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自1976年应用HBsAg-iRN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以来,有关资料报道HBsAg-iRNA对降低HBsAg滴度,促使HBsAg,HBeAg阴转有一定作用,有的认为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接受贺普丁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的治疗效果。方法:178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而治疗组用贺普丁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2年;对照组单用贺普丁治疗2年。结果:贺普丁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1年(12个月)后,HBV-DNA阴转率为47.3%,HBsAg血清阴转率20.4%;治疗2年(24个月)后HBV-DNA阴转率升至72.0%,HBsAg血清阴转率升至29.0%,ALT复常率为65.6%;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贺普丁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76例HBsAg阳性者HBV血清学标记进行41/2年随访,发现了慢性迁延性肝炎(CPH)和慢性活动性肝炎(CAH)备1例。半年后复查时阴转率为40.8%;45例仍持续阳性。45例HBsAg携带者在4年期间经多次检测HBV血清标记,HBsAg阴转13例。阴转率为28.9%,阴转时间平均1.13年。HBsAg携带者随着HBsAg和抗HBc滴度越高,阴转率越低。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174例乙型肝炎病毒血症的血清HBsAg阴转时间进行观察。其中急性乙型肝炎62例,阴转者只有18例(29%),远较文献报告的同期阴转率(90~95%)为低,提示南昌地区近年来急性乙型肝炎有慢性化趋向:慢性乙型肝炎27例,阴转者4例(15%);健康HBsAg携带者85例,阴转者5例(5.8%)。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分析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发生HBsAg阴转病例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特点,探讨影响HBsAg阴转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3年间收治并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CHB患者61例,对其中发生HBsAg阴转的病例进行临床、实验室指标等分析.结果 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61例患者中,5例发生HBsAg阴转(占8.2%),56例未阴转(占91.8%);HBsAg阴转组平均年龄(26.5±7.5)岁,HBsAg阳性史平均(4.3±1.7)年;HBsAg未阴转组平均年龄(35.7±8.3)岁,HBsAg阳性史平均(6.7±2.8)年.阴转组基因分型均为B型,HBV DNA滴度治疗前较未阴转组低,未合并其他肝炎病毒感染,无乙肝家族史,既往未用过抗病毒药物治疗,治疗前均为HBeAg阳性的乙型肝炎.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抗病毒治疗CHB可以获得HBsAg的阴转,HBsAg的阴转可能与患者的基因分型、HBV DNA滴度、年龄、HBsAg阳性史、家族史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作者应用大剂量聚肌胞联合蝮蛇抗栓酶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20例,与灭澳灵加丹参注射液对照组20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治疗组 HBsAg 阴转13例(65%),ALT 复常18例(90%);对照组 HBsAg 阴转2例(10%),ALT 复常7例(35%)。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挺示大剂量聚肌胞联合蝮蛇抗栓酶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抗 HBV 复制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变异与隐匿性感染的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我国是HBV的高感染地区,约1.2亿人携带HBV,其中约1/4的人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肝病,包括肝硬化和肝癌,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多数HBV感染无明显临床症状,血清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和病毒血症是HBV感染的主要证据。血清HBsAg阴转及抗-HBs的出现一直被认为是HBV清除和临床痊愈的标志。但随着HBV—DNA检测技术灵敏度和特异度不断提高,在HBsAg阴性、但抗-HBs阳性者的血清中也可检测到HBVDNA。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在一些HBsAg阴转的急性自限性乙型肝炎或慢性HBV感染者、以及经抗病毒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中,血清或肝脏组织中均可检测到低水平的HBVDNA。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HBsAg阴转的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并发肝癌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HBsAg阴转的慢性乙肝并发肝癌40例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的33例HBsAg阴转的非肝癌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HBsAg阴转的慢性乙肝并发肝癌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男性、HBsAg阴转年龄>50岁、肝硬化、肝癌家族史、HBV DNA(+)是HBsAg阴转的慢性乙肝并发肝癌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sAg阴转年龄>50岁、肝硬化、肝癌家族史是HBsAg阴转的慢性乙肝并发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HBsAg阴转的慢性乙肝患者仍有可能进展为肝癌,HBsAg阴转年龄>50岁、存在肝硬化基础、肝癌家族史是并发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此类患者,应定期检测AFP、腹部彩超等检查,以排除肝癌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对222例HBsAg携带者进行了四年动态观察.其血清学转归:HBsAg阴转46例,阴转率20.72%;HBeAg阴转25例,阴转率34.72%.其临床转归:康复46例.慢性携带者117例,急性肝炎12例,慢性肝病22例.轻微肝功能损害25例.影响转归的主要因素是HBsAg滴度、年龄及HBeAg-抗HBe系统.HBsAg、HBeAg阴转和HBsAg滴度呈负相关.和年龄呈正相关;HBeAg阳性者HBsAg阴转率低,且易倂各种急、慢性肝病  相似文献   

10.
<正>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是传播乙型肝炎的重要传染源之一,探讨这些携带者的远期变化及影响阴转的有关因素,将有助于乙型肝炎的防治。我们于1980年4月至1986年4月对173例HBsAg携带者作了为期6年的追踪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慢性乙型肝炎(CHB)发病率高,病程长,反复性大,特别是对HBsAg、HBeAg阳性阴转,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作者近期使用朝阳丸治疗CHB90例,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病例选自我院1994年6月至1995年10月间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0例。诊断与分型按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肝炎诊断与分型标准。其中无症状携带者20例,慢性乙型肝炎轻度50例、中度20例;男性54例、女性36例,男女比例为1.5’1;平均年龄33.2士10.9岁(17~60岁);病程半年一5年以上。90例患者均为HBSAg、抗HBc阳性…  相似文献   

12.
袁平戈 《肝博士》2006,(3):41-42
经调查,我国有58.4%的人曾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HBV),但发展为慢性HBV感染者不到10%(HBsAg阳性率9.09%),说明大多数人感染了HBV后,可以通过机体的免疫功能,战胜“来犯之敌”,获得抵抗力。多数人感染HBV后,可无临床症状,自己毫无知觉,需要检测HBV标志物(俗称“二对半”)才能明确诊断,其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是HBV感染的重要依据。而血清HBsAg阴转及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的出现,一直被认为是HBV清除和临床治愈的标志。  相似文献   

13.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国内发病率较高,危害较大。目前国内外都在积极探索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及使 HB sAg 阴转的方法。国内曾有秦绍明等报道用聚肌胞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使 HBsAg 阴转。我们于1987年5月至1988年1月进行了聚肌胞与灭澳灵联合应用使 HBsAg阴转的近期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慢性乙型肝炎与肝硬化患者血清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载量水平,探讨其与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经临床确诊的184例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化的患者,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和肝硬化组,各9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HBV DNA定量检测及乙型肝炎5项定量检测,对比2组患者血清HBsAg和HBV DNA载量水平及其相关性。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患者的HBsAg及HBV DNA载量水平均较乙型肝炎肝硬化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及HBV DNA载量水平在慢性乙型肝炎组及乙型肝炎肝硬化组中呈正相关。结论血清HBsAg及HBV DNA载量水平可有效反映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的情况,且HBsAg与HBV DNA载量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干扰素加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干扰素α-2b300万单位,肌注,每日1次,肌注1月后再改为隔日肌注,用2个月;胸腺肽100mg加入10%的葡萄糖静滴,每日1次,共用3个月。对照组:只用干扰素,剂量、疗程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中ALT复常率为86.7%,HBsAg阴转率为13.3%,HBeAg阴转率66.7%,HBV DNA阴转率为70.0%;而对照组中ALT复常率为83.3%,HBsAg阴转率为10.0%,HBeAg阴转率40.0%,HBV DNA阴转率为50.0%。随访半年,治疗组HBeAg、HBVDNA19例阴转,而对照组仅9例阴转。结论:干扰素加胸腺肽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协同作用,可以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香菇多糖联合乙肝疫苗治疗慢性乙肝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香菇多糖联合乙肝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4例,与对照组国产α-2b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0例对照,治疗组ALT复常率75%,HBeAg阴转率54.12%,HBV-DNA阴转率为45.83%,与对照组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肯定,香菇多糖联合乙肝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较之干扰素治疗价格便宜,毒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核糖核酸对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后肝硬变治疗效果。方法:对112例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后硬变患用核糖核酸60mg/d,加10%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疗程1-3个月,并采用随机分组方法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结果:使用核糖核酸满疗程后,54例A/G比值异常11例恢复正常,13例有效,总有效率44.44%,98例HCeAg阳性阴转7例,阴转率为7.1%,76例HBeAg阳性阴转25例,阴转率为32.8%。结论:用核糖核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后肝硬变疗效可靠,在改善肝细胞合成蛋白功能,提高血清白蛋白及A/C比值以及乙肝标志物阴转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显示核糖核酸有一定抗病毒能力,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后硬变较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乙型肝炎表而抗原(HBsAg)阴转的有效方法,我院对50例病人用干扰素诱导剂聚肌胞注射液治疗,进行了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孙祁岩  赵伟  罗婵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6(10):1126-112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阿糖腺苷治疗后肝组织中HBsAg、HBcAg的表达。方法:选择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33±4岁),静脉滴注阿糖腺苷400mg/d(1次/d)×2M。治疗前、后分别行肝穿刺活检,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检测其肝组织中HBsAg、HBcAg。结果:阿糖腺苷治疗前患者肝组织中HBsAg、HBcAg分别检出20例、18例,治疗后分别减至12例、10例。阿糖腺苷治疗前后肝组织中HBcAg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阿糖腺苷治疗前后肝组织中HBsAg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阿糖腺苷可以有效促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HBcAg阴转。  相似文献   

20.
试用民间药用真菌槐耳冲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20例,旨在观察其对血清HBV复制标志中e系统的影响。结果显示,治疗组20例HBeAg阴转6例,占30%,其中有3例HBeAb转为阳牲,有1例在HBeAg转为HBeAb时HBsAg阴转。对照组10例(IL-2)中HBeAg有4例阴转,占40%。两组比较阴转率相似。初步证明槐耳菌冲剂的活性成分可能对HBV复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