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妇产科手术切口感染38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解妇产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有效控制切口感染的发生,笔者对3年医院妇产科收治的手术住院病历进行调查。1资料与方法对2001年6月~2004年6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628例手术患者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参照《医院感染学》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2结果2.1各类手术与切口感染的关系调查妇产科收治的各类手术628例,手术后切口感染38例,切口感染率为6.05%,其中Ⅰ类手术感染率为1.28%,Ⅱ类手术感染率为90.60%,Ⅲ类手术感染率为16.66%。2.2急诊手术急诊手术感染率为3.48%,非急诊手术感染率为1.68%,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2.3手术时间手术时间<1…  相似文献   

2.
73例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 临床资料1998年 1月~ 1999年 12月我院外科收治住院患者6 76 6人 ,手术切口感染 73例 ,感染率为 1.0 9% ,患者年龄在2~ 75岁 ,切口感染分泌物送检 40例 ,培养出 5 4株细菌 ,G-菌株 40株 ,G 菌株 14株均有较强的耐药性。2 结果与分析2 .1  73例手术切口感染有以下特点 ,6 0岁以上 15例 ,感染率为 2 0 .5 % ;11~ 2 0岁的 5例 ,占感染总数的 6 .8%。手术前住院 5 d以上的感染率较高 2 5 .5 % ,1~ 3 d的感染率较低9.5 % ,手术时间超过 3 h以上的感染较高为 30 .5 % ,手术时间在 1h以内的感染率为 19.18% , 级切口感染率较高为33.6 % ,…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造成手术患者腹部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并探讨预防其发生的对策,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0月医院住院接受腹部手术治疗的1 5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感染切口的病原菌;对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1 568例患者中,出现切口感染的患者有34例,感染率为2.17%;多因素logistic结果显示,患者年龄≥60岁、急诊手术、普通手术室、参观手术人数≥3人、手术时间≥2h、接台手术是腹部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共检出34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17例占50.00%。结论本研究通过对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究引起腹部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病原学特点,以帮助临床医师根据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措施,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我院 1986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 ,发生腹部切口裂开 6 7例 ,占同期腹部手术总数的 0 .86 %。本文对切口裂开的相关因素、治疗和预防 ,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6 7例 ,男 4 9例 ,女 18例 ,年龄 6个月~ 76岁 ,平均 5 2 .5岁 ,6 0岁以上 5 2例 ,占77.6 %。急诊手术 39例 ,择期 2 8例。原发病为良性疾病 5 4例 ,恶性肿瘤 13例。原手术前合并休克16例 ,颅脑损伤 3例 ,血气胸 1例 ,糖尿病 11例 ,慢性支气管炎 13例。血红蛋白 <10 0g/L 4 9例(73.1% ) ,白蛋白 <35 g/L 36例 (5 3.7% )。上腹正中切口 19例 ,下腹正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预防腹部Ⅱ、Ⅲ类手术切口感染的方法,以达到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的目的。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2月-2004年10月胃肠道手术112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仅发生切口感染1例,感染发生率为0.9%。结论术中手术切口的恰当处理,手术前后合理使用抗生素,可明显降低腹部Ⅱ、Ⅲ类手术切口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自制小引流管预防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切口感染是阑尾炎术后常见并发症 ,一旦发生 ,将延长患者住院日 ,增加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自 1998~ 1999年两年 ,我院共收治急性阑尾炎 10 2例 ,手术治疗 89例 ,一律采用自制小引流管引流切口 ,与 1996~ 1997年两年阑尾手术94例作对照 ,切口感染率明显降低。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6 8例 ,女 2 1例 ,年龄 7~ 78岁 ,平均 37岁 ,切口用自制小引流管引流。对照组年龄、性别与本组作统计学处理 ,相差无显著性 (P>0 .0 5 ) ,两组手术方法均采用传统术式 ,有可比性。1 .2 方法 阑尾手术关腹缝完腹膜后 ,取一次输液器头皮针 1根…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手术切口部分延期缝合法预防急诊腹部切口感染.方法 急诊手术采用切口部分延期缝合法161例患者(延期缝合组),手术结束缝合切口时,0.9%氯化钠冲洗切口,选择1处或2处垂直褥式缝合皮肤暂不打结开放,安放皮片引流,术后1 ~2d拔除皮片,4~5d打结关闭开放的皮肤,术后8~9d即可拆除后打结的缝线.观察手术时间、切口裂开及感染情况,并与急诊手术采用切口常规缝合法137例患者(常规缝合组)比较.结果 延期缝合组无切口感染和切口裂开发生,住院时间(13.4±1.6)d.常规缝合组发生切口感染23例,切口感染率16.79%,切口裂开7例,切口裂开率5.11%,住院时间(22.6±2.1)d.两组切口感染率、切口裂开率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切口部分延期缝合能有效预防急诊手术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8.
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以《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诊断标准,分析各调查因素对切口感染率的影响,筛选出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2009年1月1日-10月30日医院实行腹部外科手术共1216例,发生切口感染48例,感染率为3.95%,其中Ⅰ类切口感染率为0.78%,Ⅱ、Ⅲ类切口感染率为6.25%;性别、年龄、肥胖、糖尿病、切口分类、手术性质、手术时间均是普通外科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加强对危险因素的监测与调控有利于降低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中南医院手术病人术后的切口感染情况 ,降低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 ,将 2 0 0 2年 1~ 1 2月手术后的病人进行综合性常规监测与手术相关的感染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 ,便于今后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资料来源 收集全院 2 0 0 2年 1~ 1 2月大手术病人 335 2例 ,逐份查阅原始记录 ,填写统一表格 ,包括病种、年龄、性别、手术持续时间、住院天数、麻醉方式、术前用药等项目。1 .2 医院感染率的调查 由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的专职人员提供。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的诊断按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普外科腹部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以预防控制手术切口感染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24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切口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判断,比较合并切口感染及无感染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接台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应用抗菌药物等差异.结果 2450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80例,感染率为3.27%,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切口感染因素包括:年龄≥60岁、体质量指数≥24.0、接台手术时间≥2h、术后应用抗菌药物,4年发生切口感染率分别为5.31%、5.68%、5.37%、5.45%;OR值分别为3.87、3.56、2.97、2.89.结论 普外科腹部切口感染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应针对上述因素采用针对性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1.
门诊手术与感染相关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门诊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监控的重要部门,其洁净程度及消毒、灭菌、隔离等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为降低术后感染率,提高手术质量,我们对外科门诊手术患者进行了术后监测,分析与手术感染的相关因素,以降低手术感染率。1资料与方法2006年1-6月我院对1 304例门诊手术患者采取跟踪监测,以医院感染监测规定外科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和外科切口深部感染的标准为依据,按清洁切口(Ⅰ类),清洁污染切口(Ⅱ类),污染切口(Ⅲ类)分类,进行了回顾性分析。2结果2·1年龄、切口类型与感染发生率的关系年龄<30岁其感染率为0·38%、30~50岁为0·45%、>50岁为1·70%。…  相似文献   

12.
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目的了解某院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原因,以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切口感染率。方法对2003年全年普通外科手术进行登记,并回顾性调查一年中其手术切口感染状况。结果该科手术切口感染率为6.44%。其中,Ⅰ、Ⅱ、Ⅲ类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01%、8.17%、13.04%,三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41.6,P<0.005);14~45岁、46~60岁、>60岁者切口感染率分别为3.79%、5.92%、15.04%,三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35.2,P<0.005);急诊与择期手术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3.95%与4.38%,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144,P<0.005);手术持续时间≥120min与<2120min者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2.63%与3.70%,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44.8,P<0.005);住院时间≤7d、8~14d、≥15d者切口感染率分别为0.34%、5.21%、14.21%,三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91.2,P<0.005);男性与女性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分别为6.98%与5.63%,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1.6,P>0.05)。结论该院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率较高,其发生与患者切口类型、年龄、手术性质、手术持续时间、住院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13.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在医院感染中居第3位,为了降低手术切口的感染率,对2009年1月-2010年1月住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制定相应的对策.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统计2009年1月-2010年1月外科住院手术患者921例,年龄6~80岁,胸腹部手术共804例,甲状腺手术80例,大隐静脉手术37例. 1.2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47例患者,按事先设计的调查表逐项填写,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出院诊断、住院天数、手术部位、侵入性操作,最后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2结果与讨论  相似文献   

14.
神经内科患者疾病种类多 ,病情较重 ,常需卧床 ,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我们对该类患者进行监测以探讨其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以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1 资料与方法1 .1 调查对象  2 0 0 2年 1~ 1 2月本院神经内科所有住院患者。1 .2 调查方法 采用前瞻性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将资料进行汇总与统计学处理。1 .3 诊断标准 依据《医院感染学》[1] 中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诊断。2 调查结果2 .1 感染率  2 0 0 2年 1~ 1 2月神经内科共出院 10 84例患者 ,发生医院感染 88例 ,感染率 8.1 2 %。2 .2 感染部位 以下呼吸道最多见 ,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腹部Ⅲ类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以便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切口感染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3年6月急诊外科204例腹部Ⅲ类手术切口患者临床资料,每份病例均填写统一调查表格,所有数据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2010年8月-2013年6月204例患者中切口感染48例,感染率23.5%;单因素分析显示,切口感染率≥60岁、肥胖、切口长度≥12cm、手术时间≥2h及有基础疾病均高于14~59岁,非肥胖、切口长度<12cm及无基础疾病患者(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龄、肥胖、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基础疾病是腹部Ⅲ类手术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部Ⅲ类手术切口高感染率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临床上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相应的干预以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与切口感染的关系,以期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的发生.方法 收集1847例普外科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847例患者中发生腹部切口感染81例,切口感染率4.39%;≥60岁年龄组的598例患者有37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6.19%,明显高于<60岁和<30岁年龄组的感染率3.62%和3.39%(P<0.05);手术时间>2 h患者有62例感染,感染率为5.36%,明显高于手术时间在<2h患者的感染率2.75%(P<0.01);合并基础疾病患者有49例感染,感染率为5.63%,高于无基础疾病患者的3.28%(P<0.05);Ⅲ类切口的感染例数为40例,感染率为6.53%,明显高于Ⅱ、Ⅰ类切口的3.95%和2.22%(P<0.01);夏季患者的感染率为6.64%,高于其他3个季节的感染率3.82%、3.63%和3.10% (P<0.05),单因素分析切口感染与年龄、手术时间、合并基础疾病、手术季节、手术切口类型有相关性,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时间和手术切口类型是切口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普外科切口感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发生率较高,为预防控制其发生率,应当根据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腹部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为预防与制定临床护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5年3月医院行腹部手术患者1 829例,分析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方法分析感染相关因素,并制定与执行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1 829例腹部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共54例,感染率为2.95%;急诊手术、平均年龄、手术时间、开腹手术、基础疾病和应用抗菌药物等为腹部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基础疾病是影响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54例切口感染患者经抗感染治疗,均治愈出院。结论腹部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上述因素提出适宜的护理干预方式,有利于降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促进患者痊愈。  相似文献   

18.
术前不同备皮方法的切口感染率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术前不同备皮方法(剃毛与不剃毛)对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将1200例腹部及其他非多毛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剃毛组和未剃毛组,各600例。统计分析两组手术切口感染情况。结果剃毛组发生切口感染38例,切口感染率6.33%;未剃毛组发生切口感染31例,切口感染率5.17%;两组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可废弃对腹部及非多毛区手术部位的术前剃毛程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普外科及眼科Ⅰ类手术切口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法 2011年7月1日-12月31日运用目标性调查方法,对普外科、眼科Ⅰ类手术切口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实时跟踪监测,并对监测科室进行主动干预前后的感染发生率等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11年7-9月100例Ⅰ类手术切口患者发生感染2例,感染率为2.00%,感染手术为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抽剥术、乳腺包块切除术各1例;10-12月的239例Ⅰ类手术切口患者发生感染1例,感染率为0.42%,感染手术为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抽剥术;发生感染的手术危险指数为0~1;半年期间Ⅰ类手术切口患者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 对不同危险指数手术患者进行针对性主动干预,实施全程监测跟踪,及时控制和降低危险因素,可有效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20.
52例手术切口感染及裂开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敏 《浙江预防医学》2003,15(10):45-46
随着手术及麻醉水平的提高 ,妇产科手术后的病态率和病死率逐渐降低 ,而术后感染以及切口裂开受到日益关注。本文对我科近三年来发生的 5 2例切口感染及裂开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防治措施。资料与方法1 资料来源  1998~ 2 0 0 0年 ,我院妇科和产科住院手术病人共 4 187例 ,其中切口感染及裂开 5 2例 ,切口感染率1 2 4 % ,现将 5 2例切口感染及裂开原因进行分析。 5 2例年龄 2 3~ 72岁 ,平均 4 2岁。2 手术方式 剖宫产 2 1例、腹式子宫切除 19例、附件或输卵管切除术 9例、阴式子宫切除术 3例、其中腹直切口2 8例 ,横切口 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