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是肾间质纤维化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TGF-β可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从而促进肾间质纤维化的形成,而BMP7则起抑制作用,最新发现的一种新型蛋白KCP可能通过增强BMP7与其受体的结合能力而发挥抗肾间质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EMT)是肾间质纤维化(R1F)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TGF—β1等细胞因子可促进EMT从而促进RIF形成,而HGF、BMP-7可抑制EMT而减轻肾纤维化。本文重点介绍EMT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病理学意义、分子机制及治疗干预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在肾间质纤维化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其转化条件和机制已成为当今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概念、标志、发生机制、步骤及药物对其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慢性马兜铃酸肾病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目的探讨慢性马兜铃酸肾病。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方法以慢性马兜铃酸肾病患者的肾组织为标本,作常规Masson染色化病理检查;用天狼星红组织化学(组化)染色检查胶原Ⅰ、Ⅲ表达;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查角蛋白(CK)、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波形蛋白(Vim)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对结果进行定量或半定量分析。结果 肾间质Masson染色纤维化面积及胶原Ⅰ、Ⅲ面积,与肾小管间质α-SMA及Vim阳性表达面积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肾小管CK阳性表达面积呈显著负相关(P<0.05);病变过程中健存肾小管TGF-β1表达明显增强。结论慢性马兜铃酸肾病患者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转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参与肾间质纤维化,而这细胞转分化很可能与其自身高表达TGF-β1相关。  相似文献   

5.
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EMT)在肾间质纤维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多种细胞因子和信号转导途径参与调节EMT,其中TGF-B1/Smad信号通路发挥核心作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骨形成蛋白-7(BMP-7)可抑制EMT,减轻肾间质纤维化。激活素可能参与了EMT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甲状旁腺激素(PTH)能够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成肌成纤维细胞、并促进致纤维化的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上调~([1,2]),因此,PTH可能是造成肾间质纤维化的重要因素之一.1,25(OH)2D3具有防治肾间质纤维化的潜能~([3]).本研究探讨1,25(OH)2D3抗肾间质纤维化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是肾间质纤维化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了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而影响肾间质纤维化的进展,本文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在肾间质纤维中的病理学意义、作用机制及治疗干预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神经胶质瘤相关蛋白-2(glioma 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 2,GLIPR-2)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蛋白质,属于CAP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研究发现,它能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从而参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本文就GLIPR-2的生理及病理机制、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作一综述,以期丰富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为肾间质纤维化治疗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正>肾纤维化,尤其是肾小管间质纤维化(RIF)是各种肾脏疾病发展致肾衰竭的共同途径[1],其病变的程度与肾功能的损害程度密切相关。肾间质纤维化是一个缓慢的动态过程,涉及到各种细胞因子的释放、炎症细胞的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EMT)、肾小管上皮细胞(RTEC)的凋亡、细胞外基质的过度积聚及降解失衡等因素。近年来,随着对肾间质纤维化的深入研究,发现ALR在抑制肾间质纤维化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马兜铃酸肾病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兜铃酸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坏死或凋亡等诸多因素在马兜铃酸肾病的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确切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骨形态发生蛋白 7(BMP 7/OP 1)是转化生长因子 β(TGF β)超家族中的一员 ,以往人们只认识到它能够维持和促进正常肾组织的发育、形成 ,而最近许多研究发现BMP 7与肾组织纤维化关系密切 ,它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能够延缓进行性肾纤维化的进程并减轻间质纤维化及肾小管萎缩 ,保存肾小球滤过率 ,加速肾脏功能的恢复 ,必将成为有效防治肾组织纤维化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在慢性肾脏疾病进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是决定各种肾脏疾病预后的重要因素 ,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和损伤反应可进一步加重肾间质病变。疾病状态时在缺氧、蛋白尿及多种炎症 /细胞因子作用下 ,肾小管上皮细胞可活化、增殖 ,并分泌多种炎症因子、趋化因子和血管活性因子进入肾间质 ,加重肾间质的炎症和纤维化进程。受损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除了发生坏死或凋亡外 ,还可能发生表型转化为肌纤维母细胞进入间质 ,直接参与肾间质纤维化。提示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和损伤后的反应是加重肾间质炎症、纤维化和慢性肾脏持续进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在慢性肾脏疾病进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是决定各种肾脏疾病预后的重要因素,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和损伤反应可进一步加重肾间质病变。疾病状态时在缺氧、蛋白尿及多种炎症/细胞因子作用下,肾小管上皮细胞可活化、增殖,并分泌多种炎症因子、趋化因子和血管活性因子进入肾间质,加重肾间质的炎症和纤维化进程。受损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除了发生坏死或凋亡外,还可能发生表型转化为肌纤维母细胞进入间质,直接参与肾间质纤维化。提示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和损伤后的反应是加重肾间质炎症、纤维化和慢性肾脏持续进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肾小管间质纤维化(tubulointerstitial fibrosis,TIF)的关键发病机制,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是慢性肾脏病进展为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重要共同通路。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阻断剂氯沙坦对于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有一定的作用,但其能否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继而抑制肾间质纤维化尚不清楚。本实验通过体外TGF-β1诱导HK-2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分化,观察氯沙坦对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在体外使用TGF-β1诱导HK-2细胞表型改变并给予氯沙坦大鼠含药血清干预。氯沙坦大鼠含药血清按照既定的操作程序获取。HK-2细胞行E-cadher-in,Vimentin,β-catenin和ZEB1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 blot分析。结果:TGF-β1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转化为间充质细胞,细胞形态由卵圆形变为长梭形,上皮标志物E-cadherin表达下调,间充质标志物Vimentin表达上调,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相关分子β-catenin在胞浆、胞核的积聚增多以及ZEB1表达增强;氯沙坦大鼠含药血清能够部分抑制TGF-β1诱导的HK-2转化为间充质表型,并维持HK-2细胞的上皮表型,抑制E-cadherin的表达下调和Vimentin的表达上调;同时抑制β-catenin在胞浆、胞核的积聚以及ZEB1的表达。结论:研究结果提示氯沙坦可抑制体外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其机制可能与氯沙坦抑制β-catenin/ZEB1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幼年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形成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的表达趋势及其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相关关系;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制备UUO模型。3~4周龄幼年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干预组。于实验第3、7、14、28天取大鼠8只处死。HE及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的病理改变;免疫组化半定量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BMP-7、TGF-β1及α-SMA蛋白表达。了解BMP-7与TGF-β1、α-SMA、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的关系。结果:随梗阻时间延长,模型组BMP-7表达逐渐下降,TGF-β1、α-SMA表达进行性增高,干预组BMP-7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5);TGF-β1、α-SMA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模型组肾小管间质TGF-β1、α-SMA表达明显增高(P〈0.05),BMP-7表达显著减少(P〈0.05)。与模型组相比,干预组肾小管间质TGF-β1、α-SMA表达显著减少(P〈0.05),而BMP-7表达显著增多(P〈0.05)。BMP-7与TGF-β1、α-SMA、肾间质纤维化程度成负相关(r分别为-0.844、-0.787、-0.952,P均〈0.01)。结论:BMP-7表达减少伴随着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出现,提示BMP-7可能具有维持小管上皮细胞表型作用。苯那普利联合氯沙坦可能通过下调TGF-β1、α-SMA蛋白的异常高表达,上调BMP-7蛋白的异常低表达,直接或间接负性调控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阻止肾间质纤维化进展。  相似文献   

16.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肾间质纤维化对机体的影响不仅看纤维化的范围,还应看是否有细胞因子,特别是纤维化特异蛋白1的存在;肾间质纤维化发生与肾小管上皮转分化、多种细胞、细胞因子、血管紧张素Ⅱ、缺血缺氧等有关。过去认为基质金属蛋白酶降解细胞外基质,现发现有些基质金属蛋白酶促进肾纤维化。  相似文献   

17.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肾间质纤维化对机体的影响不仅看纤维化的范围,还应看是否有细胞因子,特别是纤维化特异蛋白1的存在;肾间质纤维化发生与肾小管上皮转分化、多种细胞、细胞因子、血管紧张素Ⅱ、缺血缺氧等有关。过去认为基质金属蛋白酶降解细胞外基质,现发现有些基质金属蛋白酶促进肾纤维化。  相似文献   

18.
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是决定肾脏疾病预后的重要因素,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可进一步加重肾间质病变.研究发现白蛋白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失衡、表型转分化以及炎性细胞浸润密切相关,但其确切机制仍未完全阐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65377;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UUO组&#65380;HGF治疗组和假手术组&#65377;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65380;Western杂交和免疫组化检测术后大鼠肾组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骨形成蛋白7(BMP7)表达量&#65377;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肾组织TGF-β1&#65380;FN及α-SMA表达&#65377;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UUO组及HGF治疗组CTGF mRNA&#65380;TGF-β1&#65380;α-SMA&#65380;FN&#65380;CTGF蛋白表达均增高,且UUO组明显高于治疗组;UUO组及HGF治疗组BMP7 mRNA和蛋白表达均减少,且UUO组显著低于治疗组&#65377;结论 HGF能减轻肾间质纤维化,负性调控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调节CTGF及BMP7表达可能是其作用途径&#65377;  相似文献   

20.
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目的观察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肾小管上皮细胞是否发生表型转化。方法以腺嘌呤150 mg·kg-1·d-1灌胃,连续17周,制作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模型。采用光镜、透射电镜、偏振光显微镜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观察病变肾组织的病理变化以及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表型转化情况。结果病变肾组织出现肾小管变性、萎缩和再生,肾间质淋巴和单核细胞浸润以及进行性肾间质纤维化等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典型的病变。偏振光显微镜观察发现,随着病变的进展,间质中以Ⅲ型和Ⅰ型胶原为主的大量胶原纤维增生,并逐渐加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损伤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处于萎缩和再生状态,随着病变的进展,小管上皮细胞内逐渐出现d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阳性表达。透射电镜下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原纤维出现以及突破基底膜游离到肾间质中,并与肾间质中的间质细胞、胶原纤维相混合存在。结论在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过程中,受损并处于再生状态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有向肌成纤维细胞等间胚叶细胞转化并产生细胞外基质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