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某医科大学生营养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通过中小学阶段的健康教育、科普书刊、大众传媒等途径及基础医学相关学科的课程学习 ,医科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营养知识 ,但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并不能做到平衡膳食 ,亚临床的营养不足、易疲劳、抵抗力低下等较为多见[1 ] ,营养失衡所致的营养不良及肥胖等也时有发生[2 ] 。笔者通过对某医学院学生开展营养教育及其效果的评价 ,旨在探索在医科大学生中开展营养健康教育的可行性。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某医学院三年级学生。以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出 4个班 184人作为教育组 ,2个班 95人作为对照组。教育组以教学班为单位 ,通过面对面的授课…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某职业中学性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中学学生正处在青春后期,性生理逐渐成熟。职业中学阶段是性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让学生树立健康的性意识,指导学生保持健康的性心理,树立正确的性态度,是学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重庆市某职业中学在2004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中开设了性健康教育课,采用重庆大学出版社健康教育系列读本高中版《花季迎风》为教材,每周1课时,由校医和生物教师授课。为了解此项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3.
张琦  盖萍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1):1329-1330,1333
目的 评价“开展健康促进学校”项目对小学生营养知、信、行影响效果,为提出有效的营养教育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杭州市区某小学为试点学校,实施为期2 a的膳食营养干预,并于干预前后对该校三、四年级全体学生176名进行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后学生营养知识水平明显提高,4项指标的知晓率从59.7%,70.5%,63.1%,72.7%分别提高至73.4%,82.1%,93.1%,7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小学生营养态度明显改善,5项指标的正向态度支持率从56.8%,58.0%,63.1%,65.3%,54.0%分别提高至86.1%,82.7%,90.8%,85.5%,8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饮食行为趋于合理,其中学生每天吃早餐、每天喝奶、不吃过期或变质食品、很少或不喝含糖饮料、不喝生水5项健康行为有明显改观,行为形成率从75.6%,65.3%,78.4%,51.4%,68.2%分别提高至91.0%,99.4%,94.2%,82.1%,9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开展“以营养教育为重点的学校健康促进”项目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改善其营养态度和营养行为,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应用Child-to-Child方法进行学生营养教育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以Child-to-Child方法作为载体进行学校营养教育,评价Child-to-Child(C-T-C)健康教育方法在小学生营养教育中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采用对照实验研究的方法,对实验组学生应用C-T-C教学模式进行3个月的营养教育.实验组学生在参与自身营养促进的同时,通过调查、表演、广播等形式向辐射组学生进行营养知识的宣传和传播.结果实验组与辐射组学生营养知识及格率均明显提高(P<0.01),对营养与健康的态度及食品消费价值观念有明显转变,饮食行为有所改善,同时参与营养教育的行为得分均显著提高(P<0.01).结论应用C-T-C方法进行学校营养教育效果显著,具有投入小、收益大的优势,应加以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某高职学院医学生营养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明改  邱卫红 《中国校医》2006,20(6):629-630
高职医学院学生在通过中小学阶段的健康教育、一些科普书刊、大众传媒等途径以及基础医学相关学科的课程学习后,已经具备一定的营养知识,但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并未做到平衡膳食,维生素B2缺乏较为多见,营养失衡导致的营养不良率和肥胖率增加、体能达标率降低。另外,医学生毕业后还要拍负传播营养知识的责任,故更需具备正确的营养知识和合理选择食物的能力。为此,笔者于2004年2月~6月月对某高职医学院学生开展营养教育及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6.
济南市3所小学四年级学生营养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对小学生及家长进行营养教育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济南市3所普通小学的四年级学生355名,随机分为干预Ⅰ组,干预Ⅱ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学生进行一个学期的营养教育课(各6学时),将家长作为二级靶人群,应用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各干预组学生的营养知识得分分别提高45.20%和47.99%,食物选择能力增强,膳食趋于平衡,牛奶,鸡蛋,蔬菜,水果,豆制品及薯类的消费增加;家长知识得分提高20.50%和24.84%,牛奶,蔬菜及水果的消费增加;定性研究的结果表明学生开始逐渐纠正不吃早餐,偏食,桃食,常吃零食等行为。结论 开展以学校为基础的营养教育效果显。  相似文献   

7.
健康教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少年儿童阶段是健康行为和健康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 ,需要学校老师的关心和指导。为了了解学校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 ,笔者对唐家镇中心小学 4个教学班的学生健康知识的掌握、良好健康行为的养成和正确的健康观念的形成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抽取三至六年级各 1个教学班的学生为调查对象 ,共 186人。1.2 方法 采用访问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由笔者根据教学大纲 ,自行设计问卷 ,采用闭卷考试的方法 ,学生在老师的监督下完成答卷。内容包括健康知识、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8.
某医学院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饮食行为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我校在校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饮食行为以及各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我校300名在校学生进行营养知识、态度、饮食行为调查。结果大部分医学院学生对营养知识未能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营养知识平均得分为10.61±1.761,且学生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如不吃早餐,牛奶摄入明显不足等;而且有31.7%的学生选择食物只根据自己的口味;不同营养知识水平与选择食物依据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男女生在一些饮食行为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学院部分大学生仍然需要加强营养知识的宣传和饮食行为的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9.
柳州市学生营养干预项目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营养干预效果。方法 对柳州市3所学校进行2年营养干预活动,包括培训教师、同伴教育、知识竞赛、观看录相等。结果 通过干预活动,学生营养知识得分由4.3分上升到10.0分;态度得分由10.6分上升到11.8分;行为发生改变,早餐质量有所提高,吃零食品种有所改变。结论 营养干预活动可提高学生营养知识,帮助其建立良好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10.
青春期健康教育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及减少青少年犯罪至关重要,本次调研通过观展、讲解、座谈及咨询等方式对高中生进行评估,以探讨更为有效的青春期健康教育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某大学学生健康知识与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安银 《中国校医》2008,22(4):423-424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对学生健康知识、疾病处理及生活行为的影响。方法对某大学一二年级健康教育与非健康教育学生进行健康知识与行为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在大学生中普遍受到重视。健康知识、疾病处理2组有显著差异。生活行为在大学生中近1/3存在缺陷,吸烟饮酒、网络成瘾等较为普遍,2组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学生健康知识与疾病处理能力,如何干预生活行为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医学专业女大学生生殖生理及避孕知识的知晓状况。方法在武汉地区,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医学专业女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共调查了985名医学专业女大学生,在生殖生理知识上,对卵子产生器官和排卵期及意义、偶尔性交能否怀孕的知晓率最高(分别为97.90%、95、80%和95.80%),而对排卵期及意义和每月易怀孕时间的知晓率最低(分别为:41.96%和20.00%)。在避孕方法上,对避孕套和紧急避孕药的知晓率最高(知道用的人分别为:41.96%和30.42%,知道有这方法的人分别为:55.24%和59.01%)。无论是生殖生理知识还是避孕知识,性行为均以较高的年级(四年级)学生及有性行为的学生知晓率为高。93.30%的学生认为未婚怀孕会造成心理损伤。医学专业女大学生获取性和生殖生理及避孕知识的途径主要是书籍和学校专业教育。88.80%学生希望在学校开展生殖生理及避孕知识的教育。结论医学专业女大学生有一定的生殖生理及避孕知识,但还需一步提高。性行为可能是医学专业女大学生获取相关知识的一个动因。  相似文献   

13.
李玉霞 《中国校医》2010,24(6):461-462
目的了解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入学新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为今后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09级1500名新生进行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结果艾滋病知识总体平均得分为7.56,知识较贫乏,76.30%学生对艾滋病感染者或患者持同情态度;83%的学生不赞成婚前性行为。结论应对新生尽早进行全面、系统的艾滋病知识培训讲授,提高他们艾滋病防治知识,并促进改变行为。  相似文献   

14.
周明  丁晓洁  岳明  张峰  嵇晓玲  巩小娜  冯宏伟 《中国校医》2011,25(6):419+421-419,421
目的探讨营养教育对学生关于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参加选修课的学生,以集体授课方式进行营养教育,教育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教育前后学生知识水平及饮奶状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营养教育可改善医学生的饮奶行为。  相似文献   

15.
黄群 《中国校医》2007,21(5):548-549
目的了解大学生结核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状况,为高校结核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某师范学院一至三年级大学生1366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大学生结核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低,对结核病的病原及危害知晓人数不足40%;学生获得结核病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宣传画报、书刊、杂志(80.01%),来自健康教育和医生宣传的只有21.82%和32.06%。结论大学生结核病相关知识知晓程度与其文化知识水平不相符,在大学生中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健康教育模式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华美  王春燕  黄燕 《中国校医》2010,24(6):452-454,456
目的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优化模式研究,促进大学生主动参加健康教育,减少健康风险因素。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专题小组讨论、问卷调查等,开展健康教育优化模式理论研究,并整群抽样,抽取大学生584人,进行实验研究。结果实验组健康教育活动参与率61.0%,对照组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8.294,P=0.000)。实验组基本健康知识及格率在健康教育后是83.1%,对照组是55.4%,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236,P=0.000),健康教育后实验组健康理念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对该健康教育模式满意度为84.7%。结论大学生健康教育优化模式有效、适用,应完善推广。  相似文献   

17.
李友  杨新燕  顾芳 《中国校医》2011,25(4):255-257
目的了解大理某高校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群体特点,分析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大理某高校1 085名医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分析,对结果采用分类比较的方法以反映不同类别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结果大理某高校医学生的SCL-90各因子分除人际关系外,其余各项均高于全国青年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占总数的29.7%。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与性别、年级、专业等有一定的关系。结论医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一定问题,学生心理健康形势依然严峻,有必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减少心理问题的出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海大学生饮食习惯和营养状况,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方法采用24h膳食记录及称重法连续7d调查海大178名大学生的膳食消费结构。结果学生健康状况良好,总体体质量正常,控制饮食人数所占比例不多,有夜宵习惯的人数不多。男生能量摄入占参考摄入量(DRIs)的119.13%,超过DRIs的要求;女生能量摄入量为DRIs的87.83%,基本满足需要。蛋白质摄入量男生平均为89.2g,达DRIs的118.91%;女生平均63.4g,达DRIs的97.48%。但是,维生素A、C及多种矿物质摄入量明显偏低,说明膳食结构并不合理,存在偏食现象,膳食营养素摄入不均衡。三餐供能分配不合理,应加强早餐花色品种的供应。三餐定时的人数有待提高,偶尔和经常不吃早餐的人数应当减少。水果、蔬菜、奶类等严重缺乏,导致许多重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量偏低。结论必须加强膳食指导,调整膳食结构,以提高矿物质和维生素等摄入量。  相似文献   

19.
某大专学生性文明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大专学生性文明现状,为大专院校学生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提供侵据。方法采用问卷形式对1031名在校大专学生的性知识、性观念、性心理和性行为等性文明状况进行调查,结果通过自己寻找书刊或上网以及看黄片是大专学生获得性知识的重要来源;大专学生的性心理和性道德发展还很脆弱,性观念趋向比较开放,性行为失范占一定比例,性教育需求迫切。结论大专院校应积极开展性健康教育,建立和健全性心理咨询机构.帮助学生获取正确的性知识,发展健康的性心理,形成正确的性观念、性道德。  相似文献   

20.
林静  彭阳  邱小艳 《中国校医》2010,24(2):135-137
目的提高违纪大学生心理素质,防止违纪行为再次发生。方法采用团体心理辅导及个体心理咨询的方法,针对违纪大学生存在的某些心理问题进行心理辅导,并在实验结束后3个月进行随访。结果实验组学生通过心理辅导后,其心理健康状况普遍提高,特别是在强迫(t=2.30,P〈0.05)、抑郁(t=3.50,P〈0.01)、焦虑(t=2.39,P〈0.05)方面得到显著改善;其人格特征也有较明显的变化;实验组大学生的再次违纪率较对照组下降45%左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01,P〈0.05)。结论心理辅导能有效地提高违纪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防止再次违纪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