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以心脑合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其血压与中医四诊症状及中医证型间的关系。方法: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采用横断面调查法。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包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血压与中医证型间关系研究采用频数(构成比)及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血压与四诊症状间关系研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判别分析及ROC曲线法。结果:①心脑舍病患者既往史中高血压排在首位,占73.73%。②高血压在心脑合病风痰阻络证、痰瘀阻络证、气阴两虚证、痰浊中阻证、肝阳上亢证、痰瘀互结证及风痰阻络气阴两虚证中的分布高于气虚血瘀证。③建立了心脑合病中高血压与四诊症状的判别模型:高血压=0.926%肥胖+0.879言謇+2.055*腹部凹陷+0.6478舌苔稍后+0.829*燥苔-1.388*半身不遂-1.739*肌肤甲错-0.677*头晕耳呜-0.898*涩脉-6.048*舌态吐弄+0.296。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720。结论:①高血压患者在心脑合病中医证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高血压在心脑合病中医证型中分布排在前四位的是:痰瘀阻络证(82.76%)、风痰阻络证(82.43%)、痰浊中阻证(82.35%)及肝阳上亢证(82.35%)。③本研究挖掘出肥胖、言謇、胸闷程度、燥苔、舌苔滑腻、舌苔黏腻、半身不遂、数脉、涩脉、舌态吐弄等中医四诊症状与心脑舍病患者的血压具有相关性,并可建立相应的判别模型。  相似文献   

2.
基于现代血管医学与中医心脑合病的相关性,结合中医异病同治理论,详细阐述了心脑合病的概念、病因病机及辨证施治,认为心脑合病隶属于中医血脉病范畴;病因包括外邪侵袭、饮食失调、情志失节、年迈体虚、劳倦内伤5个方面;病机主要为气血运行不畅,脉络闭阻,治疗上则多分为痰瘀互结、风痰阻络、气虚血瘀、气阴两虚四型进行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3.
对临床诊断为心脑合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1个疗程,运用中医的异病同治原则,以"痰瘀"论治心脑合病,将化痰祛瘀法贯穿治疗始终,并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理化检查判定其临床疗效,以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心脑合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中医心脑系病证有着共同的病机,即气、火、风、痰、瘀、虚。外感、内伤、饮食、劳逸等多种病因均可致气、火、风、痰、瘀、虚,进而导致多种心脑系病证发病,针对这些共同病机进行辨证论治可治疗多种心脑系病证。  相似文献   

5.
周承志  张道亮 《中医药学刊》2006,24(7):1245-1246
中医心脑系病证有着共同的病机,即气、火、风、痰、瘀、虚。外感、内伤、饮食、劳逸等多种病因均可致气、火、风、痰、瘀、虚,进而导致多种心脑系病证发病,针对这些共同病机进行辨证论治可治疗多种心脑系病证。  相似文献   

6.
论痰瘀同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有关文献及临床经验,分析认为“痰瘀同病”的形成机理主要为:津液亏虚,生瘀生痰,津运障碍,因痰致瘀,血运失调,因瘀致痰,归纳整理“痰瘀同病”在疼痛,肿块,精神症状,咳逆,妇科症状,舌脉等方面的临床表现特点,指出治疗痰瘀同病,应化痰活血,兼以理气,并根据临证时痰和瘀的偏重缓急进行施治,并附胸痹心痛与癫痫验案两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心脑合病)的证候分类及其特征。方法:应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横断面研究方法,在中国11家三甲医院收集982例心脑合病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脉等中医四诊信息并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统计及主题模型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心脑合病的证候。结果:常见的四诊信息:肢体不遂、胸闷、乏力、头晕、身体困重、神疲、少气懒言、胸痛、肢体麻木、舌下脉络紫色等;挖掘出瘀热内蕴、阴虚内热、痰湿阻络、气血亏虚、痰瘀互结、脾肾阳虚、肝郁脾虚、气虚血瘀、瘀血阻滞、肝肾阴虚10类证候,并初步确定了各证候的诊断要点。结论:心脑合病中医证候可分10型,运用主题模型的无监督数据分析方法研究证候分类及证候特征有一定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脑合病(本文中特指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气虚血瘀证的发病诱因。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横断面研究方法,在我国11家分中心医院纳入心脑合病患者982例,证名及证素规范化后,运用频数、构成比等方法分析气虚血瘀证在心脑合病发病中的地位;运用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等统计方法探讨心脑合病气虚血瘀证的发病诱因。结果:①心脑合病组共入选982例,其中常见证型有痰瘀互结、气虚血瘀、风痰阻络、气阴两虚、风痰阻络兼气阴两虚、肝肾阴虚、阴虚阳亢、痰浊中阻、肝阳上亢、风痰阻络兼气滞血瘀、气阴两虚兼血瘀、阴虚血瘀、气血亏虚。其中,气虚血瘀证的频率为8.04%,是本次调查发病证型中较为典型的证型之一。②运用卡方检验对有关心脑合病的30个发病因素进行探索,得出P〈0.05的6个指标,分别是外感六淫中的风邪、七情内伤中的怒、五味偏嗜中的辛和咸、喜热食、偏肥甘有统计学意义。③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过怒、喜热食、偏肥甘、可能是心脑合病气虚血瘀证的发病诱因。结论:本研究表明,过怒、饮食偏肥甘、喜热食可能是心脑合病气虚血瘀证的发病诱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舌脉指标在不同疾病的痰瘀互结证中分布的异同,为异病同治提供临床证据支持。方法:运用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纳入冠心病心绞痛(以下简称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105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以下简称脑病)痰瘀互结证患者143例,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以下称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患者160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相关危险因素、四诊信息、证候诊断等。运用频数、卡方检验、关联规则等方法分析三病舌脉表现的异同。结果:三病出现频数最高的舌脉指标均为弦脉、滑脉、苔色白等。三病做卡方检验P〉0.05的指标有弦脉、滑脉、苔色白等,P〈0.05的指标有舌态歪斜、舌态强硬、舌质老等。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心病的常见舌脉组合为舌边有齿痕,舌紫黯、苔白腻或厚腻、脉弦滑或沉,脑病的常见舌脉组合为舌体胖,边有齿痕,舌下脉络青紫或迂曲、舌有斑点,苔白腻或厚腻,脉弦滑或沉滑,心脑合病的常见舌脉组合为舌体胖,边有齿痕,舌淡黯,舌下脉络青紫或迂曲,苔滑腻或厚腻、脉弦滑、沉滑或短脉。结论:在不同疾病的相同证型中,舌脉表现大体相同,微小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法初步探讨心脑合病(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于全国11家三级医院采集982例心脑合病患者的四诊信息,对患者证型、证候虚实、证素、四诊信息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82例心脑合病患者实证最多,其次为虚实夹杂证,再次为虚证,构成比5%的证型有痰瘀互结证、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及气阴两虚证;频率10%的病性证素有痰、瘀、阴虚、气虚、风及阳亢。证素分布中痰多见于男性,阴虚和气虚则多见于女性;各年龄段均为痰瘀阴虚,随年龄的增长,痰和风有比较明显的下降,阴虚和气虚在65岁以后略有上升。在心脑合病高发的4个证型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症状有半身不遂、肢体不遂、胸闷、身体困重、乏力、头晕、神疲、胸痛及少气懒言,出现频率均高于60%。结论心脑合病多见实证和虚实夹杂证,痰、瘀、虚在心脑合病的病性证素中占有重要地位,且各证素与性别、年龄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李杰 《天津中医药》2016,33(2):68-70
韩禅虚教授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疑难杂病,在冠心病的中药治疗方面亦有独到之处,依据"阳气不足,百病由生"的观念,立温肾通瘀救心之法用以治疗冠心病,疗效卓著。  相似文献   

12.
李竹英教授是黑龙江省名中医、黑龙江省名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文章通过对李竹英教授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阐述了李竹英教授对哮喘病机“阳虚痰瘀”的认识。李竹英教授认为痰、瘀、虚是哮喘发病主要病机。李竹英教授治疗哮喘经验如下:第一,温阳益气为本,治疗哮喘应注重温补肺阳; 第二,散瘀化痰并重,哮喘发病痰瘀与血瘀同时存在,治疗时酌加活血之品; 第三,缓解期要固本防复。  相似文献   

13.
曾梓苑  陈生  黄俊浩  谢纬  胡薏敏  吴戈平 《陕西中医》2022,(10):1442-1444,1448
间质性肺疾病的病因复杂,目前病机尚未完全阐明。晁恩祥教授认为本病属于中医“肺痿”范畴,临证时应重视肺肾气阴亏虚、痰瘀阻肺之病机,提出“养阴益气、调补肺肾、化痰祛瘀”治疗原则。晁恩祥教授立足于中医基础理论,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治,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李曰庆教授从医50余载,在中医外科和泌尿男科领域辛勤耕耘,勇于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在临床中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对泌尿男科等疾病进行治疗,经过多年临床积累了很多极具特色的用药经验。在慢性前列腺炎的诊疗上李曰庆教授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因证施治,综合治疗。在前列腺增生的治疗上,李教授提出从肾虚、血瘀、痰浊论治的辨证思路,采取温肾、活血及化痰的治疗方法。主要围绕李曰庆教授治疗前列腺疾病的理论及思路展开论述,旨在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5.
探求裴正学教授“心脑同治”学术思想的内涵。临床应强调培补元气,调理气血;活血化瘀,疏通脉络;痰瘀同治,标本兼顾;辛香宣通,引经透络;虫类走窜,搜邪剔络;通阳散结,行气祛痰;取类比象,藤类入脉等方药的应用;尤其重视药物归经入脑和痰瘀同治及化瘀药物层次性选择问题,为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病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黎凯教授认为"治病必求于本",眩晕应以从风论治为基础,标本兼治,治风同时或化痰开窍,或调补肝肾,或清火去热,或活血化瘀等;另配合针灸与心理疏导,收效甚喜。痊愈后万不可小觑,应合理饮食,加强锻炼,保持良好心态以防复发。  相似文献   

17.
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中医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归属中医学肺炎喘嗽范畴,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分。病理因素与热、毒、湿、痰、瘀、虚有关,且常兼夹为患。中医药对于小儿RMPP的治疗仍以内治法为主,治疗上或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或清热化痰,祛瘀通络;或清热利湿通络;或益气健脾为主,佐以祛痰通络。与中药穴位贴敷、拔罐疗法等外治法配合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参考文献31篇。  相似文献   

18.
《山东中医杂志》2021,(3):289-292
总结介绍陈伯钧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危象的临床经验。陈教授以中西医理论为指导,结合多年临床实践经验,认为阴阳气血失衡、夹风火热毒痰瘀水之邪是高血压危象的总病机,提出"急缓分治,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的治疗原则,确立了"重治肝肾,调平阴阳,疏和气血,兼祛邪"的治法,并注重高血压的防治未病意识。  相似文献   

19.
肺结节是一种影像学诊断,现代医学仍以影像学评估、定期随访为主,缺乏行之有效的早期干预手段。中医药在“治未病”思想的指导下,运用辨证论治与整体观的理论与方法,在肺结节的治疗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花宝金教授擅用经方,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形成“调气解毒”预防与治疗肿瘤的主要思想;同时认为肺结节的基本病机与正气亏虚,气机升降失调,津液代谢失常,痰瘀阻滞肺络密切相关,结合多年临床经验,逐渐将调气解毒思想运用于肺结节的临床治疗,主要包括“健脾益气、培土生金”“宣降肺气、通利水道”“解郁行气、调畅情志”“调气为本,兼顾化痰祛瘀解毒”4个基本法则,灵活运用经方,辨证施治,临床取得良好疗效。本文将花宝金教授运用经方治疗肺结节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并对“调气解毒”思想在肺结节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