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观察清热化湿舒胃法治疗湿热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100例慢性胃炎患者,治疗以清热化湿舒胃法及非药物疗法,4周后观察治疗前后改善情况.结果 100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以上方法治疗,有效率高.结论 清热化湿舒胃法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清热化湿愈疡合剂治疗消化性溃疡脾胃湿热证的疗效。方法将119例经日本OlympusGIF-V70电子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活动期,中医辨证属于脾胃湿热证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与对照组54例。治疗组给予清热化湿愈疡合剂治疗,对照组54例给予西药奥美拉唑治疗,疗程6周。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溃疡复发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清热化湿愈疡合剂治疗消化性溃疡脾胃湿热证具有显著疗效,还能提高溃疡愈合质量、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清热化湿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湿热证的疗效。方法:将6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清热化湿方治疗,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1%,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化湿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湿热证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姚德才  王洪京 《光明中医》2010,25(11):2011-2012
目的观察清热化湿愈疡合剂治疗消化性溃疡脾胃湿热证的疗效。方法将119例经日本Olympus GIF-V70电子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活动期,中医辨证属于脾胃湿热证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与对照组54例。治疗组给予清热化湿愈疡合剂治疗,对照组54例给予西药奥美拉唑治疗,疗程6周。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1,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溃疡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7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96%。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1,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1~6月复发率、7~12月复发率、1年总复发率,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溃疡复发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清热化湿愈疡合剂治疗消化性溃疡脾胃湿热证具有显著疗效,还能提高溃疡愈合质量、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发病密切相关。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研究显示,脾胃湿热证与慢性胃炎相关,是Hp阳性慢性胃炎的主要证型;具有抑杀Hp作用的中药以清热化湿药为主;而临床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分析近年来相关文献,以脾胃湿热证为切入点,分析慢性胃炎发病机制并阐述清热化湿法治疗慢性胃炎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脾胃湿热证与胃黏膜水通道蛋白(AQP3)、AQP4表达的关系及中药清热化湿方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68例,其中脾胃湿热证53例(湿重于热19例,热重于湿14例,湿热并重20例),脾虚证15例;另选正常健康体检者10例为正常对照组.脾胃湿热证患者予中药清热化湿方,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入选者胃黏膜AQP3、AQP4表达情况.结果:AQP3、AQP4在脾胃湿热证组的表达明显强于正常对照组(P<0.05);脾虚证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亚型之间呈湿重于热>湿热并重>热重于湿的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脾胃湿热证组AQP3、AQP4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与正常对照组及脾虚证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AQP3、AQP4的异常表达可能是脾胃湿热证的发生机制之一,中药清热化湿方可能通过影响AQP3、AQP4的表达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清热化湿愈疡合剂对实验性胃溃疡(脾胃湿热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清热化湿愈疡合剂对消化性溃疡(脾胃湿热证)的作用机制。方法观察清热化湿愈疡合剂对实验性胃溃疡(脾胃湿热证)大鼠溃疡愈合的作用及对胃黏膜前列腺素E2(PGE2)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结果清热化湿愈疡合剂对实验性胃溃疡(脾胃湿热证)大鼠溃疡有显著疗效,能明显提高大鼠胃黏膜PGE2含量,且随剂量增加而作用增强;明显降低大鼠血清IL-8含量,且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清热化湿愈疡合剂具有治疗消化性溃疡(脾胃湿热证)的药理作用基础。  相似文献   

9.
杨胜兰 《辽宁中医杂志》2004,31(12):975-976
目的 :总结温清消补法治疗慢性胃炎经验。方法 :对慢性胃炎进行辨证 ,分为寒证、热证、虚证、实证。脾胃虚寒者 ,以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 ,同时温补肾阳 ;胃热证辨证分为 8型 ,以清胃止痛汤 (经验方 )为基本方清脾胃湿热并随证加减。气滞者 ,以四逆散化裁治疗 ;脾胃虚弱证者 ,以香砂六君子汤为基本方加减。结果 :温胃、温脾肾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 ,可达温脾健胃的效果 ;清脾胃湿热治疗胃热型慢性胃炎 ,可达清热、敛创、消肿、止痛之功 ,使胃黏膜病变组织修复 ;消食导滞法治疗气滞型慢性胃炎能收宽中理气、通达上下的作用 ;补脾养胃法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胃炎可收健脾益气、理气和胃之功。结论 :对慢性胃炎者审证求因 ,因证论治 ,可收良效。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分析清热化湿和胃汤对脾胃湿热证慢性胃炎的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 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东莞市桥头医院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 89 例脾胃湿热证慢性胃炎患者,按 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西医组(41 例)和中医组(48 例)。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 1 个月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以及临床 疗效、Hp 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治疗后中医组患 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西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中医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12.50 %,低于西医 组的 29.2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中医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100.00 %,高于西医组的 90.24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中医组的 Hp 根除率为 97.92 %(47/48),高于西医组的 85.36 %(35/41),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给予脾胃湿热证慢性胃炎患者清热化湿和胃汤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腹胀、 纳差、胃脘痛、发酸等症状,提高 Hp 根除率,提升疗效,且中药的副作用小,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