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临床效果,本文对73例87支冠状动脉内植入91只支架,其中植入左前降支45只,右冠状动脉37只左回旋支9只。结果表明,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安全可靠的介入性治疗技术.可取得良好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效果。  相似文献   

2.
腔内血管带膜支架植入治疗胸主动脉夹层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分析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腔内血管带膜支架植入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警总医院2005年2月~2008年5月主动脉夹层15例的护理资料.所有患者经增强CT或核磁共振成像确诊并行腔内血管带膜支架植入治疗.护理的要点是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术前疼痛和镇痛、镇静、降压药应用的观察,术中各项监护,术后肢体血供、穿刺部位并发症、出血征象的观察和护理等,并重视心理护理.结果 所有患者支架植入均成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3个月复查恢复良好.结论 腔内血管带膜支架植入可成功治疗胸主动脉夹层.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减少术前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分析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腔内血管带膜支架植入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武警总医院2005年2月~2008年5月主动脉夹层15例的护理资料。所有患者经增强CT或核磁共振成像确诊并行腔内血管带膜支架植入治疗。护理的要点是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术前疼痛和镇痛、镇静、降压药应用的观察,术中各项监护,术后肢体血供、穿刺部位并发症、出血征象的观察和护理等,并重视心理护理。结果所有患者支架植入均成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3个月复查恢复良好。结论腔内血管带膜支架植入可成功治疗胸主动脉夹层。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减少术前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内支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冠状动脉内支架(stent)植入是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常用技术,约占所有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PTCA0的60% ̄90%。目前,国际上共有300多种支架的专利设计,介入以及病领域内的医师在支架应用方面的经验也大不相同。这为我们提出了如下思考:为成功地施行介入手术是否有必要充分理解所有的支架设计,以及我们是否可借鉴于有经验的术的个人经验,选用少数几种支架设计作为常规手术作品。我们相信后一种情况是可行  相似文献   

5.
谢春萍 《医疗装备》2023,(15):84-87
目的 探讨CT血管成像(CTA)诊断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9月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PCI的CHD患者123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A、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A和金标准诊断ISR的一致性、ISR在各级冠状动脉中的检出结果及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的检出情况。结果 123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植入支架152枚,CAG检出ISR 31枚(20.39%),检出非ISR 121枚(79.61%);CTA对ISR的诊断与金标准一致性较好(Kappa=0.856),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分别为87.10%、95.39%、97.52%;CTA对左主干(LM)、右冠状动脉(RCA)、后降支(PDA)冠状动脉中ISR的检出准确率较高,分别为100.00%、80.00%、90.91%,对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的检出准确率较低,分别为75.00%、77.78%;CTA对冠状动脉中ISR正常、轻、中、重度狭窄的检出准确率较高,分别为80.00%、70.00%、85.71%、90.00%,对闭塞的检出准确率较低,为50.00%。结论 CTA对CHD患者PCI术后ISR诊断的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8年7月—2011年7月,对5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采用颈动脉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所有病例均使用远端保护装置,全身肝素化下置入自膨支架治疗颈动脉分叉部狭窄。结果52例患者共置入54枚支架,手术成功率100%,术后造影显示支架形态良好;术后6个月采用颈动脉彩超复查,未发现病变血管再狭窄。结论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高危颈动脉硬化狭窄疾病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刘建仁  刘玲 《健康博览》2008,(11):11-11
60岁的老王患高血压病好多年了,最近几个月反复出现“右侧肢体发麻、乏力”,起初只要过几分钟症状就能消失,患者也没太在意。后来,再出现以上症状时半个小时都不能消除,写字连笔都握不牢,记性也变差了,老王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快到医院检查,超声和血管造影检查都显示他有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其中一侧颈动脉狭窄超过70%。医生告诉他,颈动脉是人体通向头面部的主要动脉,颈动脉狭窄严重时可致脑卒中,就是中风。  相似文献   

8.
王成伟  丁璇 《山东卫生》2005,(12):54-54
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病因,其导致同侧脑梗死的发病率高达90%-95%。最近10年,随着介入放射技术尤其是血管内支架技术的成熟和脑保护技术的发展,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一种新型的血管内速溶支架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分别对血管内速溶支架进行细胞毒性实验和皮下植入实验。细胞毒性实验:速溶支架粉末与L929细胞接触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形态,采用MTT(四唑盐)比色法量化细胞毒性,并进行毒性分级。皮下植入实验:在12只新西兰白兔右侧背部皮下植入血管内速溶支架,左侧作为空白对照,分别于植于支架后3、7、14、28 d,肉眼和镜下观察植入点炎症反应情况。结果:血管内速溶支架细胞毒性为0级。皮下植入后无炎症反应,局部组织无刺激。结论:该课题组黏合吻合血管用血管内速溶支架材料满足ISO 10993要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0.
腔内支架人工血管植入治疗主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腔内支架人工血管植入术在预防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破裂治疗中的应用及近中期疗效.[方法]采用腔内支架人工血管植入术治疗主动脉夹层20例、腹主动脉瘤8例和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各1例.其中1例腹主动脉瘤和1例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并主动脉下腔静脉瘘患者植入AUI支架后加行股股动脉转流及髂总动脉结扎术.[结果]本组病例腔内治疗均获得成功.8例腹主动脉瘤和2例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瘤体成功隔绝.20例主动脉夹层的假腔立刻消失.1例主动脉夹层真腔狭小者先于远端真腔内植入一金属裸支架后再植入支架人工血管治愈:1例主动脉夹层支架人工血管植入后破口成功封堵,但支架远端将真假腔间内膜撕裂,支架远端骑跨于真假腔,无支架移位.1例右位主动脉弓并主动脉夹层行腔内支架人工血管植入后破口及左锁骨下动脉均被封堵,无脑缺血及左上肢缺血症状.术中发生Ⅰ型内漏4例,2例腹主动脉瘤近端各加用1 Cuff、2例主动脉夹层以低压球囊扩张后内漏消失.5例术后出现移植后综合征,经对症处理后缓解.随访1个月~36个月,无移植物移位及器官缺血,除1例支架远端骑跨于真假腔者随访3个月时假腔内未见血栓形成,其他病例假腔内见血栓形成,瘤腔内血栓形成满意,无内漏发生.2例主动脉夹层伴假腔血栓形成者经随访3个月1例假腔完全消失,1例假腔重现而给予腔内支架人工血管植入而治愈.本组无截瘫及死亡病例.[结论]腔内支架人工血管植入治疗主动脉瘤创伤小、安全、恢复快,能较好地预防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破裂,有着较好的近、中期效果.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可以降低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再狭窄率及防止PTCA术中急性血管闭塞等并发症 ,这种观点已获得共识。近年来 ,临床上开始应用直接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技术 ,即未预扩张的单独支架植入技术来治疗冠状动脉病变。本研究旨在探讨直接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治疗冠心病的可行性、效果及适应症。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 冠心病患者 2 5例 ,男 2 3例 ,女 2例 ,年龄4 2~ 71岁 ,平均 (5 8± 11 4 )岁 ,其中心绞痛 2 2例 ,心肌梗死 3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 2 4例为单支病变 ,1例为双支病变 ,其中前降支 16支 ,回旋支 3支 ,右冠…  相似文献   

12.
评价颈动脉狭窄患者经皮血管内支架治疗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回顾性分析3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的治疗资料。结果表明,经皮血管内支架治疗是颈动脉狭窄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徐娟娟 《现代保健》2013,(10):63-64
颈动脉狭窄是由于颈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导致的颈动脉管腔狭窄的疾病,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颈动脉狭窄大于70%的患者卒中率可高达13%。近年来,血管内支架置入术(CAS)以其创伤小、痛苦少、易于被患者接受,至今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1],笔者所在医院自2009年7月-2010年7月行CAS手术患者12例,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冠状血管内生物可吸收支架是未来支架的发展方向,是目前冠心病介入治疗最前沿的课题。自从1976年德国医生安德里亚·格隆茨戈首次提出支架的设想、到20世纪90年代冠脉支架广泛应用临床以来,已经出现了第三代可吸收药物洗脱支架。但目前以不锈钢和钴铬合金为基础的药物洗脱支架(DES)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亚急性血栓形成和再狭窄的问题。于是,生物可吸收支架(BVS)开始成为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可吸收支架理论上有多个可能的好处:支架被吸收后可恢复血管正常收缩性,阻止血管再狭窄的发生;重建普通支架置入后消失的血管动力;可在同一病变处进行多次介入干预;对患先天性疾病的儿童可使用,不需要频繁的再干预。因此,目前,国际上已有几家公司和研究机构正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内支架可有效地治疗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中因内膜撕裂所致的血管急性闭塞 ,并可降低术后再狭窄率。我院自 1995年以来应用两类冠状动脉内支架对 2 3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治疗 ,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 冠心病患者 2 3例 ,男 2 0例 ,女 3例 ,年龄4 0~ 72 (56 ± 8 5)岁 ,其中心绞痛 14例 ,心肌梗死 9例 ,均有典型的心绞痛发作 ,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 :单支病变 12例 ,双支病变9例 ,三支病变 2例。1·2 方法 按Gruentzig等[1] 的方法首先对病变处进行经皮冠状…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用有限元分析法模拟了球囊胀开式血管内支架在内表面压力作用下的自由扩张过程.并计算支架扩张后的径向位移及变形应力。模拟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支架结构的尺寸参数可获得均匀扩张的设计方案,并探索了降低支架变形应力大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采用00Cr18Ni13Mo3不锈钢制成具有palmaz支架特点的球囊扩张式血管支架(BES)。该BES有L30mm、93.0mm和L24mm、D3.0mm两种规格,可用标准PTA球囊导管在506.6kPa(5atm)压力下扩张,扩张后的BES可耐受810.6kPa(8atm)壁压力而不改变扩张状态,直径扩张比2~2.5:1。植入犬髂动脉腔内24周,未发生电化学腐蚀,造影观察靶血管腔完全通畅。  相似文献   

18.
在关于心脏病介入领域的新宠——药物支架安全性的争议声中,中国医生拿出了确凿证据。在近日举行的“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2007”上,中国医科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报告了我国第一个有关药物支架的大样本研究结果:两年随访证实,临床冠心病患者的晚期血栓发生率没有明显增加,应用第一代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是安全有效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本文总结血管内自膨式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临床体会,探讨该技术的适应证、并发症防治及初步疗效。结果,支架定位准确,11例患者狭窄完全消失,4例狭窄程度减少90%以上,1例减少70%。1例术中发生脑梗死,无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临床随访5~18个月(平均9.3)个月,无1例再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DSA随访10例患者均无再狭窄(6~12个月)。显示血管内自膨式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将成功支架植入治疗的9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再狭窄组32例和非再狭窄组66例,对一般情况(性别、年龄、既往疾病)、实验室检查(血脂)、超声心动图(左房、左室内径)、冠状动脉造影情况、操作因素、服药的种类和治疗时间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常规抗血小板、调脂治疗。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血脂、超声心动图、服药的种类、操作因素和治疗时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再狭窄组服用ACEI/ARB者21例(65.6%)和非再狭窄组服用ACEI/ARB者有56例(84.8%),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中的冠心病高危患者分别为15例和27例,再狭窄组服用ACEI/ARB冠心病高危患者有8例(53.3%)和非再狭窄组服用ACEI/ARB高危冠心病患者有24例(88.9%),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服用ACEI/ARB的高危冠心病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性降低。结论应用ARB/ACEI可能对冠心病高危患者支架内再狭窄有防治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