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胸痹心痛 (冠心病心绞痛 )按急症诊疗规范分为气阴两虚、心阳不振、心血亏损、痰浊闭塞、心血瘀阻、寒凝气滞 6个证型。临床上痰浊闭塞最为常见。现就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痰浊闭塞型胸痹心痛 36例 ,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36例中 ,男 2 6例 ,女 10例 ;40~ 5 0岁 8例 ,5 1~ 6 0岁 2 0例 ,6 1~ 70岁 8例 ;病程 :0 5a6例 ,1a 10例 ,2a 12例 ,3a 5例 ,4a以上 3例。按规范标准诊断 ,左侧胸膺或膻中处突然憋闷而痛 ,痛连肩背 ,窜及前臂、胃部。恶心呕吐 ,脘胀纳呆 ,头重身困 ,舌淡 ,苔腻 ,脉沉滑。按不稳定型和变异型心绞痛分类 :轻度 12…  相似文献   

2.
李淑英 《北京中医》2003,22(5):49-49
1 胸痹案王某 ,男 ,6 0岁 ,干部。 1996年 6月 2 1日诊。主诉胸闷痛、头晕。每于劳累或思想紧张时发生阵发性胸闷 ,心前区压榨性疼痛 ,向左肩及左上肢放射 ,每次约持续 5~ 10min不等 ,伴心悸 ,气短 ,恶心 ;胃纳差 ,小便黄 ,大便结 ,舌质红 ,苔白腻而厚 ,脉弦滑数 ;血压 14 3/ 83mmHg ,心电图提示 :心肌供血不足。证属胸痹 ,由胸阳不振 ,痰浊上乘所致 ,治宜宣痹通阳 ,化痰通络。处方 :陈皮、半夏、川芎各 10 g ,瓜蒌 30 g ,薤白 12 g ,丹参 15 g ,枳实、元胡各 12g ,茯苓 15 g ,檀香 10 g ,甘草 8g。水煎服 ,1剂 /d。服药 1周后心前区疼痛…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属于祖国医学中的胸痹、心痛等范畴。笔者临证从脾胃论治冠心病 ,效果颇佳 ,兹介绍如下。1 温补脾胃法症见胸痛 ,遇寒则发 ,平素头昏、心悸、乏力、纳差少寐 ,脉虚弦时涩代 ,舌暗红、苔薄白。治拟温补脾胃 ,通痹止痛法。药用 :炙黄芪、党参各 15 g,桂枝 6 g,当归、赤芍、丹参、炒白术各 10 g,炙甘草 5 g,生姜 3g,大枣 3枚。加减 :纳呆、腹胀明显加陈皮、枳壳各 10 g,生山楂 30 g;不寐加炒枣仁 15 g;胸痛明显加酒炒元胡、郁金各 10 g。例 1:胡某 ,女 ,6 1岁 ,1999年 11月 15日初诊。常发胸痛 ,气候转冷或遇阴雨时发作尤甚 ,自觉有冷气…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拟温痹汤治疗属中医虚寒型胸痹心痛的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96例属中医虚寒型胸痹心痛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温痹汤治疗,4周为1疗程。对两组病例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自拟温痹汤治疗中医虚寒型胸痹心痛的冠心病,对缓解心绞痛发作,改善胸痹心痛证候疗效明显,并且对心电图、血脂指标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绞痛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根据其临床证候及病情转归,祖国医学早有记载,属于“真心痛”“厥心痛”“胸痹心痛”“心胃痛”等病的范围。分型论治一、痰浊内阻型: 此型属胸阳不振,阴浊弥漫,阳虚阴盛,心气不足,或胸阳痹阻,以致痰浊闭塞心窍,证见:语笨发呆,行动迟缓,健忘、体胖、气补、胸闷、心痛、纳呆、腹胀或腹肿、脉沉弱,舌体胖大,舌质暗、舌苔白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与胸痹证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疑诊冠心病患者470例,按64层螺旋CT(64MSCT)冠脉成像结果根据冠脉有无病变、病变范围、钙化积分、冠脉狭窄程度、斑块性质分组,观察胸痹不同证型中冠脉病变程度,并分析相关性。结果:病变冠脉以心血瘀阻证和痰浊痹阻证多见,冠脉病变范围、狭窄程度两组均显著高于其他证型组;粥样斑块以心血瘀阻证和痰浊痹阻证多见,两组中软斑块比例高,均显著高于其他证型组。结论:冠状动脉病变与胸痹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相关性。心血瘀阻证、痰浊痹阻证冠脉病变范围广,狭窄程度严重,软斑块比例高,是胸痹的危险证型。  相似文献   

7.
《陕西中医》2013,(2):134-136
目的:探讨痰浊闭阻型胸痹的核心辨证依据。方法:随机抽取第一诊断为胸痹(冠心病)的住院病历,根据痰浊闭阻证辨证标准分为痰浊闭阻证组和非痰浊闭阻证组,两组间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痰浊闭阻证组辨证因子(临床证候)中有多项的频率均不同程度高于非痰浊闭阻证组。结论:苔腻、口中异味、纳呆脘胀、恶心欲呕为胸痹痰浊闭阻型最典型的主要证候。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病变与415例胸痹心痛患者辨证分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胸痹心痛是中医临床的常见疾病之一,其病机有虚实两方面,实为寒凝、血瘀、痰浊痹阻胸阳,阻滞心脉;虚为气虚、阴虚、阳衰,致心脉失养所致。由于其症状表现与现代医学冠心病有诸多类似之处,故目前认为二者间存在密切的联系[1]。为了解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与胸痹心痛的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本文对415例胸痹心痛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1·胸痹心痛的诊断、分型标准根据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胸痹心痛诊断、证候分类标准制定[2]。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9.
319例冠心病患者证候分布规律分析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了解胸痹心痛患者的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2004年1-12月间在我院住院的319例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胸痹心痛患者进行病例调查,分析了证候分布规律,对证型、证候要素、常见症状、舌脉象与冠脉造影结果间的关系、中医证型与血脂之间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胸痹心痛患者证候中气虚占比例最大,占87.1%,其次为血瘀和痰浊,分别为79.9%和78.7%。分析显示冠脉不同病变支数间舌象、脉象,均以舌淡暗、苔白腻、脉弦滑为主。不同的证候组间血脂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以气虚为核心,以痰浊和血瘀为重要病理产物的病机为冠心病的病机所在。  相似文献   

10.
陈香涛  张有为 《河北中医》2011,33(9):1327-1328
胸痹是由于正气亏虚,痰浊、瘀血、气滞、寒凝而引起心脉痹阻不畅,临床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与现代医学冠心病心绞痛相当。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明确提出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及治疗用药,其对于胸痹心痛的治法一直沿用至今,为后世医家所认可,对现代冠心病的治疗仍有指导意义。1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11.
补虚扶正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验案4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月华 《山西中医》2003,19(1):31-32
冠心病心绞痛多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致心脏缺血缺氧引起 ,常在冠状动脉器质性病变基础上发生。以胸骨后或心前区发作性或持续性闷痛 ,并放射至颈臂或上腹等为特征 ,常伴有四肢厥冷 ,紫绀汗出 ,气短喘息 ,脉象细弱或沉弱等表现 ,属祖国医学胸痹、心痹、真心痛、厥心痛等范畴 ,本虚标实为其病机特点 ,常法以“通则不痛”的原则 ,采用通阳化浊 ,活血化瘀为治法 ,但部分患者疗效欠佳。笔者在临证中 ,采用补虚扶正为主 ,配合化痰祛瘀 ,取得满意疗效 ,兹举例如下。例 1:陈某 ,女 ,72岁 ,家庭妇女 ,2 0 0 0年 3月 5日初诊。原有冠心病史 4年余 ,劳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痹心痛病因病机及其各证型与临床检测指标相关性。方法:收集整理并归纳、总结古今中外关于胸痹心痛病因病机理论研究、冠心病的病理机制及危险因素研究以及胸痹心痛各证型与临床检测指标相关性的研究资料。结果:胸痹心痛相当于西医的冠心病,系因胸阳不振,阴寒痰浊留踞胸廓,或心气不足,鼓动乏力,使气血痹阻,心失血养所致,以胸闷及发作性心胸疼痛为主要表现的内脏痹病类疾病。病机上焦阳虚,阴邪上乘,邪正相搏。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冠心病的发生与炎症反应、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胱抑素-C、热休克蛋白60、冠心病易感基因、脂联素等密切相关。关于胸痹心痛各证型与临床检测指标相关性研究方面,学者们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并取得可喜进展,但观点并不统一。结论:胸痹心痛各证型与临床检测指标相关性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樊纪民  樊璠 《国医论坛》2003,18(2):13-13
先祖父樊伯玉老中医出身中医世家 ,行医 5 0余载 ,学验俱丰 ,尤擅长治疗内科疑难杂证。现将先祖父运用三仁汤治疗内科疑难杂证验案报道于后 ,以正于同道。1 胸痹案秦某 ,男 ,46岁 ,干警 ,1 985年 9月 2 6日就诊。因两个月前办案遭遇阴雨 ,遂出现胸闷胸痛 ,伴有倦怠乏力 ,纳呆便溏 ,恶心 ,痰粘稠 ,苔白 ,脉滑。心电图提示 :窦性心律不齐 ,下壁呈缺血性改变。诊断 :胸痹(痰浊闭阻 )。投三仁汤加减 :杏仁 1 0 g,白蔻仁 6g,炒苡仁 1 5 g,厚朴 6g,半夏 5 g,柴胡 1 5 g,黄芩 9g,丹参9g,茯苓 9g,当归 1 5 g,炙甘草 6g,竹茹 1 0 g。水煎服 ,日 1剂…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具有进行性恶化的特点,易演变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现将近年来UA的中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其发生与寒邪内侵、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倦内伤、年迈体虚等有关,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主要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为气虚、气阴两虚、阳气虚衰;标实为血瘀、寒凝、痰浊、气滞。任建勋等[1]指出UA最常见于痰瘀互结证。李振中等[2]认为气虚不仅导致脂质在脉道蓄积过量而为浊邪,而且气虚鼓动无力导致血液瘀滞,脾气虚弱、无力运化水湿、湿聚而为痰。吴以岭[3]强调“络脉瘀阻或瘀塞日久,瘀血与痰浊凝聚成形”,沉积于心络壁形成心络“癥积”,致使“络道痹阻,而致胸痹心痛,即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病机为浊痰瘀血集聚融合物阻痹络道。王阶等[4]发现气虚血瘀是UA的核心病机。并且气虚血瘀,痰瘀互阻,阳虚寒凝,心肾阴虚,心脾两虚为UA的基本证型。林钦等[5]研究发现10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痰阻心脉证28例(26.67%),心血瘀阻证23例(21.90%),而具有血瘀证表现的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共41例(39.05%),血瘀证加痰浊证共69例(65.72%)。中医证型以痰阻心脉证和心血瘀阻证最为常见,提示痰浊和瘀血是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发病因素。阳虚寒凝,血瘀痰浊为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320例证素分析和证候分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冠心病心绞痛(胸痹心痛)的证素及证型的变化及现状,为探讨中医证素分布及证型分类提供参考。方法对32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证素的分析及辨证分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证素分布频次由高到低分别为血瘀、痰浊、气虚、气滞、寒凝和阴虚;男性排前3位的证素分别是痰浊、血瘀、气虚;女性排前3位的证素为血瘀、气虚和痰浊;男女之间证素分布有统计学差异。(2)痰痹胸阳证、气虚血瘀证2个证型占所有证型的83%,前者以男性为主,后者女性为多;在痰痹胸阳证中男性比例为58%,气虚血瘀证中女性比例为66%。结论冠心病心绞痛病机以本虚标实为主,血瘀、痰阻、气虚是主要病变。  相似文献   

16.
1 “冠心病”治验韩某,女,62岁,1988年8月22日初诊,患者自诉1986年初,心前区经常“发闷”,“憋气”,“喜长叹”。某医院作心电图检查,诊为“冠心病”,近日尚伴阵发性心前区疼痛。有时向左腋下放射。出汗,不能活动。发作时间可持续数分钟。服用硝酸甘油自可获暂时缓解,但不能根治。近日来发作较为频繁,伴失眠,心悸,疲乏无力,血压时有偏高。患者形体较胖,颜面略白,语言低微,手心微汗;苔薄白,舌质淡略暗,脉细弦略滑。脉症合参,证属阳气内虚,寒凝气滞,痰浊内生,血脉淤阻之胸痹。治以宣阳通痹,理气活血,以自拟“心痹1号”加减: 瓜蒌9g,半夏9g,赤芍15g,川芎9g,丹参20g,  相似文献   

17.
益气通痹方治疗冠心病5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属祖国医学“胸痹”、“真心痛”范畴。作者自 1997年 1月~ 1998年 12月 ,用自拟益气通痹方治疗冠心病 5 8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 8例中 ,住院病人 38例 ,门诊病人 2 0例 ;男 32例 ,女 2 6例 ;年龄在 45~ 80岁之间 ,平均 6 2 .5岁 ;病程最短者 3个月 ,最长者 10年。治疗前均有心绞痛发作 ,心电图报告“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其中 18例伴心律失常 ;气虚血瘀型2 8例 ,气阴两虚型 16例 ,气虚瘀阻型 10例 ,阴虚血瘀型 4例。2 治疗方法基本方 :党参 黄芪各 30 g 当归 田七 丹参 石菖蒲各 10 g 枣仁 2 0 g…  相似文献   

18.
马宁 《陕西中医》2011,32(6):646-648
目的:探讨痰浊闭阻型胸痹与常见西医学合并症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第一诊断为胸痹(冠心病)的住院病历,根据痰浊闭阻证辨证标准分为痰浊闭阻证组和非痰浊闭阻证组。结果: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混合型高脂血症OR=3.04、高甘油三酯血症OR=2.41、糖尿病OR=2.22,P均<0.05。结论:西医学合并症混合型高脂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糖尿病与痰浊闭阻型胸痹的产生关系甚为密切,是其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胸痹是由心脉痹阻不通所引起的一种疾病,痰浊闭阻证是其常见证型,导师刘雪娜副教授以瓜蒌薤白半夏汤为底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进行加味拟成豁痰宣痹汤,临床上治疗该病证每获良效,本文通过介绍刘师运用豁痰宣痹汤治疗胸痹痰浊闭阻证的验案1则,分享其临床用药经验及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诊断条件。方法 对2004年1—12月住院的319例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胸痹心痛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运用描述性分析、样品聚类及频数归一法,结合临床得出不同证型的诊断条件。结果 气虚证(178例)诊断:主症:胸痛、胸闷;次症:疲倦乏力、气促、纳少;舌脉象:舌淡,脉沉、脉细。气虚痰瘀证(114例)诊断:主症:胸闷、胸痛;次症:疲倦乏力、失眠、心悸、形体肥胖;舌脉象:舌暗、舌红,脉弦、脉滑。痰浊阻络证(27例)诊断:主症:胸闷;次症:咳嗽、咯痰、痰多、痰白、疲倦乏力、气促、纳少;舌脉象:舌淡、苔白、苔腻,脉滑。结论 中医诊断标准的研究可建立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及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同时结合专家意见,初步建立中医证候诊断参考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