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众所周知,下颌生理运动极为复杂,但仍可归纳为三种基本形式:即开闭运动、前后运动及侧方运动。在这三种基本生理运动形式中,以开口运动中的最大开口时,下颌骨髁状突的向前生理运动范围最广。传统的观点认为:在最大开口时,髁状突偕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翼外肌-髁状突骨折进行解剖复位和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的手术适应证、技术要点和功能评价.方法以髁头脱位骨折,髁颈和髁颈下骨折移位角度30°~45°升支垂直高度降低超过4~5mm为适应证,对收治的23例28侧髁状突骨折患者,采用改良的耳颞部"拐杖"型切口或颌后进路,行翼外肌-髁状突解剖复位及张力带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术后3~6个月随诊复查,内容为面型、开口度、开口型、咬合关系、咀嚼力,并以此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面型双侧对称,张口度较术前明显增大,开口型有显著改变,2例术后错牙合患者经一周颌间牵引恢复正常;影象学检查,髁突无移位,骨折无错位.钛板无移位,髁突表面无明显吸收现象,咀嚼有力.2例面瘫患者经治疗后3个月恢复.结论选择合适患者,进行翼外肌-髁状突骨折开放性解剖复位固定,是一种既能恢复解剖形态又能恢复咀嚼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翼外肌-髁状突骨折进行解剖复位和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的手术适应证、技术要点和功能评价。方法:以髁头脱位骨折,髁颈和髁颈下骨折移位角度300。450升支垂直高度降低超过4,5ma为适应证,对收治的23例28侧髁状突骨折患者,采用改良的耳颞部“拐杖”型切口或颁后进路,行翼外肌-髁状突解剖复位及张力带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术后3—6个月随诊复查,内容为:面型、开口度、开口型、咬合关系、咀嚼力,并以此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面型双侧对称,张口度较术前明显增大,开口型有显著改变,2例术后错牙合患者经一周颁间牵引恢复正常;影象学检查。髁突无移位,骨折无错位。钛板无移位,髁突表面无明显吸收现象,咀嚼有力。2例面瘫患者经治疗后3个月恢复。结论:选择合适患者,进行翼外肌-髁状突骨折开放性解剖复位固定,是一种既能恢复解剖形态又能恢复咀嚼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玉龙  张媛媛  范宇  王庆海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8):1074-1075,1078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髁状突骨折术后患者的作用。方法:经耳屏前腮腺入路行翼外肌-髁状突解剖复位后行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髁状突骨折40例,术后进行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干预6周,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张口度和治疗总优良率。结果:6周后患者治疗总优良率为90.0%,明显高于干预前的7.5%(P<0.01);6周后患者张口度亦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结论:翼外肌-髁状突解剖复位骨折术后进行针刺联合康复训练的疗效较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髁突骨折后翼外肌解剖复位与髁突游离复位的骨折愈合情况。方法 2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两组,建立下颌骨髁颈骨折模型,一组行髁突游离复位,另一组行翼外肌解剖复位。术后2、4、6、8周动物颈部血管灌注墨汁后处死,测量两侧髁突前后径、内外径。术侧髁突切片、HE染色后观察分析髁突增殖层、微血管数目及骨参数的变化。结果 术侧与健侧比较,髁突游离复位组髁突内外径4、6、8周术侧减小(P<0.05),翼外肌解剖复位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髁突前后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血管数目比较髁突游离复位组各时间点均少于翼外肌解剖复位组(P<0.05)。除2周时Tb.N外,两组其余骨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中保留翼外肌对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是一个包括关节本身及其周围肌群的综合症。关于该症的论述很多,其说不一,有人称为“颞下颌关节症侯群”,有人称“颞下颌弹疼关节症”等几十种。为了说明此病,先谈谈颞下颌关节的正常结构及其功能。颞下颌关节是由颞骨岩部的关节凹、下颌骨升支的髁状突,及其中间的关节盘组成,三者由关节囊及韧带相连形成关节。如某一部分发生异常,均可影响颞下颌关节的正常功能,临床上出现弹响,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下面分别介绍几种较常见的颞下颌关节疾病:弹响关节(翼外肌功能亢进):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翼外肌过度收缩,将关节盘和髁状突拉过关节结节,而产生撞击,出现弹响。其特点是在开口的末期,闭口的初期发生弹响,单一声调,清脆音。用0.5~1%普鲁卡因5~7毫升行翼外肌封闭。每天1次,  相似文献   

7.
口腔内局部麻醉后,注射部位顽固性疼痛是局麻后常见合并症,处理不当则可发展成张口困难,本文复习了有关解剖,病理生理并介绍了典型病例(共4例)。下颌传导麻醉和上颌结节浸润麻醉均在颞下窝注射,该区前界上颌骨及颧骨后壁,后界下颌骨髁状突和颞骨关节结节,内界颞骨和蝶骨大翼,外界下颌升枝,窝向下开口于下颌升技前缘及齿槽嵴,内侧经翼突上颌裂与眶下裂相通,颞肌,翼内外肌,下齿槽神经,舌神经,上颌  相似文献   

8.
<正> 笔者依据当归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等药理作用,从1985年始试用50%当归液翼外肌封闭治疗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JDS),经50例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0例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65岁。其中翼外肌功能亢进22例,咀嚼肌痉挛18例,关节盘髁状突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9只犬(空白对照1只)颞颌关节紊乱综合症(TMJDS)器质性病变根治术与髁突高位切除术术后的关节结构形态、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的改变进行了观察比较。根治术组见髁突完全再生,软骨修复完善,关节下腔存在,关节盘完整,翼外肌重新附着;髁突高位切除术组普遍形成盘突粘连,并出现关节盘穿孔及关节窝病变。本研究提示:根治术是一种符合生物解剖生理结构的关节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髁突横断骨折对幼年小型猪咀嚼肌的影响。方法 应用幼年小型猪行髁突横断骨折,术后6个月应用磁共振显像(MRI)观察,然后切取双侧咀嚼肌及翼外肌标本进行光镜及透射电镜检查。结果:MRI可见双侧咀嚼肌,翼内肌及翼外肌呈中等强度信号,信号均匀,肌间隙层次清晰,双侧对称,无异常信号,光镜观察咀嚼肌和翼外肌横截面切片在不同时间均未显任何破坏现象,透射电镜髁突横断骨折后6个月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对1998~2006年在我院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进行手术治疗。骨折按Sehaezker分类方法分型:Ⅰ型15例,Ⅱ型9例,Ⅲ型11例,Ⅳ型5例,Ⅴ型2例,Ⅵ型1例。Ⅰ、Ⅲ、Ⅳ型采用植骨+松质骨螺钉+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Ⅱ型复位关节面后,采用植骨+松质骨螺钉+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Ⅴ、Ⅵ型骨折复位后,采用植骨+松质骨螺钉+内、外侧双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对43例患者术后随访10~24个月,按照Rasmussen检测标准对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优30例(69.77%),良9例(20.93%),差4例(9.3%)。结论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需坚强的内固定、积极早期处理合并伤、早期的膝关节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2.
不同类型鼻面部外伤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伟  李树华  王杰 《四川医学》2014,(8):979-98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鼻面部外伤手术疗效情况。方法根据我科室2002年至2010年85例患者鼻面部外伤,Ⅰ型和Ⅱ型(49例)采用传统方式复位,Ⅲ型和Ⅳ型(36例)型早期鼻内镜联合手术诊治情况,术后随访0.5~8年。结果Ⅰ型和Ⅱ型鼻面部外伤患者有效率为100%,Ⅲ型和Ⅳ型鼻面部外伤患者早期鼻内镜联合手术,有效率为91.67%。结论Ⅰ型和Ⅱ型传统手术及Ⅲ型和Ⅳ型早期联合手术使大多数鼻锥外形整复与鼻腔功能重建达到满意效果,避免了Ⅲ型和Ⅳ型患者二期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根据已有病例资料,重新探讨骶髂关节脱位的分型方法及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案。方法 根据患者骶髂关节脱位方向及是否合并髂骨、骶骨骨折及骨折形态等临床特征,分为4型。Ⅰ型(骶髂关节前脱位):髂后翼主要骨折块向骶髂关节前方脱位;Ⅱ型(骶髂关节后脱位):髂后翼主要骨折块向骶髂关节后方脱位;Ⅲ型(新月形骨折脱位):髂后翼向上脱位伴经髂翼后上斜行骨折,其中又分为3个亚型,ⅢA型:经髂骨不超过骶髂关节前三分之一关节面的骨折脱位,同时伴有上方大的新月型骨折块;ⅢB型:经髂骨骶髂关节中三分之一关节面的骨折脱位,同时伴有中等大小的新月型骨折块;ⅢC型:经髂骨骶髂关节后三分之一关节面的骨折脱位(通常只经过大部分骶髂关节),同时伴有较小的新月型骨折块。Ⅳ型(经骶骨骶髂关节脱位):经骶骨骨折伴骶髂关节脱位。针对不同类型骨折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Ⅰ型骶髂关节脱位:行前方髂窝入路撬剥复位、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术;Ⅱ型骶髂关节脱位:骶髂关节后方入路计算机导航下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术;ⅢA型、ⅢB型骶髂关节脱位:骶髂关节后方入路重建钢板固定术;ⅢC型骨折骶髂关节脱位:行闭合复位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术。Ⅳ型骶髂关节脱位:经后路脊柱骨盆固定(闭口万向螺钉骶髂固定系统联合后路部分脊柱内固定系统)术。结果 Ⅰ型骶髂关节脱位2例,其中1例患者并存神经损伤,术后一年完全恢复;Ⅱ型骶髂关节脱位8例,术前无明显神经损伤;Ⅲ型骶髂关节脱位12例,其中1例术前并存神经损伤,术后一年完全恢复;Ⅳ型骶髂关节脱位3例,3例患者均并存神经损伤,2例于术后1年完全恢复,1例随访期间神经功能部分恢复。本组25例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为100%,伤口一期愈合率100%,骨折愈合率100%,术后随访24~72月,平均34.5月。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分型方法及相应的治疗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该分型及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袁荣锋 《实用全科医学》2008,6(12):1267-1268
目的通过分析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疗效,探讨其相关并发症,总结相关经验并提出有效预防措施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38例,按Schatzker分型,Ⅰ型4例,Ⅱ型11例,Ⅲ型8例,Ⅳ型8例,Ⅴ型6例,Ⅵ型1例。Ⅰ型骨折采用切开复位松质骨拉力螺钉固定,其他类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缺损塌陷处自体或同种异体骨植骨,并时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3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年,平均3.2年,功能评价采用Hoht膝关节功能分级系统,临床结果优,20例;良,14例,优良率达89.5%,术后各种并发症18例,其中创伤性关节炎10例,关节强直3例,关节不稳4例,感染1例。结论手术内固定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重要方法,术中解剖复位、牢固内固定、术前正确处理并发症及早期正确适当功能锻炼能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包茎局部狭窄环中胶原纤维的分型及导致包茎外环口张力过高的主要原因。方法随机选择门诊手术室要求行包皮环切术患者16例,分为正常对照组(8例)和包茎组(8例),年龄8-12岁。取包皮环切手术组织,经固定切片后采取免疫组化法检测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胶原的表达。结果包茎组和正常对照组中均可见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明显表达,包茎组中Ⅰ型胶原的含量明显增高,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比例高于正常组(P <0.01)。包茎组可见少许Ⅱ型胶原表达,两组Ⅳ型胶原表达均不明显。结论在包茎局部狭窄环中异常堆积的胶原主要为Ⅰ型胶原,Ⅰ型胶原与Ⅲ型胶原的比例过高是导致包茎外环口张力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跟腓韧带(calcaneofibular ligament ,CFL )本体感受器的数量、分布及其在踝关节运动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取10例膝上截肢患者跟腓韧带,将韧带分为近、中、远三段,切成20μm厚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本体感受器类型和数量。结果 CFL及周围组织均存在本体感受器,Ⅱ型和Ⅲ型本体感受器数量显著多于Ⅰ型本体感受器( P <0.001),韧带各部分间的本体感受器数量无明显差异( P >0.05)。结论 CFL上本体感受器以Ⅱ型和Ⅲ型小体为主,Ⅱ、Ⅲ型本体感受器与运动觉和过度活动觉密切相关,其数量较多与踝关节稳定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的核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的类型、发生部位以及韧带和半月板损伤的MRI表现。结果 42例共有79处隐性骨折,其中隐性骨皮质下骨折(Ⅰ型)29例(69.05%),隐性骨皮质骨折(Ⅱ型)10例(23.81%),隐性骨软骨骨折(Ⅲ型)3例(7.14%)。53处隐性骨折发生于胫骨平台外侧和股骨外侧髁,伴有膝关节韧带损伤38例(83处)处和半月板损伤36例(58处),其中前交叉韧带损伤、内侧副韧带损伤和外侧半月板的损伤分别占40.96%(34/83)、31.33%(26/83)和55.17%(32/58)。MRI表现:Ⅰ型骨皮质下骨松质内范围较大的地图样、网格状和线状异常信号区。Ⅱ型关节软骨下骨皮质的低信号带中断,垂直或平行延伸于软骨下,与骨髓的高信号形成明显的对比。Ⅲ型关节软骨层次不清或者连续性中断,伴软骨下骨性关节面下陷变形。结论 MRI对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成为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隆突撕脱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6例Meyers-McKeeverⅡ、Ⅲ、Ⅳ型胫骨髁间隆突撕脱骨折患者施行关节镜下复位内固术,其中钢丝内固术9例,空心螺钉7例。术后3周使用可调式支具于伸膝位制动4~5周,术后给予相应功能锻炼指导。结果:16例患者术后骨折均愈合。术后3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所有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正常,Lachman试验和前抽屉试验阴性。16例均未出现关节感染僵硬、屈伸受限、行走不稳和慢性疼痛等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分别采用钢丝和空心螺钉对Meyers-McKeeverⅡ、Ⅲ、Ⅳ型的胫骨髁间棘骨折固定均能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腹腔镜胃癌术后胃肠反流的相关因素并探讨具体的诊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 835例行腹腔镜胃癌术后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实施胃十二指肠吻合(毕Ⅰ式)386例,胃空肠吻合(毕Ⅱ式) 1 002例,胃空Roux-en-Y吻合412例,三角吻合35例。结果毕Ⅰ式术后发生Ⅰ级反流13例,Ⅱ级反流21例,Ⅲ+Ⅳ级反流5例。毕Ⅱ式术后发生Ⅰ级反流39例,Ⅱ级反流67例,Ⅲ+Ⅳ级反流71例。胃空Roux-en-Y吻合术后发生Ⅰ级反流9例,Ⅱ级反流7例,Ⅲ+Ⅳ级反流3例。三角吻合术后发生Ⅰ级反流1例,无Ⅱ、Ⅲ、Ⅳ级反流者。结论三角吻合在腹腔镜胃癌手术中具有较为明显抗反流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病理类型与其临床特点的相互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2008~2009年在我院住院并行肾活检的100例LN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肾活检病理分型按照2003年ISN/RPS分型方案,对LN病理类型与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①各病理类型比例分别为Ⅰ型6%(6/100),Ⅱ型28%(28/100),Ⅲ型9%(9/100),Ⅳ型42%(42/100),Ⅴ型9%(9/100),Ⅴ+Ⅳ6%(6/100)。②Ⅰ型LN主要表现为隐匿性肾炎(占66.7%),Ⅱ、Ⅲ、Ⅴ型LN主要表现为肾炎综合征(分别占75%、66.7%和66.7%),Ⅳ、Ⅴ+Ⅳ型LN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分别占71.4%和66.7%)。肾功能不全型的发生率为29%,主要见于Ⅳ型LN。③各病理类型组间SLEDA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主要出现在Ⅳ型(P〈0.05),水肿主要出现在Ⅳ、Ⅴ、Ⅴ+Ⅳ型,余临床表现与各病理类型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LN病理类型以Ⅳ型最常见;Ⅰ型LN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隐匿性肾炎,Ⅱ、Ⅲ、Ⅴ型LN主要表现为肾炎综合征,Ⅳ、Ⅴ+Ⅳ型LN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Ⅳ型LN较易发生肾功能不全;高血压多见于Ⅳ型L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