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为了解本市的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率及造成感觉统合失调的有关因素.方法采用北京感觉统合失调评定表,对6~10岁1 008名在校儿童进行整群抽样调查,所获数据经χ2检验.结果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率为35.52%,其中轻度23.4%,重度12.1%,男童发生率为43.08%,女童发生率为27.89%,男高于女(P<0.05).结论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率与父母文化程度、儿童自身智力、学习成绩、出生时缺氧缺血性脑病有关,有关部门要迅速组建机构对感觉统合失调儿童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2.
南昌市769名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感觉统合理论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AyresA .J首先提出 (1972 )。Ayres认为 :感觉统合是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 ,经大脑的整合作用 ,完成对身体内外知觉并作出反应。任何原因使感觉信息不能在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而全身不能和谐的有效运转就称为感觉统合失调 (senso ryIntegrativeDystunctionSID ) [1] 。Ayres研究发现[2 ] 在学习困难儿童 5 0 %有前庭功能协调不良。台湾郑信雄报导[3] :在正常学龄儿童中感觉统合失调为 2 8%。北京任桂英等报导[4 ] :北京城区正常学…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调查和分析靖江市城区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Rutter儿童行为评定量表、Conners简明症状问卷和自行设计的生长发育及家庭环境因素调查表抽样调查靖江市城区2所小学593名儿童.结果:593名儿童总的感觉统合失调率为31.5%,其中轻度失调率为22.6%,重度失调为8.9%,男童和女童感觉统合失调率分别为35.4%和27.9%,男童高于女童(χ2=3.909,P<0.05).总的行为问题发生率为27.8%,有行为问题儿童组感觉统合失调率明显高于无行为问题组(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产、非纯母乳喂养、周岁前活动多、不合群的伙伴关系、亲戚家小孩有多动情况、学习成绩差、不能独立完成作业是发生感觉统合失调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感觉统合失调是多种因素包括行为、学校、家庭和环境等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有必要提高家长、老师的认识,及早进行筛查和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调查靖江市城区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率,分析家庭环境因素对感觉统合能力的影响。方法: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和自行设计的生长发育及家庭环境因素调查表对市区2所小学593名儿童进行抽样调查。结果:593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率为31.5%(187/593),其中轻度失调率为22.6%(134/593),重度失调率为8.9%(53/593),男童和女童感觉统合失调率分别为35.4%(102/288)和27.9%(85/305),男童高于女童(χ2=3.909,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学龄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主要因素有性别、出生史、喂养史、1周岁前好动情况、父母文化程度、亲戚家小孩好动、父母幼时好动情况、伙伴关系、学习成绩、完成作业情况、家庭气氛。结论:感觉统合失调是多种因素包括行为、学校、家庭环境等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有必要提高家长、老师对该病的认识,及早进行筛查和干预。  相似文献   

5.
6.
学龄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 Ayres把感觉统合失调归类为身体运动障碍、结构和空间知觉障碍、前庭平衡功能障碍、听觉语言障碍及触觉防御障碍等 ,并指出在学习困难儿童中常伴有感觉统合失调 [1]。有资料表明 :在学习困难儿童中 50 %有前庭功能协调不良 ,而在一般儿童中仅占 1 4% [2 ] 。据任桂英等 [3 ] 报道 :在正常儿童中的感觉统合失调率为 35.9% ,并指出儿童感觉统合能力与其父母文化水平、家庭气氛、父母期待、家庭类型等因素有关。本研究试图探讨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采取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 ,选择武…  相似文献   

7.
黄志琼 《吉林医学》2024,(2):316-319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对学龄期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泉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感觉统合失调患儿120例,按照患儿入选先后顺序进行数字排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训练)与观察组(感觉统合训练),各60例。回顾分析入选患儿的个人信息,比较两组患儿训练前后感觉统合能力评分,感觉统合能力训练效果、语言功能评分等指标。结果:训练前,比较两组患儿的前庭功能、触觉预防、本体感、学习能力等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前庭功能评分、触觉预防评分、本体感评分、学习能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统训练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1.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前,比较两组患儿的构音障碍、语言接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患儿构音障碍评分、语言接受能力评分、语言表达能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学龄前感觉统合失调儿童,采取感觉统合训练方式,有助于增强患儿的整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天水市城区小学生感觉统合失调的现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城区2392名7~12岁在校儿童进行感觉统合失调与相关因素调查。结果: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率为18.9%,男生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率明显高于女生,有显著性差异。有行为问题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率高。结论:加强儿童早期感觉统合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感觉统合与感觉统合失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感觉统合理论的概述感觉统合问题是由世界感觉统合运动大师美国的珍·爱尔丝(A.JeanAyres)博士在1972年提出的[1~4]。她在研究愈来愈多的行为问题儿童时,发现有的孩子看着聪明,却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差;有的看着懂事,却脾气急躁,粘人爱哭闹;有的看着可爱,却胆小害羞,缺乏自信;有的看着伶俐,却动作不协调等等[4]。由此种种现象,Ayres首先系统地提出了感觉统合理论(SensoryIntegrationTheory)。这一理论涉及了脑功能及发展、学习及学习障碍和治疗这三部分。由于学习是脑的一种高级活动,可通过改善内部的神经系统功能,从而达到…  相似文献   

10.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 研究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学习障碍及环境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感觉统合评定量表和学习障碍(PRS)筛查量表,分别对755名学龄儿童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感觉统合严重失调率为13.25%;感觉统合正常与失调儿童的学习障碍有统计学差异(P<0.005);其中在LD儿童中感觉统合失调率占63.51%;感觉统合失调与母孕期的情绪、是否足月顺产、出生后的喂养方式、居住环境、孩子1岁内有无高热、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及期待等因素有关(P<0.05)。结论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环境因素、学习障碍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感觉统合训练对剖宫产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及注意力的影响。方法:260例诊断为感觉统合失调的剖宫产学龄期儿童,其中120例为干预组( n=120),另因不能参加训练的140例儿童作为对照组( n=140)。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学习和生活,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为期3个月的感觉统合训练。3个月后,对260例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能力评估和注意力测试。结果:干预组感觉统合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注意力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感觉统合训练能有效改善剖宫产儿童感觉统合能力,提高学龄期儿童注意力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不同分娩方式与感觉统合失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某市区小学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现状,探讨分娩方式与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关系。方法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将249名儿童分为顺产组和剖宫产组。采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量表"测试两组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并比较两组的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率。结果顺产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发病率为26.0%,剖宫产组为43.0%。顺产组与剖宫产组儿童在感觉统合失调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剖宫产与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密切相关,应降低剖宫产率,以促进儿童感觉统合功能的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13.
铁缺乏状态学龄儿童视听整合持续操作测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铁缺乏状态学龄儿童是否存在反应控制能力缺陷和注意力缺陷.方法 选择2005年5月~2006年6月在本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6~12岁铁缺乏状态儿童42例和健康儿童42例,分别设为铁缺乏组和对照组.应用视听整合持续操作测试软件,进行反应控制能力和注意力测试.对铁缺乏状态学龄儿童补充铁剂治疗8周后再进行反应控制能力和注意力测试.结果 铁缺乏状态学龄儿童各项反应控制能力商数和注意力商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铁缺乏组经过8周铁剂治疗后血清铁蛋白及各项反应控制能力商数和注意力商数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铁缺乏状态学龄儿童反应控制能力和注意力均下降,经铁剂治疗后有效.  相似文献   

14.
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儿童孤独征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儿童孤独征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将42例孤独症患儿通过SPSS软件的随机分配程序按1∶2的比例进入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14例,治疗组28例。对照组不接受任何治疗,治疗组接受感觉统合训练,观察6个月后疗效。同时,对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儿童孤独征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感觉统合训练可以改变患儿临床症状。影响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后ATEC总分减低值仅与治疗前ATEC社交项分值相关。结论感觉统合训练是儿童孤独征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但还需要利用行为矫正、音乐治疗等其他方法的广泛介入,才是比较科学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神经康复方案治疗脑性瘫痪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以针刺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神经康复方案对脑性瘫痪(CP)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对30例CP患者给予针刺、神经促通手法、电磁物理因子刺激、躯干肢体易化训练以及神经营养药物,分析治疗前、治疗1.5个月后(中评)、治疗3个月后(末评)功能独立性评定(FIM)结果以及治疗效果的变化。结果治疗1.5个月时FIM结果变化不明显(P〉0.05),而治疗3个月后FIM明显提高,其中生活自理能力、转移行进能力以及社交交流能力好转明显(P〈0.05),而括约肌功能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中评时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患者治疗的FIM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9岁患者的FIM值提高较明显(P〈0.05)。结论以针刺为主的中西医神经康复方案能明显促进CP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行进转移能力以及社交交流能力的提高,而且以坚持治疗3个月以上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儿童过敏性紫癜1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24例HSP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4.84%(68/124)的患儿起病前有明确的上呼吸道感染史。紫癜性肾炎组中63.83%(30/47)的患儿出现皮肤紫癜反复,非紫癜性肾炎组中28.57%(22/77)的患儿出现皮肤紫癜反复,差异显著(P<0.05)。同时具有皮肤紫癜、消化道症状及关节症状的患儿肾脏受累发生率高于单纯皮肤紫癜患儿(P<0.05)。67.35%的患儿血清IgA升高,39.39%的患儿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结论上呼吸道感染为主要发病诱因,皮肤紫癜反复出现的HSP患儿及同时具有皮肤紫癜、消化道症状和关节症状的HSP患儿肾脏受累几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不换金正气散加减治疗小儿脾失健运型口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脾失健运型口臭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不换金正气散加减治疗,对照组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口臭、舌苔厚度、腹痛、嗳气、恶心呕吐、大便异常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主症积分、次症积分、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主症积分、次症积分、症状总积分下降值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不换金正气散加减治疗小儿口臭症脾失健运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41儿童性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儿童性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生原因及其流行趋势,而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搜集1989~1998年潜江市各医疗卫生单位门诊及住院儿童中41例性病患者的报病资料,进行性病调查和汉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发现儿童性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平均年发病率0.43/10万;提示应高度重视和加强对儿童特别是女童的有效防护措施,以减少儿童性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了313例经CT检查证实为脑梗塞的脑电图,异常率为90.4%。并分组着重对广泛性中度、重度和局限性异常脑电图的异常率、定位准确率进行了分析比较,各组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0.01)。根据病灶的部位,大小的不同,依次为:皮质下单发性脑梗塞、皮质下多发性脑梗塞、脑叶单发性脑梗塞和脑叶多发性脑梗塞。以脑叶多发性脑梗塞的脑电图改变最明显,定位准确率也最高。上述变化规律提示病变靠近胞表面者可见脑电图的异常表现较明显,多发性脑梗塞较单发性明显,病变范围大,病灶多,脑电图改变越明显,定位率也较高;腔隙性脑梗塞则相反,大多数无定位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