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剂化学成分药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黄熙  蒋永培 《中草药》1995,26(10):546-549
方剂在体内化学成分的定性、定量四谱法、2维和3维HPLC法,经不同途径给药后,方剂在体内化学成分的动力学特征与“证”、临床疗效、中药配伍、制剂与给药时间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药及其方剂是我国医药的宝贵遗产。研制“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中药新产品是当代医药学者面临的紧迫任务。只有定量的表达了方剂中各化学成分的相互影响和变化 ,才能使中医药走向世界。研究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的规律 ,对于促进中药复方临床药学研究的进展、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保证中药复方的内在质量、以及进行新药开发设计、更好发挥中药方剂的疗效 ,都具有重要意义。而中药方剂组方复杂、成分繁多、干扰因素多 ,使中药药动学研究难度颇大。尽管如此 ,随着临床药学在我国日益得到重视 ,中药药动学研究逐渐开展 ,对复方药动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来,中药复方的临床药动学研究已逐渐成为中医药理论研究的热点。中药复方的临床药动学研究可分为实验动物药物动力学和临床药物动力学两个阶段、已有的中药复方药动学以实验动物药物动力学研究为主,着力于研究中药药理、新药开发、质量控制、安全有效等主要问题,建立了中药复方有效成分检测方法、药理效应法、效量半衰期法等一系列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应中药本身特点的科学的中药药物动力学实验研究规程,为临床药物动力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药复方的临床药动学研究则刚刚起步。在实验动物药动学研究的基础上,临床药动学直接研究中药复方有效成分在人体内的药动学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黄芩苷透皮给药系统的体内药代动力学.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家兔血清中的黄芩苷透皮给药系统中黄芩苷及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血清药物浓度在1.5~5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体内药代动力学呈一级吸收的二室模型.结论 黄芩苷透皮给药系统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表明其药动学符合二室模型,该实验可为临床用药提供药动学参数.  相似文献   

5.
四物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当归、川芎、自芍、熟地组成,为补血方剂的代表方,广泛用于治疗冲任虚损、月经不调、崩中漏下及血瘕、时发疼痛等。既往对四物汤的药理、药效及药物动力学研究较多,1991年黄氏等提出“证治药动学”新假说,强调方剂配伍时可影响体内的化学成分的浓度及疗效。而笔认为方剂配伍不仅可以影响体内化学成分的浓度及疗效还能影响化学成分的提取浓度甚至产生新的化合物,继而影响疗效。笔采用传统方法制成的中药水煎液,提取和分离芍药的主要化学成分芍药苷(Paeoniflorin),比较复方提取物中芍药苷的含量与单味药提取的差异,观察方剂配伍对化学成分的提取浓度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方剂配伍对疗效的影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大黄化学成分的药动学及其代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黄是临床常用中药之一,当前关于其药动学和代谢研究主要关注游离蒽醌类成分。本文综述近年来关于大黄药动学与代谢的文献,梳理大黄化学成分的药动学研究(应用的分析技术、药味配伍对大黄蒽醌药动学影响、在不同机体状态下对大黄蒽醌药动学影响、大黄复方中蒽醌药动学研究),大黄化学成分在体内的代谢研究(应用的分析手段、借助的信息技术、体内的代谢途径)和大黄化学成分在体外的代谢研究。总结其吸收和代谢的特征,为该药物的后期研究奠定基础和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大黄蒽醌吸收快而消除慢,而药味配伍和机体状态都会影响其吸收和代谢。大黄化学成分的体内和体外代谢途径主要是葡萄糖醛酸化、硫酸酯化、甲基化等,其代谢物主要来源于蒽醌类成分。  相似文献   

7.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为凶险危重难治的急腹症,目前国际上病死率高达25%,华西医院选用柴芩承气汤治疗病死率仅10.77%。之前,药物动力学研究选择冠心II号治疗稳定性心绞痛被认为是研究方剂药动学的良好方剂,但难以取得随机双盲对照的确切疗效。比较之下,柴芩承气汤治疗SAP是研究确有疗效方剂药动学-药效学关系的更好对象。本文论述了柴芩承气汤在SAP的药动学-胃肠动力关系研究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舒血宁注射液为示范,探索中药进行0期临床药代动力学试验的可行性。方法:检测健康受试者在静脉滴注微剂量舒血宁注射液后的血药浓度;按照倍数分布关系,以单次给药爬坡的方式摸索血药浓度的最小检测剂量,计算药动学参数;以临床用药剂量为对照,考察药动学规律。结果:在舒血宁注射液微剂量组的药动学检测中,血药浓度低于检测下限;单次给药爬坡组在相当于临床给药剂量的1/25以上时,可以检测到血药浓度。结论:与临床给药剂量组相比,低剂量给药具有大致相同的药物代谢趋势,0期临床药代动力学试验。  相似文献   

9.
生物方剂分析中医药学研究的设想、背景与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尽管中医药学研究取得了很多成就 ,但造成瓶颈、难以突破、不能被国际学术界接受的根本问题之一是 :方剂的疗效究竟是由吸收入体内的什么化学成分引起的 ?证本质是什么 ?即方剂体内药效物质基础不清楚和证本质不清楚。笔者在以往 10年“证治药动学”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生物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养阴通脑颗粒主要有效部位(总生物碱、总黄酮、总皂苷、总酚酸)配伍后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体内药物浓度及其药动学与药效学变化。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组成上述主要有效部位用量配比不同的9个组方,供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ig给药,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浆中的葛根素、阿魏酸和川芎嗪血浆药物浓度。DAS 3.2.6软件以非房室模型拟合药动学参数,并运用总量统计矩法和综合评分法对整体药动学特征进行评价。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大鼠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含量。最后进行药动学-药效学(PK-PD)模型研究,获得各药物浓度与药效之间的定量方程。结果葛根素、阿魏酸和川芎嗪在模型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有所差异。总量统计矩和综合评分研究表明不同配伍对总量零阶矩、总量平均滞留时间、综合评分等参数影响不一。主要有效部位正交配伍给药后,一定程度上会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浆中SOD和CAT的降低。各PK-PD模型均采用Sigmoid-Emax模型,拟合结果与实测数据之间相关性良好,R值均大于0.85。结论养阴通脑颗粒主要有效部位配伍对模型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和抗氧化指标具有一定影响;中药复方多成分药物代谢动力学可采用总量统计矩和综合评分法进行研究;PK-PD结合模型可用于中药复方多成分药动学与药效学之间相关性的评价与预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利用药理效应法考察青风藤碱透皮贴剂的药动学特征,为青风藤碱透皮贴剂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热板法镇痛效应为评价指标,于不同时间点测定青风藤碱透皮贴剂对小鼠的痛阈净升率,考察量效关系并绘制体存量-时间曲线,计算青风藤碱透皮贴剂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采用佐剂型关节炎大鼠模型,以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率为评价指标,用ELISA法测定不同时间点TNF-α的含量,考察量效关系并绘制体存量-时间曲线,计算青风藤碱透皮贴剂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结果 青风藤碱透皮贴剂在小鼠和大鼠体内的主要药动学参数:AUC0-t分别为(2 721.114±620.672)、(4 158.542±89.465)mg·h·kg-1;AUC0-∞分别为(2 968.194±534.247)、(7 088.899±2 173.940)mg·h·kg-1;tmax均为9 h;Cmax分别为(247.604±129.485)、(179.091±7.503)mg·kg<...  相似文献   

12.
刺五加混悬剂小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考察刺五加混悬剂小鼠体内药动学特征。方法 分别采用药理效应法中的效量法与药效法,选择吞噬指数为检测指标,研究刺五加在小鼠体内药动学规律。结果 效量法:K_(el)=0.2d~(-1) K_a=2.5d~(-1),AUC(S_o)=10.4g·kg~(-1)·d,VRT=19.3d~2。药效法:K_(el(ef))=0.1d~(-1),K_(a(ef))=2.9d~(-1),AUC(S_o)_((ef))=62.7(%)·d,VRT_((ef))=43.2d~2。药效法所得数据大于效量法,说明药效的出现有滞后性。结论 用药理效应法研究刺五加有效成分的体内药动学规律是可行的,并且首次得到了有关药动学数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DS-SRMP)在家兔体内药动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家兔体内的血药浓度,研究DS-SRMP的吸收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结果:DS-SRMP在体内0~8 h的吸收速度符合表观零级动力学过程,其Ka0=12.14%/h。结论:体内药动学研究表明,DS-SRMP缓释效果明显,给药后血药浓度较为平缓,持续作用时间长,可减少给药次数。该缓释制剂相对于其普通片剂具有释药稳定,生物利用度高,安全有效等制剂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中药多成分体系谱动学与谱效动力学的数学模型及参数差异进行研究,回答中药多成分药物动力学参数能否指导中药临床用药问题.方法:在已建立的中药四谱学理论基础上,主要对谱动学与谱效动力学的数学模型及参数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特点与应用条件.结果:从定量药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单成分与中药多成分药物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的甬数表达、零、一、二阶矩的通用式及运算结果,总量药物动力学参数由单个成分的药物动力学参数决定,总量药效动力学参数由单成分的药物动力学参数与药效系数共同决定,当中药各成分的构成比决定了,各成分的效应系数一定时,药效动力学参数与药物动力学参数对应.结论:中药药效决定于药物动力学参数及效应系数.单成分药物动力学参数能独立指导药物临床用药是谱效动力学的特例,不适用于多成分体系,不能用之来解决中药多成分谱效动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与现代医学相比较,中医药以整体观念,辩证施治和复方用药为特点.千百年来,中药复方一直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随着中药化学和中药药理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中药复方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是复方中所包含的各种化学成分.但是由于中药复方纷繁复杂,每一复方都包含成百上千种化学成分,究竟是哪一种或几种主要成分起作用?他们的作用方式有何差异?各种成分之间协同或拮抗作用如何?在煎煮和服用过程中吸附、络合、分解、沉淀等物理、化学变化怎样?这一系列问题均未得到确切答案,也是西方医学难以接受中药的症结所在.药动学是一门借助先进仪器设备、利用动力学原理,用数学模型反映药物在体内过程的定量化科学,具有整体、综合、动态的特点,与中医药的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治有异曲同工之处,特别是时辰药动学、移植器官药动学、群体药动学、对映体和代谢物药动学、药动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的研究等使药动学更具整体,微观特征,成为药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运用药动学方法研究中药复方,定量表达复方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相互作用与变化,不但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也可能是回答上述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LC-MS测定大鼠血浆中芍药苷含量的方法,并探讨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方法:大鼠灌胃不同剂量的炒白芍提取物后不同时间点采血,LC-MS法测定血药浓度,拟合药动学模型并计算相关药动学参数.结果:芍药苷在2.5~500μg·L-1(r=9994)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学考察均符合要求.大鼠灌胃炒白芍提取物0.2,0.4,0.8 g·kg-1后,半衰期基本一致,AUC与给药剂量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属于线性动力学过程.结论:该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芍药苷的体内定量分析,芍药苷在大鼠体内动力学过程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  相似文献   

17.
临床药动学给药个体化系统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利用临床常规监测的血药浓度数据估算病人的个体药动学参数,优化给药方案,设计、研制了临床药动学给药个体化系统(CPKDP程序)。方法:依据群体药动学原理及Bayes公式,CPKDP程序用FOXPRO 2.6和BORLAND C++ 3.1开发,在希望汉字系统UCDOS 5.0平台上运行。结果:CPKDP程序适用于具有不同药动学特征的多种药物,适用于不同给药途径的单剂量或多剂量给药。在群体药动学参数的基础上,结合病人个体特征,以1,2血药浓度作为反馈,即可拟合估算个体药动学参数,优化给药方案。结论:经初步应用,CPKDP程序是应用Bayes反馈法开展临床个体化给药工作非常实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8.
贺鹏  贺琪珺  谯茹  张伟龙  王玉钗  肖美凤  潘雪  贺福元 《中草药》2023,54(17):5816-5824
中药缓控释制剂发展历史悠久,但现代中药缓控释制剂因中药化学成分复杂、物质基础不明确和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限制了其发展。中药缓控释制剂设计与评价成为中药制剂领域亟需攻克的科学问题。中药制剂不能像化学药物仅依靠药物动力学与释药动力学方法建立剂型设计与评价研究方法。中药缓控释制剂可结合以超分子“印迹模板”整合成分群为释药“物质单元”来进行重构,关联谱动学与谱效动力学进行生物药剂学评价。因此,提出以谱动学与谱效动力学关联构建具超分子释药“物质单元”特征的中药缓控释制剂设计与评价生物药剂学研究方法,符合中药多成分整体受控、同步释放制剂制备指导原则。超分子释药的“物质单元”结合中药谱动学与谱效动力学建立中药缓控释制剂处方设计和多成分缓控释制剂评价标准体系,旨在为建立符合中药制剂特征的生物药剂学研究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赤土茯苓有效成分落新妇苷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尾静脉注射30 mg/kg落新妇苷,高效毛细管电泳之胶束电动模式测定血药浓度,3p97药动学软件分析药动学参数.结果 落新妇苷血药浓度在2.0 ~40.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r=0.995 1,平均回收率为103.98%,日内、日间RSD均小于4%.落新妇苷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符合二室开放模型.结论 明确了落新妇苷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为研究其在人体的药代动力学及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了方法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
黄蜀葵花中4种黄酮类成分体内整合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小帅  沙美  欧阳强  潘金火  林萍 《中草药》2010,41(2):255-259
目的建立黄蜀葵花提取物中4种黄酮类成分在大鼠血浆中的HPLC测定方法,考察4种成分在大鼠体内各自的和整合的药动学特性,并分别计算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大鼠ig和iv给予黄蜀葵花提取物浸膏后,采用HPLC法,测定其中4种黄酮类成分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棉皮素-8-葡萄糖醛酸、槲皮素-3′-葡萄糖苷不同时间间隔的血药浓度,运用DAS2.0药动学程序计算各成分的药动学参数,利用各成分曲线下面积(AUC0-∞)百分率作为自定义权重系数,计算黄蜀葵花提取物大鼠体内综合血药浓度,并建立整合药动学研究模型,进一步估算整合药动学参数。根据药时曲线的AUC面积计算绝对生物利用度。结果4种黄酮类成分的线性范围为0.1~8μg/mL(r0.99),定量限为0.1μg/mL,回收率在70%以上,日内、日间RSD均低于15%。ig或iv给药后4种成分的药动学参数差异很大,4种成分及整合后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是:12.9%、10.8%、2.2%、10.2%、5.9%。结论该法简便、灵敏、准确,为黄蜀葵花的生物利用度研究以及建立临床合理的给药方案奠定了基础。黄蜀葵花中4种黄酮类成分在大鼠体内能快速分布并消除,两种给药途径的体内药动学过程不同,基于4种成分的AUC0-∞自定义权重系数的整合药动学研究模型符合经典药动学模型特征,所获参数能够最大程度上表征中药的整体处置规律,为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多组分整合药动学新方法作一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