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带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报道带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对12例肘部及腕部附近软组织缺损的病例,采用带前臂内、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的岛状皮瓣顺行或逆行转移进行修复,皮瓣面积最大9cm×8cm,最小4cm×3cm。结果:11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部分成活,随访12~18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根据前臂内、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构筑特点成功地切取血供可靠的岛状皮瓣,该皮瓣切取方便,旋转弧度大,可以满意地修复肘部、前臂远侧1/3及腕部附近的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2.
前臂及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前臂及拇背侧带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临床应用的适应证。方法利用以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末节脱套伤2例,带拇背桡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及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掌侧软组织缺损10例。皮瓣切取面积2cm×3cm~7cm×11cm。结果11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前臂外侧皮神经皮瓣因切取面积较大导致远端部分坏死。结论以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适用于拇指末节脱套伤,但皮瓣长度不应超过11cm;拇背侧皮瓣宽度较小,仅适宜修复拇指较小面积的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蒂岛状皮瓣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11例手背软组织缺损患者,最小缺损面积为3.0 cm×2.5 cm,最大为6.5 cm×4.0cm,采用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蒂岛状皮瓣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3.5 cm×3.0 cm~7.0 cm×4.0 cm.结果 术后11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2个月至2年,皮瓣质地弹性良好,手外形与功能改善满意,皮瓣浅感觉存在;前臂供区直接缝合7例,中厚植皮4例,外观满意.结论 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蒂岛状皮瓣是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的较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报道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根据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来源及其与前臂筋膜皮肤血供的相互关系,在前臂外侧设计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转位修复手部、腕部及前臂远端软组织缺损19例。结果术后皮瓣完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经3~30个月随访,皮瓣外形与手部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解剖位置恒定,血液供应良好,手术方法简单,适用于修复手部、前臂软组织的缺损。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上肢皮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手、腕、前臂远端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探讨其手术的适应性。方法应用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拇背侧支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10例手、腕、前臂远端软组织缺损。结果7例成活,2例坏死,1例部分坏死。结论该类皮瓣操作简便、损伤小,前臂外侧皮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是修复前臂、腕部软组织缺损的较好皮瓣,可用于修复手掌部桡侧的软组织缺损,但该皮瓣的血供和转移范围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16例,创面最大10cm×14cm,最小5cm×7cm,其中足背部皮肤缺损10例,足跟部皮肤缺损6例。结果:16例皮瓣均成活;1例远端边缘出现水疱,但无坏死;术后经4~24个月随访,皮瓣外形及足功能恢复均良好结论: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切取方便,成活率高,疗效好,易于广大基层医院普及。  相似文献   

7.
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目的探讨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自1998年6月~2000年12月,对8例小腿下1/3、踝关节周围及足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行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术,其中3例皮瓣的血管筋膜蒂上保留1.5cm宽的皮桥,作为切开隧道的顶部,这样可避免皮瓣蒂经皮下隧道时血管受压。皮瓣面积最大15cm×9cm,最小6cm×5cm,平均9cm×6.3cm。结果7例全部成活,1例部分坏死,随访6个月~2年,皮瓣质地满意。结论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取材方便,血供可靠,不牺牲主要动脉,即使下肢受区皮肤血运条件差的患者也可成活。  相似文献   

8.
皮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皮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 :使用前臂外侧皮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腕掌、腕背及虎口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5例。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远端、足跟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 10例。皮瓣切取面积 5 cm× 5 cm~ 15 cm× 9cm。结果 :15例皮瓣 ,13例完全成活。1例皮瓣远端边缘 0 .5 cm坏死 ,经换药后愈合。 1例皮瓣坏死 ,创面植皮后愈合。结论 :皮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可靠 ,切取简便、安全 ,不牺牲主要血管 ,是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较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腋部、肘部及前臂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1999年2月~2004年12月,对18例腋部、肘部和前臂近端的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应用以臂内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臂内侧岛状筋膜皮瓣顺行或逆行修复上述皮肤及软组织缺损。其中男14例,女4例。年龄19~51岁。急诊手术11例,延期手术2例,择期手术5例。应用顺行皮瓣修复腋部3例,逆行皮瓣修复肘部及前臂15例。皮瓣范围4.5cm×8.5cm。结果术后3例皮瓣出现静脉危象,其中坏死1例,由于皮肤及软组织缺损较多,采用同侧的带蒂背阔肌肌皮瓣单极移位二次修复;另2例通过蒂部拆线减压,皮缘小静脉放血而成活。余15例顺利成活。所有患者获3~30个月随访,皮瓣柔软、细腻有弹性,外形佳,且恢复一定感觉。结论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血运可靠,并含有感觉神经,手术操作简便,用于修复腋部、肘部及前臂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上臂外侧下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同肢肘部、前臂皮肤及软组织缺损。方法2002年5月-2008年6月,对11例肘部及前臂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以上臂外侧下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上臂外侧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结果所有皮瓣均成活,经6~30个月随访,皮瓣质地柔软、细腻、有弹性、外形佳,恢复一定的感觉功能。结论上臂外侧下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血运可靠,可恢复皮瓣感觉,操作简便,是修复同肢肘部及前臂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报道采用手指侧方皮支血管链皮瓣一期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或肌腱外露的方法,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17指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或肌腱外露者,应用指侧方皮支血管链皮瓣一期修复。皮瓣面积:1.5cm×1.5cm-3.1cm×3.6cm。结果17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1年,伤指外形与正常指相近,皮瓣弹性、色泽良好。指腹饱满而不臃肿.质地柔软,有排汗功能,两点辨别觉达5-9mm。结论指侧方皮支血管链皮瓣一期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或肌腱外露.疗程短,效果好,是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此皮瓣具有手术操作简便、不损伤指固有动脉及神经等优点.是修复手指皮肤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治疗16例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缺损范围17 cm×7 cm^20 cm×13 cm。切取皮瓣面积为18 cm×8 cm^21 cm×14 cm。结果术后14例皮瓣完全成活;2例皮瓣远端边缘坏死,经清创换药后愈合。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皮瓣色泽、质地、血运良好,无破溃。结论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不破坏小腿主干血管,同时切取皮瓣面积更大,供血可靠,是修复足踝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利用三种游离皮瓣及带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小腿外侧皮支皮瓣、足背皮瓣、股前外侧皮瓣及带前臂内、外、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选择性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225例。结果本组174例三种游离皮瓣中170例成活.4例出现血管危象,经及时探查1例皮瓣全部坏死,3例部分坏死:51例前臂皮神经皮瓣.除6例远端部分坏死外,余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8年.皮瓣质地好,色泽正常,手外形与功能改善满意,痛、深触觉逐渐恢复正常。结论选择性游离皮瓣修复效果普遍优于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的岛状皮瓣,适于临床开展。  相似文献   

14.
顺行股前外侧岛状皮瓣和肌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应用顺行股前外侧岛状皮瓣和肌皮瓣修复髂部,大转子部和腹股沟等处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顺行股前外侧岛状皮瓣和肌皮瓣修复12例软组织缺损,其中,岛状皮瓣9例,肌皮瓣3例。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除1例岛状皮瓣远端发生尖部坏死经植皮愈合。其余病例术后全部成活。随访1-5年,平均2.5年,供区愈合良好,受区外形,质地及厚薄均较满意。结论 该皮瓣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其血供,具有血运丰富,血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前臂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18例手指皮肤缺损患者,皮肤缺损面积:1.5 cm×4.0 cm~4.2 cm×7.0 cm,皮瓣面积:1.8 cm×4.0 cm~4.5 cm×7.0 cm。皮瓣血管蒂分别与受区指动脉及浅静脉作端端吻合。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患者均获随访,时间8~20个月。皮瓣外形、色泽、弹性恢复良好,厚薄适中,不需要二期修薄。术后6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评定试用标准评价:优11例,良5例,可2例。结论采用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皮瓣切取方便,血管解剖较恒定,供区损伤较小,受区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是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腓动脉皮支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联合远端蒂皮瓣逆行修复小儿足踝部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缺损部位及大小设计以腓动脉下段皮支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联合远端蒂及旋转点,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轴线切取皮瓣,逆行移位修复小儿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6例.皮瓣切取范围8.0 cm × 7.0 cm~18.0 cm×10.0 cm,联合血管蒂长1.7~3.0 cm,血管蒂发出部位位于外踝上4.0~8.0 cm.结果 术后6例皮瓣其中5例完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1例远端1.0 cm发生干性坏死,面积约2.0 cm×1.0 cm,经换药后愈合.随访6~18个月,无任何并发症,皮瓣质地优良,外观满意,行走正常,其中腓肠神经均与受区感觉神经吻合,术后1年感觉恢复可,两点辨别觉为10.0~13.0mm.结论 腓动脉皮支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联合远端蒂皮瓣手术操作简便,血供可靠,且不过多牺牲主要动脉,切取面积大,逆转距离长,恢复一定的足踝部感觉,为临床修复小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游离修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修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前臂、手、足部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先确定皮瓣穿支血管部位,以此为中心,设计皮瓣并切取,保留阔筋膜盘约4.0 cm × 3.0 cm~3.0 cm×2.5 cm:"沙丘样"削除阔筋膜、皮下脂肪,皮瓣四周可将皮下脂肪完全削去,仅保留真皮层.采用游离修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前臂、手、足部创伤性软组织缺损15例.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无血管危象发生,有1例修复前臂创面皮瓣远端约2.0 cm×1.2 cm浅表坏死,经换药愈合.15例术后经3个月~2年随访,皮瓣外形、质地良好,两点辨别觉为8.0~10.0 mm.结论 游离修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外形、质地优良,受区感觉恢复良好,对供区创伤小,不需二期整形,是修复手、足部创面优良供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隐神经、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足远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隐神经、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并在其下端再设计一个底边与之相连的辅助皮瓣,用以覆盖较长距离的静脉一神经筋膜蒂转位后外露创面,修复踝足远端软组织缺损14例,皮瓣最大面积30cm×14cm,最小24cm×14cm,皮瓣最上端可切取至胴窝下缘,旋转点在外踝上5-6cm。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术后有1例皮瓣远端部分皮肤坏死,经换药后用中厚皮片植皮愈合。所有病例均经6个月至2年以上随访,患肢正常步态行走,皮瓣耐磨,有痛觉。结论改良隐神经、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皮肤质量较好,不臃肿,皮瓣切取范围明显大于传统隐神经、腓肠神经皮支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皮瓣上端可达胭窝附近,能很好地修复较长距离的足底、足背及足趾皮肤软组织缺损,且不牺牲主干血管,是修复足远端较大面积皮瓣缺损的理想供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应用指侧方动脉皮支血管链皮瓣修复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3月,对24例由各种原因导致的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采用指侧方动脉皮支血管链皮瓣修复创面,清创后创面缺损面积为2.0 cm×3.0 cm~3.0 cm×4.0 cm,皮瓣面积为3.0 cm×4.0 cm~4.0 cm×5.0 cm.结果 21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边缘浅表坏死,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二期扩创植皮后伤口愈合,另1例术后3d出现静脉危象,立即拆除部分蒂部过紧的缝合线,经换药两周后二期愈合.结论 指侧方动脉皮支血管链皮瓣是修复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较好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