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GH—IGF)在血浆置换(PE)前后的变化和意义。方法治疗组46例重型肝炎患者均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及PE治疗,PE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GH、IGF-2及肝生化指标。正常对照组同时检测GH、IGF-2。结果重型肝炎组与正常组比较,血清GH水平明显升高[(3.99±2.87)ug/L对(1.53±0.89)ug/L,P〈0.01],IGF-2水平明显降低[(0.32±0.13)ug/L对(0.44±0.14)ug/L,P〈0.01]。重型肝炎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GH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IGF-2明显高于死亡组。PE治疗有效率为82.6%,肝功能及PTA好转(P〈0.05或P〈0.01),GH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99±2.87)ug/L对(3.53±2.32)ug/L,P〉0.053,IGF-2明显升高[(0.32±0.13)ug/L对(0.41±0.14)ug/L,P〈0.01],GH与IGF-2呈负相关(r=-0.35,P〈0.01)。结论重型肝炎患者GH—IGF轴发生显著改变,PE是治疗重型肝炎的方法之一,对GH—IGF轴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英]/Jenseen PB…//Clin Nephrol.-1999·52.-103~109 本研究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行血液透析(HD)的成年患者后,对血清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IGF-Ⅱ、IGF结合蛋白(IGFBP)-1、1G-FBP-3变化及rhGH作用进行评价。 病人与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选择了20名有超过6个月血液透析史的成人尿毒症患者(12男,8女,平均年龄48.6岁)。其中rhGH治疗组9例(4女,平均年龄49岁,平均体重56 kg),给予rhGH治疗[4 IU/(m2·d),每天晚8:00点皮下给药],治疗6个月,对照安慰剂治疗组11例(7男4女,平均48.3岁,平均体重61.5kg)。所有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6ml/mm。分别检测血清GH、IG-Ⅰ、IGF-Ⅱ、IGFBP-1、3。空腹血样在每两个月透析前早晨采集,冷藏于-80℃中。 结果 ①rhGH治疗期间,患者血清GH有显著变化(P=0.0034),在治疗4个月时平均由基础2.2升至13.5μg/L(P=0.01),然后降至7.5μg/L(P=0.13)。安慰剂组无显著变化。②血清IGF-Ⅰ在rhGH治疗4个月时由213升至594μg/L(P=0.008),然后在第6个月时下降至348μg/L(P=0.01),但仍高于正常值。安慰剂组无显著变化。③血清IGF-Ⅱ在两组中均无显著变化,但均较正常值显著升高。④血清IGFBP-1在治疗前均较正常高,但在rhGH治疗2个月时明显下降,在4个月后降至最低水平(由基值53.1μg/L降至10.7μg/L,P=0.004),然后在后2个月升至24.7μg/L,但仍明显低于基值。安慰剂组无改变。⑤治疗期间血清胰岛素由13 mU/L升至17 mU/L(P=0.03),而血糖保持稳定。血清IGF与胰岛素之间变化存在相关性。⑥血清IGFBP-3在治疗4个月后由5 620升至最高值7 950μg/L(P=0.004),然后降至7 100μg/L(P=0.004)。安慰剂组无明显变化。⑦血清IGF-Ⅰ/血清IGBP-3比值在rhGH治疗后显著升高(P=0.0043),而安慰剂组比值明显下降(P=0.01)。⑧尽管GH治疗期间体重无明显变化,但脂肪平均下降3.33kg,而肌肉平均增加了3.18kg。血清IGF-Ⅰ虽与肌肉变化无明显相关性但有相关倾向[R(s)=0.60,P=0.09]。 结论 研究表明,尿毒症患者rhGH治疗后,血清IGF-Ⅰ及血清IGF-Ⅰ/IGBP-3比值均升高,而IGFBP-Ⅰ下降,可能与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有关。在rhGH治疗中很少出现副作用及不适反应。rhGH治疗使患者IGF-Ⅰ水平增高,伴随肌肉重量增加及脂肪重量减少,表明长期用rhGH治疗行血液透析的成年尿毒症患者,可通过IGF-Ⅰ生物活性增加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魏莉莉 董 红摘 李新东校)  相似文献   

3.
30例口服降糖药物(OAD)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应用Glargine加用二甲双胍治疗3个月后,24小时血糖从15.7±2.8mmol/L降至7.1±1.3mmol/L,空腹血糖(FBG)从12.7±3.6mmol/L降至6.1±1.9mmol/L,餐后2小时血糖(PBG)从19.1±5.9mmol/L降至10.9±2.8mmol/L,HbAic从11.8±1.8mmol/L降至6.8±1.3mmol/L,低血糖从0增加至5次,来得时平均剂量为27.1±4.8μ/d,二甲双胍平均剂量为1500mg/d,患者体重指数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将30只糖尿病烫伤大鼠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测定各组血清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浓度,并观察死亡率。结果表明,胰岛素强化治疗使血糖控制在3.9~5.6mmol/L,能明显改善糖尿病烫伤大鼠GH—IGF-I轴紊乱,并显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血管内治疗高级别(Hunt—HessIV~V级)的急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早期疗效和长期随访结果。方法选取2001年1月-2009年12月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44例高级别aSAH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7例为Hunt—HessIV级,7例为Hunt—HessV级。对术中、术后并发症、出院时临床预后(mRS评分)及平均12.4个月的长期随访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骈4例中,39例动脉瘤完全闭塞,2例动脉瘤栓塞率≥90%,3例动脉瘤栓塞率为70%~90%。②3例(6.8%)出现术中并发症,其中2例为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术中弹簧圈脱出。③术后14d连续行TCD监测,显示26例出现严重血管痉挛,其中11例死亡。④出院时,15例(34.1%)死亡,29例(65.9%)存活,其中2例(4.5%)预后良好,27例(61.4%)均残留有中、重度的神经功能障碍,27例中24例(24/37,64.9%)为Hunt—HessIV级患者,3例(3/7)为V级患者,两组比较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⑤29例存活患者中,27例获得长期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38个月(6~71个月)。27例中,18例(66.7%)预后良好,6例(22.2%)遗留有中、重度残疾,3例(11.1%)出院后死亡。长期预后良好率、病死率均为42.96%(18/42)。27例中,20例行影像学复查,均未见动脉瘤复发。结论对高级别aSAH患者,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例1 患者男,41岁。主因“反复昏迷1个月”入院。无胰岛素应用史。患者3个月前因乏力、多汗、心慌诊为Graves病(GD),给予他巴唑5mg,3次/d,连续服用3个月。1个月前劳动时晕倒在田间,不能唤醒,无抽搐,送当地医院查血糖1.4mmol/L,输注葡萄糖后清醒。以后又多次出现昏迷,喂糖水或输葡萄糖后神志恢复。入院体检:神志清,消瘦,甲状腺Ⅱ度肿大,未闻及血管杂音。心率100次/min,律齐,腹部检查未见异常。住院后查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411U/ml(正常〈60U/ml),甲状腺功能测定提示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拟行5h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空腹血糖(FPG)4.1mmol/L,2h血糖9.7mmol/L,4h血糖1.6mmol/L,此时的胰岛素40.1mIU/L(空腹正常值6—27mIU/L),  相似文献   

7.
报道1988年4月~1995年8月10例QT间期延长综合征(LQTS)患者联合应用永久起搏及β-受体阻断剂治疗的结果及随访情况。10例LQTS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1±5.7(19~40)岁。有家族史者6例。平均症状出现年限5.1±5.4(1~18)年,平均晕厥次数4.3±2.5(2~10)次。均有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反复发作,平均频率为190.6±15.4(162~202)bpm,平均窦性心律频率65.8±3(62~72)bpm,有8例曾口服普萘洛尔30-40mg/d,为时12~215个月;另2例服苯妥英钠300mg/d12个月后加服普蒂洛尔40mg/d半个月。上述药物治疗不能控…  相似文献   

8.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长期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随访15例接受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缓解的T2DM患者,观察血糖、HOMA—IR和HOMA—IS的变化趋势。结果15例T2DM患者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的12个月、24个月、36个月时,能仅通过饮食控制而保持血糖稳态的患者例数分别是12(80.0%)、8(53.3%)、6(40.0%);在平均33个月时持续缓解组与失败组HOMA—IR和HOMA—I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OMA-IR分别为5.4±3.4和10.3±6.6,HOMA—IS分别为383.5±389.1和192.4±195.3(P〈0.05)。结论通过消除葡萄糖毒性,恢复血糖刺激的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延长T2DM自然病史的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在口服降糖药(OADs)血糖控制欠佳的中国T2DM患者中,了解起始胰岛素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OADs血糖控制欠佳的中国T2DM患者按临床常规起始胰岛素治疗,于基线和治疗16周后分别收集患者的临床数据,主要安全性指标有低血糖事件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主要疗效指标包括HbA1c的变化和达标率、平均FBG和2hBG的变化。结果共观察4847例T2DM患者,女性患者有2327例(48.0%)。完成研究的患者共4364例(90.0%)。基线年龄(59.7±12.2)岁,HbA1c(9.65±2.12)%,糖尿病病程(7.94士6.13)年。起始胰岛素使用比例最高为预混人胰岛素(38.1%),其次为预混胰岛素类似物(31.3%)。重度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事件/人年)在基础人胰岛素和类似物组最低(均为o.02)。夜间低血糖发生率在基础-餐时胰岛素类似物组最低(0.27)。治疗后HbA1c降幅为2.3%(P〈O.001),基础-餐时胰岛素类似物组降幅最大(3.02±1.94)%,预混胰岛素类似物组次之(2.61±1.97)%。HbA1c〈7.0%的达标率为43.2%。胰岛素治疗后平均FBG和2hBG的降幅分别为3.21mmol/L和5.21mmol/L(P<0.001),均在基础一餐时胰岛素类似物组降幅最大。结论起始胰岛素治疗后T2DM患者整体血糖控制均有显著的改善。基础胰岛素的安全性较好;基础一餐时胰岛素HbA1c、空腹和餐后血糖的改善情况最佳;预混胰岛素是目前我国T2DM人群最常用的起始治疗胰岛素,其疗效和安全性介于上述两种治疗方案之间,预混胰岛素类似物的无低血糖事件达标率优于其他的常用胰岛素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辛伐他汀40mg/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内科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的221例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入院24h内给予辛伐他汀40mg/d,患者平均住院(8.27±1.67)d。对出院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0mmol/L,谷丙转氨酶(ALT)或谷草转氨酶(AST)升高超过正常值3倍以上的患者服用剂量减半,即辛伐他汀20mg/d。比较用药前、出院时及随访治疗期间血脂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总胆固醇、LDLC比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其中LDLC由(3.18±1.02)mmol/L下降至出院时的(2.19±2.00)mmol/L,随访3个月时进一步下降到(1.49±O.79)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由(1.56±0.41)mmol/L下降到出院时的(1.25±0.28)mmol/L,至随访3个月时升至(1.75±1.85)mmol/L。辛伐他汀治疗前、出院时及随访1个月时hs—CRP分别为(48.92±46.39)、(9.70±18.25)和(2.63±2.18)mg/L。出院时ALT〉120u/r。有24例(10.9%),AST〉120U/L3例(1.4%)。共175例患者返院随访复查。随访1个月时ALT〉120U/L仅1例;随访3个月时无ALT〉120U/L的患者。结论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辛伐他汀40mg/d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软肝升白汤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LEP)、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生长激素(GH)、白蛋白(Alb)水平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对照组14例。36例均采用基础护肝疗法,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软肝升白汤,1剂/d,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检测患者血清LEP、IGF-1、GH、Alb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Alb、IGF-1水平升高,而GH、LEP水平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脾厚、门静脉及脾静脉内径明显缩小,肝纤维化4项指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软肝升白汤能提高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Alb、IGF-1水平,下调GH、LEP水平,其机制是否与其能改善胰岛素抵抗、调整IGF-1与GH之间的负反馈关系、提高Alb水平有关,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氩离子凝固术(APC)联合质子泵抑制剂(PPI)逆转Barrett食管(BE)的长期疗效。方法对2004年至2007年经胃镜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36例BE患者采用APC联合PPI(每天20mg)治疗,分别于治疗后第1、6、12个月复查,以后每年1次内镜随访。结果36例患者共行48次APC治疗,平均1.33次/例,经治疗后均获得BE完全逆转。随访14~51个月,中位时间36个月,BE总复发率为16.7%(6/36),1年复发率为2.8%(1/36),2年复发率为11.1%(4/3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年复发率和总复发率与APC治疗次数呈明显正相关(P值分别为0.004和0.007)。结论APC联合PPI治疗BE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且长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对157例服用口服格华止至少3个月而血糖控制不佳(FBG≥7.0mmol/L)的患者随机进行甘精胰岛素与优泌林N治疗,随访12周。结果:甘精胰岛素组与优泌林N组的胰岛素平均每天用量分别为19.21单位和18.68单位,FBG分别从10.63mmol/L和10.88mmol/L降至6.96mmol/L和7.20mmol/L,hbA1c分别下降了0.96%和1.25%。分别有21.25%和28.81%者发生低血糖(P=0.0919)中发生夜间低血糖的者分别占9.07%和16.10%(P=0.0334)。两种治疗方法对T2DM病患者治疗效果相当,但甘精胰岛素夜间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生长激素缺乏性侏儒症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20例原发性垂体性侏儒症、2例单纯性GH缺乏IA型及1例宫内生长停滞的患儿用经典性药物进行激发试验并于夜睡眠中采血测GH,确认有GH缺乏。全部病例用重组hGH治疗。20例用191肽的Genotropin,3例用192肽的Somatonorm,疗程12个月(后一组中1例治疗6个月)。结果一年后身高增长Genotropin组为13.3±1.8cm,Somatonorm组2例各为16.0、16.6cm,1例治疗6个月后为7.9cm。疗程中出现血清T_4下降、轻度肝肿大、一过性血尿者各占47.8%、30.4%、30.4%。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剂量MTX加CHOP方案治疗在IPI分类中属于高中危的进展性NHL的效果。方法自1999年10月~2002年7月间收治的27例进展性NHL患者,按IPI分类分为低危、低中危组(L/LI)和中高危、高危组(HI/H)两组;前者11例采用CHOP方案治疗,即CTX600mg/m^2静注,第1天;ADM40mg/m^2静注,第1天;VCR1.5mg/m^2静注,第1天;Pred50mg/m^2口服,第1~5天;每3周重复。后者16例再分为对照组7例,应用方案及药物同上;治疗组9例除应用药物完全同上外,则在化疗中第4天加用大剂量MTX1.0~5.0g,静滴,仍每3周重复。结果低中危组(L/LI)有效率是63.6%(7/11),对照组有效率为42.9%(3/7),治疗组有效率为77.8%(7/9),后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病例随访至2003年9月,中位生存期3组分别为8.3个月,9.6个月,6.5个月,可见治疗组优于对照组;1年生存率低中危者(L/LI)是63.6%(7/11),对照组为42.9%(3/7),治疗组则为72.3%(7/9),后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毒副作用主要有骨髓抑制、口腔黏膜炎等。结论大剂量MTX加CHOP方案治疗按IPI分类中属于高中危的进展性NHL有着明显的疗效,毒性反应完全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6.
32例口服降糖药物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改用联合诺和龙治疗6个月,24小时平均血糖从16.5±2.6mmol/L降至7.9±2.3mmol/L,空腹血糖(FPG)从11.2±3.6mmol/L降至5.9±1.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PPG)从18.1±4.9mmol/L降至10±2.8mmol/L,血糖〉10mmol/L时间百分比从62.5±16.6%降至22.3±11.3%,HbA1C从11.8±1.6%降至6.8±1.3%,低血糖从0增加至5次,来得时平均剂量28.1±4.9U/d,诺和龙平均剂量206.64±35.8mg/餐。患者体重指数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1例Prader-Willi综合征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方法1例18岁男性患者因体重进行性增加15年就诊,临床确诊为Prader—Willi综合征。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内分泌检查并行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试验,评价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结果患者身高156em,体重115kg,体质指数(BMI)47.3kg/m2;糖化血红蛋白6.8%,2次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r)均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同步胰岛B细胞功能评价提示晚时相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胰岛素:0min43.7mU/L,1h247.6mU/L,2h230.9mU/L。甲状腺功能、肾上腺皮质功能均正常。钳夹试验时基础血浆葡萄糖为4.5mmol/L,钳夹开始20-120min内葡萄糖输注率(GIR)为6.6mg/(kg·min),稳态期GIR为6.2mg/(kg·min)。结论Prader—Willi综合征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脊液灌洗置换疗法对重症结核性脑积液的疗效,并对其可行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对确诊的35例重症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脑积液患者行侧脑室外引流术,灌洗置换的17例为治疗组,未灌洗置换的18例为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用代脑脊液行脑脊液灌洗置换治疗,并对两组脑脊液、影像学检查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治疗组同时观察治疗时的不良反应,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和随访期间1、3、6个月各项观察指标结果如下,脑脊液压力:治疗组(170±22)mmH2O、(185±21)mmH20、(182±23)mmH2O;对照组(202±22)rninH2O、(211±24)mmH20、(188±21)mmH2O;两组比较随访1、3个月脑脊液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329、-2.436,P值均〈0.05)。白细胞:治疗组(74±13)×10/6/L(58±13)×10/6/L(39±10)×10/6/L;对照组(115土16)×10。/L、(854-10)×10/6/L、(55±12)×10/6/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190、-5.173、-5.173,P值均〈0.001)。蛋白含量:治疗组(0.52士0.32)g/L、(1.00±0.41)g/L、(0.45±0.28)g/L;对照组(0.89±0.45)g/L、(2.02±0.67)g/L、(0.75±0.45)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07、-3.247、-2.434,P值均〈0.05)。葡萄糖含量:治疗组(2.47±0.58)mmol/L、(2.384-0.50)mmol/L、(2.56±0.52)mmol/L;对照组(2.16±0.54)mmol/L、(1.95±0.47)mmo[/L、(2.12±0.51)mmol/L.两组比较随访3、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68、-2.476,P值均〈0.05)。氯化物含量:治疗组(119±15)mmol/L、(128±17)mmol/L、(129±16)mmoi/L;对照组(110±14)mmol/L、(115±18)mmol/L、(124±17)retool/L;两组比较随访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1,P〈0.05)。两组患者自出院之日起随访6个月时,治疗组临床治愈6例,有效7例,死亡4例;对照组临床治愈5例,有效6例,死亡7例。治疗组平均脑脊液灌洗置换次数为6.5次,出现不良反应3例次,表现为短暂寒战、一过性发热、抽搐,经过对症处理消失。结论脑脊液灌洗置换治疗重症结核性脑积液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疗效较好,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9.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42例均为我所治疗管理复治失败的藏族结核病人,全部经过正规复治方案2H3R323E3S3/6H3R3E3或2HRZES/1HRZE/5HRE治疗,强化期治疗2个月后痰菌仍然阳性者延长1个月。巩固期方案不变,42例患者7个月末和全疗程8个月结束时痰全为阳性复治失败。治疗7个月做痰培养及药敏试验。年龄:18—50岁38例(90%)。初诊:在综合医院就诊为31例(74%),在结防机构就诊11例(26%)。初次治疗情况:初治不规则27例(64%),其中服用利福平和肌注链霉素13例,服用利福平和异烟肼10例,服用其他抗结核药4例。服药时间最短为1个月,服药时间最长为2年。正规6个月初治(2HRZ/4H3R3或2H3R323E3/4H3R3)治愈后复发6例(14%),正规初治(2H3R323E3/4H3R3)治疗失败9例(21%)。肺部病灶:3个肺野以下5例(12%),其中2例有空洞,3个肺野以上37例(88%)其中15例有空洞。  相似文献   

20.
作者对一组NIDDM患者进行研究,以评价每日餐前胰岛素注射(MDI)和经腹腔内导管输注胰岛素(IP)两种方法对NIDDM患者的胆固醇酯转运(CET)和脂蛋白脂酶活性的影响。方法21例需胰岛素治疗而目前临床状况稳定的中年男性NIDDM患者随机分为:接受MDI组(12例),接受IP组(9例)。两组均强化治疗1年,要求空腹和非空腹血糖分别为4.4-6.4mmol/L(8-115mg/dl)和低于7.2mmol/L(130mg/dl)。MDI治疗一般餐前采用短效胰岛素和睡前长效胰岛素注射。接受IP治疗者的腹壁皮下组织植入胰岛素输药泵,导管末端与腹腔相连,用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