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性,60岁,因“左眼红,疼痛,视力下降22d”,于2003年10月29日来我院门诊就诊。自诉22d前开始左眼红、疼痛、视力减退、外院诊断为“虹膜炎”。经药物治疗后(具体用药不详),眼红和疼痛缓解,但是视力无改善,眼部检查:右眼最佳矫正视力0.6(国际标准视力表), 相似文献
2.
3.
资料患者女性,68岁。因双眼视物模糊半年,加重1个月转诊于我院。半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视物模糊,伴轻度眼红、眼痛,未予重视;1个月前,患者双眼视物模糊逐渐加重,右眼视物不见,伴右眼红、痛,无头痛、恶心、呕吐,就诊于当地医院。当地医院查体记录:视力为右眼无光感、左眼0.5。右眼球结膜充血(+),角膜透明,房水闪辉(+),瞳孔区虹膜后粘连,晶状体混浊,玻璃体絮状混浊,眼底窥不清;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内源性眼内炎的病因、全身易感因素及治疗结果。方法回顾13例(14眼)内源性眼内炎患者发病时的全身状况及眼部情况,玻璃体液的涂片和培养结果,治疗方法和视力愈后。结果13例(14眼)内源性眼内炎均行玻璃体液涂片和培养,阳性9例(10眼),其中细菌6例(7眼),包括革兰阳性球菌2例(2眼)、大肠埃希菌1例(1眼)、结核杆菌1例(1眼)、绿脓杆菌2例(3眼);真菌3例(3眼)。11例患者有全身易感因素。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除2眼行眼内容摘出外,其余均行玻璃体切割术,7眼保住眼球并有数指或以上视力,其中2眼最终视力〉0.05。结论内源性眼内炎的病因为全身感染性病灶或败血症的微生物感染所致,包括细菌和真菌感染,处理棘手,及时行玻璃体切割术,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视力愈后。 相似文献
5.
内源性眼内炎10年临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内源性眼内炎的致病菌、全身易发因素及治疗结果。方法回顾40例(50眼)内源性眼内炎患者全身及眼部情况、玻璃体涂片或培养结果、治疗方法及视力预后。结果40例患者中,39例进行血或玻璃体液涂片、培养,阳性30例(77.5%),其中细菌12例(40%),真菌17(57%)例,1例为细菌和真菌的混合感染。29例(70%)存在全身易感因素,其中最常见为外科手术后。30眼接受玻璃体切割手术,24眼(80%)获得手动以上视力,其中9眼(30%)术后视力达0.1以上。结论内源性眼内炎的致病菌以真菌多见,大部分患者存在全身易感因素;玻璃体手术可挽救大部分患者的视力。 相似文献
6.
7.
8.
玻璃体切除联合药物治疗内源性眼内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手术(PPV)与抗生素联合使用对内源性眼内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了2002年~2005年本院内源性眼内炎12例的玻璃体切除手术,以及术前和术后抗生素使用情况。结果13例中,发病前有高热者9人(75%),病原确认或培养阳性为4例(33%),全部病人接受了玻璃体切除手术联合抗生素治疗,5例给予玻璃体腔注药。手术后维持手动以上视力的有6人(50%),2例最终眼球摘出(17%)。结论发热病人出现眼部症状时,应高度警惕出现眼内炎的可能,尤其是有糖尿病或接受创伤性操作的病人。玻璃体切除手术联合抗生素治疗,有助于保存病人的有用视力。 相似文献
9.
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误诊三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发病率较低 ,易被临床医师忽视。我院共收治 3例患者 ,均在外院诊断为葡萄膜炎 ,并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 ,致使病情加重。虽经积极治疗 ,但最终 2例行眼内容物摘除术。现报告如下。例 1 男 ,2 7岁。因支气管哮喘、肺水肿、昏迷 ,在外院抢救 ,给予静脉滴注地塞米松 (剂量不详 ) ,5d后患者意识恢复 ,自感右眼视物不清 ,诊断为“右眼葡萄膜炎”。经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地塞米松 ,静脉滴注地塞米松 (剂量不详 ) ,治疗无效 ,于 1997年 9月 3 0日以“化脓性眼内炎”入院。眼部检查 :右眼视力眼前手动 ,左眼 1 0。眼压 :右眼 17…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肝脓肿致内源性眼内炎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5至2010年诊治的因肝脓肿致内源性眼内炎的7例(9眼)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取血或玻璃体液行微生物培养;4例(4眼)行玻璃体切割术,1例(2眼)因全身状况差行玻璃体内注药,2例(3眼)因眼内炎表现较轻仅全身和局部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结果 7例患者中5例首诊为肝脓肿,另2例以眼内炎为首诊,经全身检查后发现患有肝脓肿。2例有多年糖尿病史,2例在发病后才确诊为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所有患者发病前均有高热病史,血微生物培养阳性4例(57.1%),其中肺炎克雷伯菌2例,大肠埃希菌1例,白色念珠菌1例;4例行玻璃体液培养,其中阳性2例,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经过药物或手术治疗,5眼获得手动及以上视力,1眼光感,3眼失明。结论 肝脓肿致内源性眼内炎是一种严重危害视功能的眼科急症,及早就医、及时诊断、及时抗感染治疗是控制感染的最有效方法。必要时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抗生素治疗,有助于保存患者的部分视力。 相似文献
11.
内源性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内源性眼内炎的易感因素、临床表现、误诊原因和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998年6月至2001年10月内源性眼内炎患者15例(18只眼),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15例中,大手术后败血症患者3例,糖尿病患者2例,肝脓肿患者2例,臀部脓肿患者1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4例,不明原因者3例。主要临床表现为眼红痛和视力损害,伴或不伴全身症状。早期被误诊为虹膜睫状体炎或葡萄膜炎者共11例(73.3%)。15只眼行玻璃体切割术,术后4只眼出现视网膜脱离,大多数患者保存了有用视力。另3只眼来诊时即已眼球萎缩,未作处理。结论:大手术后败血症、糖尿病、深部脓肿。不明原因发热可能为内源性眼内炎的易感因素。早期玻璃体液或房水培养以及血培养相当重要。玻璃体手术联合全身应用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是治疗内源性眼内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源性眼内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对2005/2011年所收治的内源性眼内炎患者8例进行常规眼科检查,取前房水及玻璃体标本涂片和培养,血培养。给予局部及全身抗菌药物治疗,行玻璃体注药或(和)玻璃体切割术。观察病变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8例9眼中男6例7眼,女2例2眼,年龄45~78岁。患者可有前葡萄膜炎症表现,玻璃体炎性改变,5例患者病原菌培养阳性,3眼行玻璃体腔注射,6眼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经治疗,患者病情控制,6眼视力提高。结论:内源性眼内炎根据病史、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进行诊断。局部+全身治疗可有效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13.
Andrew C. Westfall Alexander Osborn PhD Derek KuhI PhD Matthew S. Benz William F. Mieler Eric R. Holz 冯云 《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中文版)》2006,18(2):78-80
目的:按照官方的程序,报道玻璃体内注射曲安耐德(IVTA)后急性注射后眼内炎的发病率。
方法:对2000年1月1日至2004年1月30日期间在两个临床中心接受了IVTA的所有患者进行回顾性、非比较性、连续性、干涉性的病例分析。
结果:共有1006只眼接受了IVTA。在操作后的6周内。没有一只眼睛发生急性、培养阳性的术后眼内炎。一名患者在接受IVTA后4天发生了急性、培养阴性的术后眼内炎,发病率的结果为0.10%。在这个病例中。存在的症状有视力下降和急性结膜红斑。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病例不存在疼痛和前房积脓。
结论:尽管IVTA后可能发生急性术后眼内炎,我们的经验提示这只是相对罕见的事件。 相似文献
14.
刘慧林潘超李璟程建宏 《眼科学报》2020,(1):51-53
临床上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比较少见,其早期临床表现因类似于葡萄膜炎等常见眼病常常被误诊。武汉爱尔眼科医院汉口医院收治了1例49岁女性患者,首诊为葡萄膜炎,后前房穿刺送检确诊为内源性念珠菌性眼内炎。 相似文献
15.
16.
患者,男,56岁。于2005年11月24日到我院就诊,主诉:左眼视力下降20余天。既往史:40 d前曾因肝脓肿在河北省医院手术治疗。其间左眼视力下降未诊治。查体:OD1. 0,OS手动,眼压:ODl3 mmHg,OS11 mmHg,左眼球结膜充血( ),角膜清,灰白色尘状KP( ),房闪( ),瞳孔药物性散大,玻璃体内见灰白色颗粒状混浊,眼底视不清;右眼无阳性体征。B超:左眼玻璃体混浊。空腹血 相似文献
17.
内源性眼内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内源性眼内炎的临床特点,评价治疗效果,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对2000年6月至2006年3月在我院临床诊断为内源性眼内炎17例(17只眼)患者的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预后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眼内炎的预后与疾病的类型相关,与年龄和手术方式无相关。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全身和局部的广谱抗生素联合激素治疗,适当采用各种手术方式,能使部分眼内炎向良性转归。 相似文献
18.
18例内源性眼内炎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内源性眼内炎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果。方法 对18例(20眼)内源性眼内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3.3%的患者存在易感因素。90%患者延误诊断4天以上。2/3病例有明确致病菌,真菌感染4例(6眼),细菌感染8例,另有6例致病菌不明。所有患者均接受静脉抗菌素治疗,10例接受玻璃体手术,9只眼获得数指以上视力。结论 内源性眼内炎是一种严重致盲性眼病,玻璃体手术是治疗内源性眼内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的临床特征和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的临床特征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06—2009年北京同仁医院经玻璃体培养确诊为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患者9例(13眼)。方法所有患者进行常规眼科检查,取前房水及玻璃体标本涂片和培养,4例进行血培养。给予局部及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行玻璃体注药(两性霉素B)或(和)玻璃体切除术。观察病变特点及治疗效果。主要指标视力,眼前节、服底表现,跟内液涂片及培养结果。结果男性2例,女性7例,4例双跟患病。平均年龄(38.33±15.49)岁。7例有明确发热史,自发热至出现眼部症状平均(26.43±24.81)天(2~60天)。无眼部外伤和内跟手术史。患者以视力下降、眼前黑影飘动遮挡为主诉。易感危险因素包括侵入性操作、免疫力低下等。临床可有或无典型前葡萄膜炎症表现,玻璃体炎性改变呈现团块状混浊,视网膜和(或)视网膜下黄白色浸润病灶。所有病例玻璃体真菌培养阳性。9/13眼玻璃体注药,10/13眼行玻璃体切除术。8例12眼随访(10.13±7.41)个月,11/12眼眼内炎得到控制,眼球保存,6/12眼视力提高。结论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根据病史、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进行诊断。玻璃体切除术取材培养可提高检出率。玻璃体切除术及抗真菌药物治疗可有效控制感染,视力保持或提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