严格掌握用药适应证和给药方法,加强对不良反应的监测,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戴威  吴伟波 《海峡药学》2008,20(3):94-95
目的观察氨茶碱针与二羟丙茶碱针对照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方法对100例中老年哮喘患者分别使用氨茶碱针与二羟丙茶碱针治疗1h后疗效及3d后疗效、不良反应进行了观察、比较和统计。结果氨茶碱针对哮喘患者的显效时间比二羟丙茶碱针快,不良反应前者比后者多。结论氨茶碱针治疗支气管哮喘优于二羟丙茶碱针,但不良反应较多。临床应用应权衡利弊。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和研究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应用规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归纳总结124例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氟喹诺酮类药物用药后,不良反应多发生于胃肠道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涉及不良反应较多的四类药物分别为左氧氟沙星(46.8%)、环丙沙星(28.2%)、加替沙星(18.5%),其中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注射。结论为了有效减少和防止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临床用药中要根据规范要求用药,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新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综述新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各种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检索国内外文献,归纳有关新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报道。结果:新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受性好,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变应性反应、光毒性和心血管毒性、肝毒性等。结论:新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虽然不良反应轻微,但仍应监测其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朱玉彦  许文东  程春萍 《药学研究》2016,35(12):742-744
目的:分析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用于抗菌治疗时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特点和规律,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对某省级定点医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各厂家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使用后出现的46例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46例不良反应中男性比例较女性偏高,60岁以上老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不良反应多发生于高剂量使用患者;临床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消化系统损害、注射部位损害;发生时间多为前30 min;偶有严重的过敏样反应。结论按说明书要求合理用药,关注特殊人群用药,密切监护患者反应,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王兆斌 《淮海医药》2013,31(2):103-104
目的调查专项处方点评前后门急诊处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调取该院2011年6月和9月含有氟喹诺酮类药物的门急诊处方,分析处方中氟喹诺酮类药物在有无适应症、联合用药、用药金额、用药科室与疾病、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应用情况。结果专项处方点评后氟喹诺酮类处方占比降低,联合用药处方比例下降,不规范处方数、不良反应显著下降。结论专项处方点评使该院的门急诊处方中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临床应用更加合理规范。  相似文献   

18.
王利霞 《中国药事》2014,(3):320-322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引起严重中枢神经系统(CNS)不良反应(ADR)的临床特征、相关因素、发生机制及防治策略,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报道并分析1例左氧氟沙注射液致CNS不良反应病例及处理措施。结果查阅相关文献可知,左氧氟沙星引起CNS不良反应较为多见,应当引起临床医师注意。结论左氧氟沙星可导致严重的CNS不良反应,提示临床医师在诊疗过程中不仅要掌握适应症,而且要特别注意药物的剂量、联合用药的相互作用、给药速度以及用药期间患者的反应,以避免发生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