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应用科学的断损手指分类方法,以促进断指再植、拇手指再造、手指损伤修复等的研究和诊治水平。方法本组病例均急诊进行分型分级和缺损分度,后完成再造修复,其中11指行游离足趾移植再造手指术,1指行腹部皮瓣修复术。结果本组10例12指均进行分型分级和缺损分度。分型分级未出现a,b,c级,缺损分度未出现手指Ⅴ度缺损、Ⅵ度缺损和手指Ⅵ度缺损。病例1—6,8—10分别以游离足趾移植再造修复手指,病例7以腹部皮瓣再造修复手指。本组病例再造手指均成活,功能状况:优6例,良3例,可1例。结论断损手指分型分级较为适用于急诊手指再造。  相似文献   

2.
陈深源  陈小玲 《当代医学》2011,17(19):46-47
目的探讨断指分型分级在急诊的手指再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患者8例,损伤手10指。所有病例均进行分型分级和缺损度分类。对两类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0例损伤手指均获得分类分级资料和缺损分度资料。两种资料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分型分级资料未出现a、b、c级,缺损分度资料中,未出现II、V度、VI度缺损。8例患者中,6例患者9指给予游离的足趾对手指进行再造,1例患者1指实行腹部皮瓣对手指进行手指再造。手术后经过良好的护理,再造的手指均成活,8例患者9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断指分型分级应用于急诊手指再造中,可弥补手指缺损分度的局限性,在治疗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断手指分型、分级进行改进和完善.方法 采用改进的方法对689例(711指)断手指进行分型、分级,并均予以手术治疗.结果 断手指分型、分级获得改进,每个断手指均定为一个相应的型别和级别.从分级情况看,a级和b级539例(75.8%),提示损伤程度轻的占多数;从分型情况看,未破坏掌指关节的病例(Ⅰ~Ⅲ型)占多数(91.3%),提示手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断手指分型、分级的改进对指导临床规范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足趾移植再造手指术后塑形方法和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沈阳市于洪区人民医院手外科收治的14例20指Ⅲ~Ⅵ度缺损患者,实施第2足趾抑制再造手指术,并在术后1~2个月实施再造指整形术,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14例20指Ⅲ~Ⅳ度缺损患者的皮瓣均成活,术后随访6~18个月,患者再造指外形得以显著改善,指关节的活动度以及指腹感觉均未受到明显影响,未发生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第2足趾抑制再造手指术受塑形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可促进再造指功能与外观形态的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足趾移植再造修复多手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拇、手指等多指缺损患者,应用游离双足趾移植再造修复。随访5~24个月。结果:本组20例40指,一期全部成活,外观基本满意者11例,9例给予二期外观再塑形手术。再造的拇、手指功能:优15例,良4例,可1例。结论:双侧第二足趾移植再造修复拇指等多个手指缺损,是当前再造拇、手指诸多方法中比较理想的方法,且对足部的美观及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应用离断指骨、神经急诊一期手指再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应用离断指骨、神经急诊手指再造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4例15指手指毁损性离断者,急诊采用离断的指骨、神经再造手指。结果:再造的手指全部成活。术后随诊1年~4年,再造手指血运丰富,外形满意,均恢复痛、温、触等保护性感觉。患手恢复了捏夹、抓握等基本功能。结论:急诊应用离断的指骨、神经再造手指对恢复手的功能有效。  相似文献   

7.
38例游离组织移植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确定患者四肢大面积缺损行皮瓣、肌皮瓣移植及游离骨移植术和手指缺损游离足趾移植再造手指术的最适宜手术时机。方法 应用吻合血管的游离复合组织移植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吻合血管游离足趾移植再造手指;吻合血管的的游离骨移植修复骨缺损和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结果 临床应用38例,36例成功,2例失败。急诊行游离(肌)皮瓣移植术9例,4例出现血管危象,1例皮瓣坏死;延期(肌)皮瓣移植4例无血管危象;急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第一掌骨颈桡侧穿支皮瓣的解剖基础,并对手指软组织缺损进行游离移植修复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本研究取新鲜成人前壁、手标本8例制作解剖标本,用天然橡胶乳浆灌注标本并进行固化处理,之后进行解冻、解剖并分析其解剖基础,同时采用第一掌骨颈桡侧穿支皮瓣对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15例进行游离移植修复,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8例解剖标本中,均存在第一掌骨颈桡侧穿支,真皮下浅静脉和第一掌骨颈桡侧穿支伴行静脉组成皮瓣静脉回流系统,主要的皮瓣神经即为前壁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的分支;15例患者皮瓣成活情况良好,患者能正常的进行手指屈伸.结论 第一掌骨颈桡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效果较好,皮瓣成活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我科自1990~2000年运用第二足趾或第二、三足趾动、静脉与手指动、静脉相吻合进行手指再造15例18指,全部成活,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在13岁~40岁.再造手指:拇指再造5例,食指再造4例,中指再造2例,环指再造1例,环小指同时再造1例,中环指同时再造1例,食中指同时再造1例.再造平面:手指近节再造8指,手指中节再造6指,手指末节再造4指.急诊手术再造11例14指,择期再造4例4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指外伤后部分皮肤缺损修复时理想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腹部随意超薄皮瓣修复手指急诊外伤后部分皮肤缺损16例,18指患者。结果:除1例一指因感染皮瓣坏死外,其余15例17指皮瓣成活良好,有效率94%。结论:本手术方法为急诊手指外伤后部分皮肤缺损修复提供了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锤状指分期方法和不同时期的治疗。方法: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48例51指锤状指患者,病程1-7d为急性期,7-21d为修复期,21d以上为陈旧期,对于急性期患者,局麻下用克氏针固定末节指间关节,固定后在关节处扳弯克氏针,使手指末节过伸位,3周以后取出克氏针(伴撕脱骨折6周拔出),然后加强锻炼;修复期不作处理,建议陈旧期手术;陈旧期在局麻下于中节远端切断伸指肌腱,逆行松解瘢痕至末节指间关节,保持肌腱与瘢痕的连续性,末节指间关节克氏针过伸位固定,然后折叠缝合肌腱,3周后拔出固定,再加强锻炼。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7例急性期骨折愈合,2例陈旧期骨折给予摘除。48例中无1例出现感染,创面均一期愈合。21例23指远侧指间关节的范围与对侧未受伤关节相同,患指无疼痛,患者对外形很满意。1例急性期患者,拔出克氏针1周后再发锤状指,1月后按照陈旧期处理,与另外26例27指有少于10。的主动伸展限制,屈曲正常,无疼痛,患者对外形满意。结论:急性期克氏针过伸位固定,陈旧期瘢痕松解、肌腱折叠缝合是治疗锤状指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完全离断伤45例断指再植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完全离断伤45例断指再植的临床疗效及治疗体会。方法:自2007年12月至2009年10月收治完全离断伤手指45例52指,男29例,女16例,平均年龄22.5±3.5岁。切割伤17例,挤压伤13例,绞轧撕脱伤7例,压砸伤5例,其他3例。离断部位:末节16指,中节21指,近节15指。均急诊臂丛麻醉或气管插管全麻断指再植手术。结果:本组52指术后均获8个月~2.5年随访,成活49指,其中术后发生血管危象7指,动脉危象1指,静脉危象6指,经积极处理保指成功4指,坏死3指,成活率94.23%。再植手指外观良好,指腹两点辨别觉4.5~9mm,平均6±0.8mm。按断指再植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17指,良26指,可3指,差3指,优良率87.76%。结论:完全离断伤手指断指再植经积极手术处理,术后合理用药及科学康复锻炼,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凝血系统与纤溶系统水平在手指再造术中的变化与规律,以及其对手术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9年2月在我院实行手指再造术的15例(19指)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治疗前后的凝血与纤溶系统变化进行研究对比,找出凝血与纤溶系统在此过程中的水平变化、变化规律及其对手术的影响。结果:凝血与纤溶系统在手指再造术中的变化波动较为明显,机体的自我修复与防护功能大大增强。结论:凝血与纤溶系统的相互作用在手指再造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重建感觉的指动脉背侧支岛状皮瓣与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两种手术方法修复指端缺损的效果,为临床选择提供参考。方法自2012年8月~2013年9月,选择本科2~4指甲弧以远的复合组织缺损,指腹单纯软组织缺损者,采用重建感觉的指动脉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17例(20指)或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14例(16指),比较手术时间,术后皮瓣情况,随访两组皮瓣两点感觉,受区、供区外观及患指活动度等。结果①指动脉背侧支皮瓣组手术时间平均为78.6min,指动脉皮瓣组45min,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②指动脉背侧支皮瓣中有3例(3指)发生血管危象,指动脉皮瓣组中1例(1指)发生静脉回流障碍;③术后12个月时测量两组皮瓣静态两点辨别觉,指动脉背侧支皮瓣组6.2~10.4mm,平均8.3mm,指动脉皮瓣组8.5~12.4mm,平均10.45mm;④指动脉皮瓣组中术后患指怕冷、严寒疼痛现象发生率高于指动脉背侧支组。结论与指动脉岛状皮瓣相比,指动脉背侧支皮瓣可较好地重建指端感觉,应用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与传统指腹静脉动脉化再植比较,探讨指侧方静脉动脉化再植末节断指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将2006年3月至2012年4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34例(34指)末节断指患者纳入研究,均为正常指动脉多次吻合失败后行静脉动脉化。将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20例采用指侧方静脉动脉化再植(试验组),用近端指动脉与远端指侧方静脉吻合;14例采用指腹静脉动脉化再植(对照组),用近端指动脉与远端指腹静脉吻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病程、损伤指别、末节分型、动脉吻合失败次数及骨折、神经损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术后试验组再植指均成活,成活率100%(20/20);对照组4例再植指坏死,成活率为71.4%(10/14);两组再植指成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2)。27例获随访,其中试验组18例,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10.2个月;对照组9例,随访时间8~12个月,平均9.6个月。试验组再植指均外形佳,指甲生长近平整;对照组再植指均出现轻度萎缩,指甲生长均不平整。术后6个月试验组再植指指甲长度、远端指间关节(distal interphalangeal joint,DIPJ)活动度及手指感觉、两点辨别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指各关节活动度参照总主动活动度评价标准:试验组获优12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94.4%;对照组获优5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77.8%;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50)。结论指侧方静脉动脉化有效克服了指腹静脉动脉化的解剖局限性,能提高再植指成活率,促进指甲生长及感觉恢复,增强 DIPJ 活动度,为正常供血多次失败后的末节断指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补救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腰椎术后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术后给予七厘胶囊口服;治疗组术后给予加味桃红四物汤口服。观察术前、术后第1天、第5天、第10天抽血检查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的变化。结果:两组术后APTT均无明显变化;术后第5天PT均较术前缩短,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0天PT进一步缩短,治疗组变化不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和D—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d治疗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桃红四物汤可有效改善腰椎术后血液高凝状态,降低术后血浆D—D水平,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邓喆  刘国锋  杜学柯 《医学综述》2014,20(19):3598-3600
目的观察白眉蛇毒血凝酶麻醉前预给药联合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D)对肝癌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及血液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5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择期全麻下行肝癌切除术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A组(30例)麻醉前白眉蛇毒血凝酶预给药联合AHHD;B组(30例)麻醉前使用AHHD;C组(30例)麻醉前未使用白眉蛇毒血凝酶预给药和AHHD。三组患者分别于麻醉前(T0)、切皮时(T1)、肝门阻断前(T2)、肝门开放后(T3)、术毕(T4)各时间点观察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等指标,术后记录所有患者的失血量、异体输血量及术后腹腔引流量。结果三组患者T0、T1、T2、T3、T4不同时点间的PT、APTT、TT、Fib、DD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T0、T1、T2、T3、T4不同时点间的Hb、H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出血量、输血量、术后腹腔引流量及手术时间均少于B组和C组(P<0.05)。三组患者均未出现无肝昏迷、急性肾衰竭及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白眉蛇毒血凝酶预给药联合AHHD对凝血功能影响小,可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18.
徐革 《河北医学》2014,(1):28-31
目的:分析血浆D-二聚体( DD)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FDP)水平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93例临床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脑梗死组)于入院24 h、3 d、7 d抽取空腹静脉血,分别采用ELISA法和Clause法测定DD和FDP水平。选择同期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对照组)。结果:急性脑梗死组24 h、3 d 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P<0.05),7 d时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急性脑梗死组24 h FDP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3 d及7 d时FD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P<0.05)。中、重型组DD、FDP水平分别显著高于轻型组( P<0.05、P<0.01),而重型组DD、FDP水平显著高于中型组( P<0.05)。中梗死灶、大梗死灶DD、FDP水平分别显著高于小梗死灶(P<0.05、P<0.01),而大梗死灶DD、FDP 水平显著高于中梗死灶(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DD水平与FD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1,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D和FDP水平呈不同程度的增高,动态监测患者血浆DD和FDP水平对于判断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和梗死病灶大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hiari畸形分型和不同显微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将76例Chiari畸形分为三型,A型、B型和C型;根据不同分型采用不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应用Tator标准进行评定,观察不同手术方法术后的效果。结果:不同类型的Chiari畸形,采用不同显微手术方式,获得满意效果。73例病例手术后好转56例(76.7%),稳定11例(15.1%),恶化6例(8.2%),总有效率达91.8%,无死亡病例。结论: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将Chiari畸形分型有助于选择不同显微手术方式,获得较好的效果;在Chiari畸形手术中,显微技术能够减少重要神经和血管损伤,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多种凝血因子(F)活性变化;与D二聚体(DD)比较,探讨各指标对VTE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VTE患者110例,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75例和肺血栓栓塞症(PTE)35例;对照组116例。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凝血因子FⅠ、FⅡ、FⅢ、FⅤ、FⅦ、FⅧ、FⅨ、FⅪ、FⅫ活性和DD。结果(1)VTE组FⅤ:Ac、FⅧ:Ac、FⅨ:Ac、Fbg和DD含量均较对照组增高,FⅫ:Ac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TE组FⅡ:Ac、FⅦ:Ac、FⅪ:Ac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TE主要危险因素为FⅨ:Ac、Fbg和DD,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用ROC曲线分析FⅨ:Ac、Fbg和DD对VTE早期诊断的价值,其AUC分别为FⅨ:Ac(0.75)、Fbg(0.797)和D-dimer(0.788)。结论多种凝血因子活性异常增高在VTE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与VTE发生有显著关联性。FⅨ:Ac、Fbg和D-Dimer水平增高是VTE血栓形成的可能危险因素。根据ROC曲线分析,Fbg对VTE早期诊断价值最大,DD次之,其次为为FⅨ:A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