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药物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糖尿病患者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过程,并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提出用药注意事项和建议.结果 患者肝功能明显改善,临床药师对药物性肝损伤诊断和药物治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参与临床实践,从药学角度协助医师,参与药物治疗过程,为合理用药提供了帮助,进行个体化的用药监护,使患者得到了更好的药学服务.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恶性淋巴瘤化学治疗(化疗)患者的合理用药.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恶性淋巴瘤化疗后肝损伤的临床用药.分析认为该患者肝损伤的原因主要为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伴化疗药物相关性肝损伤.结果 该患者经抗病毒治疗后肝功能恢复,脱离生命危险.结论 淋巴瘤患者化疗前应常规检查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DNA水平和肝功能,化疗后定期复查,必要时及时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3.
黄文福 《抗感染药学》2019,16(7):1222-1224
目的:评价复方益肝灵片对使用抗结核药物患者致肝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8月间收治的抗结核药物致肝功能损伤患者94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4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2HREZ/4HR抗结核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而观察组患者给予复方益肝灵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的总有效率和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以及用药前后肝功能指标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用药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AST、ALT、TBil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ST、ALT、TBil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复方益肝灵预防抗结核药物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优于多烯磷脂酰胆碱,有效保护了抗结核药物致肝损伤患者的肝功能,疗效确切且用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老年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资料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12月在河南省直属机关第二门诊部就诊的老年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37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引起急性肝损伤的主要药物依次为心血管药物11例(11/37),抗生素6例(6/37),降糖药5例(5/37),中成药4例(4/37),呼吸系统用药3例(3/37)。临床表现依次为乏力、纳差、恶心呕吐、皮肤黏膜黄染、腹胀及发热,其中有13例(13/37)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三种类型损伤分别为肝细胞型29例(29/37),胆汁淤积型5例(5/37),混合型3例(3/37)。结论老年人用药需慎重并定期检测肝功能,许多药物,尤其是联合用药时均可引起老年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但早期发现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临床药师参与1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药学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 要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性肝损伤实施因果分析和药学监护的过程、方法及其作用。方法:临床药师通过RUCAM评估量表对1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进行因果关系分析,协助医师制定用药方案,排查可能引起急性肝损伤的药物,协同医生详细询问患者既往用药史,建立详细用药清单,在护肝治疗同时加强对患者肝功能的监护。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数据和药物作用特点等情况提出建议,使患者症状得到改善,病情得到控制。临床药师通过实施药学监护,协助医师优化治疗方案,减少不必要的药物联用,减少了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住院治疗的药物性肝损害(DILI)患者的临床特征,为预防和治疗DILI提供基础。方法:回顾性调查2011年9月~2013年12月某三甲医院肝病科收治的DILI住院患者资料,分析其人口学特征、原发疾病、用药情况、肝功能检查、治疗及转归。结果:共纳入88个DILI病例(男37例,女51例),平均年龄(58.1±15.4)岁。致DILI的药物主要为中草药或中成药、抗菌药物、抗结核药物、肿瘤化疗药、心血管系统药物等。68.2%为口服给药,25%为静脉用药。肝功能检测指标均异常,其中以ALT升高为最常见(79.4%)。分型结果显示肝细胞损害型占25.0%、胆汁淤积型占51.1%、混合型占23.9%。经停用可疑药物,给予保肝、退黄等治疗后,35.2%患者治愈,61.4%患者好转。结论:致肝损伤的药物种类繁多,肝功能以ALT异常为主,临床医生用药时要严格把握用药指征,并积极监测肝功能,预防和减少DILI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致肝功能损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的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肝损伤的21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结核药所致肝损伤多见于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多发生于用药的第1—8周。结论对抗结核药致肝损伤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的治疗,可以使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正常,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抗结核治疗疗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百乐眠胶囊致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根据入院用药史问诊,分析百乐眠胶囊中的首乌藤成分和肝损伤的相关性,参与治疗方案的制定、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护和用药教育,提供患者和医生常见致肝损害中药药品信息,并对致肝损害中药的管理级别和说明书不良反应的修改建议。结果:患者停用百乐眠胶囊并使用保肝、降酶和退黄药物治疗后肝功能明显好转,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并对致肝损害中药品种有所了解。结论:临床药师可通过用药史的问诊、参与治疗方案的制订和提供的药品信息,协助了医生诊断、帮助患者正确使用药物,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蒋少红  方洁 《中国医药》2011,6(3):331-332
目的 探讨抗菌药物致肝损伤的临床特征,提高对抗菌药物致肝损伤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例抗菌药物致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本例患者既往无肝病史,因发热伴左侧胸部深呼吸及体位改变时隐痛2周而在院外接受了阿奇霉素、奈替米星、头孢曲松等治疗,出现肝功能下降,转入我院后予以莫西沙星、丁胺卡那、乙胺丁醇等抗结核治疗及口服泼尼松对症治疗,治疗过程中发现肝功能随使用药物的改变而变化.治疗41 d后患者肝功能好转.结论 抗菌药物(包括抗结核药)是最主要的引起肝损伤的药物,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伤62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致肝功能损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的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肝损伤的6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结核药所致肝损伤多见于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多发生于用药的第1~8周。结论对抗结核药致肝损伤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的治疗,可以使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正常,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抗结核治疗疗程。  相似文献   

11.
黄金柱  温悦  卢来春 《中国药房》2014,(14):1341-1344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并发急性肝功能损伤的药学监护点。方法:为1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急性肝损伤和肺部感染的患儿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通过积极控制原发病、促进肝细胞再生与减轻高胆红素血症、防治缺血再灌注与保肝、治疗消化道出血等治疗急性肝功能损伤,同时调整抗感染药物。结果:患儿病情稳定,各项指标正常,从心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转入儿科普通病房治疗。结论:临床药师对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施药学监护,可以提高药物治疗水平,使婴幼儿用药趋于安全、合理、有效和经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儿童脐血移植后肝功能损伤病例的思维模式及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脐血移植后患儿的用药过程,对其出现肝功能损伤的情况进行分析并给出用药建议。结果:该患儿肝功能损伤情况好转,顺利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在参与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应积极发挥作用,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并给出合理的用药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药学服务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肝损伤患者的会诊,通过病史及用药史分析评判为药物性肝损伤,给出替代治疗方案建议。结果医师采纳临床药师的药物调整建议,患者肝功能恢复、黄体支持顺利。结论临床药师通过药学服务,可及时发现药品不良反应,优化患者用药方案,为患者用药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布洛芬致儿童肝衰竭病例的药物治疗方法,探索临床药师在药物治疗监护中的作用。方法:分析1例由布洛芬引起儿童急性肝衰竭患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对治疗方案进行讨论。结果:针对患儿出现肝衰竭情况,使用血浆置换、复方甘草酸苷、多烯磷脂酰胆碱、熊去氧胆酸、头孢他啶及白蛋白等治疗,患儿症状得到明显好转。结论:布洛芬导致的肝损伤一般轻微可逆,但如果发现其导致严重肝损伤的情况应及时治疗。因治疗药物也会存在进一步导致肝损伤的可能,故应密切检测肝功能指标,合理选择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5.
1例64岁男性患者急性腹膜炎,给予头孢西丁钠注射液2.0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输注8天后患者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给予多烯磷酸胆碱注射液,4天后肝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口服伏立康唑治疗的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高龄患者短期预后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检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信息系统,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老年科住院、临床诊断为IPFI并口服伏立康唑治疗的高龄(≥80周岁)患者的电子病历,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基础疾病、合并用药、肝肾功能水平基线值、口服伏立康唑疗程以及用药后30 d内肝肾功能和生存状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患者口服伏立康唑后30 d内发生全因肝损伤、急性肾损伤(AKI)和死亡的影响因素,计算比值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CI)。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34例,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91±5)岁;口服伏立康唑后30 d内,发生肝损伤者6例(17.6%),发生AKI者7例(20.5%),死亡9例(26.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口服伏立康唑后30 d内发生肝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3,95%CI:1.03~1.73,P=0.03),基线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ml/(min·1.73 m^2)是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00,95%CI:1.27~133.29,P=0.03),AKI是30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48.00,95%CI:4.21~547.18,P<0.01)。结论高龄IPFI患者口服伏立康唑后30 d内发生肝损伤、AKI和死亡的风险较高,年龄、基线eGFR<60ml/(min·1.73 m^2)分别是发生肝损伤和AKI的独立危险因素,AKI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DILI) encompasses a spectrum of clinical disease ranging from mild biochemical abnormalities to acute liver failure. The majority of adverse liver reactions are idiosyncratic, occurring in most instances 5 – 90 days after the causative medication was last taken. The diagnosis of DILI is clinical, based on history, probability of the suspect medication as a cause of liver injury and exclusion of other hepatic disease. DILI can be hepatocellular (predominant rise in alanine transaminase), cholestatic (predominant rise in alkaline phosphatase) or mixed liver injury. An elevated bilirubin level more than twice the upper limit of normal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liver injury implies severe DILI, with a mortality of ~ 10% and with an incidence rate of 0.7 – 1.3 per 100,000. Although acute liver failure is rare, 13 – 17% of all acute liver failure cases are attributed to idiosyncratic drug reactions. Response to drug withdrawal may be delayed up to 1 year with cholestatic liver injury with occasional subsequent progressive cholestasis known as the vanishing bile duct syndrome. Overall, chronic disease may occur in up to 6% even if the offending drug is withdrawn. Antibiotics and NSAIDs are 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DILI. Statins rarely cause significant liver injury whereas antiretroviral therapy is associated with hepatotoxicity in 10% of treated patients. Multiple mechanisms of DILI have been implicated, including TNF-α-activated apoptosis, inhibition of mitochondrial function and neoantigen formation. Risk factors for DILI include age, sex and genetic polymorphisms of drug-metabolising enzymes such as cytochrome P450. In patients with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he presence of chronic viral hepatitis increases the risk of antiretroviral therapy hepatotoxicity. Over the next decade, the combination of accurate case ascertainment of DILI via clinical network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genomics and proteomics will hopefully lead to accurate prediction of risk of DILI, so that pharmacotherapy can be optimised with avoidance of adverse hepatic event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lip评分系统在原发性肝癌(HCC)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急性肝损伤的意义。方法对151例HCC自诊患者行TACE术后发生急性肝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lip评分系统得分为2分的患者接受TACE术后发生急性肝损伤明显(P<0.05)。结论Clip评分系统由于兼顾了肿瘤及肝功能两方面因素,在预测TACE术后发生急性肝损伤方面显示其独特优势,是评价TACE术后发生急性肝损伤及肝功能衰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肾病综合征合并药物性肝损伤患儿药学监护中的作用。 方法:1 例肾病综合征患儿在治疗中出现 肝功能异常,临床药师分析患儿肝功能异常的原因,排除其他因素后考虑药物引起。 参考美国 LiverTox 数据库、中国 Hepatox 数 据库以及相关指南和文献,临床药师建议医师停用怀疑药物,并提供替代治疗方案,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电话随访。 结果: 临床药师判断卡托普利致患儿肝功能异常可能性大,医师采纳建议并停用卡托普利,选用福辛普利作为替代治疗;此外,临床药 师建议医师将泼尼松调整为甲泼尼龙长期给药、选用复方甘草酸苷进行保肝治疗,调整为上述治疗方案后患儿肝功能逐渐恢复 正常。 结论:临床药师可协助医师查找患儿肝损伤的药物因素、提供治疗方案调整策略,降低患儿发生严重肝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致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和影响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2020年5月31日使用甲氨蝶呤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肝损伤的临床特点,以及患者特征和药物因素对肝损伤的影响。结果共纳入320例患者,其中49例发生肝损伤,发生率为15.31%。临床分型均为肝细胞损伤型,RUCAM量表评分均在3分以上,38例(77.55%)≥6分。肝损伤多发生在停药后3 d内,严重程度主要为2级和3级。28例经保肝治疗后痊愈或好转,12例未经治疗自行痊愈或好转,9例未复查。分析显示,患者年龄(P=0.98)、体质量指数(P=0.19)、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是否阳性(P=0.13)和异位妊娠类型(P=0.78)均与肝损伤无关。不同治疗方案(P0.01)和合并使用致肝功能异常药物(P0.05)与肝损伤有关,预防性使用保肝药物未见对肝损伤有影响(P=0.92)。结论甲氨蝶呤引起的肝损伤发生较早,具有可逆性。5 d连续给药方案和合并使用致肝功能异常药物的患者更易引发肝损伤,建议加强监测肝功能,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案,避免不合理的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