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患者男,35岁。因左眼视网膜母细胞瘤术后33年,右肺转移化、放疗后12年,胸痛、咳嗽伴憋气2周于2006年1月4日入院。1973年患者3岁时前发现左眼视力下降、左侧瞳孔散大,于北京某医院诊为左眼视网膜母细胞瘤,行左眼球摘除术,术后病理示视网膜母细胞瘤。右眼未见异常。术后定期复查,1994年即12年前影像学检查发现右肺肿块阴影在北京另一家医院就诊,行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示视网膜母细胞瘤肺转移。遂行化疗:环磷酰胺1600mg,  相似文献   

2.
例1,患者女,30岁.因左侧炎性乳腺癌根治术后8个月,颈部肿物1个月于1993年10月14日入院.患者8个月前在其它医院行左侧炎性乳腺癌根治术,术后化疗2周期.查体:左乳腺根治术后状态,甲状腺左叶肿大,触及3cm×3cm质硬肿块,左锁骨上可及0.5~1.0cm肿大淋巴结3个,CT等辅助检查肺、肝、脑未见转移诊断:甲状腺癌T2、于1993年10月17 日行甲状腺癌根治并左侧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诊断:左甲状腺转移性腺癌,来源乳腺左颈淋巴结转移4/6术后化疗4周期.1995年2月因脑转移死亡  相似文献   

3.
1病案摘要患者,女,47岁,以“左乳癌术后6年,发现右乳肿块1天”为主诉,2005年9月19日收住入院。患者于6年前因左乳肿块行乳腺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找到癌细胞。诊断为左乳癌。1994年4月14日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浸润性导管癌合并腺瘤,淋巴管内癌栓,左腋下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41岁.因左侧腰部酸胀数日于2011年7月21日就诊.腹部CT显示:肝内多发转移灶,左肾下极一巨大占位为12 cm×16 cm,部分区域坏死,考虑左肾占位肝内多发转移.行左肾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腹膜后肿物直径为20 cm,肿物与腰大肌粘连明显,肾门处见数枚肿大淋巴结.术后病理诊断:左肾癌肉瘤伴坏死侵及被膜,未侵及肾盂;输尿管及血管断端(-).免疫组化:CK7(+)、Vimentin(+)、S-100(-)、Ki-67 指数为70%.术后3周患者左侧腰部疼痛,入院查体:左腹部巨大包块,肝大肋下平脐.胸部CT、全腹CT显示双肺、胸椎、肝脏、脾脏、胰腺转移.诊断:左肾癌肉瘤术后Ⅳ期.入院后第4天患者左下腹剧烈疼痛,自动出院.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52岁,农民,已婚。2年多前,因被人发现左乳肿块,约3cm×3cm大,质硬.固定,无触痛,在外院行左乳腺肿块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乳腺癌”。术后未行放疗或化疗,患者回家后照常务农。2月前,发现左腋下一肿块,来我院就诊。查体时在左腋窝们见一大小约2cm×3.5cm的肿块,质偏硬,活动度差,表面光滑,无触痛,左上肢无运动障碍。胸片、B超未见异常。穿刺针吸细胞学检查为淋巴结转移癌。诊断为左乳腺癌术后并左腋窝淋巴结转移。给予CTX、5-F。化疗一个疗程,尚健在。男性乳腺癌很少见,在男性恶性肿瘤中占0.2%,占全…  相似文献   

6.
罕见四脏器四重癌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 ,72岁 ,自 1989年 5月~ 1999年 10月间 ,先后患四脏器四重癌 :1. 1989年 5月 8日首发左下肺癌行左下肺叶切除。病理报告为左下肺叶鳞状上皮癌 级 ,术后进行化疗。 2 . 1993年 11月 16日发现左甲状腺冷结节作快速冷冻切片 ,病理为左甲状腺乳头状癌 ,行左甲状腺叶加峡部切除术 ,同时行左颈淋巴清扫术。 3.1996年 1月体检时偶然 B超发现左肾上极肿块 ,行左肾探查及左肾根除性切除术 ,病理报告为左肾透明细胞癌 ,周围组织未见转移。4. 1998年因发现左上腹囊实性肿块 ,于 12月 11日行剖腹探查 ,发现后腹膜囊性肿块予以切除 ,后又发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胸膜肺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8年5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胸外科收治的28例胸膜肺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28例患者中, 男18例, 女10例;年龄22 d至5岁10个月, 平均年龄2岁6个月。结果 28例患者中, 行活检术1例;手术治疗27例, 其中14例Ⅱ、Ⅲ型胸膜肺母细胞瘤术后接受化疗。Ⅰ型胸膜肺母细胞瘤5例, Ⅱ型胸膜肺母细胞瘤5例, Ⅲ型胸膜肺母细胞瘤18例。24例患者获得有效随访, 其中, 无瘤生存15例;3例接受化疗患儿分别在术后6、10、18个月复发;1例接受化疗患儿在术后11个月出现髂骨转移;2例未接受化疗患儿分别在术后2个月出现肿瘤复发、3个月出现右胫骨及左肾转移;3例自动出院患儿均在出院后1个月内死亡。结论胸膜肺母细胞瘤恶性程度高, 进展快, Ⅰ型胸膜肺母细胞瘤预后较好, Ⅱ、Ⅲ型胸膜肺母细胞瘤预后较差, 术后化疗可能提高患儿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T对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和肾母细胞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及26例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 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为肾外不规则肿块,肾脏呈受压改变;肾母细胞瘤为肾内肿块,表面相对较光整,增强扫描后残存肾组织具有的"边缘征"较具特征性。结论 CT对诊断与鉴别诊断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和肾母细胞瘤具有重要价值,可为术前定性诊断、确定治疗方案和估计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 ,2 7岁。发现右腮腺肿块 5个月 ,于 1991年 5月入院。行右腮腺浅叶切除 ,术后病理示右腮腺良性混合瘤。术后 17个月 (1992年 10月 )在原右腮腺手术区出现复发肿块再次入院。X线肺片提示两肺外侧带结节状影 ,疑转移灶。右腮腺复发灶切除后 ,病理仍示良性混合瘤 ;左肺转移灶切除后 ,病理诊断为 :左肺转移性混合瘤 (病灶位于肺泡周围 ,排除细支气管以上支气管腺体来源混合瘤 )。患者在首次术后 2年 (1993年 5月 )、4年 (1995年 6月 )又因右肺转移灶和左胸膜转移灶在我院分别行转移灶切除 ,术后病理均示转移性混合瘤。首次术后 6年半 (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纵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的临床、病理、组织化学特性和诊断方法及预后.方法:总结1例纵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文献,分析和归纳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结果:患者女性,21岁,在我院全麻下行纵隔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左中后纵隔"考虑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术后2年,患者再次因"出现左侧胸背部疼痛1月"入院,在全麻下行左后纵隔占位切除术,术后病理示:恶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术后疼痛短暂缓解,3个月后因局部疼痛,行胸部CT提示再次复发,肿瘤生长速度较前明显加快,遂给予放射治疗,纵隔肿块直线加速器适形照射DT 54Gy/28fx/46d,治疗期间及治疗后3个月,复查胸部CT,提示病灶稳定,患者带瘤生存.结论:纵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依据病理学检查,应与血管源性肿瘤、神经源性肿瘤等鉴别,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对于手术控制不好的少数病例,可以考虑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1.
恶性颗粒细胞瘤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报告患者女性 ,46岁 ,于 2 0 0 0年 1月 15日在外院体检B超检查发现盆腔肿物 ,诊断为“子宫肌瘤” ,同年 2月 2 0日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发现子宫形态正常无肿块 ,盆腔有一大小约 6cm×6cm的肿块 ,行“盆腔肿块切除术” ,术后病理检查报告 :盆腔肌母细胞瘤。行介入治疗 3次 ,疗效差。肿块进行性增大 ,腹胀明显 ,于 2 0 0 0年 8月 18日再次行“盆腔肿块切除 +全膀胱切除 +回肠代膀胱术” ,术中切除肿块、全膀胱、阴道上 2 / 3,术后病理检查报告 :盆腔肌母细胞瘤。 2 0 0 1年 1月 10日患者发现外阴部有一肿物 ,约 7.5cm× 5 .0cm大…  相似文献   

12.
1病案摘要患者女,81岁。因“左颌下肿块术后5年,复发再次术后2年,再发11月”于2006年3月10日入院。患者2001年3月发现左颌下肿块,无发热,无涕血鼻塞,无声嘶,B超检查提示左颌下探及4.8cm×2.6cm大小的不均匀回声光团,界清,内见暗区,光团内见点状血流信号,光团与颌下腺关系密切。行肿块切除术,病理诊断:左颈上部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符合腮裂囊肿鳞癌变。术后未行特殊治疗。2003年5月患者左颌下再次出现肿块,约4cm×3cm大小,质地硬,固定。肿块针吸涂片细胞学提示分化性鳞癌。再次行左颈部肿块切除 左侧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诊断:转移性鳞癌,淋…  相似文献   

13.
例1 患者女,53岁。因左耳后黄豆大黑色肿块增大1年,于1996年8月5日行左耳大部切除术,病理诊断:结节型恶性黑色素瘤。术后行免疫治疗。1997年2月11日因左颈部淋巴结肿大,行左颈淋巴结廓清术,病理诊断为淋巴结转移性黑色素瘤(5/7),术后治疗同上。1999年6月16日因右股后肿块6个月入院。查体右股后皮下触及一约4cm×4cm肿块,边界清楚、质硬、固定、轻压痛,皮色正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胸部X线及腹部B超检查未发现异常。6月21日在局麻下行右股后肿块切除,术中见肿块约4cm×4cm×3cm,呈暗黑色,边界尚清,基底与肌膜粘连,完整切除肿块及周边组织。病理诊断:转移性结节型恶性性黑色素瘤,血管内见瘤栓。患者拒绝治疗,仍在随访中。 例2 患者男,51岁。因左上臂肿块40年渐大1年于1997年4月24日入院。查体:左上臂6cm×4cm菜花样黑色肿块,表面破溃、出血。左腋下触及一直径约1cm肿大淋巴结,固定、无压痛。鼻、咽部无异常。胸部X线及腹部B超检查均正常。于1997年5月6日行左上臂肿块及左腋窝肿大淋巴结切除,病理诊断:左上臂恶性雀斑型黑色素瘤,血管内见瘤栓,淋巴结瘤转移(1/1)。出院后未行任何治疗。  相似文献   

14.
1病案摘要患者,女,67岁。因右乳无痛性肿块2个月于2003年2月3日住院。外科检查:双乳对称,无桔皮样改变,右乳外上象限扪及一3.0cm×2.5cm大小肿块,质硬,活动差,无触痛,左乳未及肿块,右腋窝可触及数枚黄豆大小淋巴结,质硬、活动好、无触痛,其它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辅助检查:腹部B超检查:肝、胆、胰、脾、双肾及腹膜后均未见异常,钼靶X片考虑乳腺癌。乳腺肿块穿刺:找到腺癌细胞。遂行右乳癌根治术及右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中行快速病理检查示浸润性导管癌,术后到山东省肿瘤医院会诊。病理诊断:右乳富于糖原透明细胞癌,腋窝淋巴结5/6转移。免疫…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38岁。1988年6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腹部胀痛,并能扪及包块。呈持续性胀痛,不向它处放射,无血尿。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不明。于1988年12月5日入本院。近6个月来患者体重无减轻,肿块增大不明显。查体:左上腹可触及一质中,无触痛,约拳头大小之包块。尿常规、血沉、肝肾功能、胸片均正常。B超:左肾实质性占位性病变。腹部平片左肾影增大;肾图示左肾肿大,双肾功能正常。CT见肿块与左肾中上极密切相连,CT值为-20~-72Hu,注射造影剂后肿块未见增强,提示左肾占位性病变,考虑畸胎类肿瘤。左肾动脉造影。左肾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59岁.因左腹、腰部胀痛,逐渐加重1个月于1998年1月8日入院.平素健康.查体:左上腹触及一6cm×5cm质硬肿块,固定、轻压痛.B超检查:左肾前上极探及一8.0cm×7.8cm,低回声不均质肿块,包膜完整、增厚.CT扫描示左侧腹膜后肿瘤,与胰、左肾关系密切.X线胸片未见心肺异常.CEA<20μg/ml.经手术证实,肿瘤位于腹膜后、胰体尾部及左肾上极之间,并侵犯左肾门及肾蒂血管,血供丰富.肿瘤为灰红色,卵圆形9cm×7cm×6cm大小,切面见大片出血、坏死,部分囊性变,伴有鱼肉样组织.肿瘤免疫组化结果:NSE( )、FN(-)、GFAP(-)、S_(100)节细胞( )、小细胞(-).病理诊断为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  相似文献   

17.
肾嗜酸细胞瘤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肾嗜酸细胞瘤的认识,探讨肾嗜酸细胞瘤的治疗方法。方法报告2例肾嗜酸细胞瘤并复习国内外文献。结果本组例1术前疑诊为肾嗜酸细胞瘤,并为术中快速冰冻切片证实,行保留肾脏的腹腔镜肿瘤剜除术,术后随访2年,一般情况良好,无复发,无转移。例2术前诊为肾癌,行腹腔镜左肾根治性切除术,术后随访3年,无复发,无转移,肝、肾功能均正常。结论肾嗜酸细胞瘤的诊断要点:(1)肿瘤无明显症状,多为偶然发现,肿瘤生长缓慢,无周围浸润或远处转移,多为单发;(2)肿瘤突出于肾轮廓之外,呈外突性生长;(3)肿瘤切面呈棕褐色;(4)CT示肿块密度均匀,无出血、坏死,有完整包膜;(5)病理检查:光镜下肿瘤由单一的嗜酸细胞构成,电镜下细胞富含线粒体。一旦确诊,应尽可能行保留肾脏的手术,避免行根治性肾切除术。  相似文献   

18.
1病例资料患者,男,30岁,因左大腿肿块术后1a、复发9个月,于2001年6月15日入我院。该患者于1a前无诱因下发现左大腿有一3cm×4cm大小肿块,质硬,活动,无压痛。在当地人民医院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小细胞恶性肿瘤,建议行术后放化疗。但患者未行放化疗,于术后3个月局部肿块复发。入院前2个月,左大腿肿块渐增大,伴左下肢活动受限,经CAP方案(剂量不详细)化疗2周期,肿块明显消退。入院查体:一般状况可,体温37℃,P84次/min,R20次/min,BP13/9kPa,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腹软,左大腿内侧有一直径5cm大小肿块,质硬,固定,无痛,左…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65岁。无痛性血尿2月佘,无尿频、尿急。曾于1984年2月29日行膀胱镜检查,当时因出血较多无法窥清。CT诊断为“左肾癌”。4月17日在某医院剖腹探查,并行左肾切除术。但肾脏标本未见肿瘤,再探查膀胱,发现膀胱内有一巨大肿块,因患者情况欠佳,仅作膀胱造瘘术转入我院。同年5月6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膀胱切除术,术后6个月死于转移。巨检,膀胱底部及右侧壁均为灰白色肿瘤组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纵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myofibroblastictumor,IMT)的临床、病理、组织化学特性和诊断方法及预后。方法:总结1例纵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文献,分析和归纳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结果:患者女性,21岁,在我院全麻下行纵隔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左中后纵隔"考虑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术后2年,患者再次因"出现左侧胸背部疼痛1月"入院,在全麻下行左后纵隔占位切除术,术后病理示:恶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术后疼痛短暂缓解,3个月后因局部疼痛,行胸部CT提示再次复发,肿瘤生长速度较前明显加快,遂给予放射治疗,纵隔肿块直线加速器适形照射DT54Gy/28fx/46d,治疗期间及治疗后3个月,复查胸部CT,提示病灶稳定,患者带瘤生存。结论:纵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依据病理学检查,应与血管源性肿瘤、神经源性肿瘤等鉴别,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对于手术控制不好的少数病例,可以考虑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