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应用大剂量甲氨蝶呤(MTX)化疗期间,MTX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的关系,从而设定合理的MTX解救方案。方法:133例ALL标危患儿连续静脉滴注MTX 24h后,监测48h时MTX血药浓度(C48h),并观察毒副作用。结果和结论:MTX C48h≤0.1μmol/L是一个比较安全的浓度范围,在充分水化、碱化的同时,在MTX C48h为0.3μmol/L左右时停止解救,在临床上仍然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以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法测定血清中甲氨蝶呤(MTX)的方法并用于临床适时监测,进一步探讨MTX剂量-血药浓度与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建立以ESI离子源,SCI(+)扫描方式,离解电压1.1 KV,雾化氮气1.5 L·min-1,干燥氮气15 L·min-1,干燥温度200℃,模块加热温度400℃,加氢目标离子m/z455,碎片离子455,456的LC/MS法测定血清中MTX的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对59例临床ALL患儿接受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后48,72,96 h时间点271例次MTX血药浓度监测和ADR发生情况观察。结果:方法的回归方程Y=(6.139 28E7)X-528120(n=6,r=0.999 7),MTX血清浓度在0.01~160μmol·L-1范围线性良好,最低定量限0.01μmol·L-1(S/N≥3),通过方法学验证符合临床生物样本分析要求;对HD-MTX患儿化疗后48 h与72 h点血药浓度监测。结果组内两监测点血药浓度变异较大(CV%>97%),经独立样本t检验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然而不同病理诊断分组间两时间点血药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MTX剂量与ADR发生经多元变量非参数的偏相关分析结果相关系数rs=0.133。结论:该检测方法具有快捷、准确、痕量测定血中MTX浓度的特点,可用于临床及科研MTX血药浓度的监测;四氢叶酸钙(CF)的救援应通过监测MTX血药浓度并根据结果调整剂量,监测C48h和C72h点用于预判MTX蓄积中毒并指导CF救援有一定的临床实际意义;通过MTX监测血药浓度制定个体治疗方案,ADR发生与MTX剂量之间并非强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MTX)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中的合理应用。方法用不同剂量MTX治疗ALL患儿37例(83次),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用药后24h和48h血药浓度,据此调整化疗剂量及解救方案。结果24hMTX浓度>40μmol/L及48h浓度>1μmol/L,毒副作用发生率明显增高;同一剂量MTX不同疗程中浓度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血药浓度监测下对ALL患儿施行MTX的个体化治疗安全、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4.
王磊  赵颖  孙文利  卢光泽  刘瑞  刘红星 《中国药师》2022,(11):1969-1975
摘要:目的:探索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血药浓度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儿童ALL病例109例,依据ALL患儿甲氨蝶呤静滴结束后不同时间点血药浓度结果,分为甲氨蝶呤用药结束后0 h血药浓度(A组)、24 h血药浓度(B组)、48 h血药浓度(C组)及72 h血药浓度(D组),分析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后4周内不同血药浓度与骨髓抑制、肝肾损伤及其他不良反应,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甲氨蝶呤用药后不同时间血药浓度在预测其不良反应是否发生中的价值。结果:ROC分析显示,停药后48 h血药浓度对于肾脏损伤的发生具有预警作用,最佳警戒值为0.13μmol?L-1,曲线下面积为0.735(95%CI:0.601,0.869,P<0.05);停药后72 h血药浓度对于肝损伤具有预警作用,最佳警戒值为0.02μmol?L-1,曲线下面积为0.717(95%CI:0.389,1.000,P>0.05);停药后72 h血药浓度对于患者是否发生骨髓抑制毒性具有提示作用,辅助参考浓度为0.02μmol?L-1,曲线下面积为0.635(95%CI:0.346,0.924,P>0.05)。甲氨蝶呤血药浓度检测对患者是否发生毒性反应具有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886(95%CI:0.813,0.958,P<0.05)。结论:采用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ALL,甲氨蝶呤血药浓度对是否发生毒性反应具有预测价值,及时准确进行甲氨蝶呤血药浓度监测可较好地指导ALL患儿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观察本院应用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的33例不同程度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治疗效果,监测用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以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标危组44h与68h时的血药浓度分别为(1.12±0.37)μmol/L与(0.41±0.22)μmol/L,中高危组分别为(0.82±0.32)μmol/L与(0.23±0.16)μmol/L,两组68h时的血药浓度均显著低于44h时的血药浓度,P〈0.01;两组不良反应与排泄延迟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后,通过血药浓度监测在恰当时间内采取四氢叶酸钙解救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轻不良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6.
陆卫娟  张薇茜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1):2001-2002
目的探讨脐血胆红索预测新生儿黄疸程度的价值。方法测定166例足月健康新生儿的脐血胆红素水平,并监测出生时、出生后24、48、72h经皮胆红素指数(TCBI)。比较高胆红素血症和非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脐血胆红素水平。结果两组脐血胆红素水平及出生后24、48、72h的TCBI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脐血胆红素水平≤40μmol/L及〉40μmol/L时,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分别为24.2%(16/66)和75.0%(75/100),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脐血胆红素水平用于预测足月健康新生儿后续莆疽的程度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研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多药耐药基因1(ABCB1)基因多态性与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MTX)化疗期间的血药浓度及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 70例ALL患儿外周血,提取DNA,采用PCR技术和直接测序的方法分析ABCB1基因的基因型;采用酶放大免疫法(EMIT)测定MTX给药后48h的血药浓度;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药学部,统计不良反应相关信息。分析ABCB1基因多态性与MTX血药浓度及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 ABCB1 C3435T位点存在多态性,ABCB1 C3435T位点患儿CC、CT和TT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31.43%,47.14%,21.43%。ABCB1 C3435T位点各基因型MTX 48h C/D值由低到高依次为CC型患儿、CT型患儿、TT型患儿,其中TT型与CC型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B1 C3435T位点不同基因型患者中,口腔黏膜损害、肝脏损害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CB1 C3435T位点基因多态性与ALL患儿大剂量MTX化疗后的血药浓度及不良反应(口腔黏膜炎、肝脏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8.
张善堂  唐丽琴  王宁玲  方焱  刘洪军 《安徽医药》2009,13(10):1256-1258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采用大剂量甲氨蝶呤(MTX)化疗时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探讨其对于甲酰四氢叶酸钙(CF)个体化解救的临床意义。方法140例ALL患儿按照ALL危险度分组,标危组接受3.0g·m^-2 MTX治疗,高危组接受5.0g·m^-2 MTX治疗。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MTX给药后固定时间点(24、44、68h)的血药浓度,根据血药浓度结果调整CF解救方案,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标危组24、44、68hMTX血药浓度分别为29.80±15.07、0.47±0.41、0.09±0.07μmol·L^-1,高危组24、44、68hMTX血药浓度分别为57.17±16.65、1.22±1.86、0.53±0.54μmol·L^-1,MTX血药浓度有显著的个体差异;不同剂量组CF解救剂量有显著差异;高危组中MTX排泄延迟的发生率较高(28/99);所有病例无不可逆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大剂量MTX化疗时的血药浓度监测是非常必要的,对于CF解救的个体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舒文莹  周新科  梁敏  何璐 《中国药物警戒》2013,(10):577-579,582
目的研究采用大剂量甲氨蝶呤(MTX)化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MTX血药浓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MTX给药后24h、48h、72h血药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ABCC24240C〉T和4568A〉C基因型,多重线性回归逐步筛选变量法分析血药浓度与年龄、基因型等因素的关系。结果MTX给药剂量、基因型(ABCC24240C〉T和4568A〉C)~够影响MTX48h和72h血药浓度,MTX用药次数与MTX的48h浓度成正比。结论MTX血药浓度监测与ABCC24240C〉T和4568A〉C基因型检测对MTX的个体化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甲氨蝶呤化疗的血药浓度监测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大剂量甲氨蝶呤(MTX)化疗在骨肉瘤治疗中血药浓度监测的意义.方法 30例骨肉瘤患者接受30例次大剂量MTX化疗,每次6~10 g/m<'2>,应用后6 h用亚叶酸钙(CF)解救.监测用药后MTX的血药浓度.结果 用药后0、24、48、72 h MTX的血药浓度分别为(388.84±101.06)μmol/L、(7.00±7.18)μmol/L、(0.98±1.17)μmol/L、(0.31±0.37)μmol/L.结论 MTX在体内处置个体差异大,监测血清MTX浓度,充分水化、碱化,适时CF解救,是保证大剂量使用MTX临床安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儿童的ABCB1 C3435T位点(rs1045642)基因多态性与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学治疗后血浆中甲氨蝶呤血药浓度和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小儿血液内科住院治疗的132例ALL患儿,在接受HD-MTX治疗前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1(MTHFD1)G1958A基因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期间的MTX血药浓度及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收集7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外周血,提取DNA,采用PCR技术和直接测序的方法分析MTHFD1基因的基因型;采用酶放大免疫法(EMIT)测定MTX给药后48 h的血药浓度;收集患者HD-MTX化疗期间的临床资料,统计不良反应相关信息,对化疗不良反应进行分级。分析MTHFD1基因多态性与MTX血药浓度及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MTHFD1 G1958A基因位点存在多态性,70例ALL患儿中GG、AG和AA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1.43%,52.86%,5.71%; G和A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7.86%和32.14%。携带野生基因型(GG)ALL患儿的48hC/D值高于突变型基因型(GA+AA)携带者;携带野生基因型(GG)ALL患儿的骨髓抑制和肝脏损害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携带突变基因型(GA+AA)ALL患儿。由于个体间差异大,上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影响MTX的体内代谢和不良反应的因素复杂,MTHFD1 G1958A多态性尚不能作为ALL患儿HDMTX化疗所致骨髓移植和肝脏损害不良反应和预测MTX体内排泄的有效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骨肉瘤患者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后肝功能损伤和骨髓抑制的发生情况,探讨肝损伤和骨髓抑制的发生与MTX血药浓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12月使用HD-MTX治疗的34例骨肉瘤患者,采用HPLC法测定MTX静脉滴注开始后24 h、48 h、72 h的血药浓度(C24h、C48h、C...  相似文献   

14.
大剂量氨甲蝶呤治疗恶性肿瘤的血药浓度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剂量氨甲蝶呤(MTX)用药后血药浓度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大剂量氨甲蝶呤加四氢叶酸钙(CF)解救治疗40例恶性肿瘤,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监测用药后24h和48hMTX的血药浓度,并根据血药浓度给予相应的CF解毒。结果40例患者零时MTX血药浓度均在1×1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临床上采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ADR),以及临床药物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我院诊治的59例依照诊疗建议[1-2]行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的ALL患儿;统计、整理其应用HD-MTX治疗的相关数据,还有相关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MTX血药浓度检测结果,以及甲酰四氢叶酸(CF)解救情况;观察、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评估参考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常规毒性判定标准)。结果:行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的 59例ALL患儿,共进行了264次化疗;经化疗,患儿不良反应多见于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黏膜损伤,以及肝脏毒性、肾脏毒性、心脏毒性、感染等;行HD-MTX治疗后44 h,黏膜损伤、胃肠道反应等方面不良反应发生率,排泄延迟组的患儿明显高于排泄正常组的患儿(P<0.05);不同危险分层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HD-MTX规范化治疗患有ALL的儿童,参照患儿的MTX血药浓度检测行CF解救,以及采取有效的不良反应防治措施,能够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许亚  晁娟  黄成琼 《海峡药学》2014,(9):152-155
目的对大剂量甲氨蝶呤(High dose methotrexate,HD-MTX)治疗骨肉瘤患者的血药浓度进行动态监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均相酶免疫分析法对接受HD-MTX化疗的10例骨肉瘤患者按照需要定时测定甲氨蝶呤的浓度,分析各时间点MTX血药浓度特点及其与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测得MTX0h平均峰浓度为(9.4737±3.9473)×10-4moL·L-1,72h平均峰浓度为(9.2743±5.0516)×10-8moL·L-1,其中2例的24hMTX血药浓度和1例48hMTX血药浓度大于中毒浓度,有两例出现毒副反应,对四氢叶酸钙(CF)加大剂量、延长用药时间后,症状消失,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发应。结论不同患者MTX各时间点的浓度存在个体差异,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在血药浓度监测下,及时根据病人实际情况调整CF的解救时间与剂量,使HD-MTX治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李淑萍  胡淑娜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2):1791-1792,1794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下肢手术后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病(PCEA)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行下肢手术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分别应用0.2 μg/mL舒芬太尼、0.125%罗哌卡因(A组),0.4 μg/mL舒芬太尼、0.125%罗哌卡因(B组),0.6 μg/mL舒芬太尼、0.125%罗哌卡因(C组).行术后PCEA,即负荷剂量(5mL)、持续剂量(3 mL/h)、患者自控镇痛(PCA)剂量(每次1 mL),锁定时间20 min.分别于术后4、8、20、24、48 h观察三组各时间点镇痛药的用量、PCA的实际按压次数及有效按压次数、视觉模拟评分(VAS)、生命体征以及恶心、呕吐、头晕、嗜睡、呼吸抑制和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患者总体镇痛效果满意,生命体征稳定.术后各时间点VAS、镇痛药消耗量、PCA实际按压次数B、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内不良反应中恶心、瘙痒的发生率随舒芬太尼浓度的增大而增多,其中C组与B、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呕吐、运动阻滞、嗜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呼吸抑制.结论0.4 μg/mL舒芬太尼复合0.125%罗哌卡因用于下肢手术后患者行PCEA,镇痛效果明确,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为患者提供安全、满意的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指导临床合理应用解救剂,减少甲氨蝶呤(MTX)不良反应发生。方法:对于需要使用大剂量MTX的患者,根据疾病种类不同,按诊疗规范规定使用大剂量MTX,静脉滴注MTX结束后一定时间内,使用甲酰四氢叶酸钙(CF)进行解救,测定24、44、68hMTX的血药浓度,直至MTX的血药浓度降至0.1μmol·L-1以下,停止CF解救。结果:12例监测结果中,1例患者24h的血药浓度低于有效浓度范围,1例患者44h血药浓度、5例患者68h的血药浓度高于安全浓度。结论:由于个体差异存在,大剂量使用MTX的患者,血药浓度监测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