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报告应用烷化剂对1例特发性膜性肾病(IMN)合并肾病综合征(NS) 患者进行的循证治疗过程。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05年第3期)、MEDLINE(1978-2005)、 CBM disc(1978~2005),查找烷化剂治疗IMN合并NS及与病情缓解有关的系统评价、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等,获取最佳证据用于临床治疗。结果高质量的临床证据表明,烷化剂能明显提高IMN合并NS患者蛋白尿的完全缓解率,其中糖皮质激素 环磷酰胺(MP CTX)的方案是较安全和有效的,但其能否提高肾脏的长期存活率尚不确定。据此,笔者结合临床经验及患者意愿,对患者实施MP CTX免疫抑制治疗,6个月后患者蛋白尿情况有所缓解,目前仍在随访中。结论 MP CTX方案能明显提高IMN合并NS患者的蛋白尿缓解率,但能否提高患者肾脏长期存活率,尚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告1例特发性膜性肾病(IMN)合并肾病综合征(NS)患者应用霉酚酸酯进行循证治疗的结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2005年第3期)、MEDLINE(1978~2006)和CNKI(1978~2006),查找霉酚酸酯治疗IMN合并NS及与病情缓解有关的系统评价、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等,并对所获证据进行质量评价,进而应用于本例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现有C级临床证据表明,霉酚酸酯能提高IMN合并NS患者的蛋白尿缓解率,对激素或烷化剂耐药的患者也有一定疗效,但能否提高肾脏的长期存活率尚无可靠证据。据此,结合医生经验及患者意愿,对患者采取霉酚酸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按患者体重(50kg)使用霉酚酸酯2.0g/d和强的松25 mg/d,并同时给予活血化瘀及对症支持治疗,3月后患者蛋白尿有所缓解。目前仍在随访中。结论现有C级证据表明短期内霉酚酸酯能提高IMN合并NS患者的蛋白尿缓解率,但能否提高患者肾脏长期存活率以及卫生经济学评价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是成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常见病理类型之一,占成人原发肾病综合征(NS)的20%~40%,其治疗一直颇受重视。虽然有关研究已进行了近30年,但由于其病程长、病情自发波动、预后差别大以及药物治疗相对不敏感等特点,所以,至今没有公认的疗效满意的方案。本文结合已有的循证医学资料以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的临床实际经验,就此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原因。IMN通常起病隐匿,预后差异大,虽然有1/3的患者可自发缓解,但仍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原因。近年来,随着医务工作者们研究的深入,IMN在其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已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肾病综合征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环孢素A(cyclosporine A,CSA)与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联合口服泼尼松龙(prednisolone,PSL)治疗的临床效果,寻找适合患者的最佳免疫抑制方案。方法选取2013-2017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环孢素A(cyclosporine A,CSA)或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联合泼尼松龙(prednisolone,PSL)治疗的初发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74例,根据所用治疗方案分为CSA+PSL组38例与CTX+PSL组3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长期随访。记录并分析患者基线水平临床资料及随后的治疗和结果。结果 CSA+PSL组38例患者中有28例(73.68%)在211(149~290)d内达到完全临床缓解,而CTX+PSL组36例患者中有28例(77.78%)在275(195~319)d内达到完全临床缓解(P=0.01)。缓解后,CSA+PSL组7例(18.42%)和CTX+PSL组4例(11.11%)出现复发(P=0.52)。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性别、初始PSL剂量和基线高血压被确定为与缓解独立相关的因素。年龄是缓解患者复发的唯一独立危险因素。两组复发率和复发时间差异无显著性。观察期共报告29例不良事件(CSA+PSL组9例,CTX+PSL组20例),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5)。CSA+PSL组不良事件包括肺部感染、需要药物治疗的新发糖尿病和血清肌酐升高;CTX+PSL组不良事件包括肺部感染、骨髓抑制、血小板减少和肝功能异常。结论在成人肾病综合征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中,初次治疗使用PSL联合CTX或CSA均有很好的缓解率,CSA+PSL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6.
特发性膜性肾病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中医认为证属本虚标实,脾肾亏虚为本,风湿、水湿、湿热、瘀血为标,治以补益脾肾固其本、活血化瘀贯始终、祛风利湿兼通络、急治其标并固卫、中医减毒增其效,辨证辨病相结合,能够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雷公藤多苷对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IMN患者5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生化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6、12个月的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6、12个月的24 hUTP、TC、TG及SCr较治疗前明显下降,Alb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研究组治疗6、12个月的24 h UTP、TG及SCr明显低于对照组,Al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IMN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用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特发性膜性肾病 (IMN)是成人常见的肾病综合征 (NS) ,其中 1/3~ 1/2患者发展至终末期肾衰或死于 NS的并发症 ,而其疗效至今仍争论未决 [1 ,2 ] ,本文应用四联疗法包括强的松、环磷酰胺 (CTX)、抗凝或促纤溶药物治疗 IMN,观察其治疗前后血生化与尿蛋白定量变化 ,病理分期、小管间质病变与疗效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2 8例 IMN系我科住院患者 ,均经肾活检确诊。男 2 1例 ,女 7例 ,男女之比 3∶ 1;年龄 2 1~ 6 5岁 ,平均5 3.9岁 ;病程 3月~ 8年 ,平均 10 .9月 ;入院至肾活检时间平均 8.5天。IMN具备 NS的“大量蛋白…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过肾穿刺活检确诊的IMN患者29例,记录并分析各项临床资料。结果29例患者中年龄〉40岁22例,占75.9%。男女之比是1.64:1。19例(65.5%)患者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NS)。主诉为水肿23例(79.3%)。泡沫尿14例(48.3%),伴血压升高7例(24.1%),伴镜下血尿21例(72.4%),伴。肾功能不全1例(3.4%)。IMN患者24h尿蛋白定量明显增加,血清白蛋白明显降低,血脂明显升高,总钙明显降低,纤维蛋白原(FIB)明显升高,免疫球(FIB)蛋白G明显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和补体C3与正常参考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N肾脏病理改变以Ⅰ期、Ⅰ~Ⅱ期和Ⅱ期为主,共占96.6%。其中10例(34.5%)具有小管间质损伤。13例随诊患者中治疗12个月时8例(61.5%)完全缓解,4例(30.8%)部分缓解。结论IMN多见于中老年,男多于女,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学表现存在一定的特点和规律,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的方案有效。  相似文献   

10.
膜性肾病是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其中特发性膜性肾病(id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占膜性肾病的80%左右[1].既往认为 IMN的病因未明,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IMN是一种器官特异性的自身免疫性足细胞病,肾小球足细胞磷脂酶 A2受体(phospholipase A2 r...  相似文献   

11.
12.
他克莫司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1年1月本院肾内科收治IMN患者41例,随机分为他克莫司组(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及CTX组(CTX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及有效率、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三酰甘油、胆固醇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血清白蛋白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他克莫司组均明显优于CTX组(P〈0.05);他克莫司组治疗6个月后总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48%与65.00%,P〈0.05)。结论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是治疗IMN的有效方案,具有较好的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14.
15.
汪晶华  ;张益民 《新医学》2014,(9):565-568
原发性膜性肾病(IMN)是肾病综合征常见病理类型之一,有关IMN的治疗存在一些争议,主要集中在:IMN存在自发缓解,是否需要等待其自发缓解?早期治疗是否优于晚期治疗、不良反应是否更少?何种免疫抑制方案最佳?ACEI/ARB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降低蛋白尿的方法在治疗IMN中的意义。目前临床对上述问题尚未达成共识,对IMN发病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改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国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预后及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肾活检诊断为IMN的患者,选取随访时间≥12个月的患者,进行临床指标与预后相关性分析.结果 总计137例IMN患者入选,活检时年龄16~73岁,男性占57.66%.至随访终点估计肾小球滤过滤(eGFR) <30 ml/min的患者18例,占13.14%.生存分析显示:活检时有高血压、年龄≥60岁、血肌酐升高(≥133 μmol/L)及随访过程中蛋白尿未发生缓解的IMN患者预后较差.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HR=5.709,95% CI2.173~ 14.998)、年龄≥60岁(HR=18.200,95% CI3.904 ~ 84.869)、活检时血肌酐升高(HR=22.235,95% CI5.586 ~ 89.304)、蛋白尿未缓解(HR =4.681,95% CI1.682~13.060)均为IMN患者进展至eGFR< 30 ml/min的高危因素(P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HR=12.280,95% CI 1.945~77.540)及活检时血肌酐升高(HR=11.450,95%CI2.230 ~58.783)为IMN患者进展至eGFR< 30 ml/min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08,0.030).结论 IMN成人患者预后相对良好,活检时年龄≥60岁及血肌酐升高为IMN患者进展至eGFR< 30 ml/min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泼尼松单药及其联合口服环磷酰胺在治疗以肾病综合征为临床表现的磷脂酶A2受体相关特发性膜性肾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4年5月至2018年6月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肾内科经肾穿刺活检明确病理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患者66例.将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激素组(P组)(28例)和激素联合环磷酰胺...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膜性肾病的疗效。方法将88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膜性肾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强的松治疗同时加用环磷酰胺,每日2~3 mg/kg,总量不超过10 g。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30~40 ml每日1次静滴。观察治疗组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率达到84%,同对照组相比疗效显著提高(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膜性肾病能有效提高完全、部分缓解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小剂量激素联合雷公藤治疗中老年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2月到2022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IMN患者6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采取一般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应用小剂量激素联合雷公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相关生化指标、安全性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90.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Scr、BUN、ALT、AST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LB较治疗前明显升高,24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其中观察组AL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激素联合雷公藤对中老年IMN具有良好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刘兆宇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2):278-280,288
膜性肾病(MN)是以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肾小球基底膜弥漫增厚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其中病因不明者称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IMN起病隐袭,水肿逐渐加重,患者中约80%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表现,其余为无症状蛋白尿。肾病综合征的各种并发症均可在IMN中见到,其中比较常见的是血栓栓塞[1]。目前主流医学治疗IMN主要采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的方法,但治疗效果不甚理想,且多数伴有不良反应。多年来,以整体观念为明显优势的中医疗法在IMN的治疗中一直能够取得确切疗效,中医疗法在IMN治疗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对2014-2019年中医药在IMN的辨治研究进展以关键词“中医药”“膜性肾病”等进行检索,共发现62篇相关文献,通过筛选后对其中15篇有特色的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