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选定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这一特定人群,通过检测血清IL-6和CRP的水平,探讨焦虑综合征对ACS的影响,为临床干预焦虑综合征提供试验依据。方法根据贝克焦虑量表将研究对象分为焦虑综合征组51例与非焦虑综合征组49例。量表评分≥45分为焦虑综合征组。对比2组血清IL-6、CRP水平;随访1月,比较2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焦虑综合征组血清IL-6和CRP水平显著高于非焦虑综合征组,IL-6为(101.1±22.3)ng/Lvs(71.2±23.5)ng/L,CRP为(14.90±4.86)g/Lvs(6.76±4.02)g/L,2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焦虑综合征组中贝克焦虑量表评分与IL-6和CRP水平呈正相关(IL:r=0.887,CRP:r=0.822,P均<0.001)。焦虑综合征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非焦虑综合征组(64.71%vs28.57%),2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女性ACS合并焦虑综合征患者的血清IL-6和CRP水平显著升高,焦虑量表评分与血清IL-6和CRP水平呈正相关。女性ACS合并焦虑综合征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高。女性ACS合并焦虑综合征患者发生高频率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可能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IL-6和CRP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焦虑和/或抑郁的影响,研究ACS合并焦虑和/或抑郁与Hcy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诊断为ACS的1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行Zung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和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评分,对患者发生焦虑和/或抑郁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住院期间血脂情况。方法 连续调查2012年11月—2014年5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所有ACS患者587例,收集每个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入院24h内按标准方法测定患者的血脂水平,并记录每个患者他汀类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587例患者中有423例(72.1%)存在血脂异常,异常率最高为HDL-C:57.3%;血脂异常率与院前是否应用他汀类药物无关,应用他汀类药物大于6周TC、LDL-C、非HDL-C及Apo B100水平明显降低,达标率明显增高(P<0.05);血脂总体达标率:按我国标准,38.3%的患者达标,按ATP III的标准,24.2%患者的达标。结论 在冠脉综合征住院患者中,血脂异常发生率高,总的达标率低,需采取相应措施提高达标率。  相似文献   

4.
黄进义  李建平 《河北医药》2008,30(8):1166-1167
目的 观察文拉法辛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并焦虑抑郁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开放性研究,自身对照.监护病房4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焦虑抑郁障碍者服用文拉法辛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第1、2周末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测评,安全性以不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价.结果 文拉法辛治疗2周末HAMA、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主要不良反应有心率加快、失眠、头痛、恶心等.结论 文拉法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并焦虑抑郁障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作为常见的急性冠脉事件之一,疾病本身对于患者就是应激源,会导致生理及心理双方面应激反应,造成焦虑抑郁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时间护理是护理人员利用机体本身存在的生理节律,对患者心理因素、用药时间、生理病理等方面进行护理的一门新兴学科。我们将时间护理理论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后焦虑抑郁患者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住院期间的应用情况。方法 调查2012年7月—2013年5月所有ACS患者452例,调查其他汀类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 452例患者中有425例(94%)应用他汀类药物,最常用的他汀是阿托伐他汀,平均剂量16mg/d。15例(3.5%)患者应用强化剂量的他汀,96.5%患者接受标准剂量的他汀。27例没有应用他汀类药物患者中,7例有他汀禁忌症,20例没有禁忌症。住院期间应用他汀类药物与入院时LDL—C水平无关。结论 在冠脉综合征住院患者中,接受他汀类药物的比例较高,但剂量不足,与指南推荐存在较大差距,需要加强对医生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秦利强  杜超  袁亚琴  江平  王立君  刘莉莉 《河北医药》2021,43(12):1858-1861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和AVR导联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446例,依据AVR导联ST段改变(无变化、抬高、压低)分成3组,采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评分,观察AVR导联ST段改变与焦虑、抑郁情况的关系.结果 3组患者在冠状动脉病变累及血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冠脉病变支数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MMP-9水平。方法选取6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研究对象的血浆MMP-9水平。结果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的MMP-9水平分别是(192.2±13.2)ng/mL、(236.6±14.5)ng/mL、(296.7±13.6)ng/mL,两两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病变支数越多,血浆MMP-9水平越高,这提示血浆MMP-9水平可用于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李毅 《中国实用医药》2011,6(19):260-261
目的评估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紧急介入治疗术前心理状态问卷指标变化。方法连续选择近期住院接受紧急介入治疗ACS患者36例(介入治疗组),手术类型为经皮冠状脉动脉内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29例同期住院未接受紧急介入治疗的同病患者为对照组,介入治疗组在术前接受心心脏病患者心理状态问卷(HPPQ)评估,对照组于入选后接受HPPQ测试。结果紧急介入治疗ACS患者的自主健康感维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无能为力感、沮丧感和社交障碍感等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后者(P均<0.05~0.01)。结论 接受紧急介入治疗ACS患者术前常并拥有较明显的情绪心理异常,心理护理干预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GMP-140的水平变化.方法随机选择ACS患者40例分为两个亚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0例为UAP组,急性心肌梗死(AMI)20例为AMI组,稳定型心绞痛(SAP)20例为SAP组,另外随机选择20例正常人作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测定GMP-140的含量.结果(1)血浆GMP-140的含量在UAP组、AMI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2)对照组与SAP组血浆GMP-140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GMP-140参与了ACS的病理、生理过程,并可以反映其严重程度,可作为监测ACS不稳定斑块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1.
氯吡格雷应用前后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使用氯吡格雷前后CRP水平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探讨氯吡格雷除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之外的抗炎症作用。方法分别测定两组(氯吡格雷组即治疗组与对照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治疗前CRP水平及治疗两周后CRP水平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CR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后CRP水平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CRP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氯吡格雷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不仅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而且具有抗炎症作用,这两种作用均使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与分析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急诊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本文选择了80例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将这些患者按其意愿分为两组,每组40例,PTCA组患者采用急诊介入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之后对比研究这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及两组患者血凝指标。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并发症以及冠状动脉残余狭窄等方面的情况,发现PTCA组患者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急诊介入的治疗方法治疗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与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相比,效果明显,值得在急诊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郭倩玉  卢成志  夏大胜  陈欣 《天津医药》2012,40(10):1002-1004
目的:探讨老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尿酸(SUA)水平与ACS临床类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72例≥75岁的ACS患者,按照临床类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151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25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96例,比较3组的SUA水平;比较冠脉造影确定的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组间的SUA水平;将SUA和血脂、空腹血糖(FPG)、血肌酐(Cr)、白细胞(WBC)水平行相关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NSTEMI组及STEMI组SUA水平、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组间SUA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UA水平与三酰甘油(TG)、Cr、WBC呈正相关(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P<0.01).Cr和WBC是影响血清SUA的因素.结论:老龄ACS患者SUA水平和ACS的临床类型及病变冠脉支数可能无关,血清Cr和WBC是SUA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性别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影响,旨在为不同性别的冠心病患者实施有效的二级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临床上已行PCI治疗的冠状动脉患者482例,对患者的危险因素严格进行评估,根据患者不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进行分组比较。结果造影显示,在罪犯血管上,男性和女性几乎一致,而在病变严重程度上二者更是趋于一致,构成比比较男女无差别,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女性发病年龄尽管晚于男性,但在ACS患者中不同性别的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严重程度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5.
那静  梁宇 《中国药师》2017,(3):494-497
摘 要 目的:评价替格瑞洛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7~12月诊断为ACS并应用替格瑞洛治疗的病例,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用药情况、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心血管不良事件(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形成)、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算终点事件发生率并利用SPSS软件对服药前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有效病例161例,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2%,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30.4%,其中出血事件发生率为15.5%,但无主要出血事件;呼吸困难发生率10.6%,严重呼吸困难3例。对122例氯吡格雷低反应患者服用替格瑞洛前后血小板聚集率进行统计,分别为(54.96±14.654)%和(24.37±13.183)%(P<0.01)。结论:推荐剂量的替格瑞洛用于ACS患者可以使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进一步降低;虽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程度较轻,药物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血小板的激活在急性冠脉综合症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阿司匹林联合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剂是目前抗血小板治疗的金标准,但临床发现不同患者对抗血小板药物的反应性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本文主要从氯吡格雷的体内药动药效学过程出发分析其产生个体差异的影响因素,同时对目前的抗血小板治疗策略进行综述,以为临床制定安全有效的抗血小板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分析≥75岁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临床特征及介入治疗的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75岁ACS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100例<75岁ACS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介入手术的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体重指数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收缩压、空腹血糖和肌酐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3支病变、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和左主干病变明显多于对照组(P <0.05,P<0.01).随访12个月后观察组总体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尽管PCI术治疗高龄ACS患者会产生较多的不良心血管事件,但临床疗效较好,仍可作为治疗高龄ACS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含量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透射速率比法测定26例不稳定型的心绞痛患者(UAP组)和2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的CRP水平并测定肌酸激酶(CK),肌酶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同时选择30例体检正常者为对照组。结果 ACS患者CRP的水平和CK,CK-MBLDH呈显著正相关(P〈0.01),三组心脏事件发生率间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CRP水平显著升高,是危险因素,可作为判断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普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调脂疗效及临床事件的影响。方法:103例入选的ACS患者按普伐他汀不同的剂量随机分为20 mg对照组和40mg治疗组,分别于服药后3、6月检测血脂水平、肝、肾及肌酸激酶功能,同时观察心脏不良事件(MACE)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所有病例均按时随访。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TC、TG、LDL-C和HDL-C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治疗组的MACE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伐他汀40mg的调脂作用、安全性和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再住院率明显优于普伐他汀20mg。  相似文献   

20.
贺涛  刘明江  李刚 《中国药业》2006,15(14):46-4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后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将13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7例和对照组66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于入院后48h内加用通心络胶囊2粒、3次/d治疗。测定患者入院时、入院后4周、入院后8周的CRP水平变化。结果加用通心络胶囊可进一步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RP水平,这种变化在治疗4周后即可显现,在治疗8周后更为明显。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联合应用通心络胶囊可进一步降低CRP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