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仙灵骨葆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观察补肾壮骨中药仙灵骨葆(主要由淫羊藿、续断、补骨脂等组成)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随机分为治疗组(仙灵骨葆加钙剂治疗)及对照组(单纯钙剂治疗),每组各34例,均治疗12个月。分别在治疗前、持续治疗6个月及12个月时测量骨密度(BMD)值(ρA)和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含量(ρIGF-1),血骨钙素(BGP)含量(ρBGP)和Ⅰ型胶原C端异构肽(β-CTX)含量(ρβ-CTX)等骨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结果]治疗组的骨密度(ρA)在治疗6个月时有轻微上升,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时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增高(P<0.01);对照组的骨密度(ρA)在治疗6个月时轻微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12 个月时有显著性下降(P<0.01);两组比较,在治疗12个月时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血中ρIGF-1和ρBGP水平在治疗6个月、12个月时均增高(P<0.01),而ρβ-CTX水平则降低(P<0.01);对照组血中ρIGF-1、ρBGP水平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ρβ-CTX水平则有显著性升高(P<0.05)。两组比较,治疗组在治疗6个月和12个月时,各项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0.01)。[结论]仙灵骨葆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治疗有效,可能是通过促进骨形成,减少骨质破坏而达到提高骨量的目的;而单纯钙剂不能有效预防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骨量继续丢失。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血清骨钙素(BGP)和尿1型胶原交联氨基端肽(NTx)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的意义。方法:对来自天津地区的382例女性志愿者根据是否绝经和腰椎骨密度(BMD)测定结果分为绝经前组(105例)、绝经后骨量正常组(98例)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组(179例)。应用放免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血清BGP和尿NTx。结果:绝经后骨量正常组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组腰椎、股骨颈、Wards’三角区和大转子BMD均低于绝经前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绝经后骨质疏松组血清BGP和尿NTx均高于绝经后骨量正常组,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绝经后骨量正常组又高于绝经前组,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BGP和尿NTx是评价骨动态改变,预测骨量丢失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根据腰椎骨密度(BMD)扫描结果。将104例受试妇女分为3组。即绝经后骨质疏松组31例,绝经后非骨质疏松组37例,绝经前健康组36例,采用放兔法分别测定血清IL-6、雌二醇(E2)和骨钙素(BGP)水平。[结果]绝经后妇女血清IL-6水平高于绝经前妇女,骨质疏松组又高于非骨质疏松组,以非骨质疏松组IL-6为因变量的多元回归分析显示;IL-6与BMD,E2呈负相关关系,与BGP呈正相关关系。与年龄无显著性相关关系。[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骨丢失属高转换型,IL-6高表达与骨质疏松症发病以及雌激素减少有关。雌激素水平下降可导致IL-6分泌增多,从而刺激骨吸收,骨吸收超过骨形成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围绝经期前后妇女性激素变化与血浆脂蛋白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前后妇女性激素变化与血浆脂蛋白水平的关系,了解性激素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方法对绝经前、围绝经期、绝经后三组妇女共76例,分别测定FSH、LH、PRL、P、E2、T、TCH、TG、HDL-C、LDL-C、apoA1、apoB水平。结果绝经后妇女E2水平较绝经前期及围绝经期妇女明显下降(P<0.01),后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绝经后与围绝经期妇女的FSH及LH均较绝经前期妇女明显升高(P<0.01),绝经后期较围绝经期组升高更明显,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绝经前期与围绝经期妇女的血脂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绝经后期与绝经前期相比,TC、TG、LDL-C、apoB水平升高,HDL-C水平下降(P<0.05)。绝经后妇女E2与TC、LDL-C水平呈负相关,与HDL-C水平呈正相关。结论围绝经期前后妇女体内性激素水平下降与血脂异常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钙剂联合骨化三醇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1年4月广东省揭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8例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34例)服用钙尔奇D,观察组(34例)服用钙尔奇D+骨化三醇,共6~12个月。监测治疗前后骨密度(BMD)、骨钙素(BGP)、血清IL-6、TNF-a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腰椎侧位(L2-4)BMD、血清BGP、IL-6、TNF-a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腰椎侧位(L2-4)BMD、血清BGP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6、TNF-a浓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钙剂联合骨化三醇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疗效肯定,可提高骨BMD、BGD,降低血清IL-6、TNF-a浓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测定绝经前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骨密度(BMD)和血清骨转换标志物水平,了解绝经前SLE患者中骨量减低和骨质疏松的发生率,评价血清骨转换标志物在绝经前SLE患者合并骨质疏松(O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双能X线吸收法检测76例绝经前SLE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的骨密度,罗氏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及对照者血清BGP、PINP及β-CTX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绝经前SLE患者的腰椎和股骨颈BMD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者(P<0.01),绝经前SLE患者中骨量减少的发生率28.9%,OP发生率9.21%.绝经前SLE患者的血清BGP、PINP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者(P<0.05),而血清β-CTX水平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绝经前SLE患者较同龄健康女性更易发生骨量减少和OP,检测血清骨转换标志物BGP和PINP对早期预测绝经前SLE患者合并OP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511例广州地区中老年女性骨密度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中老年妇女全身及腰椎骨密度的变化规律,确定其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方法]统计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在广东省人民医院骨质疏松防治中心就医的511例中老年妇女各年龄组骨密度值及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情况,分析年龄、身高、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体质量和身高的比值)以及绝经与骨密度的关系。[结果]全身骨密度、腰椎正位和腰椎侧位的骨密度与年龄均呈负相关(P<0.01),而与身高和体质量呈正相关(P<0.01和P<0.05),与体质量指数无显著相关性(P>0.05);骨密度在35-39岁达到峰值[(1.09±0.07)g/cm2],40岁以后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也逐渐增高,55岁以后骨质疏松检出率大幅增多,70岁以后全身骨密度测定的骨质疏松检出率超过70%;50岁以前,绝经后期的全身骨密度、正腰骨密度和侧腰骨密度均比围绝经期低(P<0.05或P<0.01),50岁开始,虽然围绝经期的全身骨密度和正腰骨密度已降低到接近绝经后期水平(P>0.05),但侧腰骨密度仍然高于绝经后期(P<0.01);而总体围绝经期的骨密度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龄、身材矮小和低体质量是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绝经后妇女是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绝经后就要开始防范,以减少骨质疏松及骨折的发生;腰椎侧位骨密度检测是早期诊断Ⅰ型骨质疏松症的敏感部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对比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与对照组的各项指标,筛选出骨质疏松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并探讨这些因素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随机选取骨质疏松症病例组及对照组各150例,所有研究对象统一检测血清E2I、GF-lI、L-6、BGp、AKp、以及血钙、血磷的含量;所有对象用双能骨密度仪检测手指、股骨近端、腰椎骨密度,进行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身高无显著性差异(P>0.05),体重、体重指数、绝经年龄、孕产个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职业构成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喝牛奶、常喝浓茶、户外运动、末次生育年龄≥45岁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末次生育年龄≥45岁成为绝经期骨质疏松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这在以往研究中未见报道。常喝牛奶及户外运动(0R值<1.0)为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乌鲁木齐地区汉族和维吾尔族女性绝经后骨代谢水平的特点.方法 选择符合研究对象的358名绝经后汉族和维吾尔族女性,测量骨密度(BMD)、钙(Ca)、磷(P)、骨碱性磷酸酶(BAP)、骨钙素(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25羟基维生素D-3(25-(OH)VD-3 ),按BMD值分为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并进行比较.结果 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汉族及维吾尔族妇女年龄、停经年龄、BGP、BAP、TRACP-5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维吾尔族妇女骨量减少组TRACP-5b明显高于正常组;骨质疏松组年龄、停经年龄、BAP、TRACP-5b明显高于正常组及骨量减少组,BGP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妇女骨量减少组停经年龄、BGP、TRACP-5b明显高于正常组;骨质疏松组年龄、BAP、BGP、TRACP-5b明显高于正常组及骨量减少组,停经年龄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组中,维吾尔族25-(OH)VD-3水平明显低于汉族(P<0.05),BGP水平高于汉族(P<0.05);在骨质疏松组中,维吾尔族年龄及绝经年龄均低于汉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GP、BAP和TRAP-5b在两民族中各自都可以较早的反应出绝经后妇女在3组中骨代谢水平的差异性,可以作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早期检测指标;维吾尔族妇女和汉族妇女在维生素D代谢上可能存在着差异并影响到骨代谢.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抗骨松汤联合钙尔奇D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及对ALP、IL-6的影响。方法:选取75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给予抗骨松汤联合钙尔奇D,对照组30例给予钙尔奇D,治疗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疼痛缓解时间、治疗前后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白介素-6(IL-6)、新骨折发生情况。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89%,对照组为60.00%,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果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疼痛缓解时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果提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ALP、IL-6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碱性磷酸酶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白介素-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新骨折发生情况比较,治疗组无新骨折发生,对照组有1例桡骨骨折发生。结论:抗骨松汤联合钙尔奇D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补肾中药对膝骨性关节炎合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密度及雌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50例膝骨性关节炎合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给予补肾壮骨方冲剂和塞来昔布胶囊口服,疗程3个月,检测治疗前后症状积分、骨密度、性激素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状积分、JOA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缓解(P<0.01),骨密度(BMD)、雌二醇(E2)均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JOA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缓解(P<0.01),治疗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状积分、BMD、E2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补肾中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综合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测定了107例绝经前后妇女TC、TG、HDL-C、LDL-C及E_2、T、FSH、LH、PRL五种激素,发现绝经后妇女TC、LDL-C、TG上升,HDL-C下降,并与绝经年限有关;E_2下降,与绝经方式及时间有关,FSH、LH上升4—6倍,FSH>LH,PRL下降,T不变:血脂变化仅与E_2有关,E_2与TC、LDL-C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与TG不相关;手术绝经影响大于自然绝经。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2例女性胆囊结石和45例女性肝胆管结石患者的血清 FSH、LH 和血浆 E_2、P 和 T 的含量,并与42例正常妇女对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育龄女性胆囊结石患者E_2含量明显升高(P<0.01),T 含量显著减少(P<0.05),绝经后胆囊结石患者 T 含量明显减少(P<0.01),P 含量显著升高 (p<0.01),育龄女性和绝经后胆囊结石患者 E_2/T 比值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育龄女性肝胆管结石患者卵泡期 E_2、T 及 E_2/T 比值有显著改变,提示女性胆结石患者存在明显的垂体-性腺轴激素合成或代谢的异常.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62例女性胆囊结石和15例女性肝胆管结石患者血清 FSH、LH和血浆 E_2、P、T 的含量.并与42例正常妇女对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育龄女性胆囊结石患者 E_2含量明显升高(P<0.01),T 含量显著减少(P<0.05),绝经后胆囊结石患者 T 含量明显减少(P<0.01),P 含量显著升高(P<0.01),育龄女性和绝经后胆囊结石患者 E_2/T 比值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育龄女性肝胆管结石患者卵泡期 E_2、T 及 E_2/T 比值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女性胆结石患者存在明显的垂体一性腺轴激素合成或代谢的异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代谢指标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过 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不同部位的骨密度(BMP)值,将 272例中老年志愿者分为骨质疏松组(OP)和对照组,采用放 射免疫方法,对其血清骨钙素(BGP)、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 (PINP)、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ICTP)的含量进行测定. 结果:OP组的血清BGP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显著 性(P<0.05);OP组的血清PINP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清 ICT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联合检测BGP,PINP和ICTP水平可直接反映骨胶原合 成和降解状态,对于判断老年骨质疏松症的进程以及指导骨 质疏松症的用药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良性乳腺疾病病人和浸润性乳腺癌病人之间及激素受体(HR)阳性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病人之间的血脂水平差异,分析血脂水平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初诊为浸润性乳腺癌的100例病人为观察组,其中HR阳性50例,HER-2阳性50例;另外选取同期住院治疗的与其一般资料相匹配的100例良性乳腺疾病病人作为对照组,检验所有对象血浆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分析血脂代谢水平与浸润性乳腺癌之间的关系,同时进一步探讨HR阳性乳腺癌病人和HER-2阳性乳腺癌病人之间的血脂差异。结果观察组病人血清TC、TG、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按是否绝经分层分析发现,除LDL-C水平外,其他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ER-2阳性乳腺癌病人TC、TG、LDL-C水平明显高于HR阳性乳腺癌病人(P < 0.05),HDL-C水平明显低于HR阳性乳腺癌(P < 0.05)。结论女性血脂水平和乳腺癌患病风险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高TC、TG、LDL-C和低HDL-C水平可能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及分子分型存在着一定关系,提示脂质分析是乳腺癌分子分型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7.
通过测定年龄在42~49岁之间患有更年期综合征表现为肾虚的妇女与正常妇女的骨密度值及血清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_2)值,以探讨近绝经期妇女骨矿含量与“肾”的关系。结果:肾虚组的桡尺骨密度及其均值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肾虚组的血清FSH值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0.01);肾虚组的血清E_2值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结果在明:①肾虚患者较非肾虚患者易患骨质疏松症,提示骨密度的微观检测可作为观察肾虚疗效的客观指标;②提示了近绝经期妇女骨矿含量随着雌激素水平的下降而减少,为补肾法防治近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罗洁梅  陈兰 《西部医学》2013,25(5):708-710
目的探讨不同绝经状态妇女的临床表现特点和血清性激素水平,为女性身心保健提供依据。方法将154例绝经状态的妇女按月经状态分成围绝经期组(n=48)、绝经早期组(n=65)和绝经晚期组(n=41),采用改良Kup-perman评分法对患者进行绝经症状评分,放免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Kupperman评分绝经早期组和绝经晚期组均显著高于围绝经期组(P<0.01);绝经早期组与绝经晚期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3组改良Kupperman评分症状分级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绝经早期组和绝经晚期组血E2下降,FSH、LH升高,与围绝经期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绝经早期组与绝经晚期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绝经期妇女改良Kupperman评分明显高于围绝经妇女,以绝经晚期更为显著,症状是否发生及其轻重程度与性激素(E2、FSH、LH)水平变化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侧卵巢切除术对围绝经期妇女骨密度、身体成分及性激素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行双侧卵巢切除术的围绝经期患者33例(卵巢切除组),以同期更年期门诊自然绝经妇女35例为对照组,采用美国GE-Lunar-Prodigy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和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妇女在闭经6和12个月时的骨密度、脂肪含量、肌肉含量及性激素。结果两组妇女在闭经后6和12个月时,骨密度、脂肪含量、肌肉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闭经6个月时,卵巢切除组的雌二醇(E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4.79±22.17)U/Lvs(32.74±31.02U/L)](P〈0.05);闭经后12个月时,卵巢切除组的E2和卵泡刺激素(FSH)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2:(8.09±4.38)U/Lvs(25.92±3.53)U/L;FSH:(64.88±18.39)U/Lvs(40.69±31.63)U/L](P〈0.05)。结论围绝经期双侧卵巢切除后12个月内主要表现为E2和FSH改变,而E2水平的降低对骨密度、脂肪含量以及肌肉含量的影响并未显现。  相似文献   

20.
麦爱芬  陈社安 《中外医疗》2012,31(23):18+20-18,20
目的探讨佛山市不同孕期妊娠妇女血清总胆汁酸(TBA)在正常妊娠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方法用酶法检测孕妇血清中的TBA水平。结果早孕较非妊娠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孕和晚孕组的孕妇血清中TBA水平分别较非妊娠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晚孕组与中孕组相比血清TBA水平也有明显升高,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TBA在妊娠过程中持续升高,孕妇在妊娠时就有潜在发生妊娠性肝内胆汁瘀积症(ICP)的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