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葛根芩连汤配伍与解热药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通过对葛根芩连汤各配伍与解热药效之间的关系来探讨其配伍规律。方法 :运用正交设计方法 ,灭活细菌悬液造成大鼠发热模型 ,以 6h体温反应指数 (TRI6)及平均最大体温反应高度 (△T)为指标 ,观察葛根芩连汤各配伍与药效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 :降低发热大鼠的TRI6值 ,主要作用药物为黄芩 ,葛根能增强黄芩的作用 ,黄连与炙甘草则拮抗。降低△T值 ,主要作用药物为黄芩 ,葛根增强黄芩的作用 ,炙甘草与黄连拮抗黄芩的作用。结论 :在葛根芩连汤的解热药效中 ,其最佳组合为黄芩、葛根。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3,(7):1433-1435
目的:验证葛根芩连汤药效组分抗腹泻的主要药效。方法:在胃排空和小肠推进试验中,以小鼠胃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为指标;在番泻叶所致小鼠腹泻试验中,以腹泻指数为指标,考察葛根芩连汤药效组分抗腹泻作用。结果:在胃排空和小肠推进试验中,葛根芩连汤及其药效组分高、中、低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番泻叶所致小鼠腹泻试验中,葛根芩连汤组及其药效组分高、中、低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葛根芩连汤药效组分具有较好的抗腹泻作用。  相似文献   

3.
葛根芩连汤拆方对埃希氏大肠杆菌抑菌作用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葛根芩连汤各配伍组合对埃希氏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的差异来探讨其配伍规律。方法:用液体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定各煎液对埃希氏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各配伍后煎液的最低抑菌浓度不全相同。结论:葛根芩连汤各配伍组合水煎液对埃希氏大肠杆菌抑菌作用不全相同;在全方中,抑菌作用药物主要为黄连与黄芩,炙甘草与葛根无明显抑菌作用;两药与黄芩、黄连配伍时对其抑菌拮抗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4.
张也  孙晓祝  于淼  赵云丽  于治国 《中草药》2021,52(16):4852-4859
目的研究葛根芩连汤不同组方中活性成分含量的差异,揭示其药效物质的变化规律,进而从化学层面探究葛根芩连汤的配伍规律。方法采用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葛根芩连汤不同组方配伍中13种有效成分(葛根素、大豆苷元、黄芩苷、汉黄芩苷、汉黄芩素、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黄连碱、甘草素、异甘草苷、甘草酸和甘草次酸)的含量。色谱柱为Diamonsil C_(18)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3.5 mmol/L庚烷磺酸钠溶液(含体积分数0.1%甲酸)-乙腈(含体积分数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70 nm;柱温35℃;进样量为20 μL。结果葛根芩连汤中13种有效成分均基线分离、峰形对称,经方法学验证各项效能指标均符合定量分析要求。不同组方配伍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变化规律:葛根与黄芩、黄连配伍时,葛根中的葛根素与大豆苷元以及黄芩中的黄芩苷含量均显著增加;黄芩、黄连与炙甘草配伍时,其中的黄芩苷、汉黄芩苷、汉黄芩素和小檗碱等有效成分均有增加,同时甘草中的甘草酸亦有显著增加;全方配伍时各有效成分均有不同程度增加。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葛根芩连汤及其组方的配伍规律研究。葛根芩连汤全方配伍对葛根与黄芩、黄连及炙甘草中有效成分的溶出均起到促进作用。其中,臣药黄芩、黄连能显著促进君药葛根中有效成分的溶出,起到辅佐君药的作用;而佐使药炙甘草不仅可促进臣药中有效成分的溶出,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臣药对君药的辅佐作用,起到协调全方、增效减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葛根芩连汤两两配伍对总多糖含量的影响,为临床利用葛根芩连汤多糖活性作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苯酚-浓硫酸法和红外分析法,研究多糖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葛根与黄芩配伍时多糖含量为1.46%,与甘草配伍多糖含量为1.48%,与黄连配伍多糖含量为0.99%。红外研究表明,两味中药配伍时有多糖特征峰存在。结论:临床使用时,可增加黄芩、甘草的用量以利用葛根芩连汤多糖活性发挥药效。  相似文献   

6.
葛根芩连汤的现代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丽红  唐于平  王强 《中草药》2010,41(4):670-670
葛根芩连汤为医圣张仲景的名方之一,由葛根、黄芩、黄连与炙甘草4味中药组成.此方广泛用于治疗菌痢、肠伤寒等各科疾患,疗效显著.近年来对其药效物质及其分析方法、药理作用和配伍机制等进行了广泛的实验研究,就近10年来葛根芩连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探索方药现代研究思路与方法提供实践经验与积累.  相似文献   

7.
葛根芩连汤有效组分“止消渴”药效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佳川  顾健  谭睿 《中药材》2012,(7):1132-1135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汤有效组分葛根异黄酮与酒蒸黄连生物碱组分配伍"止消渴"的药效作用。方法:观察葛根芩连汤有效组分对不同糖尿病动物模型及正常小鼠血糖等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葛根芩连汤有效组分能明显或部分降低不同糖尿病小鼠模型的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GHb)的含量,升高血浆胰岛素(Ins)的含量,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IAI)的敏感性,同时对STZ高脂模型引起的血脂紊乱也有明显的调节作用,降低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含量,并能降低正常小鼠血糖。结论:葛根芩连汤有效组分葛根异黄酮与酒蒸黄连生物碱组分配伍"止消渴"疗效确切,具有明显改善糖脂代谢紊乱,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FTI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研究葛根芩连汤中不同配伍时葛根素的溶出变化。方法:对葛根芩连汤中药物的加减、提取﹑浓缩成浸膏,利用FTIR技术进行分析得到11组数据,利用OMNIC软件的图谱加减功能来进行图谱加减,根据吸收峰的强弱推断其药效。结果:黄连有抑制黄芩素溶出的效果,而黄芩可帮助黄连药效提高。全方配伍时有效出峰最强最多。结论:利用FTIR技术可以进行葛根芩连汤配伍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葛根芩连汤治疗腹泻的临床用量情况。方法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1995年至2011年与葛根芩连汤治疗腹泻相关的文献,对其中明确研究方法、处方用量及疗效判定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描述葛根芩连汤治疗腹泻的临床实际用量、治疗疾病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纳入研究文献为16篇,分为成人感染性腹泻、成人急性胃肠炎、成人慢性腹泻及小儿腹泻四大类,成人使用剂量范围为:葛根9~30g,黄芩6~15g,黄连3~10g,炙甘草3~6g。儿童使用剂量范围:葛根3~15g,黄芩2~10g,黄连3~10g,炙甘草3~9g。结论初步得到了葛根芩连汤治疗不同类型腹泻的临床有效剂量范围,可为下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0.
葛根芩连汤不同配伍对黄芩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建立 RP- HPL C法测定葛根芩连汤各配伍组合中的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 ,研究配伍对黄芩苷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 L8(2 7)正交设计及统计方法 (统计软件 SPSS10 .0 ) ,以 HPL C法测定黄芩苷的含量。结果 葛根、黄连对方中黄芩苷含量的影响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 5 ) ,甘草对黄芩苷含量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葛根、黄连、甘草对黄芩苷含量的影响不存在两两交互作用。凡是黄连与黄芩的配伍组合皆有沉淀产生 ,并且沉淀中含有较多的黄芩苷。结论 葛根芩连汤配伍中葛根、黄连能降低黄芩苷的含量 ,甘草没有增加黄芩苷的溶出的作用。 p H值的改变可能是含黄连和黄芩配伍煎液产生沉淀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葛根芩连汤拆方对肺炎链球菌抑菌作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余林中  伍杰勇  罗佳波  邵红霞 《中草药》2003,34(11):1011-1012
目的 通过对葛根芩连汤(GQD)各配伍组合对肺炎链球菌的抑菌作用差异来探讨其配伍规律。方法 采用液体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定各煎液对肺炎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比较各配伍组合后的药效学改变。结果 各配伍煎液的MIC不全相同。结论 GQD各配伍组合水煎液对肺炎链球菌抑菌作用不全相同;在全方中,抑菌作用药物主要为黄连与黄芩,炙甘草与葛根无明显抑菌作用;两药与黄芩、黄连配伍时对其抑菌拮抗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2.
泻心汤配伍理论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泻心汤配伍合理性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 运用正交设计探讨泻心汤各组分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及相互关系。 结果: 体内研究发现黄连、大黄对小鼠ig均有一定的急性毒性作用,测得其小鼠ig大黄的半数致死量(LD50)按生药计为48.92 g/kg;小鼠ig黄连的LD50按生药计为2 047.9 mg/kg;黄芩对小鼠无明显急性毒性作用,未测出其小鼠口服LD50。利用正交设计,以死亡率为指标观察泻心汤各组分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显示:黄连是泻心汤中的主要有毒物质;大黄有降低黄连急性毒性作用的趋势,但作用明显弱于黄芩;黄芩可显著降低黄连的急性毒性,是泻心汤中的主要解毒物质,这可能是泻心汤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较小毒性的重要原因。 结论: 泻心汤中黄连具有一定的急性毒性,黄芩则是其解毒物质,该方的配伍从某种程度上达到了解毒的目的,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其解毒的机制可能与黄连中的生物碱能与黄芩苷或大黄蒽醌生成沉淀有关。  相似文献   

13.
王立  赵瑛 《中成药》2011,33(8):1326-1330
目的 探讨煎煮方式对葛根芩连汤煎剂(T)、黄芩单煎剂(S1)和黄连单煎剂(S2)中黄芩苷( Baicalin,Ba)、小檗碱( Berberine,Be)在家犬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 建立测定家犬血清中黄芩苷、小檗碱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测定不同时刻家犬体内黄芩苷、小檗碱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家犬灌服T、S1、S2后黄芩苷、小檗碱在家犬体内的Cmax 分别为(7.588±0.797) ng/mL(T,Ba)、(7.204±1.368) ng/mL( S1,Ba);(0.323±0.036) ng/mL(T,Be)、(2.044±0.653) ng/mL(S2,Be);tmax分别为(8.333±1.506) h(T,Ba)、(8.066±0.860) h(S1,Ba);(1.750±0.274) h(T,Be)、(2.932±0.532)h(S2,Be);AUC0-∞分别为(268.7±55.97)ng/(h·mL) (T,Ba)、(218.2±77.3) ng/(h·mL) (S1,Ba);(2.098±0.532) ng/(h·mL) (T,Be)和(15.232±8.36) ng/(h·mL) (S2,Be).结论 煎煮方式对黄芩苷、小檗碱家犬体内药动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吴利  彭玲  陈蓉 《河南中医》2021,41(4):527-531
葛根芩连汤具有解表清里之效,主治邪热下利。临床应用指征主要是:①身热下利、肛门灼热、大便不爽或臭秽难闻,甚或脓血便,小便色黄等肠道湿热者;②脘腹胀满、消谷善饥、头身困重、四肢倦怠、口黏、口渴、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等脾胃湿热者;③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者。现阶段虽然对葛根芩连汤的研究已不断深入,但仍有不足,比如目前已有大量动物实验研究证明葛根芩连汤可改变炎性因子水平,改善炎性反应,但相关临床研究较少,今后还需加强临床研究,为葛根芩连汤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多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N Lin  X Gao  J Li  J Zhu 《中国中药杂志》1998,23(10):630-2, inside back cover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common combination of Huanglian(Coptis chinensis) on the erythrocytic osmotic fragilitas of 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 deficiency in rats. METHOD: Various decoctions with Huanglian mixed with Huangqin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and Gancao(Glycyrrhiza uralensis) were orally administered to the G6PD deficiency rat model, and the erythrocytic osmotic fragilitas was measured. RESULT: The erythrocytic osmotic fragilitas after the combined use of Huanglian appears lower than (or equal to) that of Huanglian used alone(or even not used). The fragilitas lowers depending largely on the medicine in combination, dosage and proportion. CONCLUSION: Proper use of Huanglian in combination with Huangqin and Gancao is of some significance in lowering the erythrocytic osmotic fragilitas of G6PD deficiency in rats.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泌尿生殖道感染白假丝酵母菌对黄连、黄芩、七叶一枝花和氟康唑注射液的敏感性,为临床有效控制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白假丝酵母菌芽管药敏试验法,测定黄连、黄芩、七叶一枝花的50%乙醇提取物和氟康唑注射液对从泌尿生殖道感染标本中分离出的52株白假丝酵母菌芽管的最低抑制浓度。结果黄连、黄芩、七叶一枝花的50%乙醇提取物和氟康唑注射液,在一定的浓度下对泌尿生殖道感染白假丝酵母菌芽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芽管的最低浓度分别为1.25,5,2.5 mg/ml和0.125 mg/ml。结论白假丝酵母菌芽管药敏试验法,可为临床快速筛选敏感药物;黄连、黄芩、七叶一枝花的50%乙醇提取物和氟康唑注射液对白假丝酵母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黄连、黄芩、连翘、乌梅、五味子等五种中药颗粒剂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对广东省第二中医院2018年1月~2019年4月分离的29株非重复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实验,并用刚果红平板法和结晶紫染色法半定量挑选生物膜阳性菌株26株;在体外建立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模型,通过肉汤倍比稀释法测定黄连等5种中药颗粒剂对产膜原菌最小抑膜浓度,再通过镜下观察用药前后鲍曼菌生物膜的改变。结果:不同的单体中药颗粒剂对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的抑制浓度有不同程度差异。黄连、乌梅、五味子对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抑膜浓度范围为4~8mg/mL,黄芩的抑膜浓度范围为8~16mg/mL,在实验浓度内连翘对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无抑膜作用。结论:黄连、黄芩、五味子、乌梅对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这四种中药颗粒剂体外抑制鲍曼不动杆菌的作用与其抑膜作用有关系,具体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常言"病下利者多发于阴",然阳证亦多见下利:(1)病在太阳经表,当以葛根汤疏表止利。若兼阳明经表、入里化热,则以葛根芩连汤解表清里;若兼太阴脾虚,则用桂枝人参汤解表温里。太阳变证、邪气内陷,在中焦者,以泻心汤辛开苦降;在下焦,滑脱不止者,以赤石脂禹余粮汤涩肠固脱,水湿偏渗者以五苓散分利水湿。(2)病入阳明成里热腑实,燥屎当结,当用承气汤急下存阴、通因通用。(3)病在少阳半表半里,胆腑郁热所致下利,应用黄芩汤和胆止利。若兼阳明里实,重者用大柴胡汤、轻者以柴胡加芒硝汤和解通下;若兼太阴不足者,则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和解温阳。  相似文献   

19.
三黄泻心汤主要药效成分的含量表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奕  许旭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5):383-385
目的:研究三黄泻心汤煎液(混悬液)中3种主要药效成分黄芩苷、小檗碱和大黄酸的含量与存在形式。方法:用HPLC测定三黄泻心汤、其拆方配伍及单方煎液中3种成分黄芩苷、小檗碱和大黄酸的含量。结果:在得到的200 mL三黄泻心汤中含黄芩苷1 211 mg,小檗碱276 mg,大黄酸25 mg。尽管黄连中的生物碱与黄芩苷和大黄蒽醌会产生沉淀,但黄芩与黄连之间没有显著影响煎出液中的含量,黄芩能明显促进大黄酸的煎出,黄连与大黄之间则存在很强的抑制煎出的作用。结论:酸性成分与碱性成分之间,酸性成分与酸性成分之间都存在相互影响煎出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