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刺治疗小儿脑性瘫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刺治疗小儿脑性瘫痪张虹(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关键词:小儿脑性瘫痪;针刺;督脉1治疗方法(1)取穴:①主穴:百会、风府、大椎、身柱、脊中、命门、腰阳关、风地。②配穴;a.言语障碍者加列缺、照海、廉泉、通里;b.伸舌流涎者加承浆、...  相似文献   

2.
笔者针对小儿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总病机“阳虚瘀阻脑络,神不导气,阴阳失和”,治宜“醒神开窍,温阳导气化瘀,调和阴阳”,在临床治疗脑瘫83例中,总有效率达96.4%,总治愈率达47.0%获得良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4.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从受孕到出生后1个月以内各种原因所致的脑损伤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脑损伤为非进行性,可因产前、围生期或产后短期内多种因素引起。其临床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呈进行性发展,可持续到青春期,常伴有智力低下、听力、视力异常、癫痫、行为异常、感知觉障碍等。中医认为脑瘫属五迟、五软、五硬、五范畴,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于调养,以致精血亏虚,精气不能上荣于脑所致。本病发病率较高,多给患儿造成终生残疾,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精神与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5.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胚胎期、分娩时及新生儿期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而引起的以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是较为常见的难治之症。由于临床对其认识不足,易致误诊、漏诊,从而严重影响患儿的康复。为进一步提高脑瘫的疗效,现对本院收治的74例脑瘫患儿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小儿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痫,行为异常和感知觉障碍.一般为产前,产时和出生后等原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引起的综合征.症状在幼儿时期出现因引起.其中以窒息,胆红素脑病和低出生体重(低于2kg)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并伴有智力低下,癫为三大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
王奇  何艳 《辽宁医学杂志》2005,19(6):318-318
本文对采用综合治疗的23例脑瘫患儿疗效进行分析。1对象与方法1.1治疗对象选择2000年6月至2005年3月我院康复门诊收治的脑瘫患儿共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8个月至7岁。诊断及临床分型以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纪要为准,痉挛型11例,手足徐动型7例,弛缓型2例,混合型3例。智力低下者  相似文献   

8.
9.
高压氧综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宁  徐晓青  徐宏萍 《重庆医学》2004,33(3):324-326
目的本文采用高压氧综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88例 .方法将对照组与高压氧组进行了对照观察.结果高压氧组总有效率83%,对照组总有效率41%.结论高压氧综合治疗可以增效,疗效与年龄、类型、瘫痪部位有直接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小儿脑性瘫痪又称脑瘫是引起小儿机体运动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是指从小儿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一种非进行性的脑损伤综合征.非进行性的脑损害及发育缺陷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并可伴有智力低下、癫痫、感知觉障碍、语言及精神行为异常等,严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及功能的疾患.  相似文献   

11.
黄鹦 《海南医学》2002,13(4):34-35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病因,治疗方法及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对72例脑性瘫痪患儿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脑性瘫痪病因依次为窒息,缺氧,早产,低体重,新生儿期严重感染。采用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年龄小,疗程和,效果好,结论:提高产科技术,重视产科与儿科合作是预防脑性瘫痪的关键。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决定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13.
脑蛋白水解物治疗小儿脑性瘫痪4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确诊的 4 4例患儿分为对照组 15例 ,观察组 2 9例。对照组给予支持疗法、针灸、按摩、高压氧及口服脑复康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脑蛋白水解物 10ml溶于 10 %葡萄糖溶液 10 0ml中静脉滴注 ,每日10ml,2 0d为 1疗程。疗程结束后 ,间隔 10d再进行下 1疗程 ,一般应用 3~ 7个疗程。用统一标准测评治疗前后两组发育商 (DQ)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各项评分 ,比较两组间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显效 12例 (41.4 % ) ,有效 15例 (5 1.7% ) ,无效 2例 (6 .9% ) ,总有效率 93.1%。对照组显效 3例 (2 0 .0 % ) ,有效 8例 (5 3.3% ) ,无效 4例 (2 6 .7% ) ,总有效率 73.3%。 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脑性瘫痪疗效肯定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秦丽霞  刘雪静  苏丽净 《吉林医学》2010,31(29):5108-5108
目的:对小儿脑性瘫痪治疗误区分析及干预,能使脑性瘫痪患儿得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轻患儿瘫痪,能使患儿正常化。方法:分析220例患儿家长对小儿脑性瘫痪治疗误区及18例医务人员对小儿脑性瘫痪治疗误区,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结果:220例患儿得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其中50例患儿基本上正常化,145例患儿临床表现得到缓解,10例无明显改善。15例放弃治疗。结论:对脑瘫患儿进行足够早期干预,能够促进患儿神经系统的不断发育,神经纤维髓化不断完善,完全可使脑损伤造成的运动障碍和其他伴随症状得以改善,呈正常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方法与效果。方法:脑瘫高危儿90例根据康复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小儿进行常规的干预方法,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积极地早期康复护理,包括发育刺激、适宜游戏、感觉训练等。结果:治疗组的好转率为73.3%,对照组的好转率为35.6%,治疗组好转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2组干预前的Bayley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干预后都有明显上升(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小儿脑性瘫痪的早期康复有利于促进小儿的早期发育,从而达到同龄儿发育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113例小儿脑性瘫痪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提示脑瘫是小儿神经门诊常见疾病,89.4%病儿可追问到发病因素,其中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新生儿窒息52例(46%),新生儿惊厥25例(22.1%)。临床表现主要为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伴有智力低下93例(90%)。临床症状为非进行性,随着小儿的发育可自然改善,任何治疗方法也不能短期显效,最终留有不同程度残疾。应该在总结治疗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家庭康复治疗方案,才能使大多数患儿得到早期康复。另外,加强围产期保健措施,预防本病的发生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针刺疗法治疗脑性瘫痪合并智力低下的研究现状,为形成系统的治疗规范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获取相关文献,从临床应用的角度对取穴方式、操作方法及其它相关治疗进行归纳、整理。结果:取穴方式以头针为主,配合体针、电针、穴位注射及康复训练等可提高临床疗效。结论:针刺治疗对于提高患儿智力水平及改善其运动功能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运动疗法对脑性瘫痪(CP)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CP患儿按年龄、临床表现和诊断分型进行近似配对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儿采用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患儿只采用运动疗法。治疗4个月后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2组患儿治疗后GMFM-88总百分比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患儿GMFM-88改善值和反映坐位、站立的能区(B区、D区)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结合运动疗法可以显著改善CP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疗效高于单纯运动疗法,尤其在改善患儿坐和站能力方面更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功能锻炼、中医中药及针炙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高压氧综合治疗组75例,每日接受高压氧治疗1次,12~15d为1疗程,同时配合药物治疗(脑活素、胞二磷胆碱、γ-氨酪酸、脑复康)、功能锻炼、中医中药及针灸治疗,平均疗程(3.0±1.9)个;对照组79例,除未给予高压氧治疗外,其他治疗措施相同。结果:高压氧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X2=16.94,P<0.01)。结论:高压氧综合治疗是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较为理想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0.
小儿脑性瘫痪是指由于儿童在胎儿期或婴儿期大脑尚未发育成熟时受到了损害或损伤,导致以运动障碍和姿势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病症。在祖国医学中属于“痴呆”、“五迟”、“五软”、“五硬”等病的范畴。本病形成的原因很复杂,大多医家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肾虚为主,兼见心肝脾虚。。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骨、生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