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初发期Vogt-小柳原田病(VKH)的眼部表现及其影像特征。方法收集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眼科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4月就诊的17例(34只眼)初发期Vogt-小柳原田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眼底检查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其中8例(8只眼)同时行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结合患者病史进行综合回顾性分析。结果眼底检查和FFA检查显示所有患者均为双眼发病。FFA显示17例(33只眼)视乳头周围及后极部多发针尖样荧光素渗漏,晚期荧光素渗漏增强呈多湖状荧光素积存。其中视乳头周围毛细血管扩张、荧光素渗漏及视乳头边界不清者7例(14只眼);视乳头边界清及晚期荧光素着色者10例(20只眼)。1例(1只眼)仅表现为视乳头周围毛细血管扩张、荧光素渗漏及视乳头边界不清,但视网膜和脉络膜无荧光素渗漏。1例(1只眼)可见视乳头向周边部发散的放射状及条纹状低荧光。对8例(8只眼)分别进行视乳头周围及黄斑区、中周部频域OCT,显示视乳头周围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黄斑区和中周部视网膜神经上皮呈多发浅脱离及神经上皮内囊腔。结论眼底检查发现视乳头充血、视网膜水肿皱褶及视网膜浅脱离的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多可见视乳头周围及后极部、中周部呈多发强荧光斑点,晚期荧光素渗漏增强且扩散融合呈多湖状荧光素积存;OCT检查可见视乳头周围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后极部及中周部视网膜神经上皮多发浅脱离及神经上皮内囊腔。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分析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S)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特点。方法对10例(20只眼)VKHS患者做了详细的眼部检查,并行眼底彩色照相和FFA检查。结果10例(20只眼)VIOLS患者中,急性期患者FFA:造影早期所有患者双眼后极部均表现为视网膜色素上皮水平的多发性细小点状荧光素渗漏,如墨渍样扩散并彼此融合,晚期呈大小不一多湖或单湖样高荧光,视盘荧光素着色。恢复期患者FFA:呈现斑驳状态,后极部弥慢性色素脱失,透见脉络膜荧光,显露脉络膜大血管,色素斑处荧光被遮蔽。结论VKHS具有选择性损害视网膜色素上皮的特点,FFA的特征性表现对该病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徐永宁  陈友慈  项燕 《中华眼科杂志》2001,37(5):399-399,T009
无脉病 (pulselessdisease)通常又称主动脉弓综合征(aorticarchsyndrome) ,我院曾收治 1例 ,现报告如下。患者女 ,54岁 ,因右眼前出现闪光感 2个月 ,视力下降2d ,于 1999年 3月 9日来我院眼科就诊。患者既往有冠心病史 2年。 1980年曾因左眼前出现闪光感 ,到我院眼科就诊 ,诊断为“视神经炎” ;以后逐渐失明。体检 :双上肢桡动脉搏动消失 ,血压测不出 ;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 ;主动脉第一听诊区可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镜检红细胞( ) ,血红细胞沉降率为 8mm/h ,免疫功能检查正…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少年儿童Stargardt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改变与临床表现的联系。方法总结分析11例22眼Stargardt病的临床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资料。结果0.1以下者4眼,0.1~0.5的13眼,0.5以上的5眼,眼底改变可见中心凹反射消失、色素紊乱、金箔样萎缩病灶及黄白色渗出斑点。FFA所见:黄斑区园盘状、环状或椭圆形的1.5~2.5PD大小透见荧光8眼,有点状荧光遮蔽黄斑区不规则透见荧光5眼,散在点状高荧光3眼,背景荧光不均6眼,11例均有脉络膜背景荧光遮蔽现象。结论此病FFA检查对早期诊断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与靛青绿血管造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与靛青绿血管造影张承芬,陈有信60年代Novotny和Alvis发明了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亦称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经过30多年的不断完善,技术日益成熟。由于FFA能反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在脉络膜挫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81例(82眼)脉络膜挫伤进行FFA及常规眼科检查。结果82眼中63眼(76.83%)显示为脉络膜破裂。其中38眼破裂与出血并存。裂口<1DD者17眼,占26.98%。造影前眼底检查未发现裂口及出血者12眼,占14.63%。结论FFA能最大限度地发现脉络膜挫伤病灶,尤其是检眼镜下未能发现的微小、隐匿的破裂与出血;能客观地确定损伤部位、层次及程度范围。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眼挫伤眼底改变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表现.方法 对268例(339只眼)眼挫伤经直接检眼镜和三面镜检查及FFA检查.结果 眼挫伤视功能严重受损的主要原因是视网膜、视神经受损,常见的有视网膜震荡、视网膜出血、黄斑裂孔、脉络膜破裂、出血,视网膜脱离和视神经损伤.其中以视网膜震荡多见.结论 对于眼挫伤患者,只要屈光间质清晰,都应检查眼底,行FFA检查,以判断眼底病损伤部位及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9.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不良反应1047例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中的不良反应。方法 对1047例的FFA中出现不良反应的93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就其发生时间、种类、与年龄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1047例FFA中出现不良反应者93例,占8.88%。其中发生时间在21~60秒者发生率最高,共65例,占69.89%;年龄发生在21~50岁者较多,共73例,占78.49%;胃肠道反应、心血管反应、变态反应3种反应中,以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最高,共64例,占68.8l%,最严重者是心血管反应中的休克现象。结论 FFA严重的不良反应报道逐年增多,因此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时刻做好急救的各项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 syndrome,VKHS)荧光眼底血管造影特点。方法对16例(32眼)VKHS患者做了详细的眼部检查,并行眼底彩色照相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结果16例(32眼)VKHS患者中,急性期患者FFA:造影早期所有患者双眼后极部均表现为多发性散在强荧光斑点,如墨渍样扩大并彼此融合,24眼晚期呈大小不一多囊样高荧光。恢复期患者FFA:早期后极部弥慢性色素脱失,透见脉络膜荧光,显露脉络膜大血管,后期盘周着色性高荧光。结论VKHS具有选择性损害视网膜色素上皮的特点,FFA的特征性表现对该病早期诊断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S)急性期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特点.方法 对26例(49只眼)VKHS急性期患者进行详细眼部检查,并行眼底彩色照相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等检查.结果 26例(49只眼)急性期患者FFA表现:造影早期36只眼视盘表面放射状毛细血管扩张、染料渗漏至后期呈强荧光;23只眼后极部及中周部脉络膜背景荧光呈斑点状充盈缺损或迟缓;8只眼放射状条形低荧光;42只眼后极部及中周部表现为多发性强荧光斑点,如墨汁样扩散并彼此融合,后期呈大小不等多湖状染料积存的高荧光.结论 VKHS具有选择性损害视网膜色素上皮的特点,FFA的特征性表现对该病早期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Stargardts病(STGD)患者视网膜和脉络膜在荧光素造影检查中可能出现的异常变化.方法 对65例(130眼)STGD患者行常规眼科检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结果 FFA检查:所有病例黄斑部呈现斑点状透见荧光,部分带有斑点状遮蔽荧光.44眼呈现典型的"牛眼征",4眼黄斑萎缩区显露脉络膜的粗大血管,56眼黄斑区以外散在点状透见荧光,116眼呈暗脉络膜征,22眼视盘高荧光,6眼视盘分支静脉充盈迟缓,1眼可见小血管着染伴渗漏.结论 根据STGD患者出现的FFA异常变化,可以初步了解其所处的病变程度,提示FFA是一种诊断STGD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nography,OCT)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临床诊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对14例28只眼VKH患者早期行OCT检查,并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全部病例均应用甲强龙冲击3天后糖皮质激素口服治疗,在用药前、口服药前及口服强的松1周、1个后月均行OCT检查.结果 14例28只眼VKH患者早期OCT检查表现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及色素上皮层渗出性脱离、隆起呈泡状或多囊状.神经上皮最大脱离高度4058μm,最小脱离高度156 μm,平均(2869±138.65)μm,最大脱离直径超过6 mm扫描范围,最小直径1348 μm,色素上皮单发或多发脱离,应用甲强龙冲击3天后神经上皮脱离快速消退,神经上皮最大脱离高度2058 μm,最小脱离高度49μm,平均(1345±115.85) μm,最大脱离直径2568 μm,最小直径563μm,平均(1078±98.43)μm,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7~10天后 神经上皮及色素上皮脱离均消退,视乳头水肿明显减轻,所有患者均恢复至发病前视力,1个月后黄斑区神经上皮及色素上皮恢复正常,合并视乳头水肿者水肿均消退,视力稳定无下降.结论 OCT在VKH临床早期诊断、诊疗效果的评价以及与患者沟通方面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S)急性期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特点.方法 对26例(49只眼)VKHS急性期患者进行详细眼部检查,并行眼底彩色照相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等检查.结果 26例(49只眼)急性期患者FFA表现:造影早期36只眼视盘表面放射状毛细血管扩张、染料渗漏至后期呈强荧光;23只眼后极部及中周部脉络膜背景荧光呈斑点状充盈缺损或迟缓;8只眼放射状条形低荧光;42只眼后极部及中周部表现为多发性强荧光斑点,如墨汁样扩散并彼此融合,后期呈大小不等多湖状染料积存的高荧光.结论 VKHS具有选择性损害视网膜色素上皮的特点,FFA的特征性表现对该病早期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统计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是目前最为常用的眼底检查方法。其检查时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现将我院眼科 2 0 0 0年 1月~2 0 0 3年 7月检查的 16 6 2例患者 ,其中有 16例有不良反应的 ,现总结汇报如下。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 :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 16 6 2例 ,其中男10 17例 ,女 6 4 5例 ,年龄最小 5岁 ,最大 82岁。所有患者身体基本健康 ,均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史 ,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 ,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 ,血压、血糖控制在正常值范围内。2 .方法 :采用的是广西梧州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2 0 %荧光素钠注射液 (规格为 3ml∶ 0 .6 g)。对于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S)急性期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特点.方法 对26例(49只眼)VKHS急性期患者进行详细眼部检查,并行眼底彩色照相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等检查.结果 26例(49只眼)急性期患者FFA表现:造影早期36只眼视盘表面放射状毛细血管扩张、染料渗漏至后期呈强荧光;23只眼后极部及中周部脉络膜背景荧光呈斑点状充盈缺损或迟缓;8只眼放射状条形低荧光;42只眼后极部及中周部表现为多发性强荧光斑点,如墨汁样扩散并彼此融合,后期呈大小不等多湖状染料积存的高荧光.结论 VKHS具有选择性损害视网膜色素上皮的特点,FFA的特征性表现对该病早期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使用护理干预的方法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ICGA)检查中的应用,以减少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方法将476例FFA检查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1与干预组1各238例;将112例ICGA检查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与干预组2各56例;,对照组按常规行FFA和ICGA检查,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针对造影所致的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和神经系统反应等进行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和神经系统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FFA和ICGA检查患者安全、顺利地完成检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眼挫伤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临床表现。方法对68例(78眼)眼球挫伤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结果视网膜震荡43眼中33眼FFA表现为视网膜动脉静脉稍迂曲、黄斑区点状透见荧光。10眼FFA表现为低荧光,无荧光渗漏。视网膜出血8眼FFA表现出血区荧光遮蔽。脉络膜裂伤9眼FFA表现为血管下方弧形弱荧光、造影晚期呈高荧光。黄斑孔6眼:其中板层孔4眼,FFA未见异常荧光;全层孔2眼FFA显示为黄斑区圆形透见荧光。视神经挫伤12眼FFA表现视盘毛细血管扩张及渗漏,晚期呈强荧光;其中1眼视盘灌注时间晚于视网膜中央动脉灌注。结论眼底血管荧光造影能及时准确地了解眼球挫伤后损伤部位和程度,为指导临床诊疗提供依据,应作为眼球挫伤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医原性视网膜血管阻塞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特点.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2002~2005年门诊诊断的医原性视网膜血管阻塞患者9例9眼以及非医原性视网膜血管阻塞患者16例16眼.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FFA检查.比较医原性及非医原性视网膜血管阻塞患者视网膜动静脉循环时间.主要指标动脉充盈出现时间、动脉充盈完成时间、静脉出现层流时间、静脉充盈完成时间.结果 医原性巾央动脉阻塞(4例)及非医原性中央动脉阻塞(12例)FFA表现的视网膜动脉充盈完成时间分别为(79.33±87.04)秒、(19.20±4.61)秒,视网膜静脉充盈完成时间分别为(128.07±149.11)秒、(33.16±15.34)秒.医原性(4例)及非医原性(4例)中央动脉阻塞合并中央静脉阻塞FFA表现的视网膜动脉充盈完成时间分别为(2)1.67±371.26)秒、(30.07±17.26)秒,视网膜静脉充盈完成时间分别为(232.43±358.52)秒、(48.81±11.64)秒.医原性眼动脉阻塞(1例)FFA表现为脉络膜背景荧光及中央动静脉充盈迟缓,血管出视盘后荧光素充盈中断,至晚期10分钟后仍不充盈,视网膜周边广泛无灌注区.结论 医原性视网膜血管阻塞的视网膜动脉、静脉的充盈较非医原性者可能更迟缓.(眼科,2008,17:265-268)  相似文献   

20.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方法:总结连续4 a在本院检查的FFA的8 344例病人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抢救重度不良反应病人的方法。结果:8 344例病人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共693例,占8.30%,其中轻中度不良反应有664例(7.95%);重度反应29例(0.35%)。轻、中度不良反应者一般无须特殊处理,嘱病人深呼吸或休息片刻便能缓解;重度不良反应的病人经过积极的抗过敏及对症治疗,症状得到缓解,未遗留后遗症,无死亡病例。结论:行FFA可发生轻重不一的不良反应,在检查过程中,要重视病人的全身情况,严格掌握好适应证及禁忌证,熟悉各种不良反应的表现和规律,对重度不良反应病人应及时抢救及处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