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63年Robert Wilson提出对围绝经期、绝经期妇女进行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以来,大量研究结果提示,HRT不仅能有效缓解围绝经期症状,亦能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尤其能减少冠心病的发生率。而血脂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目前已知雌激素可影响血脂代谢,本文通过研究HRT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来研究HRT对围绝经期、绝经期妇女血脂的影响。结合雌激素(CE)是HRT的经典药物,本组采用CE对162例围绝经期、绝经期妇女治疗6周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青岛市围绝经期女性性激素、血糖及血脂变化特点。方法于青岛市各社区随机抽取40~65岁女性764例,每5岁分为1组,共5组,未绝经者于月经第2天、绝经者随机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睾酮(T)、血糖(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脂蛋白α水平。结果随年龄的增加,FSH、LH上升,60岁后下降,不同年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F=66.883、32.743,P0.001);基础E2水平先渐上升后明显下降,除40~44岁组与45~49岁组间无明显差异外,其余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F=14.794,P0.001);T有上升趋势,但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年龄增长G、TG、TC、LDL和脂蛋白α明显上升,HDL下降,差异有显著性(F=3.337~16.370,P0.05)。G、TC、LDL、脂蛋白α与E2有相关关系(r=0.189~0.390,P0.001)。根据月经改变情况分为绝经前期组、绝经过渡期组及绝经后期组,各组间FSH、LH、E2、TC及LD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3.756~14.421,P0.05)。结论女性性激素、血糖、血脂随年龄的增加发生规律性的变化,E2下降的同时伴随FSH和LH的逐渐升高。绝经前后性激素及血糖血脂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3.
围绝经期妇女颈动脉病变与血脂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内中膜厚度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进行健康体检的围绝经期妇女412名,依据其血脂检测结果分为血脂异常组199名,血脂正常组213名,利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并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情况.分析血压、体重指数与血脂水平的关系.结果:围绝经期妇女中颈动脉内中膜(IMT)增厚检出率达19.42%,粥样斑块形成以及IMT增厚合并粥样斑块形成率达31.80%.血脂异常组中受检者的血压、体重指数、IMT以及粥样斑块的发生率均高于血脂正常组(P<0.01,P<0.05).在血脂异常组中,以高甘油三酯血症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最高,与其他类型血脂异常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及IMT增厚在围绝经期妇女中有较高的发生率,尤其在血脂异常的妇女中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4.
陆竹梅 《海南医学》2006,17(5):35-37
目的探讨激素替代疗法(HRT)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的临床症状及血脂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67例患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分为两组,正常血脂组36例,高血脂组31例,应用倍美力0.625mg/d和安宫黄体酮4mg/d,观察应用HRT前后患者临床症状、性激素、血脂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高血脂组雌二醇(E2)水平低于正常血脂组(P<0.01);应用HRT后,两组均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两组均出现E2上升,促卵泡生成激素(FSH)和黄体生成激素(LH)下降(P<0.01);甘油三脂(TG)变化不显著(P>0.05),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P<0.05或P<0.01);高血脂组TC、LDL-C下降及HDL-C上升变化尤为明显.结论HRT能有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能预防及改善绝经后妇女的血脂紊乱,发挥保护心血管作用.  相似文献   

5.
唐敏 《当代医学》2021,27(22):40-42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妇女性激素六项对血脂四项水平的影响和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于本院体检的围绝经期妇女120例,根据年龄分为低龄组(45~55岁)与高龄组(56~65岁),各60例.同时选取年龄25~45岁的健康女性6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雌二醇(E2)、促黄体素(LH)、孕酮(P)、泌乳素(PRL)、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与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低龄组、高龄组E2、PRL、HDL-C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低龄组、高龄组LH、P、FSH、T、TC、TG、LDL-C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绝经期妇女性激素六项与血脂四项均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围绝经期妇女血脂异常发生率高,且血脂水平受激素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冯娇萍  江林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9):254-254
资料与方法 2006年1—12月社区普查建卡围绝经期妇女27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36例,对照组136例,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7.
资料与方法 2005年6月--2007年10月选择绝经前后患者60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入组给药,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年龄45—55岁,年龄分布按45—50岁,51—55岁分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补肾中药降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妇女血脂水平的疗效以及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临床研究方法,通过8周临床观察,运用SPSS11.0及PEMS2.0进行治疗前后血脂及性激素水平的分析。结果中药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P<0.01),西药对照组降低血脂疗效高于中药组(P<0.01),补肾中药具有降低TC、TG、LDL.C的作用(P<0.01),升高HDL.C的作用不明显(P>0.05),对性激素水平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 补肾中药治疗更年期妇女高脂血症疗效确切,尤其是辨证分型属肝肾阴虚型患者,能降低高脂血症患者TC、TG、LDL-C,对围绝经期妇女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尚需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绝经期妇女体重指数与血压、血脂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100例围绝经期、绝经期妇女,在妇科体检时常规测量身高、体重、血压等数据,计算其体重指数.并同时采血测定其血清生化指标。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肥胖的诊断,以体重指数(BMI)为标准分为体重过低、体重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四组。应用SPSS软件对四组妇女的血压、血脂水平进行方差分析,比较其差异。结果 体重超重组和肥胖组妇女的血压水平、血脂水平均高于体重正常组或体重过低组。结论 体重指数与围绝经期、绝经期妇女血压、血脂水平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绝经后妇女的血脂紊乱是冠心病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血脂紊乱主要归因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下降[1,2].为弄清本地区围绝经期妇女血清性激素与血脂变化之间的关系及血脂紊乱出现的时间,以便及早预防和治疗,我们对207例围绝经期妇女进行了健康调查.  相似文献   

11.
绝经后妇女血脂代谢的变化及激素替代治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血脂代谢的变化及激素替代治疗的影响,了解性激素对冠心病发病的影响。方法:选取453例绝经前、围绝经期、绝经后妇女,分别测定其血清中的雌二醇(E2)、孕酮(P)、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4项性激素和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项血脂指标,并对58例绝经后妇女进行激素替代治疗(HRT)6个月后再重新测定其血清中的脂类。结果:绝经后妇女E2水平较绝经前及围绝经期妇女有明显下降(P〈0.01),后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绝经后与围绝经期妇女的PSH及LH均较绝经前妇女明显升高(P〈0.01),绝经后较围绝经期升高更明显,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绝经后与绝经前妇女血脂水平相比TC、TG、LDL-C水平明显升高而HDL-C水平明显下降(P〈0.01),绝经后妇女E2与TC、LDL-C水平呈负相关,与HDL-C水平呈正相关。58例HRT 6个月后,LDL-C明显下降,HDL-C明显上升(P〈0.05)。结论:绝经后妇女血脂异常与体内性激素水平下降有关,HRT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低剂量激素替代疗法(HRT)治疗后绝经后妇女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变化及其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围绝经期门诊62例绝经后妇女作为研究对象,30例已接受HRT治疗2~6年者为长期治疗组;另32例从未接受HRT者为未治疗组,其中22例随后完成6个月的HRT治疗,为短期治疗组,另10例不用HRT者为对照组.长期治疗组、未治疗组同时抽取肘静脉血,测定空腹血清Hcy水平;短期治疗组接受HRT 6个月后、对照组6个月后再测定空腹血清Hcy水平.结果血清Hcy水平长期治疗组为(10.1±2.2)μmol/L,未治疗组为(11.50±2.70)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短期治疗组治疗后Hcy水平较治疗前下降(0.81±0. 25)μmol/L,用药前后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6个月前后Hcy水平差别为(0.47±1.30)μmol/L,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HRT可降低绝经后妇女血清Hcy水平.  相似文献   

13.
探讨长期激素替代治疗对绝经后妇女身体成分和体脂分布的影响。方法:36例健康意大利绝经后妇女分成两组:HRT组,18例,HRT组,18例.。HRT组妇女每月经皮给予雌二醇和口服安宫黄体酮,连续12d。治疗时间3-10年,平均3.9年,身体测量包括身高,体重,胸围,臂围、腰围与臂围比率。  相似文献   

14.
激素替代治疗对113例绝经后妇女乳腺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激素替代治疗(HRT)方案对绝经后妇女乳腺密度的影响。方法:113例绝经后妇女分为4组:①组1 每天口服结合型雌激素(CE)0.625 mg和安宫黄体酮(MPA)4.000 mg;②组2 每天口服 CE 0.625 mg和MPA 2.000 mg;③组3 隔日口服7-甲异炔诺酮2.500 mg;④组4 每天口服CE 0.625 mg(子宫切除者)。服药前和服药后6个月由放射科医师进行乳房X线检查,乳腺密度采用Wolfe标准分类。结果:组1、组2的乳房相密度增加分别为33.3%和25.8%,明显高于组3(8%)和组4(10.5%);组1乳房相增加也明显高于组2(P<0.05)。结论:不同的HRT方案对乳腺显示不同的作用效果。结合雌孕激素治疗比单用CE和7-甲异炔诺酮有较高的危险性;应用低剂量HRT方案和7-甲异炔诺酮对某些病人可能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减量雌孕激素替代疗法 (HRT)的阴道出血模式。【方法】自然绝经 1年以上妇女 30例 ,连续联合应用半量诺更宁 :1mg 17β 雌二醇 (E2 ) 0 5mg醋酸炔诺酮 (NETA) 2 4周 ,观察阴道出血时间、出血量、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 ,BMI)、子宫内膜厚度、用药后症状改善的时间。【结果】用药后阴道出血 10例 ,无阴道出血 2 0例。出血者多数表现为点滴状出血 ,随用药时间延长 ,出血率明显降低 ,在阴道出血的病例中 ,平均年龄 48岁 ,平均绝经年龄 44岁 ,与无阴道出血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使用半量HRT 2 4周后 ,BMI平均增加为 0 7kg/cm2 。用药 1个月后 ,严重的轰热、烦躁、多汗有缓解 ,2个月后Kupperman评分有显著差异。减量HRT对关节痛的缓解效果不明显。【结论】减量HRT能缓解低雌激素症状 ,出血率低 ,安全性高 ,临床上值得尝试用于年龄较大的绝经后老年妇女。  相似文献   

16.
欧宜学 《中外医疗》2012,31(13):40-41
伴随着HRT的逐步出现,还有一些大型的学术研究的进行,在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对WHI与WHIMS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说明,医学界对HRT的好坏做了相当激烈的讨论,本文主要是围绕激素替代疗法在绝经后妇女中运用的新进展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 theropy,HRT)对绝经后妇女凝血与纤溶功能的影响及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围绝经期门诊58例相对健康的绝中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4例自愿接受HRT治疗一年以上的作为治疗组,24例仅口服钙尔奇—D作为非治疗组,另选20例健康育龄妇女作为正常妇女组。抽取研究对象的血浆,采用ELISA法测定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游离蛋白S(FPS)、蛋白C(PC)含量。结果 与正常妇女组相比,非治疗组的(t—PA)(7.0:10.7)、PAI—I(41.7:70.9)均增加,但t—PA/PAI—1比值(0.1685/0.1516)却下降(P<005),FPS明显下降(11.0:9.9)(P<005),PC含量无明显改变;与非治疗组相比,HRT组t—PA(10.7:13.4)增加、PAI—1下降(70.9:58.9),而t—PA/PAI—1比值明显增加((0.1516:0.2267)(P<005),FPS明显增加(9.9:13.5)(P<005),PC含量略有增加,但无统计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绝经早期妇女应用雌孕激素联合方案替代治疗后对颈内动脉及子宫动脉搏动指数的影响.方法 将48例有围绝经期症状的绝经早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激素治疗组(25例)和安慰剂组(23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激素(1 mg/d戊酸雌二醇+1 mg/d醋酸炔诺酮)或安慰剂治疗4个月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颈内动脉及子宫动脉的搏动指数.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颈内动脉及子宫动脉的搏动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内动脉及子宫动脉搏动指数的比值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激素替代治疗方案无增加绝经早期妇女血管阻力的副作用.对年轻的绝经早期妇女进行激素替代治疗并不增加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7-甲基异炔诺酮对绝经后更年期综合征妇女疗效及血清性激素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武汉市第五医院收治的绝经后更年期综合征妇女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己烯雌酚片0.5 mg,每日1次,观察组口服7-甲基异炔诺酮片2.5 mg,每日1次,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促卵泡生成激素、促黄体生成素、雌二醇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56/60)比81.7%(49/60),P<0.05]。治疗后观察组潮热出汗、烦躁不安、失眠抑郁、阴道干涩、疲倦乏力临床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2±0.3)分比(1.7±0.3)分、(0.9±0.3)分比(1.4±0.3)分、(1.1±0.2)分比(1.7±0.3)分、(1.3±0.3)分比(1.7±0.3)分、(0.7±0.1)分比(1.3±0.2)分](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促卵泡生成激素、黄体生成素显著低于对照组[(54.8±10.4)U/L比(63.9±11.3)、(30.8±9.4)U/L比(36.9±10.3)U/L],雌二醇显著高于对照组[(47.4±10.6)ng/L比(42.9±9.2)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阴道黏膜充血、阴道出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3%(2/60)比13.3%(8/60),1.7%(1/30)比15.0%(9/60)](P<0.05)。结论 7-甲基异炔诺酮能够显著改善更年期综合征妇女的临床症状和血清雌二醇水平,且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阴道超声观察绝经后行激素替代疗法 (HRT)妇女子宫内膜形态变化中的价值。方法 :对 1 0 2例绝经后行HRT妇女进行定期 (每年 3次 )经阴道超声检查 ,观察其子宫内膜厚度与形态并加以分析。结果 :HRT治疗后 1a内子宫内膜≤ 5mm的 71人 (占 6 9.6 %) ,6mm~ 8mm的 2 0人 (占 1 9.6 %) ,>8mm的 1 1人 (占 1 0 .8%) ,其中 4例伴阴道少量出血 ,诊刮结果 2例为萎缩性内膜 ,2例为内膜部分腺体上皮增生 ;第二年子宫内膜≤ 5mm的 89人 (占 87.3%) ,6mm~ 8mm的 1 3人 (占 1 2 .7%)。结论 :阴道超声对了解绝经后行激素替代疗法妇女子宫内膜形态变化有重要临床价值。当子宫内膜厚度 >8mm时 ,需进行进一步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