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立峰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2(9):787-788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在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类新生产模式结构下,急救医学又有了新的概念,即利用科技进步成果,针对生产生活环境下发生的危重急症、意外伤害,向公众普及急救知识,使其掌握先进的基本救治理念与技能,以便在社区医院或现场开展急救,从而达到“挽救生命,减轻伤残”的目的。而在整个急救医学中,尤以心肺脑复苏最为核心。笔者根据多年临床急诊经历,撷取7例典型病案,浅谈在急诊心肺脑复苏中的体会,以期与同仁交流,并愿为祖国急救医学事业有所为。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 ,心肺脑复苏 (CPCR)有了很大进展 ,但至今在复苏中有些问题仍存在争议。现将我院收治的 2 0例心跳呼吸骤停病人心肺脑复苏成功措施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996~ 1999年我院急诊患者 2 0例 ,均为室颤 ,男 16例 ,女 4例 ,年龄 18~ 73岁 ,平均 5 2 4岁。院外发病6例 ,院内 14例。心跳呼吸停止的病因 :急性心肌梗塞 (AMI)10例 ,肥厚性心肌病 2例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2例 ,肺心病 1例 ,急性有机磷中毒 5例。1 2 抢救方法 按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会心肺脑复苏术普及培训规程及王一镗主编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出… 相似文献
3.
4.
5.
心肺脑复苏(cardial 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CPCR)是对心脏骤停患者所采取的一系列急救措施。随着科学的发展,特别是CPCR不断改善,监测手段有所加强,救治措施不断提高,CPCR的成功率仍有待提高。现将1993年1月~1997年12月复苏成功的26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科共抢救CPCR患者41例,救治成功26例。男性16例,女性10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69岁,平均43.5岁。病因诊断: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5例,心律失常4例,肺心病2例,心功能衰竭3例,电击伤3例,溺水2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药物过敏3例,急性药物中毒1例。26例患者均为目击下发生心脏骤停。1.2 诊断突然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及心音消失,确诊为心脏骤停。确诊心脏骤停后经CPCR恢复窦性心律,可触及大动脉搏动及测到血压并持续1 h以上者判为心脏复苏成功,出现规律的自主呼吸并持续1 h以上者判为肺复苏成功,神志恢复1 h以上者判为脑复苏成功。 相似文献
6.
王翠凤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14(11):1710-1711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这种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医学上又称猝死。心跳停止后,必然存在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当心跳恢复后,自主呼吸不可能立即恢复,复苏后呼吸管理的目的是在保证良好的通气基础上尽可能恢复自主呼吸功能,并防治复苏后呼吸并发症。心肺复苏(CPR)指当任何原因引起呼吸和心跳骤停时,在体外所实施的基本急救操作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心搏骤停是最危重的急症 ,脑复苏是心肺复苏 (CPR)中的难点 ( 1 ) ,1 996~ 2 0 0 2年间我院急诊科共接诊心搏骤停病人1 5 3例 ,成功地对其中的 2 5例患者进行了心肺脑复苏 ,为探讨心肺复苏的成功经验 ,现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股资料 :2 5例中男性 1 1例 ,女性 1 4例 ,年龄 1 8~ 70岁 ,平均 (4 0± 8.8)岁 ,急性心肌梗死 5例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7例 ,电击伤 8例 ,急性心肌炎 2例 ,心肌病 1例 ,青霉素过敏 1例 ,氟乙酰胺中毒 1例。全部患者均符合心搏骤停的临床诊断标准 ( 3) ,心搏骤停的类型为室颤。1 … 相似文献
8.
1996年 5月~ 2 0 0 1年 2月 ,我院共抢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 5 1例 ,其中心肺脑复苏成功 16例 ,心肺复苏成功 18例。本文结合临床抢救资料 ,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呼吸心跳骤停猝死患者 5 1例 ,分为 A、B两组。A组为心肺复苏成功者 18例 (35 .3% 相似文献
9.
心脏骤停若不及时有效地施行复苏,则会造成脑和全身器官组织的不可逆损害而导致死亡。现将我们近几年复苏成功12例心脏骤停病人临床资料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18~80岁,平均51-25岁。原发病分别为冠心病3例,过敏休克4例,双侧肺炎、慢支肺部感染各1例,敌敌畏中毒1例,尿毒症1例,触电1例。其中发生在急诊抢救室2例,观察室7例,重症监护室1例,病房1例,院外1例。心脏骤停时间1~5分钟,平均2-17分钟。1.2 临床表现及心电图:突然意识丧失,抽搐,… 相似文献
10.
11.
12.
2005年1月-2008年10月我院对8例心脏停搏超过30min的患者进行心肺复苏(CPR)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例中男5例,女3例,年龄12-56岁。其中有机磷中毒2例,电击伤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例,溺水1例,车祸复合伤1例。1.2治疗方法一经确定心脏停搏,立即胸外按压, 相似文献
13.
王淑琴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1,9(3):169-170
目的探讨影响心肺脑复苏(CPCR)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单纯心肺复苏(CPR)成功(对照组)和心肺脑复苏(CPCR)成功(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基础疾病、心脏骤停原因、心脏骤停持续时间和脑缺血缺氧时间对CPCR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基础疾病的分布不同;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心脏骤停持续时间、自主心跳恢复时间和脑缺血缺氧时间较短(P〈0.01)。结论基础疾病和心脏骤停持续时间与心肺脑复苏成功有关。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患者男,38岁。因阵发性上腹痛1d,于2003年10月12日到急诊科就诊。无恶心、呕吐、无胸闷,气短,无大汗。心肺常规检查未见异常,右上腹压痛+。腹部B超示肝内及总胆管结石。肌注盐酸布桂嗪100mg和山莨菪碱10mg后,腹痛减轻。10min后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心跳骤停,送入抢救室。既往体健。体格检查:血压0mmHg(1mmHg=0.133kPa),脉搏0次/min,呼吸0次/min,深压眶反射无。瞳孔固定:φ3.5mm。反射消失;心电示波直线。即刻给予心肺复苏术(CPR)。猝死后6min入抢救室完成气管插管,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呼吸次数12次/min, 相似文献
18.
<正>心搏骤停是指心脏泵血功能的突然停止,偶有自行恢复,但通常会导致死亡。心搏骤停后自主循环率达40%~60%,但最终出院率仅10%,复苏后综合征是影响其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心肺复苏的最终目的是脑复苏,而防治复苏后综合征是脑复苏的基础。本文分析了导致心搏呼吸骤停的原因、临床特征以及脑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1 临床资料68例中 ,男 39例 ,女 2 9例 ,年龄 15~ 74岁 ,平均 54.2岁。病因 :冠心病 2 5例 ,中毒 10例 ,电击伤 4例 ,脑外伤 13例 ,胸腹伤 5例 ,溺水 6例 ,自缢 5例。心电图 :室颤 17例 ,心室停搏 38例 ,电机械分离 13例。治疗 :立即进行 CPR(心肺复苏术 ) ,同时给予气管插管辅助呼吸 ,胸外心脏按压及建立肘静脉通道补液。常规应用肾上腺素 1mg静注 ,如无效 ,3~ 5分钟后以 2~ 5mg递增剂量重复给药。静脉穿刺困难时 ,改用气管内给药 ,室颤者首选电除颤。心脏复跳后 ,即行脑复苏处理 ,包括冰帽降温、防治脑水肿、纠正酸中毒、防治惊厥等… 相似文献
20.
关于心肺复苏(CPR)现已有较成熟的经验,如众所周知的ABC,即A:保持气道通畅(airway)、B:口对口人工通气(breathing)及C:闭胸心脏按压保持循环(circulation)。不过目前也存在一些争议。 新的观点认为CPR的顺序不应该是ABC,而应是首先立即恢复冠脉及脑血流,然后再进行人工通气,因为闭胸心脏按压时也能产生一定潮气量。由于大潮气量容易引起胃充气及胃内容误吸,所以现在认为人工通气时潮气量应从目前广泛接受的800-1200ml减低到500ml。 传统的闭胸心脏按压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这便促使人们寻找更有效的方法,如腹部间断加压法(IAC-CPR)、胸外按压-主动减压(ACD-CPR)及环胸挤压法(vest-CPR)。 肾上腺素是CPR中改善心输出量及血压的首选用药,目前仍主张先静注1mg,3-5分钟后可重复注射。当标准剂量无效时可适当加大剂量。 脑复苏及脑保护是复苏的难题。脑缺氧/缺血分为全脑性及局灶性。缺氧/缺血本身能造成神经元的直接损害,其中很多损害是再灌注引起的,其机理比较复杂,处理难度也很大,效果不满意。目前用轻度低温及利尿药达到降低氧耗、脱水、降低升高的颅内压效果较肯定。而针对不同发病机理的药物治疗,如应用巴比妥类药、钙通道阻滞药、氧自由基清除剂、铁螯合剂、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兴奋性氨基酸抑制药等,有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